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新奥尔良印象(4)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4-16 10:57
标题: 新奥尔良印象(4)
巴吞鲁日是路易斯安那的首府,但新奥尔良是路易斯安那的中心。从这里一直到巴吞鲁日,沿密西西比河两岸有很多种植园,蔗糖经济是当年南方经济的大头。据说当年路易斯安那的巨富占美国的一半以上,那当然是南北战争、工业化之前的美国。到了新奥尔良,当然要出城去看看种植园。

沿河有很多种植园,大部分现在都开放。原来的主人早就不住在这里了,田园也早就卖给大公司集约经营了,剩下的只有无人的豪宅,现在大多划为各自的历史文物基金管理,靠旅游维持。最有名的是橡树巷(Oak Alley)和劳拉,从新奥尔良开车大概一个小时就到,也可以跟旅游车来这里。这里附近还有很多名气没有那么大的,像St Joseph、Whitney、Evergreen,都不错,尤其是Evergreen。但要是对种植园史没有特别研究,看多了,就和到欧洲看教堂一样,到后来也就无感了。再说时间也不够,每个种植园两三小时肯定是要的,加上路上时间,一天两个也就差不多了,别太贪,想一网打尽。

这些种植园的格局都差不多,沿河一面比较狭窄,但向河岸深处的进深很深,狭长的一条。密西西比河是水运要道,沿河的土地最值钱,所以形成这样的格局。阿姆斯特丹、威尼斯也一样,沿运河一侧只有狭窄的正面,但后面长长的一条。

主人居住的豪宅在靠河的正面,这是种植园的脸面,也是来客造访和主人迎客的好地方。进去一点就是奴隶居住的连排木屋,现在当然都是奴隶史博物馆,再往外就是礼品店、饭店的地方了,有的还开设和民宿,供游人体验种植园的生活。

甘蔗好种,但榨糖需要专门的设备和工厂。种植园一般几家联合起来,一起造一个。有的种植园自家有一个榨糖厂,还给邻家收费使用,那就赚大发了。如今新奥尔良城外密西西比河边还有美国最大的糖厂,据说产量占全美国的一半以上?

这些种植园很多都是在路易斯安那购买案后不久建造的,第一代主力是从海地流亡过来的法裔。他们也带过来甘蔗种植和榨糖的技术,已经蔗糖营销的经验。这些法裔种植园主在感情上与法国更加亲近,孩子经常是送到法国读书,长大后在法国某事,这里是作为远方的老家对待的。除非回来休假或者接班,很少回来。

但美国化从北方蔓延过来,盎格鲁-撒克逊影响挡也挡不住,法裔种植园主逐渐离开了这里,不过奴隶制没有离开,最后当然是南北战争。但据导游说,劳拉种植园后面的奴隶小屋一直到1977年还有奴隶后代居住,现在当然没有了。这很令人震惊,毕竟那时已经是南北战争100年后了。

据导游说,尽管早已解放,很多黑奴并无其他技能,加上南方隐性的种族歧视根深蒂固,出去也找不到工作,只能在种植园继续干下去。这些地方的居住是免费的,报酬是代工券,可在种植园内的合作社使用,也可以兑换成现金。合作社里日常用品应有尽有,但价格比外面高。黑奴后代继续在这里购物,一半是出于便利,一半是是出于惯性。

最后一代黑奴后代离开这里后,小屋就废弃了。很多现在成为堆放杂物的地方,只有部分修复出来,作为博物馆开放。

不过种植园里干活的黑人不都是黑奴。早在西班牙统治时代,法律就规定,基督徒不得把基督徒收为奴隶。在西班牙统治下,所有人都必须是基督徒。所以从纸面上来说,黑奴已经不存在了。这当然是荒唐的,因为黑奴肯定还是种植园的劳动力主体。不过他们都是和“合约”的,所以“自愿”不要钱干活,这不就没有问题了?

不过西班牙法律也规定,基督徒周末不得工作,必须用来专心忏悔和祈祷。但种植园主怎么可能让黑奴在周末闲着呢?于是周末干活就必须给钱,这使得黑奴有了积蓄。有些人吃光用光,也有一些人积攒起来。攒够了,就自赎自身,甚至把相爱的人和孩子也一起赎买出来。这就是“自由黑人”的来历。他们中很多人尽管赎买了自身,但依然在种植园上工作,所以种植园里的黑人不光是黑奴,也有自由黑人。

橡树巷是附近最有名的种植园,就因为这里连片的参天橡树。橡树在美国很多,橡木家具是很美国的东西,但南方的橡树特别高大茂盛,发达的树根盘根错节,很像《魔戒》里的老树精,看着很有味道。不过据说自家院子里这东西一多,打理特别麻烦。

从河边通往主楼的小道两边是两排参天的橡树,这是这里的招牌景致,确实震撼。主楼是当年流行的希腊复兴样式,实际上是从文艺复兴时代帕拉迪奥风格演变过来的。对称格局,中间是前后通透的走廊和上下的楼梯,两边的房间完全是对称的。规规整整,大大气气,但实际上属于缺乏想象力的土豪风格。房内不准拍照,家具都是后来收集的,来自那个时代,但不是这里的原物了。

室内只有导游带领下的游览,不能自己进去。好在每隔15分钟就有一班,周转挺快,排队也不长。从二楼阳台上,可以从茂密的橡树枝叶中看到小径通向密西西比河边的堤岸。当年这里没有河堤,可以直接看到河面和对岸。河堤是一战前后才造起来的。

可以想象当年种植园主优雅闲适的生活,难怪他们对粗鲁的北佬竟敢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怒火万丈。不过法裔种植园主在南北战争中的态度实际上没有英裔(比如弗吉尼亚、南北卡罗莱纳、佐治亚那些地方)坚决,事实上在美国化的侵蚀下,很多法裔种植园主已经把这里出手、离开了。

劳拉种植园离这里很近,这是很典型的Creole种植园,而不是希腊复兴样式。劳拉是最后一代女主人的名字,她把这里出售后,嫁人、搬到芝加哥去了。但她怀念种植园的时光,写了一本书,以后成为南方种植园史的重要史料,这也是这里复建的基本依据。劳拉把这里出售后,后任主人打理不善,加上种植园经济已经式微,所以逐步荒废,主楼也几近废墟,是近些年在基金会的努力下,重新休整的。劳拉祖母的居所当年也是豪宅,就在同一个庄园里,如今依然是废墟状态,还没有轮到这里的修复,也不知道终于时间到的时候,建筑还能不能修复。

说起来,当年新奥尔良也是靠航运和糖业发达的,如今最豪华的花园区(Garden District)主要就是当年种植园主在这里造豪宅弄起来的。法裔种植园主和老欧洲的贵族一样,一面在乡下有自己的大庄园,一面在伦敦或者巴黎有自己的豪宅,很多人在城里豪宅的时间比在乡下庄园还多,毕竟那里寻欢作乐、灯红酒绿的去处更多。

这里的建筑风格也和种植园一样,以希腊复兴和Creole为主。当年这里地皮不值钱,或者种植园改为豪宅区,怎么都赚翻了,地块大一点就大一点了。反正这里的豪宅都是大而无当,换到其他地方都是宫殿级的了,即使在大而无当的美国都不多见。目测下来,8000平方英尺是起点,上不封顶。大量院落放到别的地方绝对是历史文物、地标级的。好些院子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深处,太大了。

现在这里住的不知道都是些什么人,怕不是种植园主了。有意思的是,这样的豪宅区的街道和人行道惨不忍睹,简直是贫民区的节奏。车行道坑坑洼洼,汽车开得像越野车一样;人行道七高八低,走路看景绝对是哭着喊着要摔个狗吃屎得节奏,出人命是一点都不奇怪得。有些地方橡树根把人行道的水泥板块顶出一尺高差,但这是平地啊!

这里当年的拴马桩还在,人行道上几根铁柱,顶上是马头,很有特色。如今一些还是有人住,一些成为机构财产,像新奥尔良歌剧院女声歌唱家协会什么的,也时不时租出去用作婚庆、喜宴、公司聚会什么的,增加收入。

但这是一幅奇怪的画面,昔日的奢华与今日的拮据恰成对照。隔一条街就是大片深不见底的很可疑的居民区,就是晚上不敢过路、久留的那种。花园区出于包围之中。不知道是不是算美国的缩影。

作者: mezhan    时间: 2019-4-17 10:03
"新奥尔良是路易斯安那的中心。从这里一直到巴吞鲁日,沿密西西比河两岸有很多种植园"

我觉得石化厂 更多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4-17 10:22
mezhan 发表于 2019-4-16 20:03
"新奥尔良是路易斯安那的中心。从这里一直到巴吞鲁日,沿密西西比河两岸有很多种植园"

我觉得石化厂 更多 ...

哈哈,没错
作者: 我心安处    时间: 2019-4-17 10:27
听你一介绍,想去
作者: 我心安处    时间: 2019-4-17 10:30
那个Oak Alley,不知道”飘“里的十二橡树庄园是不是就取材这里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4-17 10:52
我心安处 发表于 2019-4-16 20:27
听你一介绍,想去

新奥尔良是美国南方的旅游热点啊,去吧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4-17 10:52
我心安处 发表于 2019-4-16 20:30
那个Oak Alley,不知道”飘“里的十二橡树庄园是不是就取材这里

不大像。而且《飘》应该讲的是佐治亚那一带的事情?
作者: mezhan    时间: 2019-4-18 13:01
我心安处 发表于 2019-4-17 10:27
听你一介绍,想去

本年度 爵士乐节 4.26 - 5.5
作者: 我心安处    时间: 2019-4-22 08:41
mezhan 发表于 2019-4-18 13:01
本年度 爵士乐节 4.26 - 5.5

谢谢提示信息,每年爵士乐节都是4月底5月初么?今年可能赶不上了,要去达拉斯
作者: 我心安处    时间: 2019-4-22 08:42
晨枫 发表于 2019-4-17 10:52
新奥尔良是美国南方的旅游热点啊,去吧

计划中!谢谢
作者: mezhan    时间: 2019-4-22 09:03
我心安处 发表于 2019-4-22 08:41
谢谢提示信息,每年爵士乐节都是4月底5月初么?今年可能赶不上了,要去达拉斯 ...

是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