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公安部门的摄像头每天都拍到了什么?答案令人大吃一惊 [打印本页]

作者: 捣江湖    时间: 2019-1-5 19:36
标题: 公安部门的摄像头每天都拍到了什么?答案令人大吃一惊
很恐怖



转自头条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钛禾产业观察”(ID:Taifangwu),原文发于2018年10月23日,标题为《如果你认为公安的摄像头只能拍违章,那就太天真了!》,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0月18日,中电科集团在中国·南京智慧公共安全高峰论坛上发布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中国电子科学院创新中心公安业务负责人林晖在现场做了《人工智能在公安视频大数据分析领域的前沿应用》专题报告。
从中电科的报告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有趣的信息:
1
再也不怕“人挤人”了
简单点说,一个路口的实时流量如何,人群密度、甚至人群的行走速度等,云端都能掌握得一清二楚。如果一个点位过于拥堵,那警察叔叔就会赶来维持秩序了。避免再次出现像上海外滩那样的踩踏事件。
这个技术叫做“视频点位人流量分析”,基于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可以实时统计监控视频中的经过人数及拥挤情况。也可以针对人员密集场所的监管需求,构建群体聚集分析模型,智能判断出某区域是否有拥挤堵塞、异常聚集等行为。
视频点位人流量分析技术
2
不要以为没人站岗,就可以偷偷溜进敏感区域
如果你哪天不小心误入了禁区地带,即使没有人站岗,摄像头也是能认识你的!摄像头甚至能识别你东张西望、拍照等动作。所以不要以为没人盯着你,就可以拿着手机到处乱拍,其实你的一举一动早已被警察叔叔掌握得一清二楚。
这就是最新的“禁入区域异常入侵预警”技术。识别系统通过深度学习人体特征和动作,能够自动发现、标记出人员的位置,当有人员异常入侵重点禁入区域时,以及异常行为时,系统可以发出自动预警。
禁入区域异常入侵预警技术
3
以后在公共场合打架,可能摄像头就“自动报警”了
要是再遇到“古惑仔”街头打架,不用怕!哪怕没有正义路人上前制止,可能摄像头也会直接报警了。
“人员异常行为智能预警”系统可以通过构建行为运动分析模型和行人姿态分析模型,智能分析判断出行人是否有快速运动、打架斗殴等异常个体和群体行为,及时向后台发出预警信息。
人员异常行为智能预警技术
4
在没人的地方遇险,向摄像头挥手也能求救!
如果在没人的地方遇到侵害,四周无人相助之时,或许只需要向摄像头拼命挥手,便会触发自动报警求救。
最新的“剧烈挥手求救识别”技术,是利用深度学习人体姿态识别技术,精准识别人员向摄像头的剧烈挥手动作,当人员遇到不法侵害向摄像头剧烈挥手时,可以实时预警提醒后台人员。
剧烈挥手求救识别技术
5
找到一个人会像搜索一条信息那样容易
摄像头连网,加上“外观线索识别技术”,在茫茫人海中搜索一个人可以像百度查找一篇新闻那样容易。有了这个技术,可以跟踪犯罪嫌疑人到天涯海角,让不法分子再也无处遁形!而对于一些焦急寻找走失儿童的父母亲,或许将是一大福音。
这套“行人搜索系统”的原理是,利用某一监控下的行人图像,可以在其它不同场景、不同光线、不同视角下的视频中准确搜索出该行人,并勾勒出其行动轨迹,搜索准确率可以达到90%。
外观线索识别技术
这套系统更厉害的地方在于,还可以进行更高级的“人员结构化智能分析”,通过图片处理性能达到20张/秒、视频处理性能最高达40路1080P的结构化服务器,能准确识别人脸、衣服颜色、出行姿态等等信息。将所有行人变成一个流动的“大数据库”,便于警方实现人员属性预警和人员属性搜索,进行更高层次的分析决策。
人员结构化智能分析技术
6
携带敏感物体,也会被及时发现
如果你带了敏感物体,可能不需要安检仪,也会被摄像头发现!
这套“携带物体识别技术”主要针对某些特定场所的安全监管需求,打造深度学习携带物体识别系统,当有人携带敏感物体时,系统会及时预警。
携带物体识别技术
7
网络主播可以有效监管了
如果网络主播再做一些“不雅”的动作,想侥幸不被管理员发现,以后可能就难了。
这套技术叫做“网络直播敏感信息监测系统”,基于深度学习图像识别技术,可以智能识别直播中的疑似敏感信息,节省超过90%的审核人力。
网络直播敏感信息监测系统
如果你认为以上技术还不够刷新你的世界观,那么下面这个厉害了!
8
摄像头就可以测谎
如果在警察的审讯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说谎怎么办?不要紧,也能用人工智能来解决!
这套系统学名叫“审讯场景的无感知情绪监测分析”。顾名思义,不用上测谎仪,审讯室的摄像头就能搞得定!
这套“无感知情绪监测分析系统”,主要面向审讯场景,结合视频图像处理、并行计算、深度学习等技术,采用非接触的生理信号采集、微表情识别方法,保证了无感知的实现,进而建立量化情绪模型,实现情绪监控和分析。
是不是很复杂?没关系。
简单的说,就是在被审讯的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的一个小动作、一个细微表情、一些眼神的漂移,即使逃得过警察叔叔的眼睛,也逃不过警察叔叔背后的摄像头。要知道,被人工智能武装的摄像头,甚至能无感知测出你的动态心率!
非接触式心率检测技术
所以,千万别对警察叔叔撒谎!!
背景链接:
黑科技的背后——视频监控步入深海区,创新技术推动千亿市场
数字高清视频逐步取代模拟视频,拉动的不仅仅是前端设备的更新换代,更是拉动了背后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千亿级大市场。
近年来,得益于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的打造,国内安防产业始终保持高增长。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2018年国内安防市场规模将达到7452亿元,2020年预计将接近1万亿元,年增长率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遥遥领先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
视频监控是智慧安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前端数据采集的关键入口。2014-2016年期间,视频监控在安防产品应用中的比例分别为47.06%、48.33%和50.63%。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10-2016年期间,我国视频监控市场规模从242亿元增长到96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5.86%。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92亿元,同比增长达12%。
而公安部门,无疑是推动这一需求背后最大的力量。
对于不熟悉公安业务的同学,钛主编在此简单向大家简单解读一下:
从顶层设计来说,公安部门的强烈愿望是:在全国各地建设一张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网。而这张网的要求是:
联网共享
拥抱大数据
实现预测、预警、预防。
以此驱动公安业务升级。
做公安视频业务的人,都熟悉两个重要的文件——“996政策”和“620讲话”。
“996政策”即《关于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政策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预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620讲话”即全国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通过讲话我们可以解析出,未来公安信息化应该具备三大能力——实现万物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天网”、对海量数据拥有超级运算能力的“天算”,和具有超级智能控制能力的“天智”。
目前正在紧张推进的“雪亮工程”,正是这两大政策的落地延伸。
对于公安部门来说,如今他们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智慧化变革”,而这场变革的目标是:
从事后被动处置向事前主动预防转变,增强犯罪预见性、主动出击
让警力下沉,形成最强作战反应机制
更快破大案、更多破小案、更好控发案
本次中国·南京智慧公共安全高峰论坛上,也发布了《南京智慧警务总体技术设计》白皮书,提出了以新技术作为“土地”;以公安信息栅格网为“树根”,前端采集数据;以警务大数据中心为“树干”,提供服务支撑能力;“树干上”长成5个“树枝”——情指平台、警综平台、办公平台、基层及专业警种智慧应用、安全保密运维管理及集成验证的智慧警务树总体规划蓝图。
由此看来,智慧安防可不是单纯布局视频监控摄像头那么简单的事情!由海量摄像头组成的神经网络,和由“数据云”组成的智慧大脑,将成为我们未来公共安全的视觉中枢。
可以预见的是,这又将是一个全世界未有的超级工程。而相信我们的生活,也将随着这张“智慧网络”的完善,变得越来越安全。
(图片来源: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

作者: 冰雪迎梅    时间: 2019-1-5 20:18
有个美国电视剧,一个电脑高手,利用各地摄像头网络,特种兵配合,为民除害,伸张正义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9-1-5 22:20
这个就是天网嘛。张学友演唱会的巨大成果就是靠这个
作者: hotwing    时间: 2019-1-5 22:32
虽然没有干坏事的打算,但理论上一举一动,被看得清清楚楚,不觉得可怕吗?
作者: 雨楼    时间: 2019-1-5 22:58
这要是被黑了,尤其被鹰匠黑了,可就不是内裤掉了的问题了,菊花都保不住了~~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9-1-5 23:33
hotwing 发表于 2019-1-5 22:32
虽然没有干坏事的打算,但理论上一举一动,被看得清清楚楚,不觉得可怕吗? ...

实际上这类视频监控,是英国曼彻斯特最先搞起来的。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9-1-6 00:07
猫元帅 发表于 2019-1-5 10:33
实际上这类视频监控,是英国曼彻斯特最先搞起来的。

没国内这么狠。欧美公共场所的摄像头是严格限制的。私人空间不管。国内是大力发展公共空间监控。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9-1-6 00:21
冰蚁 发表于 2019-1-6 00:07
没国内这么狠。欧美公共场所的摄像头是严格限制的。私人空间不管。国内是大力发展公共空间监控。 ...

曼彻斯特那个是实时监控,假如你没有把废报纸扔进垃圾桶,马上通过边上大喇叭告诉你。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9-1-6 00:23
这就看如何取舍了。如果美国有这设备,章莹颖也不会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吧。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9-1-6 00:28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9-1-5 11:32 编辑
猫元帅 发表于 2019-1-5 11:23
这就看如何取舍了。如果美国有这设备,章莹颖也不会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吧。 ...


是,各有利弊。但章案这种恶性案件在美国也算是少的。以此为理由提升公共场所监视水平,阻力会非常大,预算都批不出来。
作者: 王不留    时间: 2019-1-6 01:13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 于 2019-1-6 01:18 编辑

摄像头可以不定时的坏啊。。北京人大硕士洗头房死亡时,摄像头就坏了。

这东西能监控领导家门口谁来拜访,拜访多久,手里拎包没有。能监控到拎的包里银行卡消失后的重量变化吗?能监控到拜访人进门是忐忑的表情,和出门是志得意满或失魂落魄的表情差异吗?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9-1-6 10:08
王不留 发表于 2019-1-6 01:13
摄像头可以不定时的坏啊。。北京人大硕士洗头房死亡时,摄像头就坏了。

这东西能监控领导家门口谁来拜访, ...

还人大硕士哪,你也太瞧不起人家了啊。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CACE),是2013年8月15日经民政部批准由原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更名成立的跨地区、跨行业、全国性的社团组织,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业务上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指导。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成立于1995年,经原国家经贸委批准,民政部注册,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由国务院国资委管理。

这种协会,基本上就是政府的白手套,其权力有时候比主管机关都大。
作者: 定风波    时间: 2019-1-6 12:31
王不留 发表于 2019-1-6 01:13
摄像头可以不定时的坏啊。。北京人大硕士洗头房死亡时,摄像头就坏了。

这东西能监控领导家门口谁来拜访, ...

这个事情就是功能需求了,该坏的时候必须得坏,务必不能让坏分子利用专政工具危害到人民和公仆。这是底线。
作者: 蓦然回首    时间: 2019-1-6 13:08
猫元帅 发表于 2019-1-6 10:08
还人大硕士哪,你也太瞧不起人家了啊。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CHINA ASSOCI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CAC ...

听起来像是专管收破烂儿的
作者: lorry    时间: 2019-1-6 17:32
不做亏心事…
作者: hotwing    时间: 2019-1-7 09:14
猫元帅 发表于 2019-1-5 23:33
实际上这类视频监控,是英国曼彻斯特最先搞起来的。

大英帝国搞得并不能说明有天然的正确性!
你想想,你去公共场所方个便,抓着一个网小,看的入迷,时间有点长,出来手机上突然接到个推送,是关于马应龙痔疮膏的,你开不开心,惊不惊喜!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9-1-7 09:43
hotwing 发表于 2019-1-7 09:14
大英帝国搞得并不能说明有天然的正确性!
你想想,你去公共场所方个便,抓着一个网小,看的入迷,时间有 ...

但是没有这些你就有可能在厕所里面被抢还抓不到人
作者: hotwing    时间: 2019-1-7 10:25
猫元帅 发表于 2019-1-7 09:43
但是没有这些你就有可能在厕所里面被抢还抓不到人

猫帅,我竟无言以对!对了,还有可能被非礼
作者: sweeter    时间: 2019-1-7 10:51
我家挺爱看CCTV-社会与法频道,经常会看到一些疑难老案在N年后被破,或者线索很少的案子最后被破的案例。发现这些案子最后被破,基本上都是因为当初的犯人后来又犯了新的案子,留下了新的线索,结果才破了。如果这些坏人不再犯案,很可能就再也抓不着他们了。

想一下,感觉社会上的坏人其实来来去去都是那些人,一个坏人通常会作案N次,绝大部分都不会作案一次就收手的。如果在其第一次作案之后就抓捕归案,其实会大大减少罪案的数量。更不用说被天网吓到不敢作案的那些了。

作者: 脊梁硬    时间: 2019-1-7 11:05
一举一动都被别人看着了。这怪怪的感觉有点儿像柔性铁窗内摄像头下的坦诚。
作者: 楚天遥    时间: 2019-1-7 11:08
发现巨大的商机:卖口罩或面具,以后大家出门就带一个
唯一的风险就是,会被zf给取缔了
作者: 碧云海    时间: 2019-1-7 11:10
hotwing 发表于 2019-1-5 22:32
虽然没有干坏事的打算,但理论上一举一动,被看得清清楚楚,不觉得可怕吗? ...

离地三尺有神灵,这样想想,就想开了。
平时交给国家的香米钱,供出来的神灵。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19-1-7 20:27
sweeter 发表于 2019-1-7 10:51
我家挺爱看CCTV-社会与法频道,经常会看到一些疑难老案在N年后被破,或者线索很少的案子最后被破的案例。发 ...

的确是这样,刚刚被枪毙的白银杀人犯,就是因为天眼停止了犯罪
作者: 一丁七丈三    时间: 2019-1-8 00:09
没想到深度学习这么有用,真的是用的这种算法吗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9-1-8 01:51
楚天遥 发表于 2019-1-6 22:08
发现巨大的商机:卖口罩或面具,以后大家出门就带一个
唯一的风险就是,会被zf给取缔了 ...

一个“实名制”就给你破了 -- 买口罩?先亮身份证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19-1-8 03:38
我们村各大路口加设监控器抓闯红灯,还有若干角落加设蓝莹莹的摄像头,我估摸着可能红外的。
作者: sweeter    时间: 2019-1-8 10:22
本帖最后由 sweeter 于 2019-1-8 10:26 编辑
MacArthur 发表于 2019-1-8 01:51
一个“实名制”就给你破了 -- 买口罩?先亮身份证


不需要。已经有分辨走路姿势的技术了。每个人走路的方式都或多或少有不同之处。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19-1-8 18:02
MacArthur 发表于 2019-1-8 01:51
一个“实名制”就给你破了 -- 买口罩?先亮身份证

已经进化到可以步行姿态识别。
像大家可以从脚步声听出是不是领导来了一样~( ̄▽ ̄~)~
作者: Misunderstood    时间: 2019-1-8 22:10
sweeter 发表于 2019-1-7 10:51
我家挺爱看CCTV-社会与法频道,经常会看到一些疑难老案在N年后被破,或者线索很少的案子最后被破的案例。发 ...

有些人的心理很奇怪,喜欢把自己代入犯罪者的角色去思考,对在公众场所的监控很抗拒,但现实中,普通人成为被害者的概率远远高于成为罪犯,而且摄像头只是设置在公众场所,又不是放在他们屋子里。
作者: 老马丁    时间: 2019-1-9 00:19
我cao技术开发者的18代zuzong
作者: 捣江湖    时间: 2019-1-9 00:22
sweeter 发表于 2019-1-8 10:22
不需要。已经有分辨走路姿势的技术了。每个人走路的方式都或多或少有不同之处。 ...

你搞多重方式确定,或者多维,很容易就能确定是谁了。
作者: 捣江湖    时间: 2019-1-9 00:29
Misunderstood 发表于 2019-1-8 22:10
有些人的心理很奇怪,喜欢把自己代入犯罪者的角色去思考,对在公众场所的监控很抗拒,但现实中,普通人成 ...

那你有没有考虑到,如果掌握这个工具的人,用来干坏事会怎么样?如果掌握这种机器的人,对人民特别不友好的时候,这个就是大杀器。
作者: 捣江湖    时间: 2019-1-9 00:32
老马丁 发表于 2019-1-9 00:19
我cao技术开发者的18代zuzong

这个应该 需求者是主谋啊。技术无罪啊
作者: 脊梁硬    时间: 2019-1-9 00:58
老马丁 发表于 2019-1-9 00:19
我cao技术开发者的18代zuzong

技术开放者只是工具。问题是谁出钱作这事的主谋
作者: Misunderstood    时间: 2019-1-9 17:04
捣江湖 发表于 2019-1-9 00:29
那你有没有考虑到,如果掌握这个工具的人,用来干坏事会怎么样?如果掌握这种机器的人,对人民特别不友好 ...

听过斯诺登爆料的棱镜计划吧? 以美国的监控能力,用不着设置你看得见的摄像头。
作者: gfsun    时间: 2019-1-10 02:01
楚天遥 发表于 2019-1-6 21:08
发现巨大的商机:卖口罩或面具,以后大家出门就带一个
唯一的风险就是,会被zf给取缔了 ...

毕竟空气质量在那儿,取缔口罩估计不行,但买口罩实名制,并且每个口罩上有可识别的条码,兲朝还是能做到的
作者: gfsun    时间: 2019-1-10 02:02
捣江湖 发表于 2019-1-8 10:29
那你有没有考虑到,如果掌握这个工具的人,用来干坏事会怎么样?如果掌握这种机器的人,对人民特别不友好 ...

过去还能路视以目,这下子不行了
作者: 青青的蓝    时间: 2019-1-10 09:10
老马丁 发表于 2019-1-9 00:19
我cao技术开发者的18代zuzong

这是现实?愿景?还是已完成?
作者: 青青的蓝    时间: 2019-1-10 09:11
老马丁 发表于 2019-1-9 00:19
我cao技术开发者的18代zuzong

这是现实?愿景?还是已完成?
作者: hotwing    时间: 2019-1-10 11:22
碧云海 发表于 2019-1-7 11:10
离地三尺有神灵,这样想想,就想开了。
平时交给国家的香米钱,供出来的神灵。 ...

以前,离地三尺的,是不是神,我们不知道,
但现在,镜头后面的,不是神,我们却知道,
能约束他们的是什么?道德?法律?
作者: mezhan    时间: 2019-1-10 12:24
那就 以己度人 吧
作者: 红茶冰    时间: 2019-1-10 19:06
jellobean 发表于 2019-1-8 03:38
我们村各大路口加设监控器抓闯红灯,还有若干角落加设蓝莹莹的摄像头,我估摸着可能红外的。 ...

蓝盈盈的是镀了膜,红外/夜视功能靠红外波段的LED灯发光来实现的
作者: hotmen    时间: 2019-1-10 19:46
红茶冰 发表于 2019-1-10 19:06
蓝盈盈的是镀了膜,红外/夜视功能靠红外波段的LED灯发光来实现的

现在都补可见光。
作者: 红茶冰    时间: 2019-1-10 20:41
hotmen 发表于 2019-1-10 19:46
现在都补可见光。

可见光采集的视频清晰度是最好的,面部表情等细节都可以重现出来。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19-1-10 21:32
红茶冰 发表于 2019-1-10 19:06
蓝盈盈的是镀了膜,红外/夜视功能靠红外波段的LED灯发光来实现的

象灯一样的光源
作者: 红茶冰    时间: 2019-1-10 22:03
jellobean 发表于 2019-1-10 21:32
象灯一样的光源

那一般都是红外波长的LED灯,因为不可见的光源更具隐蔽性。
事实上国内进行大规模监控采集历史很悠久了,英国佬也是在恐袭之后开始全面监控的。
楼主给出的内容是老黄历,公安部门这些年抓获的流窜作案的倒霉蛋很多都是系统自动给出的预警。
作者: 巴博萨船长    时间: 2019-1-11 12:13
还是移民吧
作者: 捣江湖    时间: 2019-1-11 12:19
红茶冰 发表于 2019-1-10 22:03
那一般都是红外波长的LED灯,因为不可见的光源更具隐蔽性。
事实上国内进行大规模监控采集历史很悠久了, ...

有几年了,但最近几年技术大幅度增强。等待兄弟的科普文章
作者: 红茶冰    时间: 2019-1-11 20:04
捣江湖 发表于 2019-1-11 12:19
有几年了,但最近几年技术大幅度增强。等待兄弟的科普文章

科普谈不上,这些应用早好多年就在发展以及实操了。只不过没拉出来说。如果有明显进展就是将某些已经成熟的算法固化成逻辑电路,这样一来效率提升极其明显。
但是 涉及到判断还是由人来进行,目前所谓的AI其实并不成熟,很多都是噱头圈钱而已。
作者: lorry    时间: 2019-1-11 20:45
红茶冰 发表于 2019-1-11 20:04
科普谈不上,这些应用早好多年就在发展以及实操了。只不过没拉出来说。如果有明显进展就是将某些已经成熟 ...

学习了。
作者: eshark    时间: 2019-1-13 16:10
主要还是破案,我们这边上线的服务三个星期的时间,已经帮助抓住两个在逃嫌疑人了。
作者: 捣江湖    时间: 2019-1-13 21:35
eshark 发表于 2019-1-13 16:10
主要还是破案,我们这边上线的服务三个星期的时间,已经帮助抓住两个在逃嫌疑人了。 ...

效率竟然这么高
作者: 雨楼    时间: 2019-12-20 06:44
TG 这方面投资很大,效果明显。
看过一张指挥中心的电脑屏幕视频截图,由交通摄像头拍的车牌及驾驶和副驾驶的正脸,由此大数据挖出姓名,电话单位等等实时显示~~
作者: 响马    时间: 2019-12-20 08:07
雨楼 发表于 2019-12-20 06:44
TG 这方面投资很大,效果明显。
看过一张指挥中心的电脑屏幕视频截图,由交通摄像头拍的车牌及驾驶和副驾驶 ...

而且会预警。比如驾驶员身上的手机,不是用驾驶员身份证买的,系统就会把这个车列为可疑车辆。
作者: 松叶牡丹    时间: 2019-12-20 08:30
雨楼 发表于 2019-12-20 06:44
TG 这方面投资很大,效果明显。
看过一张指挥中心的电脑屏幕视频截图,由交通摄像头拍的车牌及驾驶和副驾驶 ...

一想到可以分析这么多隐私数据敏感数据。感觉国内的相关领域数据科学家好幸福啊
作者: 凡卡    时间: 2019-12-20 09:32
摄像头连网,加上“外观线索识别技术”,在茫茫人海中搜索一个人可以像百度查找一篇新闻那样容易。


看来还是任重道远,毕竟百度查出来的都是广告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