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
本帖最后由 smileREGENT 于 2018-10-27 19:07 编辑这个问题的提出,应归功于越王千岁太子殿下和天下喵喵兵马大元帅。
西西的历史认知
为防讨论出现偏差,这里先限定一下讨论范围和名词含义。
1.中国古代:简单划定为从夏商周到1840年鸦片战争这一段时间。
2.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① 皇帝去世后,由其正皇后所生的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 ②是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在皇家生活中的主要内涵。一般认为宗法是周人创始(王国维),亦有观点认为宗法制度在商代即有萌芽出现 。
广义而言,因皇帝早夭,正皇后无子,皇帝无后代,嫡长子先皇帝而死等情况下,由皇太弟,皇帝生前养子,皇太孙、血统最近的皇侄等继承皇位的情况,也可视为执行了皇位嫡长子继承制。
(该观点来自,中国古代皇位嫡长子继承制的计量分析,谭平,成都大学学报 https://wenku.baidu.com/view/c27e31573c1ec5da50e27070.html
该文献引用量19,同类文章中算比较高的了)
上述两点仅是对讨论基础稍作规定,可以有所超出,但不应离题太远。简言之 ,1840年以后的“皇位继承制度”嘛,准确来说在本帖中是属于跑题的。
最后,借用大当家的话,“神马都是浮云,获得了友谊才是最重要的。”历史讨论组 总体而言,这个制度比较有利于维护统治稳定,是皇权体制下比较好的选择。
自古明君都有过“立长”“立贤”的徘徊,长这个东西好说,就是看老天爷眼色,上天安排最大嘛,标准简单可行。。。这个贤,千人千面,涉及大位之争,估计没几个皇子觉得自己不贤,容易引起争斗,导致朝纲废驰,甚至引发政局动荡,天下大乱。。。 西方的继承也有不少讲究,包含立长,立幼,但是没有立贤。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Order_of_succession lorry 发表于 2018-10-25 02:57
西方的继承也有不少讲究,包含立长,立幼,但是没有立贤。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Order_of_suc ...
elective monarchy就相当于“立贤”吧。 dynthia 发表于 2018-10-25 22:08
elective monarchy就相当于“立贤”吧。
说的是。我想什么呢。 dynthia 发表于 2018-10-25 22:08
elective monarchy就相当于“立贤”吧。
说的是。我想什么呢。 参与一下吧,正皇后是什么鬼?历朝除了周宣帝同学胡闹以外,啥时候有过这称呼,难道还有副皇后?满清的福晋有嫡福晋和侧福晋之分,汉人的皇后可没有正皇后与非正皇后之分,有的只有皇后与嫔妃之分。
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就是名分随着身份走,妻的长子即为继承人,这就是一切,其余的都不是,因此养子、亲族都不算。为什么,因为前者无争议,后者则很有选择的空间,也就是争议的空间。争议带来的是不确定性,也就是继承人的选择难度与其控制局面难度。
顺便看了一下原文,对作者随意定义词汇,正皇后,的做法甚为鄙视。
我想楼主的意思继承人的选择是立嫡还是立贤比较有利。假使是这样的话,立嫡其实更有利,因为它起码消除了不确定性,减少了统治队伍的不稳定性,提高了接班人掌控局面的稳定性。而立贤则完全是主观的结果,因为啥叫贤这点很关键。任何一个性格,都可以用两个词汇来描述,刚毅果断的对应词汇就是刚愎自用。因此不同的站队选择必然带来统治队伍的不稳定性,提高了接班人掌控局面的难度。
立嫡对君主的主要缺陷是继承人的能力问题。这个可以通过确定有严重疾病者以及有严重性格问题者除外这点来解决,只要能预先给继承人安排合适的辅佐队伍,继承人的能力并非关键。
立嫡对臣子的主要缺陷是没有投机空间了,那还怎么把别人踩下去好让自己爬上去呢。 大清不立嫡,走邪路了。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8-10-27 19:04
参与一下吧,正皇后是什么鬼?历朝除了周宣帝同学胡闹以外,啥时候有过这称呼,难道还有副皇后?满清的福晋 ...
几个命长点的朝代,一丝不苟执行嫡长子制度的,也就有明一代,不过,奇葩事儿也不少。那个大礼议能争起来真是跪服。
宋,明和清的继承制度都算比较平稳,他们的稳定我觉得主要还是皇权制度完善的结果,不是这个继承制度的功劳。。而之前不管立长立贤都不怎么有效。。李世民他爹算是立长吧,结果被二翻了,杨广他爹也立长,也被翻牌。 嫡长子制只有在虚君实相的儒家配套的理想才能搞,不然出西晋的大新闻了,还是的立贤,在夺嫡中胜出的皇帝都是有能力的,李二,四爷。 笔笔 发表于 2018-11-4 11:29
嫡长子制只有在虚君实相的儒家配套的理想才能搞,不然出西晋的大新闻了,还是的立贤,在夺嫡中胜出的皇帝都 ...
还有朱四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