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小破地方养这么多红军,家里有矿啊?! 就是有啊! [打印本页]

作者: 我不是马甲    时间: 2019-3-14 00:12
标题: 小破地方养这么多红军,家里有矿啊?! 就是有啊!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9-3-14 00:13 编辑 7 P  P5 y! g: z

& \/ Q1 C. g/ n3 X2 ?  L# j红军长征前,中央苏区的巅峰是大约有人口450万人,红军28万人。如果对这个数字没概念的话,扩大一百倍就好理解了。相当于建国前人口4.5亿人,军队2800万人,这个数字足够吓人了吧。平时说说老蒋也就是800万军队,2800万的一个零头。这还要考虑到中央苏区实际上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好地方国军都占着呢。5 O: a: J9 A# d' O  l

% N0 Q, R) ~/ P3 s: s. G那红军靠什么养这么多人?有人会说:打土豪分田地啊?一共就那么点人,哪有那么多土豪?再说了,红军那都是穷地方,土豪也和别的地方的土豪差了成色。中央红军之所有养得起这么多人,主要还是因为家里有矿,还是那种紧俏货。另外,就是有几个理财高手和大管家。$ `7 G5 Y+ G& N

' s; T/ z/ b3 a) a9 }" G矿是什么呢?钨。钨可是好东西,这东西坚硬无比,又重的要命,两个重要用途就是机械加工的刀具和穿甲弹。一直到今天,穿甲弹美国人用贫铀弹,我们用钨芯弹。我无心讨论这两者的优劣比较。两者相比,贫铀有穿甲燃烧作用和自锐性,自锐是靠不断地磨损弹杆实现的,所以穿甲过程不断损耗,为了满足要求就必须做得很长,另外铀易燃,加工比较吃力,而且初速受限。对美国,铀便宜,对中国,钨便宜。如果回到红军时期呢?那时候没有铀什么事,只能靠钨。当时德国憋着打仗,对钨的需求很高,有需求,有供应,陈济棠光靠收过路费(保护费),都能建一支空军,何况供应商呢。不过这样的一个可能性就是,当一发来自中华苏维埃的钨做成穿甲弹之后,命中的是另一个苏维埃的坦克。
) C8 Y9 A8 I% `  C7 Y5 f
: A' Y% ]% o; ^% a9 T有了矿,还得有理财高手。不然就跟陈济棠一样,赚了钱都是人家的。红军时期理财高手多多,比如林伯渠(经济部长)、杨立三(供给部长)、邓子恢(财政部长),我们今天谈的是中央银行行长毛泽民。
; S; w0 A7 q$ h# J& P  G0 z* x/ w. D+ J) d4 w7 }9 b" i
作为毛泽东的二弟,其实毛泽民做周恩来的部下的时间更长。有一张著名的毛家三兄弟和母亲的合影,照片上,大哥一看就是儒雅书生,二弟土老帽,三弟虎头虎脑。几年之后,文化程度最高的大哥成了山大王,土老帽的二弟成了都市红色大亨,虎头虎脑的三弟进了黄埔军校。每次写到这里,想到三兄弟分别在脑袋瓜子、钱袋子、枪杆子三个方向全面发展,都觉得毛顺生太公上辈子可能是拯救了银河系。3 r, I7 H9 z9 a( P6 _
/ y- ~, C+ `& x+ ?3 J  z" }
虽然对故乡的感情很深,主席其实呆在韶山冲的时间并不长。因为前面的两个儿子都夭折了,主席的母亲很小就把他送去了娘家文家抚养。为什么送去文家呢?因为毛家向来人丁不旺,而文家人口比较兴旺。那时候的人迷信,把主席送去娘家和让他拜石头做干娘一样,是一个非常朴素的迷信。主席十岁才被接回家,之后主席又是求学 直到17岁走出韶山冲。他对得起全中国的人,唯独对不起自己的家人,尤其是对父母未能尽孝。
1 i& ^% N/ i+ g" h, p  @0 ]5 w% p
作为二弟,从长相到性格上更随父亲,因为家里的钱主要供了大哥读书,只比大哥小三岁的毛泽民早早挑起了生活的担子,承担了毛家太多的家务,受父亲毛顺生的影响也要深得多。毛泽民8岁和大哥一起进私塾,9岁就辍学回家,因为三弟出生了,他得回家照顾三弟。14岁就成了家里的壮劳力,种地、喂鱼、养牛、砍柴。17岁奉父母之命结婚管理家务,供应哥哥弟弟读书,家境还能一天天好起来。1921年,主席回家散尽家财带着全家闹革命,对大哥的话懵懵懂懂的毛泽民也离开了家。处理家产的时候,毛泽民做了一些保留,没有完全散尽,保留下来的这部分最后用在了秋收起义上。离家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师附小管伙食经费。6 C) l1 |( R  }- T& Y2 M  B

6 o( Z  F. L" l3 e4 [6 G三弟毛泽覃比大哥要小十二岁,长相上和性格上都颇似大哥。毛家三兄弟的字分别是润之,润莲,润菊,取字都顺着大哥下来的,大哥本来字咏芝,后润芝,再改润之。
) l+ q+ p! x8 R" B5 S; z0 `+ t6 A
9 j" j! @" e8 d' c' `/ g咏芝,这个字来自主席的外曾祖母家“三芝堂”,三芝指的是外曾祖母的三个儿子绵芳(字芝兰)、绵熏(字芝仪)、绵姜(字芝祥),也就是主席外祖父兄弟三人,外祖父之下,主席母亲的三个哥哥是正兴(字玉瑞)、正莹(字玉钦)、正材(无字)。+ b. K1 e! m  N" C& p4 m
6 [( r: `# E: _- ]  F
说着这里,插一句,文强的父亲叫文振之,无论从现有的谱系和名字排行上都可以看出,至少和主席母亲家的关系没他自己说的那么近。主席母亲家条件不错了,但是文强的祖父家境远比她们好,可以把文强的父亲送去日本留学,只是把文强留在老家。文强的父亲和程潜、蔡锷的关系很好,还曾经做过蔡锷的秘书,所以程潜还曾经想拉文强一把。文强字念观,弟弟叫文健,他们兄弟起名也没走大排行,文家都是三字名。
( b2 @% B" y+ f& A: {: ]: Q+ n+ Q6 ^! w; {( d$ N! V3 [

1 x6 h+ X2 {$ i' y3 d这个从文强口述历史里摘一句:毛泽东的家那时是很穷的,他父亲是个放高利贷的。文强和毛泽覃年纪差不多,在长沙读书的时候,毛泽覃只能读一师附小,文强可以读明德中学。我就不吐槽放高利贷的很穷这一点了,主席家曾经还是很穷的,但是文强比主席小十几岁,等文强记事的时候,主席父亲这边家境已经到了富农了,虽然不能跟他文强的父亲比,但在当地,绝不至于到很穷这一点。从这一点上,我对所谓的口述历史深恶痛绝,尤其是什么老兵口述抗战历史和传媒大学的口述历史中心。文强口述历史,有当时记录者听不清又不去考证的错误,有时间太久文强记不清的错误,有文强自己给脸上贴金的错误,也有这种故意弄错的错误。所谓口述历史,可去你的吧,当年解放军元帅大将口述一段,都有小参谋来回的找人找资料查证,哪有现在某些人那样,找俩当年没杀掉的骗子伪军叛徒们,改头换面出来找些媒体自媒体炒作一番,找政府去坑钱。政府反正觉得坑得也不是自己的钱,错了也不会影响政绩,于是就搞出一大堆伪军抗战老兵来。
, W/ f( O" U& L% g! @% j& r+ a6 Q9 s. l4 R, p0 X; |2 |
" p0 H1 \" l- X$ O
既然写到了这个话题,那就继续多写一点。文强自称文天祥后代,但是主席母亲娘家这一支并没有这么自称。文天祥有儿子女儿,儿子都死在战乱,女儿在战火中失散,文丞相没有后代,从家谱上说,他是有后代的,那是因为文天祥做汉奸的弟弟把一个儿子过继到了文天祥的名下,所以所有的自称党国文天祥后代统统都是汉奸的子孙后代,厚着脸皮传唱《正气歌》,反正也没多少人出来揭穿。
) {# E& q" Y% d/ i$ t8 w6 ^, H! c- |7 N$ [' F$ b) |

" R  _1 f/ l4 m- L: X另外,根据文家的家谱,主席母亲这一支文家在文天祥之前几代就和文丞相的祖上分支了,这时候已经差不多出了五服,更不要说文天祥之后又过去几百年了。另外,从辈分上来说,主席的母亲这边的文家人丁不如文强那边兴旺,于是辈就大。主席母亲大约比文强高6辈或者4辈,所以文强非得自己往上贴的话,他应该管主席叫爷爷或者祖爷爷,而不是表哥。+ ]* Q* a* g% T: u8 S7 d" l0 ^
6 t5 v# m7 |4 C
既然写到这里了,再说一下主席母亲的名字,主席自述母亲叫文七妹(文其美),但是过去女子出嫁之后就基本不用名字了,名字是在娘家用的。主席在家时间段,母亲没和他谈过娘家时候的名字是正常的,泽民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长,又是一个非常传统的人,母亲和他聊天时候谈起自己在娘家的名字。主席母亲的名字叫文素勤,这个名字来自毛泽民在苏联期间为兄长代填的简历,简历里还写了毛岸英、毛岸青兄弟的名字,分别是毛永福毛永寿,这兄弟俩还有的名字是毛远仁、毛远义,毛远新用了远字,贺麓成(毛泽覃的儿子)用了岸字,后来改了母姓。
- n% c9 o; e3 d6 E1 v3 `$ P( ~0 K9 L: x, w
未完待续0 }" L! [% q- _8 c

作者: dozhou    时间: 2019-3-14 02:16

作者: 料理鼠王    时间: 2019-3-14 07:09
马甲兄的新文
作者: lorry    时间: 2019-3-14 07:29
大牛文。
作者: nettman    时间: 2019-3-14 07:44
哪有现在某些人那样,找俩当年没杀掉的骗子伪军叛徒们,改头换面出来找些媒体自媒体炒作一番,找政府去坑钱。政府反正觉得坑得也不是自己的钱,错了也不会影响政绩,于是就搞出一大堆伪军抗战老兵来。1 }  q/ k  Y, f+ n3 [5 A

作者: morgansys    时间: 2019-3-14 08:17

作者: 忧郁金桥    时间: 2019-3-14 09:05
大爱马甲兄写的我党人物轶事,遵循历史事实,有血有肉,希望兄一直写下去。
作者: 东海后学    时间: 2019-3-14 09:24
马甲一出,就是精品
作者: 老陈70    时间: 2019-3-14 09:34

作者: 笔笔    时间: 2019-3-14 09:44

作者: 笔笔    时间: 2019-3-14 10:09
彭总的童年才是旧中国底层的常态。
作者: 龙正华    时间: 2019-3-14 10:10
打仗第一件事就是高举大旗、第二件事就是有人有枪有钱
9 _9 y2 Y. |1 ~% Q# M没钱,怎么打仗呢?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9-3-14 10:21
这个穷和富是相对的吧?一个世家子弟看来,农村放印子钱的也就比乞丐强点有限吧。高利贷这东西解放前啥样我不清楚,但现在啥样还是比较清楚的。大部分资金都在一个亿以内,年收益不到20%。在王思聪眼里,这不是很穷是啥?
; f: k: `5 R- d" `& n& m8 T, H' M
一师附小和明德中学当时有啥可比的吗?一师可是个好学校啊?
作者: 笔笔    时间: 2019-3-14 10:26
包子 发表于 2019-3-14 10:21% J* I6 T" |7 r4 Q+ e
这个穷和富是相对的吧?一个世家子弟看来,农村放印子钱的也就比乞丐强点有限吧。高利贷这东西解放前啥样我 ...
  W' J) X8 k! E
王思聪家可是当过中国首富的,文家省首富都不是吧,不过韶山那土屋确实比不上大瓦房。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9-3-14 10:27
nettman 发表于 2019-3-14 07:44$ P* m  h4 }$ T/ b
哪有现在某些人那样,找俩当年没杀掉的骗子伪军叛徒们,改头换面出来找些媒体自媒体炒作一番,找政府去坑钱 ...
3 w, B2 K2 F$ s* D7 c
伪军在抗日中也起到不小的作用啊,消耗了日本大量的粮食。
作者: nettman    时间: 2019-3-14 10:30
包子 发表于 2019-3-14 10:279 A, y8 e3 X5 C- F; X+ O
伪军在抗日中也起到不小的作用啊,消耗了日本大量的粮食。

$ H( ?$ n9 i5 B" O# O4 M! v1 o3 S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9-3-14 10:30
笔笔 发表于 2019-3-14 10:26" I8 P: C( o/ t' F
王思聪家可是当过中国首富的,文家省首富都不是吧,不过韶山那土屋确实比不上大瓦房。 ...
, u6 A0 I/ c& C& W& t* n  ^) y
他们家连东北首富都算不上。
作者: 大黑蚊子    时间: 2019-3-14 10:59
本帖最后由 大黑蚊子 于 2019-3-14 11:55 编辑 ) P; Q, C' `7 \, ]

5 F' O: k' r8 E6 P* f文天祥祖上是从江西吉安开始繁衍生根的,后来文天祥就义,他的儿女也都殁于战事,直系的后代应该是没有了。不过文天祥有个堂弟文天瑞的儿子文远定居在宝安松岗,明朝初年又分成松岗和岗厦两支,90%以上的村名都姓文,一直繁衍至今。
6 p* ^( A/ }$ v0 E/ I. D如果现在遇到文姓人士且籍贯深圳,应该多半就是文丞相那支的后人了。' W) u6 Z' a( y1 P1 j( j8 J
9 |8 ^7 J& k0 Y& H) I! d
话说回来,现在文丞相这支总体来说应该是最为富裕的后代了,岗厦村可是位于深圳中心区最寸土寸金的地方,松岗附近也是工业区密集,人家大多以种楼为生,现金流不要太强悍5 Z2 L3 G8 J1 `! `" s( Y9 @! s

+ o4 q( Q6 j! b, ^, Y1 E* X1 b补一下,香港新界也有很多文姓,应该是从岗厦分过去的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9-3-14 11:03
包子 发表于 2019-3-14 10:270 E( E8 L& M  r$ M- h
伪军在抗日中也起到不小的作用啊,消耗了日本大量的粮食。
6 c+ Y3 ~* E( E
并没有。日军自己粮食都不够呢。伪军基本上是靠抢老百姓的。
作者: 边寒剑    时间: 2019-3-14 11:37
记得看网上有文章说当初德国需要钨需要得很厉害,所以很想帮中国和日本调停,但是后来在西班牙发现了钨矿,而且弗朗哥也算对德国比较友好,所以德国就不再往东亚这边使劲了!
作者: 四处乱晃    时间: 2019-3-14 13:34

作者: heinsect    时间: 2019-3-14 13:50

作者: youyouyuyu    时间: 2019-3-14 15:44
毛能成就一番事业,确实是有很多原因的。兄弟是钱袋子,说话当然好使了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9-3-14 17:33

作者: 茶壶    时间: 2019-3-14 18:30
中央苏区的红军28万人——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8 i0 `3 R+ }; b' T4 y; c% g$ a
一般说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人数是八万六千人,留守苏区的不到三万,即便加上六军团,十军团也不过十三四万人。
作者: 一瞬无尽    时间: 2019-3-14 19:22
边寒剑 发表于 2019-3-14 11:37( t  L2 G0 f6 D% F2 ^, R8 |
记得看网上有文章说当初德国需要钨需要得很厉害,所以很想帮中国和日本调停,但是后来在西班牙发现了钨矿, ...

% L$ [8 I8 i8 Z& e4 v# J+ g如果这么说,那打到彼苏维埃头上的穿甲弹钨是此苏维埃出的概率降低了很大呀
" `* S- ]/ D8 r' {7 T+ J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19-3-14 19:48
茶壶 发表于 2019-3-14 18:30+ |! s- Y; T, e3 T  ?8 }
中央苏区的红军28万人——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 _8 N  b3 ?; v0 M! _# s5 r一般说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人数是八万六千人,留守苏 ...
8 m. ]( S% W4 _( j. r( J8 g( X( v* f
包括了地方干部?纯猜想没查资料
作者: 我不是马甲    时间: 2019-3-14 20:21
茶壶 发表于 2019-3-14 18:30
/ w% ^& K" i7 E6 ]! F中央苏区的红军28万人——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 p7 _* G% `3 t: r7 _/ s一般说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人数是八万六千人,留守苏 ...
5 _# B1 b8 X4 j/ q+ t- E; L/ y
我算的时候有错误。我把这些人+赤卫队+地方干部都给算进去了。还算重复了一些。% O1 S  T4 E8 |: F9 L
! b3 ~* P- O$ R; e5 R
不过扣除错误,也是个很大的比例了。
作者: 笔笔    时间: 2019-3-14 21:03
茶壶 发表于 2019-3-14 18:30+ |) k6 ?( U# l1 w4 F) @% U9 a
中央苏区的红军28万人——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t4 V0 A' C1 y/ c. ?: P
一般说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人数是八万六千人,留守苏 ...

& O8 Q) S$ P* x8 h留守苏区的不到三万,龚楚叛变投敌,龚楚不叛变会封帅吗?
作者: 茶壶    时间: 2019-3-15 00:12
笔笔 发表于 2019-3-14 21:03- ], L! R3 N8 y, v
留守苏区的不到三万,龚楚叛变投敌,龚楚不叛变会封帅吗?

: _' V4 m8 U! U- Z8 s$ U* n% u) Q探讨这样的问题意义不大,龚楚叛变时距离一九五五年还有二十年,中间的变数太大,龚楚如果不叛变,在这二十年里也许进步快一些,按照新四军支队长,师长,华野纵队司令,或者再高升一步华野副司令,超过陈毅的可能性有多大,军事能力比得过粟裕吗?他如果留在部队,五五年授衔估计也就是个上将。
( p' u2 b; v% D1 h0 t) Z" ~但如果中途万一栽了跟头,甚至不在部队工作了,那就很难说授什么衔了,非常可能无衔可授了。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9-3-15 00:22
谢谢故人兄。。。搜了一下毛家二兄弟,三兄弟的子嗣。。都是好汉。。
作者: 包子    时间: 2019-3-15 01:29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19-3-14 10:596 J6 S. A& x* \
文天祥祖上是从江西吉安开始繁衍生根的,后来文天祥就义,他的儿女也都殁于战事,直系的后代应该是没有了。 ...
* e. b, r% T5 d3 E6 d) M
听说这么件事,岗厦村有个祠堂还是土地庙啊有点年头,拆迁的时候有几个老头不让拆,为了怕开发商暗中捣鬼,几个老头凑了点钱把开发公司买下来了。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9-3-15 13:08
边寒剑 发表于 2019-3-14 11:37, k/ U* {) `6 M- S. B
记得看网上有文章说当初德国需要钨需要得很厉害,所以很想帮中国和日本调停,但是后来在西班牙发现了钨矿, ...

+ @: w6 l# T5 H( H6 i德国准备让日本夹击苏联呢,和这个目标相比,钨矿不算什么。更何况国军的战斗力在那里摆着,德国人也不傻,让日本把中国打败了,什么没有啊。
作者: 把酒临风长歌行    时间: 2019-3-15 21:47
包子 发表于 2019-3-15 01:29  j2 E' w% d. f% t% ?8 Q
听说这么件事,岗厦村有个祠堂还是土地庙啊有点年头,拆迁的时候有几个老头不让拆,为了怕开发商暗中捣鬼 ...

% S' [0 H! C/ T! \岗厦是因为拆迁补偿才富的吧,如果没拿到拆迁补偿,这几个老头哪来的钱买下开发公司啊?
作者: kar98k    时间: 2019-3-16 00:05
不光军事战线,经济上也是硝烟弥漫
作者: 横渡大江俺老驴    时间: 2019-4-4 10:26
茶壶 发表于 2019-3-15 00:12) L! k8 u7 ~) n+ u4 A6 @& E5 e
探讨这样的问题意义不大,龚楚叛变时距离一九五五年还有二十年,中间的变数太大,龚楚如果不叛变,在这二 ...

4 O- d% g" j# H, e- p0 p4 l2 Q陈毅是红军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委,还是中央苏区留守部队和新四军的代表人物,开创苏北根据地,组建四大野战军之一,这个资历和业绩必然要做元帅的,哪怕去做市长和外交部长也得封元帅。
作者: 围观群众    时间: 2019-4-13 14:18
钨矿收入一共有650万银元,是苏区财政支柱。但是到五次围剿的时候,苏区的人力物力已经难以为继了,失败是必然的,下面这些是刘统的说法
* u" d* }* a- G( h% Y黄道炫写的那本书《张力与限界——中央苏区的革命》,曾经对江西苏区后期的经济状况做过一个很详细的论证。当时我们就提出这么一个假设,假设第五次反“围剿”依然由毛泽东来指挥,能不能打赢?我们综合论证的结果是:谁指挥也打不赢。为什么呢?第一、蒋介石下了决心了,集中了一百万绝对优势的军队要彻底消灭苏区;第二、蒋介石改变了策略,实行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政策,用大量的精力来安抚老百姓,恢复苏区的正常生产。  K* y; `8 X- D  M# p) t$ P
    而当时的苏区第一是因为战争的消耗,第二是人力过度的动员,小孩、老人,是男人都去当了兵,无人种地,使得当地经济处于崩溃边缘。当时有一个著名的部队叫“少共国际师”,肖华17岁就当了这个师的师政委,他底下的兵都是群娃娃兵,因此叫“少共国际师”。所以当时苏区的动员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了,男人都上战场了,谁还种地?瞿秋白被捕后,宋希濂跟瞿秋白谈话,瞿秋白跟他谈共产主义的思想,革命的理想。宋希濂就反问说:“我所过红区之处,到处土地荒芜,民不聊生,请问,你们的革命理想如何实现?”瞿秋白无言以对。
) l' y7 `. ^4 Y: D    李一氓写的回忆录的时候,也提到当时苏区的状况,说“我在瑞金待着,那么多的地都荒着,但是我们的干部在后方每天都无所事事。后来到了延安才想起来大生产,当年为什么不把这些脱产干部都动员起来去种地呢”?这就说明当时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中央苏区都已经到了崩溃边缘了。
作者: 陈王奋起挥黄钺    时间: 2019-4-15 14:50
围观群众 发表于 2019-4-13 14:18/ \9 A  ?0 ^" ?
钨矿收入一共有650万银元,是苏区财政支柱。但是到五次围剿的时候,苏区的人力物力已经难以为继了,失败是 ...
$ w% `3 a% e' m3 |  {2 \
靠这些人研究,中国革命就不可能成功,谁来也不行。
作者: natasa    时间: 2019-4-15 15:36
围观群众 发表于 2019-4-13 14:183 i; h9 w7 }8 r& F; `# S" G
钨矿收入一共有650万银元,是苏区财政支柱。但是到五次围剿的时候,苏区的人力物力已经难以为继了,失败是 ...
* r* \; Z% s/ N0 d% g  w% a
宋希濂这话不讲道理诶,你一边围困打压和烧杀抢掠,一边责怪当地苏维埃政府不事生产,这是我打赢了我有理的逻辑,那么以后请他进功德林的学习班补课看来还是蛮有必要的喽。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9-4-15 22:18
natasa 发表于 2019-4-15 15:36
8 Y( D0 B% c% r: v3 k& m& {宋希濂这话不讲道理诶,你一边围困打压和烧杀抢掠,一边责怪当地苏维埃政府不事生产,这是我打赢了我有理 ...
2 i$ G' [' q8 n0 a: }, q4 `  }
两码事儿。
! L. W2 o' y* k4 ]" H& {8 E
6 @7 M, [. \  l' j7 ?; R1 j" d他说的主要是自己内部人力安排出了问题,养闲人。“我们的干部在后方每天都无所事事。后来到了延安才想起来大生产,当年为什么不把这些脱产干部都动员起来去种地呢”
作者: natasa    时间: 2019-4-15 22:29
zilewang 发表于 2019-4-15 22:18
6 q0 Z9 A9 I9 i5 }* w, N两码事儿。# d8 _+ \; b5 L) {( d: z
6 V- v; C: E9 Y2 ~: L
他说的主要是自己内部人力安排出了问题,养闲人。“我们的干部在后方每天都无所事事。后来到 ...
5 t, c$ g+ Z6 i" S
这是后有了大生产运动,才反思之前能不能做的更好,和宋希濂在那扯淡是两码事。江西苏区出了那么多的烈士,还真以为把干部都扔到地里去就能解决问题了吗,斗争的残酷性放在那里,说其他的都太假了。反围剿从时间线上看,蒋介石这一派最后就不会给中央苏区太多喘息的机会,这也和当时国际国内的形势发展有关,像中央苏区建立之前那样国内军阀矛盾比较大的时间窗口不是一直都有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