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说说英式私校教育的价值 [打印本页]

作者: tangotango    时间: 2019-4-12 10:51
标题: 说说英式私校教育的价值
      受到晨大《英国教育渐入……什么境?》的启发,以我的粗浅认识谈谈英式私校教育的价值。在晨大帖子的回帖中,主流意见是和英式私校对比了中国重点中学的学术要求,得出其性价比很低等结论。我认为现在英式私校(也包括前英殖民地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价值要放在其对他们本国家长和对中国特定阶层家长的范畴内去看,而不是泛泛地谈其价值。
      以我身边的例子,一对北京的亲戚属于中小企业主,把女儿高中阶段送到了英国私立贵族学校,然后大学去了圣安德鲁斯。小姑娘智商中等,回国后做一份普通白领工作,但是其父母对私校的教育是很满意的。她上的私立贵族高中是寄宿制,对衣着、待人接物的礼节、晚上回宿舍时间、学习的规律和计划性都有严格要求。她父母到欧洲和女儿一起旅行,早上父母还在睡懒觉,女儿已经早起把行李全收拾好,衣着整齐的等父母,每天的行程计划安排的井井有条。无独有偶,我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同学都是工薪阶层,也坚持让孩子考入私校。他们的切身体会是,在这些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公立教育就是用来满足有学上的最低需求,学术要求低不说,素质教育几乎没有,学生可以说是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老师也不大负责,也就是所谓的快乐教育;私立学校的孩子,不仅学习要求严格,而且被训练的跟小大人一样,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不卑不亢,有独立见解,自信心十足。因此私校的学生毕业后,且不说学术水平高低,这个形象和素质未来的老板顾客都会喜欢,因此只要经济条件许可,私校依然是家长的首选。
      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确实很多中国的重点高中都能达到或超过英式私校的学术培养水平。问题是中国的重点高中是按学术选拔的,孩子不是成绩出色基本进不了这些高中,即使在这些高中里,素质教育往往也不是硬性要求而是靠潜移默化,学校影响甚至比不过很多没素质家长的恶劣影响。
英式的素质教育如果家长素质高也能训练出来,比如古代的士大夫(世家)家庭教育方式。但是经过多年的战乱和文革,中国的家长大多也素质不高,甚至是全凭运气的暴发户,个人素质低的不在少数。就以我的亲戚为例,夫妻俩其实各方面都很普通,老公是靠着跟大哥做生意逐渐发家的,后来大哥的生意失败的失败,卖掉的卖掉,现在主要考当年积累下的北京好地段的店铺租金和把生意卖给大企业后当小股东的分红过着食利者生活。这样的父母如果没有私校,根本没能力把女儿培养成现在这个状态。
       当然了,这样的小土豪父母还算中规中矩,送去的私校也是靠谱的,所以没有那种小留不受父母和学校双方管束,终日豪车赌钱的劣迹。我谈论的私立贵族学校也是正经的、有传统的、看重自己声誉的学校,而不是另外一种,纯粹是为了骗国外土豪钱的所谓贵族学校。后一种“私立贵族中学”,我听说美国很不少,为了招外国学生可以专门建个新校园,来了之后放任自流只管收钱,生活条件是贵族化的,教育基本是骗家长的,这和前一种不是一回事。正经的私校还是要依靠本国生源、并维护其在本国和国际上的声誉的,如果完全沦为外国土豪的游乐场并丧失学术和行为标准,那也就离沦为野鸡学校不远了。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9-4-12 11:39
学校的潜移默化中,环境,包括老师同学占比很大。

住校的和走读的真挺不一样的---北京哈罗的观察。
作者: lorry    时间: 2019-4-12 12:01
住校是什么感受?

King’s College Schhol在无锡和南外合办一所学校,估计有很多住校生。香港的耀中在上海临港办的耀华,因为偏远,也有很多住校生。
作者: 看客    时间: 2019-4-12 12:01
很反感“素质教育”的提法。这么多年从没有人说清楚过什么叫“素质”,那提出这个东西的人算什么“素质”?
作者: lorry    时间: 2019-4-12 12:02
其实英国人叫这些学校public school,就像public company一样,对大众开放的私校。
作者: 禅人    时间: 2019-4-12 15:31
lorry 发表于 2019-4-12 12:02
其实英国人叫这些学校public school,就像public company一样,对大众开放的私校。 ...

也有可能是 independent school
作者: lorry    时间: 2019-4-12 15:41
常熟有一所牛校UWC(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World_Colleges)。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4-13 04:21
这是住校与非住校的差别,而不是私校与公校的差别?

公校里普通班的问题不用多说,谁都知道,但IB和AP班(尤其是全IB或者全AP)还是有用的,不管在知识培养和人格养成上都有很大好处。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9-4-13 05:47
我听说美国很不少,为了招外国学生可以专门建个新校园,来了之后放任自流只管收钱,生活条件是贵族化的,教育基本是骗家长的,这和前一种不是一回事。

离“贵族化”远着呢。。。


好多老中就吃这碗饭的:几个人合伙盘个十栋八栋民宿,然后跟招生的人合伙,从国内往这边发人。。。 小留们把房子住得跟猪窝似的,房主们有良心的还每周雇Latino来打扫一次,不管的一年到头不打扫,房子里真的是脚都下不去。。。




作者: 鳕鱼邪恶    时间: 2019-4-13 06:27
不知道的就算了,说个知道的。。。加拿大一个一百多年的英式私校,按国人的标准够“贵族”了。。。香港来的孩子教你“香港人有权力独立”,大陆来的孩子给你穿上黑色T-shit,上面印上缺台湾的中国地图,然后回贵州去搞“支教”,算学分。

我这里不说政治上的事情,只提醒家长,这样教出来的孩子,回国长大后能在国内的主流里生存吗?食不漏齿衣冠整洁有个屁用?迟早成为边缘人。

至于啥子独立思考,更是不符合科学的扯淡了。。。小孩子脑子白纸一张,你教他啥逻辑就是啥逻辑,给他啥文化他就学啥文化。没有文化基础科学知识,谈的上独立思考么?
作者: 锦候    时间: 2019-4-13 06:31
温哥华的私校对华人的限制越来越厉害了。华人小留的水平也越来越差了,我这几年见了好几起,7,8岁就来这里现在17,8岁了,英文差的一塌糊涂的。
作者: 肖恩    时间: 2019-4-13 06:33
LZ运气不错啊,我还是第一次评出双倍分
作者: 穿着裤衩裸奔    时间: 2019-4-13 07:11
燕庐敕 发表于 2019-4-12 11:39
学校的潜移默化中,环境,包括老师同学占比很大。

住校的和走读的真挺不一样的---北京哈罗的观察。 ...

你家娃在那里么?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9-4-13 07:12
穿着裤衩裸奔 发表于 2019-4-13 07:11
你家娃在那里么?

早毕业了,上大三了。
作者: fish97    时间: 2019-4-13 17:29
看客 发表于 2019-4-12 12:01
很反感“素质教育”的提法。这么多年从没有人说清楚过什么叫“素质”,那提出这个东西的人算什么“素质”? ...

英文有个词manner来形容私校教育和公校教育的不同。如果你要观察公校出来的学生和私校出来的学生,你会发现他们的行为有显著的不同。父母辈的人更愿意接受私校出来的孩子,他们一般更有礼貌,换个角度也可以说虚伪。私校出来的孩子普遍不那么aggressive,我个人认为这是缺点,他们也普遍不那么ambitious, 也是缺点。公校出来的人,按一个公校米锅小姑娘的解释就是,如果你不 aggressive 你就受 bully. 但在现实社会上公校的学生文化水平普遍不如私校。但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对于个人发展来说没有 ambitious objective的人是不容易做出比他们父辈更好的事业。而文化知识是一个孩子的成功基础。当然也有从人际关系上面成功的,这个不在我的讨论中。
我估计那个用素质教育这个词的人,真实目的就是搞阶级固化。国内现在不是有文章说精英的孩子出来还是精英吗,从遗传学的角度我还真没法说他错。总之你最近这些年可以发现许多潜移默化维持阶级固化的文章。
作者: lorry    时间: 2019-4-13 20:28
就是品格教育。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9-4-15 18:33
中国应该也有一部分真正“贵族化”的教育,只是圈子极小而已,并且不是正规化的学校教育,而是私教。
文中有个观点赞同:中国传统世家教育中断,现在的中国是建立在社会革命之后的泥腿子国家,要指望父母有什么素质和眼界,的确比较难。毕竟中国这个转型的步子确实有点大,扯着蛋是没办法的事儿。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9-4-15 21:13
zilewang 发表于 2019-4-15 04:33
中国应该也有一部分真正“贵族化”的教育,只是圈子极小而已,并且不是正规化的学校教育,而是私教。
文中 ...

不说传统家教中断,而是本来就只集中在很小的一个圈子。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9-4-15 21:48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19-4-15 21:51 编辑
看客 发表于 2019-4-12 12:01
很反感“素质教育”的提法。这么多年从没有人说清楚过什么叫“素质”,那提出这个东西的人算什么“素质”? ...


素质教育本身提出折观点和思想是没问题的,是针对应试教育的弊端的,他的问题在于缺乏有效而低成本的实施路径和操作方案,最后就成了教育市场化、产业化的代名词。
相比而言,应试教育缺点虽多,但他有明确的、标准化、可量化的实施路径和操作方案,并且成本低廉,老少皆宜。

我今年辅导过小侄女几次,深有体会:教育是一个极其耗费心力、金钱的高档奢侈品,只有极少数家庭有能力搞真正的素质教育。要想做一个合格的家长,非得退层皮不可。一般家庭,赚钱生存才是头等大事,哪有这些精力和金钱来做真正的教育。
并且,绝大多数老师水平一般,根本无法通过教授知识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人生技巧等高阶知识抽象出来,传授给学生。最后就形成了“读书无用能”或“学历敲门砖”的谬论。
其实,学习是一种最低成本的人才培养方式,是一种最有效率的人才筛选方式。
作者: tangotango    时间: 2019-4-16 08:39
fish97 发表于 2019-4-13 17:29
英文有个词manner来形容私校教育和公校教育的不同。如果你要观察公校出来的学生和私校出来的学生,你会发 ...

素质教育跟世俗的成功没有什么必然的关系。不论中外、政商两界,很多成功的大佬都是些动物本能很强,自私自利、简单粗暴的人。文化教育跟成功也关系不大,最好只能把一个人送到中产阶级,跟现在所谓的成功还差了十万八千里。要想成功,个人的天分和时代的机遇才是最重要的,想靠教育成功,真是想太多了。清华北大哈弗耶鲁每年那么多毕业生,有几个最后“成功”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