爱吱声

标题: 斯大林格勒—保卢斯不突围 (二) [打印本页]

作者: 大哈瑞    时间: 2019-8-23 11:33
标题: 斯大林格勒—保卢斯不突围 (二)
本帖最后由 大哈瑞 于 2020-5-24 19:37 编辑
/ m+ L) k9 @5 `7 D/ y
2 i& y  T/ n- O9 ~5 W! |4 ~第二点,谈谈保卢斯如果抗命突围会有怎样的严重后果。
+ R* P- ~, p: o6 F: d2 m( {( t9 E) q
擅自撤退这件事虽然过去了,但后遗症还在。高级将领们都知道了,违抗命令突围绝对是大忌,这个雷不能趟。在这种情况下,保卢斯真要是按照战后那帮事后诸葛亮设想的简单方案违抗军令率军突围的话,必须要先斩后奏,也就是说要对突围作战严格保密。他不但不能事先告诉希特勒,连陆军总部、曼施坦因和魏克斯也不能告诉,只有打出去以后再说。
  O* p/ |$ {+ |) d- \- @6 v8 U) W7 U& j2 W, K& E
然而,就算保卢斯下属各军都严格保密,突围的消息也绝对会被捅出去。第六集团军由希特勒越级直接指挥,他在保卢斯身边安插了一个联络组,监督保卢斯执行命令。希特勒于11月22日 命令保卢斯将司令部迁至古姆拉克机场实际上就是联络组通风报信的结果。保卢斯的一举一动都有人汇报,无密可保。此外,在皮托姆尼克机场担负空运任务的空军有强大的无线电通讯设备,陆军稍微有点风吹草动,消息马上就会报给希特勒的亲信戈林,希特勒很快就会知道一切。如果保卢斯抗命突围,他将毫无悬念地立即被解除指挥权。在纪律严格、服从意识极强的德国陆军,一个指挥30万大军的司令官公然违抗最高统帅的命令擅自行动几乎就是哗变,绝非小事。斯大林格勒战败后希特勒正发愁没人可枪毙呢,他自然会把失败的责任全部推到保卢斯头上。到时候别说保卢斯,第六集团军许多高级将领都得跟着一起上断头台。
) i4 W. h# d; o- n  Z3 S8 V& x/ A( S; C. N; o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B0 Y8 U# V( m, \# C: ?5 B) e) r

- f) k  t$ H1 M: Q% D. P当然,事后诸葛亮们也会蜂拥而上,痛骂保卢斯这个参谋出身的军官临阵脱逃,不给曼施坦因同志施展其救援才能的机会,把一副好牌愣是给玩砸了。要是保卢斯耐心地在包围圈里等待曼施坦因发兵救援,事情绝对不至于搞成这样。+ Y# A2 U. b2 s- \8 `( |% A

5 a% [  V4 S3 u2 d  V$ x; G! z所以说,保卢斯只能自己躲在被窝里面想想突围的事情,真正要抗命实施突围连迈出第一步都不可能。既然突不突围完全取决于希特勒,与其干那种害人害己,下场极其悲惨的事情,不如老老实实地服从命令,多挺一段时间。毕竟曼施坦因已经来了,等待他的救援也许还有机会翻盘。
  |) a# s+ d" S. X$ {( s
" Y1 B2 b" ~/ [' N$ u此前,德军在东线只有过战役退却,从来没有集团军一级的部队成建制地被围歼过。德军上上下下都认为第六集团军是德国陆军最精锐的部队,这么大一坨队伍被苏军全部吃掉根本无法想象。希特勒的战略思维一向是存地为先,德军从莫斯科退却时就开启了这个模式,在斯大林格勒继续发扬光大。到了战争后期,希特勒的这种思维表现得越来越强烈,结果是回回人地皆失。
5 {. y1 t% L0 n2 f9 Y+ k$ l5 N, ?0 N- M' c. m" o9 Q
所以说,第六集团军突围与否完全取决于希特勒的战略决心,而不是保卢斯的个人意愿。换了保卢斯的前任赖歇瑙也一样。因此,让保卢斯承担不突围的责任实实在在是找错了人。- T/ X2 g+ j% E$ t' F/ z3 o
/ h' H) k' D# b+ g2 s) W
第三,我们再来看看保卢斯有没有能力突围。
! y+ L2 O) y; i$ }6 i. l; d' t' K& N
这个问题完全是假设性的。因为其发生的前提必须是希特勒同意突围。即便希特勒同意突围方案,保卢斯要想打出去也是难上加难。
& s) u, t+ b( t' J9 E) s( D
) d8 p2 `$ I6 m- j首先看看被合围后的德军缺什么:
! t6 c) X$ n" i
# N1 M& P2 w. v- j1.        缺燃油。德第六集团军被合围之后,其坦克和牵引车辆仅有有限的燃油。保卢斯报告称其现有燃油最多可以供车辆行驶几十公里。显然,在突围作战条件下这种油量最多能支持一天的时间。装甲部队是突围战最重要的突击力量,以如此低下的自持力,德军要想在一天之内就突破苏军合围圈并且在激战的条件下行军150公里(如果有曼施坦因接应,这个距离一度为48公里)前往西南方向的科捷利尼科沃,这完全是做梦。; [* @$ I7 c5 }

; f- _. W1 [6 u' E- D$ E: s无情的事实是:从斯大林格勒市区到合围圈最西端(顿河畔卡拉奇以东地域)直线距离大约为60公里。在严寒、雪地、没有良好道路和高强度作战条件下,坦克的耗油量将成倍增加。也就是说,光是集结装甲部队就有可能消耗掉大部分燃油,不用说打仗了。假如保卢斯把所有燃油都集中于少数坦克上,加上临时空运来的燃料也许勉强能够拼凑出一支几十辆坦克的突击力量。给包围圈内空运军需品从11月25日开始,至11月30日共运进227立方米燃料,但大多数用于包围圈内的护航战斗机。空军始终都未能运进足够多的坦克燃料。就算德军用现有坦克取得浅近局部突破也无力继续进行纵深突破。由于没有后续燃油弹药供应及战场维修设施,这样一支虚弱的装甲部队绝无可能顶住苏军强大坦克集群的反突击和苏联空军的猛烈打击。更不要说保持住长达48至150公里的突破口细长的走廊地带。一旦装甲部队的燃料在战斗中消耗殆尽,装甲车辆马上就成为一堆废铁,整个突围行动就只能靠步兵冲锋和火炮打击作为主要突击力量。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攻战术面对苏联坦克,火炮和飞机的立体打击,这将是一幅多么恐怖的画面。4 s- `4 N+ o% G0 t
6 K/ r0 K2 H: z% u3 g( j

# e" a7 P: U( c
3 I& B) N4 l$ }9 X* D5 k  g图6:德国空军地勤从一架Ju52运输机里卸下油桶。注意:燃油是无法用降落伞空投的。. x3 o8 [, w2 K" @# ^
, B; y  }/ Q7 T# o+ g$ r
2.        缺机动能力: 为减轻后勤压力,德军在围城期间将十万头牵引用的骡马转移到了深远后方。现在,这些牲畜被隔离在包围圈之外。包围圈中留下的骡马数量大约有1万匹。也有资料称骡马数量为九万头。只有25000头被疏散至后方。关于骡马数量现在不清楚哪一个比较准确,但并不影响我们在这里对战局的分析。4 s: |6 T% Y4 x% \; k4 B/ A8 y: y2 u; U
% N5 {' N7 r( [  a3 s, r% F' T
因为没有饲料供应,大多数骡马在11月底12月初被士兵们杀掉充饥或者就地冷冻储存(保卢斯同意先杀马不运粮以换取运进更多的燃油)。剩下的少数骡马是后勤部门配送补给品必须的。由于缺乏饲料,这些军马也处于饥饿状态,死亡率很高。德军炮兵部队一向是以骡马牵引行军的。仅存的极少数骡马根本承担不了转移全部火炮和炮弹的任务。没有骡马牵引德军的火炮就无法或者说很难转移阵地。虽然包围圈中的德军步兵可以靠徒步行军转移阵地和进行突围,但重型火炮只能逼着战俘拉。好在包围圈内炮阵地之间距离比较短尚能应付。但人拉着重型火炮在雪地上和恶劣气象条件下长距离行军绝对要掉队,拖累全军的行军速度。12月18日,曼施坦因的情报处长艾斯曼少校飞进包围圈与保卢斯见面时曾经建议在突围时使用人力拉着火炮行军和人背炮弹跟随的方法维持火力强度,但被第六集团军参谋长施密特断然拒绝。同理,部队能够携行的弹药量,特别是炮弹将会很少,雪橇似乎是运输弹药最好的替代手段,但也要靠人拉。为了保证行军速度,大部分无法开动的车辆和无法携带的重武器、弹药、食品和物资都要抛弃。本来包围圈内的军需品就极度缺乏,自行销毁军需品将严重影响德军的火力强度并进一步降低其自持力,简直是嘬死。6 H8 _% h& F  b

! E) G% H: Y8 z( U# Q$ x: B: f- G此外,由于德军战斗队形过长过厚过于密集以及气候和作战的制约,就算抛弃了重武器德军的运动速度仍然会十分缓慢,非常不利于突围。包围圈里的德军到12月中旬已经没有燃油进行摩托化行军了。所有部队都要徒步行军。德国历史学家曾经计算了一个德国步兵师的徒步行军速度。在1939年秋季波兰战役期间为每天30公里。1941年冬季莫斯科战役期间为6.5公里。如果以保卢斯的部队每天能够行军10公里计算,从包围圈边缘到科捷利尼科沃这150公里的距离徒步行军大约需要15天!这是没有作战条件下的算法。在实战条件下,激烈的攻防、反复冲锋、士兵严重下降的体力(没有室内宿营条件)、士兵自身负重(弹药)、严重缺乏食品加上恶劣气候(30厘米以上有冰盖的积雪,大风,严寒,降雪)会使行军速度急剧下降。
8 `+ U$ o4 X* ~" B! Q% y" c% K+ z
9 O. l. R7 C: i7 T0 u0 h
0 T9 y1 t; k" M3 K5 i  X, i& i! O图7:罗马尼亚部队在包围圈内宰杀军马后遗弃的马鞍。来源:杨家豪/王轩。9 Y: U& U8 r/ r0 p+ i

/ x( V( }+ d0 i* U& W3.        缺空运补给:皮托姆尼克机场位于包围圈的中心地带,是几个月前建好的唯一大型机场,有灯光跑道。它是包围圈里六个机场中唯一可用于大规模空运的。其他5个机场又小又破,大型运输机基本无法使用。第六集团军占领环形防御后,皮托姆尼克机场立即成为德军运输补给的核心设施和生命线。后勤部门在它们周边建立了配套的辐射状物资存储和分配网络, 把空运来的有限物资按照需求的优先顺序均衡地分配到各部队,最大限度提高物资利用效率及合理性。顿河集团军群在塔钦斯卡亚和莫洛佐夫斯克的两个前进机场离斯大林格勒最近,只有50分钟左右的飞行时间,是提供补给最理想的起点。
- b# Q7 s$ X! c ! q7 t& ]/ p4 W7 H" T$ }% Y7 X- c5 H
9 l* P' z2 |+ r9 j7 {) v
图8:斯大林格勒战场德军主要机场位置。来源:A. Beevor。中文标图:大哈瑞。图中橙色圆点是皮托姆尼克机场,紫色圆点是古姆拉克机场。请注意塔钦斯卡亚机场(Ju52 运输机基地)、莫洛佐夫斯克机场(He111改装运输机基地)、萨尔斯克机场(临时备份基地)和兹维里沃机场(临时备份基地)与斯大林格勒的距离。
7 [& j. }2 T+ p1 f7 ?$ N
1 A% b0 H6 }& j7 K  c空运从11月25日开始,到2月2日结束。在这71天里。德国空军总共运进了8350.7吨物资,平均每天117.6吨。远低于最低需求300吨/日和陆军期待值500吨/日,更不要说保卢斯要求的800吨/日。
# w' g9 v* c3 Y5 r& U: f7 M1 {# Y: c6 q  c* d2 b
在理想条件下空军每天的确能够运进大约500吨左右的物资。如果:5 Y6 D  Z6 T8 I5 Y* a) N
) }1 h" r. K# p+ y' `" e9 i! c! n) P
如果气候良好;2 z5 P- {% T; [- _
如果掌握了完全的制空权(像德米扬斯克包围圈那样);
& ~8 S- r2 u( u9 u/ x, V如果接收机场数量足够(里希特霍芬一度希望在包围圈里急造6个大型机场,结果一个都没有开工);
% |5 u/ y" s3 d# Z5 B如果地勤导航维护设施齐全,跑道平整,飞机着陆时不翻跟头;
1 c. G+ @: P4 o如果运输机出动率没有降至30-40%;( W% I3 j9 k8 C! A2 L& s! v" L
如果有800架Ju52运输机的话(德军共有750架,一半部署在地中海); l9 z. A4 ?/ u. q6 p) R
如果没有苏联战斗机天天在航道上截击;4 o* w( ~2 h$ k( t7 f$ P* t% |+ `
4 b# R3 ?# |6 F1 K0 ^3 q+ e# f
这样说是有一定根据的。从1943年2月份起,里希特霍芬的第4航空军从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向刻赤海峡以东的库班桥头堡为A集团军群空运物资,每天平均空运500吨军需品,返程时每天撤回2000兵员。+ v8 Q  ]) `& Q5 Y5 {

' y% c/ ?% Q' D( c; \& I里希特霍芬不是不努力,德国空军不是不玩命。为什么在斯大林格勒就是达不到这500吨期待值呢?斯大林格勒空中桥梁的问题首先在于气候。俄罗斯的严寒、暴风雪,雾气和极低的云层是影响空运的头号因素。因为气候原因,至少有三天根本无法飞行(12月3,12月9日和1月2日),运输量为零。严寒导致发动机启动非常困难。即便有加热和火烤,也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启动。这将显著降低飞机的运输效率和发动机寿命,以致运输机堪用率快速降至40%,一度甚至为30%。在低气象条件下运进的物资每天仅有十几吨至几十吨。德军上上下下每天盯着这些令人沮丧的数字,都快急死了。; f/ ~: {5 f5 U+ V4 E. [" x$ t

( S" }  C) Q5 `/ O4 {3 R而在良好气象条件下运量才能成倍增长。最高的几次峰值为:
2 B: E# x, ^/ y  H6 `/ C: H12月19至23日(保卢斯突围窗口):共1077吨,平均215吨/日$ F$ U" Z: K* W. r2 o) i
12月30日:224吨。$ }9 O' g/ d2 f
12月31日:310吨。
% H" ?+ n0 d/ a1 u2 S12月7日:363吨。
9 p: |  F3 f) F& q3 R4 }, ]7 b4 C1943年1月9日:350吨。8 m& w" |/ H' _
然而好天气总是很少。苏联空军的截击和德军机场保障条件差也严重影响到空运。
& k0 g% K! p3 w7 b
/ S  t  f" c8 P  ^+ X+ u! l) P整个空运期间,德国空军共损毁、失踪和报废了488架运输机平均每天损失7架。这还不算被击伤和因为故障进行修理的运输机数量。* R* m: c5 D  U' p0 g& ]- ^0 T

5 [/ H: T0 ]$ Z0 \- I6 ^. ^部队一旦向南突围,包围圈北部的德军不能回撤,得继续担任机场的屏障,德国空军的第9防空师必须死守皮托姆尼克机场外围才能维持补给。就算苏军一时攻占不了它,但其远程火炮和空军也足以严重威胁其运转,大大降低运输机抵达数量。
; s$ `1 d# E8 P4 F
) {: u; p8 G/ }+ ^2 n皮托姆尼克机场一旦陷落,空运补给立即归零。这对于突围中的德军将是致命打击。4 N" K% j! u  R' [/ ]

( N: L7 s$ z5 p9 u/ G2 K应对方案1:开通包围圈内现存小型机场。1月16日,皮托姆尼克机场陷落后,第六集团军经三天紧急抢修扩建了古姆拉克机场并于1月18日启用。由于跑道条件太差,只有少数飞机尝试降落,大多数飞机空投载荷后返航。1月21日,德军又开始紧急抢修斯大林格勒斯基机场替代即将陷落的古姆拉克机场。第二天(22日)开始启用时有6架改装成运输机的He 111轰炸机在降落时由于跑道上的积雪和弹坑出了事故摔毁。 第二天(1月23日)该机场就陷落。可见这个方案基本上行不通。
2 n  N0 f% ~( j% ^- k* x( I' ~3 s& t8 F2 M- ]$ [/ D" c
应对方案2:空投。这个方案效率低但可行。如果德国空军改用空投进行补给,第六集团军可以开辟临时空投场应急。由于误投苏区和摔坏(特别是弹药和器材)等等原因,这种方式提供的运力更少,效率更差,而且燃油和无线电器材等不能以这样的方式空投。空投方式无法接运伤病员。从1943年1月16日至23日,空投加少量空运的物资平均每天约为61吨。
2 r. A- |" n7 k# J) t9 E* Y% Y  v+ o6 Q/ E( X& ~
可以设想:以这样低的补给量,德军的燃料、弹药和食品在激烈的突围战中很快就会消耗殆尽,德军的反坦克和地面防空力量也将迅速削弱。第六集团军如果突围的话,将提前进入1943年1月底那种垂死挣扎的状态。
: X5 h7 u6 y( d$ M$ u! P7 u
, `& G" B0 W9 G. O% R! j' G 6 a1 n# k0 c/ h; @! O& q
图9:图中央黑色飞机标志即为皮托姆尼克机场(Pitomnik)、古姆拉克(Gumrak)机场和斯大林格勒斯基机场(Stalingradsky)。虽然此图显示的是包围圈1943年1月9日的态势,但机场位置没有变化。来源:A.Beevor。
. U( v3 ^* H, W/ p% s* T& z1 m
, G2 M# a$ z( K4 J3 e9 G 4 Q9 s' o5 M2 K* E

5 Y! J9 S1 m9 O图10:一架Ju52 运输机正在皮托姆尼克机场降落。Ju52 三引擎运输机是德国空军为包围圈提供补给的主力机种。设计载重量为1.6吨,减油载重平均2吨,最高可达2.4吨。地面上的雪橇由仅存的马匹牵拉,运走军需品。来源:网络。3 j( {  J/ A& q1 [  D
: e5 J. T3 y5 I- l( s' h# q, O
! [9 l( ~* R( N& w& D4 p+ l7 D" [: u( Y
. }) `: D- t  f* ?8 k  x% M$ ~
图11:在皮托姆尼克机场的德军地勤人员正在用加热器为一架Ju52 运输机的引擎预热。来源:网络。' p& Z$ @5 C1 i4 i( ?) m
       
3 v( h+ }3 H. |5 p6 ?. E塔钦斯卡亚机场于12月24日凌晨被苏军攻占,同一天,莫洛佐夫斯克机场在苏军坦克部队逼近后也被迫疏散了全部飞机。当日空运量为零。德国空军开始启用南方的萨尔斯克机场。该机场十分拥挤,距离斯大林格勒多了至少120公里的距离。直到12月28日,德军夺回了上述两个机场,但在苏军的反击炮火威胁之下仍然无法使用。12月31日,德军彻底放弃了这两个机场。萨尔斯克机场于1月16日也被迫放弃,德军不得不启用西北部的兹维里沃机场(Zverevo)。那里仅有一条在农田里压实的雪地跑道,而且没有建筑可用,地勤人员全部在帐篷和窝棚里工作和宿营。1月18日,该机场遭到苏联空军18批次打击,又损失了50架宝贵的Ju52运输机。之后空运量急剧下降,每天平均为61吨的运量大部分是空投。' I' o, v1 I1 e* v# Q3 R9 _

5 h) q6 v: W: ]5 n, D4 E4.        缺接应:曼施坦因要到12月12日才能集结起足够多的部队发起救援行动。如果保卢斯在11月底至12月初突围的话,别想指望有大部队接应。也就是说第六集团军的突围厚度在西南方向的科捷利尼科沃一线将有150公里左右。这也是曼施坦因一直为保卢斯规划的突围路线。如果保卢斯决心经顿河畔的卡拉奇向正西突围,虽然距离曼施坦因较近(50公里),但需要渡过顿河,而且苏军早已在此部署了重兵集团,第六集团军的自持力完全没有可能支持其在这个方向上与苏军装甲集团进行一场高度对抗性和高度消耗性的渡河战役。由于地形不利(沟壑太多,12月16日以前顿河未完全封冻无法渡河),德军各级参谋部门(包括保卢斯自己)从来没有计划过在这个方向上突围。就算有零星部队能够在卡拉奇一带渗透出重围,他们在怎样完成50公里左右的跋涉和在没有器材的条件下强渡两岸均有苏军驻守的顿河也是很大的问题。苏军当然不会把卡拉奇的顿河大桥拱手让出。此外,在卡拉奇方向上,曼施坦因部署的部队力量很弱,对保卢斯帮助不大。在科捷利尼科沃方向上,德军的主力救援力量是第57装甲军下辖的三个师(30000人和约200辆坦克)。与它承担的长距离救援艰巨任务相比,第57装甲军的实力显得非常单薄。在整个“冬季风暴”作战中,曼施坦因既调不来预备队,也找不到其他后续增援。第57装甲军就成了保卢斯唯一的希望。由于集结部队延误了时间,他们的救援作战要拖延到12月12日才能开始。& }% A- z: T" X
4 {1 ^& {/ Z3 x: U" l7 M' e1 r
5 Y7 J) F. k  Z2 S3 o) B. A

7 t/ ?1 \, v) Y- Z3 ^& ^2 w图12:曼施坦因的“冬季风暴”作战概要图。来源:Wikimedia Commons 。中文标图:大哈瑞。浅蓝粗箭头是曼施坦因计划的突击方向和为保卢斯规划的突围方向,与朱可夫预料的完全吻合(朱可夫在反攻发起后调到莫斯科正西方向的里热夫地区指挥作战,由华西列夫斯基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协调指挥斯大林格勒地区战事)。德第四装甲集团军下辖第57装甲军的第6装甲师突破阿克塞河防线以后,转向朝着瓦西里耶夫斯基攻击。详细情况下面会继续介绍。, Y& J( l( x5 Q( U! m( `

( y, B9 Y) Y4 d. n. [5.        缺医疗资源:对于运输和补给能力低下的德军来说,管理和输送伤病员绝对是个天大难题。在包围圈内处于防御状态时,德军每天保持着7000左右的伤员数目。对于这些伤病员,德军处理起来已经非常困难了。收容伤病员的野战医院实际上是临时搭建的窝棚和地窖,非常拥挤,空气污浊,许多伤病员处于无人接待和管理的状态。有的伤病员到达野战医院后只能在室外待诊。女护士们早已被空运出包围圈,造成护理人手不足。军医们因长期超时工作疲惫不堪,对伤病员的处理越来越草率。寒冷、饥饿和病痛折磨着野战医院里所有人,伤病员的死亡率迅速上升。有的伤病员宁可返回自己的部队也不愿意在野战医院待下去。生存的唯一希望就是部分伤病员可以搭载返程的运输机离开包围圈。
. i. t; d3 v- p  g: c6 n
, \) v/ U4 Z) V! R9 m- A而在突围战的运动之中,德军没有办法在冰天雪地的大草原上快速建立新的野战医院并且给大批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治疗、护理、宿营、营养和转运条件,空运伤病员的作业取决于皮托姆尼克机场的存在与否以及伤病员后送距离。失去了机场后,作战负伤就等于死亡。4 b3 m2 m4 z9 ?$ a5 ?5 b1 b
) v- L7 c5 N( x; R9 }
没有宿营条件,俄罗斯冬季草原上的严寒大风和冰雪会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冻伤/冻死减员。一旦部队开始向南运动,伤病员数量很快就会超越部队可以处理的极限。为保持部队的行进速度和作战能力,大批负伤和冻伤的德军士兵不得不被无情地抛弃。德军在收缩部队形成环形防御时,遗弃过被俘的苏军伤员。德国人很清楚,被遗弃在俄罗斯严冬里的伤员们下场有多悲惨。曼施坦因预期,他只能营救能够行军的部队。遗弃伤病员将给德军士气沉重打击。
( h# {( P9 S0 M. V8 [' _- C2 V7 Z& A% l
6.        缺空中掩护和防空能力:运进的航空燃油越少,包围圈内的德军战斗机出动率越低,护航和防空能力就越差。如果丧失包围圈内的机场,德军就不会有战斗机在包围圈内起飞为运输机群护航。 虽然德军地面部队的防空火力尚可一拼(88炮可以高平两用),一旦运补系统崩溃,没有弹药接济其战斗力就会迅速消失。失去防空能力的德军地面部队在苏联空军的连续猛烈打击下将会遭受大量伤亡。德军虚弱的装甲部队也必将成为苏联空军的重点打击对象,迅速陷入灭顶之灾。曼施坦因充其量只能从塔钦斯卡亚和莫洛佐夫斯克的这两个前进机场派遣少量远程战斗机提供非常有限的局部空中掩护。而这将进一步减弱曼施坦因自己的进攻力度。
' W3 v& t4 ]6 O& b8 t5 G- [0 L$ Y- m+ T$ M: S" @3 ]
7.        缺粮食:饿死。没有第二条路。以第六集团军减员至20万人计算,每人每天维持生命必须有至少500克食品(作战条件下需要每日1500-2000克食物),这就要占用100吨/日的运量,是全部平均日运量的85%。这显然是做不到的。为了运进弹药和燃油,德军不得不日益减少士兵们的食物定量。以致在包围圈后期,士兵每人的定量已经减至100-200克/日。士兵普遍处于慢性饥饿状态。在极度严寒中,士兵的体力持续下降。体力耗竭的士兵从12月16日起开始大批饿死冻死。从包围圈存活下来的人后来承认,当时的确发生过吃死人肉的现象。此外,由于德军没有加热食品和取暖的燃料,加速了士兵们体力下降。体力极度虚弱的士兵们无法在严寒和雪地中进行高强度连续负重行军和作战。保卢斯作为现场指挥官比谁都清楚,到12月中旬,士兵们已经走不动了。单凭这一点突围就没有指望。保卢斯反复向曼施坦因报告部队体力不济问题,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他不作为的借口。包围圈外指责保卢斯不突围的人不去设身处地评估和理解第六集团军的整体状态,单凭一个“打”字就想解决突围的问题,实在是异想天开。
! d% r+ R- G) k/ S! Y$ R( ~2 W- J- p. S
8.        缺即设纵深阵地:几十万德军在冰天雪地中向南整体运动,需要有后卫部队的层层交替掩护才能形成有序退却。这也是曼施坦因规划的突围模式。然而,德军一旦脱离斯大林格勒市区内以楼房为核心的坚固的既有阵地,于运动中很难在短时间内在平坦的草原上构筑起新的坚固的防御体系。他们可以利用1942年7、8月间顿河-伏尔加河战役期间苏军遗留下来的一些阵地,这些阵地主要防御方向朝西。突围中的德军主要防御方向朝北,苏军遗留下来的旧阵地可利用的不多。德军能够利用的地形只有草原上的谷地和沟壑。德军全线纵深防御阵地的改造和构筑需要靠饥寒交迫的士兵人工完成。除了在冬季冰封的冻土地带挖掘工事的艰难以外,退却中的德军在苏军的迫近追击下也没有多少时间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在包围圈中现有阵地上掘壕/占领建筑物据守相对容易的多。而在开阔地上,体力透支已经达到极限的德军士兵在极度严寒和狂风中重新构筑新的阵地会有严重的困难。(笔者九月底在北京还穿着短裤,到了斯大林格勒就要穿羽绒服了,领教了一把俄罗斯的严寒)。同时,德军也不可能从容布置大量防坦克障碍和地雷。德军后卫部队恐怕只能依靠临时构筑的工事死守。显然,这种工事很容易被苏军多点突破,造成德军战斗队形被打乱。
: f4 x- [" b/ D. D  
, A' O2 h+ v2 L& a# \) J+ |/ J3 y+ C+ Z6 ]
" t- H; q! t4 J3 p; E. \
图13:皮托姆尼克机场以北的罗索什卡。这里有包围圈内典型的地形。一望无际的平坦草原上有许多河谷和沟壑。当年的草原上没有树木,德军找不到构筑阵地的材料。(大哈瑞摄)! i$ F. `  u3 J

$ Q% v0 t! j; O# r. s现在看一看保卢斯突围的有利条件:7 Z; {/ [9 Z# E8 _4 L
1.        部队建制完整(但均不满员),各级军官对下级的指挥掌控有效,通讯联络畅通。
+ A* X4 ~# a0 ]# r: c
/ w( X$ w4 b5 G2.        由于对曼施坦因的救援抱有希望,士兵的士气依然比较高。士兵的训练水平高,纪律性极强。虽然体力越来越差,但在防御战中仍然表现出较强的战斗力。 从非战斗部队调来的补充兵员则战斗力很差。
. C' v* D$ H* \, ?
! m/ z( i9 g' X( O' ?3.        各兵种协同配合良好。
6 e( c8 U( S  u) P. f8 H7 s! y! H% c' O
上述有利条件是德军能够发起突围的最后本钱。12月16日寒流抵达后,气温骤降。德军士兵体力急剧下降,因为冻伤和饿死造成的减员开始大量发生,开始出现士兵主动向苏军投诚。由于缺乏物质基础支撑,保卢斯的部队已经从精锐变成弱旅。现有的139个作战营到了12月21日有94个(占68%)战斗力在30%以下,被认为处于虚弱和耗尽状态。战斗力在40-49%的营有24个(占17%)。战斗力在50%以上的营被认为是强或者中强的仅有21个(占15%)。德军的力量只能在原地做困兽斗。仅从体力这一点看,保卢斯就无力进行运动战。
  o3 g% Z" X; M, S. X, s# _* d( L, E- R! ~, |0 A7 C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德军如果冒然实施突围行动将面临诸多困难。单凭第六集团军自己虚弱的力量要想在短时间内打破包围圈是不可能的。- ~9 H. z; G  y2 H  k
% r: z' K) `/ t, ~- g. K5 L2 N
从12月12日起,曼施坦因在有充分补给和空中掩护下发起的救援行动都没能冲破苏军包围圈的对外正面,更不用说陷入困境的保卢斯了。指责保卢斯的人没有看到苏军在反攻阶段具有的高度机动性,强大的打击力、充足的兵员和供应能力。苏军绝不会对保卢斯突围掉以轻心,也绝不会坐视保卢斯突围而不采取反突围措施。苏军的包围圈对内正面始终保持着六个集团军的强大兵团,对保卢斯的任何突围企图都能够予以迎头痛击。第六集团军一旦开始向南移动,最为脆弱的就是其后勤系统。而后勤系统的核心就是皮托姆尼克机场。丢了机场德军将很快分崩离析,覆灭只是几天的事情。1943年1月底的机场失守以后发生的连锁反应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 m% ^0 \, {

) F+ Q$ |* B! a% g9 ~保卢斯真要是发起所谓突围,不过是帮了斯大林的忙,加速自己失败。认为只要第六集团军发起突围就能突出去的看法直接无视战场上苏德两军力量对比极为悬殊这一现实,忽略了影响突围成败的诸多关键因素和细节,无疑是一厢情愿的幻觉。
. X! R! e/ T8 j5 L2 q2 V6 z2 C
+ k) v7 X1 B5 ^7 Z0 U# i崔可夫在他的回忆录中已经说得很明白,结论就是保卢斯突围是不可能成功的。
  G0 n7 n2 S) D; F3 x$ u, j9 d, v: }* p: X0 I% j
保卢斯是参谋指挥学院出身,既有总部策划的经验,也有统帅部队在战场上参加大规模会战经验,特别是在“蓝色”行动初期有过非常出色表现。他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素养在同时代德军高级将领中应该算是出类拔萃的。在苏军大反攻前的几个星期里,保卢斯一直密切关注着自己两翼苏军集结的情报。他犯的错误在于虽然判断出苏军即将发起反攻,但根据以往的经验认为自己南北两线友邻部队的力量是可以应付的,严重低估了苏军实力。但这不是保卢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希特勒、魏克斯和现场所有高级将领的问题。* P3 _# |. w3 g
1 r" c7 `& v( P0 }9 _0 h% ?
指责保卢斯的人也需要看一看曼施坦因的表现。他身为顿河集团军群司令,是合围之后保卢斯的直接上司,负责指挥和协调解围行动。曼施坦因当然希望保卢斯能够以积极的突围姿态配合他的进攻。曼施坦因虽然规划了很多突围的细节,但他始终没有越过权限给保卢斯下达过任何违背希特勒意图的命令,特别是发起突围的明确命令。他只能反复向希特勒要求准许保卢斯突围。但遭到希特勒一再拒绝。如果曼施坦因真的越过权限强行发出明确的突围命令,就要由他自己承担违抗命令的第一责任。其后果就是自己被立即解职,然后替保卢斯顶缸面对行刑队的枪口。曼施坦因当然明白,军纪在那里摆着,是悬在所有高级将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掉脑袋的事情不能干。对于曼施坦因来说,唯一能干的事情就是自己竭尽全力打进包围圈。2 V3 A, q* o* P1 }
3 e& V, _- H: W" _1 a8 n4 @
奇怪的是曼施坦因采取了与保卢斯同样的立场为什么没有人责备他缺乏勇气和果敢。
& C; ~3 d5 j7 \1 I+ @+ E& v& I: A+ E. I7 _
说完了保卢斯突围的条件,让我们再来看看他突围的时机。
4 ^- V: d4 Z5 |0 S' y(待续), b1 n/ x% Q, m6 [; s: W0 X% |

* B6 B  I- _  F/ C8 o! W斯大林格勒—保卢斯不突围 (一)# V6 H& d0 U; H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d=144418&extra=
/ @2 W% ?) S1 \% O6 ?) W$ V5 P* X  W& W
斯大林格勒—保卢斯不突围 (三): Y; q+ z( K0 F. B8 o- U( B
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read&tid=144448$ t* |. T# m0 p
5 Q8 o0 a! b9 A7 f$ I+ r
斯大林格勒—保卢斯不突围 (四完)
2 h  A+ ~8 }) S  g: y) W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read&tid=144449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8-23 11:55
先睹为快!
作者: kar98k    时间: 2019-8-23 12:42
保卢斯被包围后过的够憋屈的
作者: testjhy    时间: 2019-8-23 13:46
突围的话很可能是廖耀湘的结局,三个有利条件1,3可能很快没用。
作者: 阿忙    时间: 2019-8-23 22:16
总结起来就是,保卢斯的部队已经没有野战的能力了?那么到真是据守等着救援的安全性更高一些
作者: bluetaxi    时间: 2019-8-23 23:11
斯大林格勒真是好大一个坑。夏天进去容易,冬天要散步出来都难。
作者: 阿忙    时间: 2019-8-23 23:51
曼斯坦因这次为啥没打破包围?看来水平的低线也不咋地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19-8-24 03:08
看来纳粹失败的根源还是狂妄,对俄国人的实力大大低估,觉着自己是“优等种族”可以靠精神、战力碾压其它种族。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9-8-24 04:18
最好的方案是马上投降,然后坐地消耗俄国人的粮食。当然以俄国人的尿性,很可能把他们都枪毙。
作者: 方恨少    时间: 2019-8-24 04:49
包子 发表于 2019-8-24 04:181 N$ }& B. r/ f4 h- [: F
最好的方案是马上投降,然后坐地消耗俄国人的粮食。当然以俄国人的尿性,很可能把他们都枪毙。 ...

0 q5 h2 X' [" |" t8 l枪毙多浪费子弹。活活饿死,冻死,几天的事
作者: 怎这样呢    时间: 2019-8-24 06:52
包子 发表于 2019-8-24 04:18" B1 r+ d+ j8 r
最好的方案是马上投降,然后坐地消耗俄国人的粮食。当然以俄国人的尿性,很可能把他们都枪毙。 ...
8 v# ?' E9 ]) ]  T. u4 @' [# u  Q( Q
西伯利亚了解一下,最后投降了9万人,活到战后的不到5000吧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9-8-24 08:27
( g- d+ H& k: g* F) h0 V/ ?3 J$ i3 L1 x  L
唯一可行的突围方案是:
* D8 _! ~$ E# f) m* y' f8 |: `+ j( B+ v- T2 O
每人发20斤马肉和一个指北针。命令只有一个字:7 e/ l0 q, u, T( [
跑!
& q$ z4 h1 l4 R  [2 h; ?  x- ]
3 w1 s$ |) G" x$ J5 \# e% V% x我30万大军就算是30万头猪,你毛熊想抓一时半会儿也抓不完不是? 我估计总有10万德军最终能跑回去。
2 D& B+ Z/ C- U- N/ O2 V, m$ \! k5 q8 ~* a5 X
这么看保卢斯同学唯一的生路只有是当初不要被包围。孙子兵法说十则围之。毛熊的兵力优势加战略眼光太牛了。
作者: 李根    时间: 2019-8-24 09:57
现代战争一旦被包围,断了补给,真是坐地变猪9 ~! J1 V* i3 M- J- o( N0 A

0 c1 k. {7 u5 m& i% ]& x- Y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9-8-24 13:01
( Y' m3 J2 a6 m1 `4 @. r
我有个好奇的问题, 如果保卢斯换成毛太祖, 林彪, 或者粟裕, 他们会怎么指挥?
4 F& A9 c5 M, s& j) |3 m9 Q" x
. _% A( p( T' v8 r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9-8-24 16:29
五月 发表于 2019-8-24 13:01
" A9 `2 F6 N4 x' n- h, Z, ^8 @6 K我有个好奇的问题, 如果保卢斯换成毛太祖, 林彪, 或者粟裕, 他们会怎么指挥?
' |9 R( b. {  ^) Z1 Q& i4 }* G* r/ c! {' ?1 A+ Z. x
...
/ _' N1 h5 I( D9 b
别人不说,林总不会让自己陷入如此境地。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9-8-24 23:16
包子 发表于 2019-8-24 16:29' F* n4 k- C6 Y4 ~
别人不说,林总不会让自己陷入如此境地。
  A. o6 g% E$ M5 x3 z5 Z7 O7 r2 X* }

# v. Q- |* W1 A0 h) a, ~2 E4 n& P那当然. ' y; B' B7 J/ {; B. Z! x/ M

7 C1 r8 o9 z6 Y' X* _看大哈瑞的描述, 似乎保卢斯被围了以后神仙都救不了了. 我好奇如果毛林粟处于曼施泰因或者希总的位置时会怎么指挥. 难道保卢斯确实要放弃治疗吗?
+ W  T# ]/ Y+ \; p" m; s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9-8-25 03:49
五月 发表于 2019-8-24 23:16
7 D. @$ M# Q) v" d, u  Q) P' E那当然.
/ G5 p/ m' C3 m. C- {
" F2 M( j9 S& t看大哈瑞的描述, 似乎保卢斯被围了以后神仙都救不了了. 我好奇如果毛林粟处于曼施泰因或者希 ...
, G/ \0 _9 O2 X1 @! p
想了一下,觉得很难去代入你说的情况。8 ~' s9 O+ @. k- l' Z
, k1 I1 y0 Y2 H+ j4 D, [" q
毛对大战略的有研究,让他研究打不打俄罗斯,从个方向打,采取速攻还是缓进应该没问题,一城一池就难说了。林是那种将在外,老子说了算的,同样彭也是这样的人,但他和林的风格不一样,彭更稳,林更奇。粟裕我不熟。# z' j7 K( x( c0 K5 k( A

' F) L1 }: N7 c% x# R
/ h0 {) G, }1 f! M" y假如,毛在保卢斯的位置,可能在接敌之前就捉摸转进了,毛的思想是把敌人弄的疲惫不堪的时候才动手,大概一到斯大林格勒郊区就得说:“恩来,你看,咱们是不是向北去转转,喀山可有不少兵工厂。“( i! j. m1 m0 s
  R3 q! L' N( R0 r- K0 u
于是沿着伏尔加河一路向北,一边走一边顺便把河道上的堤坝炸一炸,来年斯大林格勒的庄稼浇水都费劲了,土豆减产后伏特加都涨价了。俄国佬没了酒,战斗力减半,斯大林,卒。4 C; D4 ]8 S  V: w

: n$ B6 _% ^3 @  @如果,林在保卢斯的位置,谁包围谁?林可是运动战专家,即便处于这样的劣势,很有可能一部分兵力阻挡正面,另外一部分直接去对付将要合围的俄军。& D4 g" M8 V3 X8 \0 x# {$ d7 R
# A- T7 a& ~) |+ b  x1 m, w$ x
多年后顿河方面军的罗科索夫斯基在抚顺战俘管理所写的交代材料上如是说:叶廖缅科这个饭桶,我们计划去卡拉奇汇合,但他的64集团军莫名其妙的往南跑,要不是我的65集团军被刘亚楼拖住,赶去救援的24集团军要渡河的时候,被吴法宪那孙子把顿河扒开了口子冲散了,我们本可以把林彪困住的。! w) e* s- I9 @: q! p% K% r/ `

& u% t. c# w" }0 c" l* L
# g) m9 V& ]* F$ V要是彭去替代保卢斯,和可能接到原地坚守的命令时直接骂回去。彭:你娘个脚,怎么坚守。有吃的吗,弹药在哪里?老子三十万人马,一天粮食得要800吨,少一吨就得饿死人。弹药按一个基数算也得1000吨,你不能让我捡石头去打仗吧,这鬼地方石头都没有,你让我向敌人扔雪球吗?还有,油料快空了,至少送1200吨来,你说吧这3000吨啥时候能送到。
) n5 X' E' R7 M2 H- A1 p6 [  G
$ W' T) ~: a, x& a  d当天晚上,俄罗斯64集团军侧翼突然出现大量军队,铺天盖地的火力砸了过来,5分钟内靠前的两个团就没了声息,尽管司令员叶廖缅科强烈反对,军长还是命令后撤一小段,想给后方的重炮留出一点点火力空间。但想法再好也得看执行的人,撤退的命令还没传达到最前方,先得到消息的部队已经开始丢下辎重跑路了。2分钟后战线崩溃了,英勇的苏联红军开始了以团为建制的夜间马拉松活动,跑的最快的几个迅速的得到了政治委员赠送的奖品,几发托卡列夫手枪弹,但更多的红军涌来,政治委员们的存货马上被消耗干净了,于是他们迅速掉头向后跑去。
4 b8 e3 ~8 @* x, ?1 r! C4 x4 j' E3 Z0 b
两个小时后,虚脱的红军战士发现敌人终于被甩掉了,于是全瘫坐在地上,当反攻的命令传来时,大部分人都难以站起来。参谋长向军长报告时着重的提到了士兵体力透支问题,军长递给他一块布,先擦擦汗再说。8 e, s; o8 e! o5 k* b& |. H
! W0 Y9 A. D! h+ [8 C
“士兵们先是一身大汗,现在都冻僵了”参谋长低声说道,“不瞒您说,就连我累得裤衩都湿透了”。) _- S1 q# |7 H" I" m/ K

* \3 N9 i$ i* D这时军长的勤务兵走进来,沮丧的对军长说,”对不起,我把您换洗的内裤弄丢了“
( j- y# T( C9 O! @% }8 n8 O
% @# `- T( m5 y7 j  |: {% N”不,参谋长正用着呢“。+ V8 W% C6 [, U3 o$ ~: }# ~- n) G
- U/ ^8 R) `% I" q, d2 G
天亮时分,伴随着T34前进的苏联红军发现道路被敌人遗留的坦克和车辆堵得死死的,于是坦克开始在麦田里散开,但是随即几声巨响宣告了此路不通,然而工兵都不知道哪去了,好不容易找到了工兵又发现排雷器昨天晚上弄丢了。8 o5 ]# W+ i5 e8 B* J% `4 }
- s1 {) X6 _' J1 l2 ?4 j& A# O
于此同时,彭德怀正率领部队一路向西,他身后的战士,有条不紊的破坏公路,电线,拆毁一切能拆毁的房屋和桥梁,负责善后的骑兵则一桶一桶的把马粪填到水井里。彭德怀接过勤务兵递过来的烤土豆,仔细的拨开皮咬了一口,他向身后望了望,嘴里咕哝着:“想包围老子,你娘个脚” 。% m! c/ ?% d% s- z
7 C9 @0 u( x9 {  {4 K
吃完土豆,他随手把土豆皮丢向路边的一副宣传画,画上是斯大林,他威严的伸手致意。土豆皮正好贴在他的眼睛上。好像一个瞎子正颤颤巍巍的伸手向前摸。6 p, s+ q! M. u2 X$ ~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9-8-25 09:43
包子 发表于 2019-8-25 03:49
8 W8 q" O9 N4 y$ v4 I/ x+ |想了一下,觉得很难去代入你说的情况。
, {/ h+ n; Q* ]+ n( X* Z 3 k$ P0 [" n9 X" Q& M+ o
毛对大战略的有研究,让他研究打不打俄罗斯,从个方向打,采取 ...

4 n# a! C. e8 B: ^# w$ k7 o% v7 L0 y5 H( q. f: Z, m  g* C
很有道理, 学习了% M* q- u7 |: y8 [7 I

作者: 大哈瑞    时间: 2019-8-25 17:35
包子 发表于 2019-8-24 14:49, U' t/ x! Y) x0 J8 g* |* p$ p) V( n
想了一下,觉得很难去代入你说的情况。
% s" F3 c2 x% G& \" K
( g1 ], `3 Q7 G; |毛对大战略的有研究,让他研究打不打俄罗斯,从个方向打,采取 ...
0 p# P3 u9 p. A) F1 k" T' i  w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这是1947年共军撤离延安之前毛泽东的重要论断。这个基本战略方针贯穿于整个解放战争中。从全局上避免了被动,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敌强我弱的局面下,共军没有一次大兵团被敌人围歼过。林彪在打不下四平而敌军援兵已经到达时,立即退出战斗,大踏步撤退。让开大路,占领两厢,一直退到松花江边。在蒋介石眼中这是属于败退。而林彪则保存了实力,以此争取到了主动。希特勒在斯大林格勒最大的败笔就在于过于计较地盘得失的意义,以致作出了违背军事逻辑的决定。在领土广袤的苏联,这是非常低级的错误。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