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 发表于 2012-1-5 21:41:24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1-5 00: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房地产商的负债比率一向是很高的,这还没有把预售楼款计算在内。

房地产商负债率高的主要原因是自有资金 ...

如果克鲁格曼要把中国和美国比较,就不能比较房地产商,而是要比较房主。美国的信用泡沫出在房主,而不是房地产商。不是说房地产商没有信用泡沫,而是房地产商的负债总量和房主的负债总量不能比。房地产商只是房地产泡沫中的过渡环节,这一头破了相对来说影响较小。

冰蚁 发表于 2012-1-6 00:01:11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2-1-5 11:05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12-1-5 08: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克鲁格曼要把中国和美国比较,就不能比较房地产商,而是要比较房主。美国的信用泡沫出在房主,而不是 ...

我想他的意思可能就是那个几万亿的贷款/信托等等等在房地产泡沫破后怎么办的问题。中国和美国不一样。美国的次贷危机的起点是房地产价格下滑导致的房主无法偿还抵押贷款,从而造成背后金融机构的抵押贷款证券大量缩水,最终导致信贷紧缩。而房地产价格的下滑是由于更早时候的热钱涌入房地产市场,把房价炒高,从而鼓励了购房者的负债融资性消费。所以等供大于求,房价开始下跌,房主也就无法搞再抵押融资,于是违约。但是次贷危机的本质是热钱的运动。

中国的情况是政府挑头,卖地皮收钱,热钱涌入房地产市场,房价翻了番的升。目前情况看是超过了普通工薪阶层的支付能力,工资增长抵不上房价升幅,买房甚至要靠上一代家庭支援。所以这种情况不能持久。房价肯定要跌。跌了后,情况就和美国类似,热钱进来了,再往哪里去,结果会不会导致信贷紧缩从而触发新一轮危机。所以中国和美国国情不同,危机的触发点可能不同,但是热钱的运动可以看成类似。

晨枫 发表于 2012-1-6 03:25:18

冰蚁 发表于 2012-1-5 1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想他的意思可能就是那个几万亿的贷款/信托等等等在房地产泡沫破后怎么办的问题。中国和美国不一样。美 ...

那是假定那几万亿都是坏帐而且都是影子银行,太多假定了。我同意中国有热钱问题,但房主的热钱问题和房地产商的热钱问题是不同数量级的问题,分歧是在这里。

冰蚁 发表于 2012-1-6 04:12:10

晨枫 发表于 2012-1-5 14: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是假定那几万亿都是坏帐而且都是影子银行,太多假定了。我同意中国有热钱问题,但房主的热钱问题和房地 ...

坏账也不是一开始就看出来的。比如次贷危机,那些贷款在危机发生前哪里是什么坏账呢?泡泡在戳破前都是美好的。而且一开始的坏账也不会使得两房这么快就完蛋。我觉得关键是杠杆比率。
按我昨天看的新闻,这上万亿的融资 2012 陆续到期,如何消化这个泡泡,还是拭目以待吧。

晨枫 发表于 2012-1-6 05:22:45

冰蚁 发表于 2012-1-5 14:1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坏账也不是一开始就看出来的。比如次贷危机,那些贷款在危机发生前哪里是什么坏账呢?泡泡在戳破前都是美 ...

说的是,拭目以待。

晨池 发表于 2012-1-6 22:50:44

假如十八 发表于 2012-1-3 12: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他到底是什么时候穿越过来的呢?

如果是2016年超过的话就太神了

潜恒 发表于 2012-1-7 02:39:50

猫元帅 发表于 2012-1-4 22: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说的这个不就是“中国威胁论”的理由吗?

全世界谁都不相信中国靠国内发展就可以稳步前进。都认为中国 ...

猫兄这话透着明白:“利益平衡的概念太虚,不能解决吃喝拉撒的问题,什么利益都是白扯”
因为共享的利益,是要新制造的,无论是保障房,还是午餐的牛排。

tiebijushi 发表于 2012-1-13 23:45:29

本帖最后由 tiebijushi 于 2012-1-14 01:00 编辑

看了晨兄这篇文章,深受启发。对于中国钢铁产量超过美国,曾经听一位年长者感叹,中国钢铁产量超美的梦做了几十年,不知不觉间就悄无声息的实现了,似乎大家也都觉得很正常。说到底,中国的快速发展还是靠人的力量,靠改革开放充分调动了十亿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相对美国,不能否认美国人不勤奋,但社会阶层差距不小,种族歧视积重难返,黑人、拉美移民等很难觉得自己是社会主人翁,有这些因素在,社会发展肯定受影响。根据现在的数据,中国今年的贸易量也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第一贸易大国。

另外,小弟在经济学人网站上没找到这个调查的页面,可否烦劳晨兄发一个链接,谢谢。

晨枫 发表于 2012-1-14 00:04:10

tiebijushi 发表于 2012-1-13 09: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了晨兄这篇文章,深受启发。对于中国钢铁产量超过美国,曾经听一位年长者感叹,中国钢铁产量超美的梦做了 ...

在这里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dailychart/2010/12/save_date

tiebijushi 发表于 2012-1-14 01:03:55

晨枫 发表于 2012-1-14 00: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在这里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dailychart/2010/12/save_date

多谢了。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1-15 13:56:45

要看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不是顺利了,内需能不能顺利拉起来。现有的经济模式是很难再把盘子做大这么多的。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资源不够呀,冲突很难避免了。

晨枫 发表于 2012-1-15 21:31:34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1-14 23: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要看中国的经济转型是不是顺利了,内需能不能顺利拉起来。现有的经济模式是很难再把盘子做大这么多的。

另 ...

按照Economist的数据,内需已经很大,即将超过美国。对现有模式和转型的疑虑我也有,不过中国的事情真是看不懂,“凭什么”还能这么持续高速发展?印刷版的Economist上有一个近十年GDP增长率的国家列表,中国名列第10左右(忘记具体名次了),但上下的“邻国”都是鸡毛小国,第一是澳门(15%),都不是一个国家。那么大一个国家,还能保持高速增长,这实在是不可思议。我还是这个想法:中国经济要是在地面观察,问题简直就是比成就还多;但要是到15000米高空观察,问题就淡化很多,成就都浮现出来了;和美国、欧洲正好相反。

爱思伯爵 发表于 2012-1-15 21:39:38

兼听则明,学习了!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1-15 22:19:52

晨枫 发表于 2012-1-15 15: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按照Economist的数据,内需已经很大,即将超过美国。对现有模式和转型的疑虑我也有,不过中国的事情真是 ...

我对中国整体感觉是好的。接触过的官员,有很多很务实,业务很不错的。当然也有很多胡闹的,不过干事情的人还是有不少的。所以说看到很多问题,但是整体还是有信心的。

资源是个大问题。中国经济增长需要的资源量太大了。

晨枫 发表于 2012-1-15 23:09:01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1-15 08: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对中国整体感觉是好的。接触过的官员,有很多很务实,业务很不错的。当然也有很多胡闹的,不过干事情的 ...

我对中国官员的接触肯定没有你多,不过我们的感觉是一样的。资源确实是一个大问题。中国不可能靠美国那样粗放式、掠夺式发展,必须大量依靠可持续的能源和原材料回收利用,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现在反而是民间对此认识不足,茶余饭后高谈阔论不算,实际生活中一次性消费的东西越来越多,而且节能建筑几乎没有概念,而空调增加得比雨后蘑菇还快。至少对新建高楼做点墙体保温、双层玻璃、中央空调啊!

19851220 发表于 2012-1-16 13:09:22

数字不能说明什么

mengxp 发表于 2012-1-17 14:35:11

振奋人心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2-1-17 18:18:46

19851220 发表于 2012-1-16 13: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数字不能说明什么

没数字什么都不能说明。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12-1-28 21:42:07

人民币早就经常项目下可自由兑换了,资本项下在境外兑换也不是太大的问题,只是盘子还是太小,1-2个亿美元兑换的询盘都能砸出30bps的波幅来...

等俺们也有那么10来个航妈编队后,某小交易员询个单笔200亿人民币的卖盘,顶多就是对手打个电话过来确认是否多打了个零{:190:}

purplue 发表于 2012-1-29 13:22:46

这次春节回家,变化还是很大的。近几年的劳动力价格上涨,为年轻的农民带来了相对丰厚的收入,兄弟中几个在外面打工的都开着小车回来了,这也算一个大变化吧,劳动力价格上来了,分配就更加趋于合理了。
另外,养老保险确实已经全覆盖了,农村60岁以后每人每月55元,虽然不多,但确实是有改进了,进步是慢慢来的。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经济何时超过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