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炮弹在炮管中下滑的力能不能解除保险?我认为不能
总之我认为象视频这样的情况不大可能造成爆炸,否则迫击炮兵太太太危险了
解放战争时期——辽沈战役义县攻坚战外围吴家小庙战斗9 |8 ]1 w$ Q) j( k) t
30日上午11时,10连隐蔽地进入冲击出发阵地。12时28分,炮兵开始火力急袭,31分炮火延伸,爆破组在火力掩护下,连续八次爆破成功,并在外壕内迅速架好梯子,无一伤亡。副连长任克功率1、2排乘势冲入据点,控制住西南角大地堡和东侧一段围墙。东北角地堡群敌两个班在猛烈炮火掩护下连续发起两次反击.10连连排干部除带领预备队的副政指申明和外均已伤亡。8班副王凤江挺身而出,指挥战士用冲锋枪、手榴弹将敌击溃,并协同申明和率领的两个班打下敌子母堡,歼敌30余人,打退西北角之敌第三次反击。14时30分全部占领吴家小庙,10连突击队7个班兵力只剩下约20人。团令3营组织增援,但遭敌炮火封锁,无法靠近,带队增援的营长刘培珍牺牲。城内守敌先后各以一个排的兵力,在炮火支援下,又从暗道沿交通壕发起两次反击,企图夺回吴家小庙,均被击退。此时申明和抓住时机,迅速调整组织,收集弹药,准备再次抗敌反冲击。16时,城内守敌又以一个连兵力发动两次反扑,10连战士在申明和指挥下沉着应战,以猛烈火力杀伤敌人,没有手榴弹就扔爆破筒、炸药包。阵地上仅有的1挺重机枪被敌炮火击毁,战斗组长杨青山用3挺打坏的机枪组装成1挺机枪继续射击。激战中10连伤亡严重,子弹和手榴弹耗尽。炊事员高发和搜集到敌遗弃的2门60炮和2箱炮弹,3班立即开炮,恰好击毙了在后面指挥的敌营长。王凤江机智地抽掉60炮弹保险栓,当作手榴弹接连投向敌群,司号员也吹起了冲锋号,敌人一时摸不清虚实,退了下去。副团长王扶之及时指挥炮火将暗道摧毁,粉碎了敌最后一次反击。10连一直坚守到19时30分,在7小时的战斗中,共打退敌军组织的1个排到1个连的7次反击,毙伤敌营长以下450余人,10连伤亡102人。吴家小庙战斗,10连为师主力突破义县开辟了道路,占领了有利的冲击出发阵地。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时期——昆峰南侧无名高地进攻战斗
18时许,482团3连指导员胡绪清向1排发出攻击命令,他第一个纵身跃起,一个点射打掉越军两个哨兵,接着又打倒5名敌人,并向纵深冲去。当1班被敌人地堡火力压制时,他顺手操起敌人尸体旁边的火箭筒,将这个地堡摧毁。胡绪清在战斗中头、嘴、背三处负伤。当他发现20米外有一挺越军重机枪正在开火时,接过步谈机员递过来的一发装了瞬发引信的60迫击炮弹,借助一个小土坎的掩护将炮弹奋力投出,当即消灭了这挺重机枪和3个射手。; \6 x* F w# _' Q3 w) ], k
战后,中央军委授予他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MacArthur 发表于 2019-3-26 00:35* s4 h7 q, y* i4 o
另外一个,传统迫击炮弹弹簧引信,拔开保险销后,用手拿炮弹往地上一墩,可以手掷出去,当作手榴弹使。
这 ...
MacArthur 发表于 2019-3-26 00:35
另外一个,传统迫击炮弹弹簧引信,拔开保险销后,用手拿炮弹往地上一墩,可以手掷出去,当作手榴弹使。+ f8 |# u, n# a
这 ...
旋翼保险型引信号称具有“四全”、“三高”“一低”和“三化”四大特征:即标准引信机芯适用于全口径、全螺口、全号装药和全弹道一致性;引信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高作战效能,以及相对于高性能下的低成本;其设计完全遵循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0 ~: |# b1 E8 W
1 o( y; R* H+ d# N
三个缺点,一是相对于旧式惯性半保险型引信,结构较为复杂、生产工艺要求高、造价比较高,但这对目前很有钱的土鳖共军不是问题;二是在高原空气稀薄易失效、解除保险距离散布会受到自然风影响的较大;三是不能像电影《拯救大兵》里演的那样,把迫击炮弹用力磕一下,解除保险,然后掷出去当手榴弹用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19-3-25 11:519 n8 O0 [( E2 C) J
风帽的原理应该是在风的作用下自己拧开并脱落;所以也应该可以手动拧开,然后投出去。 ...
旋翼涡轮的工作过程:采用头部涡轮保险机构是为了实现双环境力保险,涡轮装在引信头部,通过连接螺杆与引信体连接,并暴露在空气中。涡轮被制转销固定,不能随意旋下。平时,涡轮密封引信和约束击针,并通过击针将远解机构和隔离机构锁定处于保险状态,这时引信是安全的,可以贮存、运输。发射后,制转销下沉,涡轮被引信内部保险机构抬起,离开引信上体一定距离。当炮弹发射后,以规定初速在空中飞行,由于高速气流从涡轮叶片流过,从而产生转动力距,该力距克服了系统的摩擦阻力,涡轮开始转动。当涡轮带动回转体转动到位后并锁定后,涡轮在离心力作用下与连接螺杆分离,脱离引信体飞落。这时,击针靠击针簧的弹力抬起,释放远解机构和隔离机构。当隔离机构转正到位后,引信即处于待发状态
MacArthur 发表于 2019-3-26 00:23
老哥,这个问题上没必要嚼清。。。
至于炮弹在炮管中下滑的力能不能解除保险?我认为不能
MacArthur 发表于 2019-3-26 00:35# Z$ j$ I7 ` p' G5 N, ?- N
另外一个,传统迫击炮弹弹簧引信,拔开保险销后,用手拿炮弹往地上一墩,可以手掷出去,当作手榴弹使。
' A+ p) n( t/ n" F" C1 d
这 ...
包子 发表于 2019-3-25 21:29- W# A# _0 x; c) c+ ^% [
这个我做过实验,82迫放到1米多的垂直炮管里,落地需要将近3到5秒。我很怀疑82迫射击的时候,炮管底部 ...
东湖珞珈 发表于 2019-3-26 05:24
看了南京老哥和麦帅贴的两张图,其中撞针保险部分和最近半个世纪以来手枪上面用的撞针保险原理完全一样。0 r, ^7 B' V5 D Y0 e3 E
...
MacArthur 发表于 2019-3-26 10:36
三到五秒?什么地方没搞对吧?不然急促射是怎么打的。。。 82迫击炮标称射速可是30发每分钟的噢" f3 r9 F$ C+ r( n, T& {6 I
...
包子 发表于 2019-3-26 10:36
手枪撞针质量低,这个走火的可能性相对比较低。
东湖珞珈 发表于 2019-3-26 11:15
这个赌可不敢打,否则为啥现代手枪普遍的都有撞针保险了?
不要低估了扳机、撞针的质量。像现在挺热门的S ...
MacArthur 发表于 2019-3-26 01:13
查了一下,您贴的这个应该是“迫-11”引信:1995年立项,北理工、9624厂、9324厂联合研制新,1997年定型, ...
MacArthur 发表于 2019-3-26 00:230 p# N- M8 x0 N
老哥,这个问题上没必要嚼清。。。
笔笔 发表于 2019-3-26 17:179 S' V5 b4 N3 v# g
掷弹筒能发射手榴弹怎么解除保险
njyd 发表于 2019-3-26 09:16
这个也只能猜。 }; `9 i4 e3 z7 k, r, W
小日本的西瓜手榴弹也是要磕一下扔出去,估计保险方法与迫击炮弹相同。
如果是拉发手榴弹 ...
引信属于撞击触发型,是以拔除安全插梢并敲击榴弹盖顶端触发。此榴弹在爆炸拥有7~8秒长的时间延迟前。这特色被并入九一式使其可作为枪榴弹或作为八九式掷弹筒的弹药
njyd 发表于 2019-3-26 09:07
如果在炮管内下落就会解除保险,那么迫击炮兵根本就没法干。不要说不小心炮弹稍微摔过一下了,如果炮弹在炮膛里落底就解除了保险,发射药前推的加速度不比落在土上低,足以使撞针撞底火让炮弹还没飞出炮口就炸了,这是个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坑。
MacArthur 发表于 2019-3-26 23:51
您理解有误 -- 并不是在下落过程中就会解除保险,而是在”撞击底座和被发射药猛烈推出“这个过程中,加速 ...
njyd 发表于 2019-3-26 11:18
这个视频中应该不存在“被发射药猛烈推出“这个过程。
炮弹发射时对炮弹就两个力:一、下落到底撞击撞针 ...
不要说不小心炮弹稍微摔过一下了,如果炮弹在炮膛里落底就解除了保险,发射药前推的加速度不比落在土上低,足以使撞针撞底火让炮弹还没飞出炮口就炸了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19-3-26 16:33. R0 C/ n( o0 }8 U( c/ m N
前苏的手榴弹弹体和引信平时都是分装的,临用之前才组合在一起。估计是不太安全。。。谁来上个引信原理图? ...
传统的手榴弹机械引信要么是延期发火的,要么是碰炸发火的,延期发火引信有在斜坡上投掷容易滚动,近距离投掷延期时间过长易被敌人反投的缺点,而碰炸引信虽然落地即炸,不容易被反投,但是一旦遇到哑弹则排除的危险性很大,稍许触动就有可能引爆碰炸引信。UDZ和UDZ-S引信则把延期和碰炸两种引信的优点结合起来,平时为碰炸状态,一旦落地没有爆炸又能通过延期方式自毁,安全性能非常优秀。
MacArthur 发表于 2019-3-27 09:43+ T! Q( e8 m" Z" U9 y0 i5 I
估计你说的是前苏联的RGN/RGO手榴弹
MacArthur 发表于 2019-3-27 04:59
(二)并不是必要条件4 p, F4 l$ t) P& H
古今中外都有的战例,士兵只是把迫击炮弹简单地往硬表面(地面/石头/铁座板)上一 ...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19-3-27 10:45- ~# s, X! J% O
设计巧妙。
5 K* y# v% P/ f& Y, X
苏联在二战中的手榴弹也是引信分开运输的,看来继承了这一传统。不知为何兔子没有学习这个, ...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