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77B 是山地战“神器”吗?
本文发表在《兵工科技》2017年17期上,以下是正文:
印军的FH77B
中印洞朗对峙,让部署在中印边境地带的印军山地师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其中,距洞朗最近的印军第17山地师属炮兵旅装备的18门FH77B式155毫米辅助推进榴弹炮,因为在1999年爆发的印巴锡亚琴冰川争夺战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故而被一些人吹嘘成高原山地作战的“神器”。
历史发展到今天,决定战场胜负的已不是单件武器间的“擂台对决”,而是双方作战体系的综合比拼。作为一款上世纪七十年代研发、八十年代入役的39倍径老炮,FH77B的各方面性能,与当下国际主流的52倍径155毫米榴弹炮相比均已落伍。尤其是FH77B曾经引以为傲,并作为“卖点”的“具有辅助推进能力”,进入新世纪后,已被各国“弃之如敝履”。
那么,为什么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风靡一时的“辅助推进火炮”,在喧嚣一时后,迅速归于沉寂呢?
看上去很美
上世纪六十年代,伴随着大口径火炮身管越来越长、射程越来越远的,是火炮自重和弹丸重量的持续增加。大口径牵引式火炮机动时,不仅选择行进道路受限,在通过松软或泥泞地段时,非常容易陷车,而且由于只有牵引车有驱动力,所以火炮车列的爬坡能力很差,从而严重制约了炮兵部队机动能力,降低了机动速度。
此外,牵引式火炮在进入发射阵地前,需要在相对安全、隐蔽的地方摘车,让牵引车和火炮分离。然后再由炮手用人力将火炮推进发射阵地。虽说一般而言,火炮推行距离并不长,但也会极大地消耗炮手体力。如果这段距离上地形崎岖不平,或是有坡度的话,炮手们更是苦不堪言。
更要命的是,随着反炮兵技术的迅速发展,过去那种火炮长时间待在一个发射阵地上不挪窝、从从容容射击的战法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军事技术的发展,要求火炮快速进入阵地、迅速确定射击诸元、实施数发急促射后,马上转移阵地。否则,炮位一旦被敌方捕捉,成群的反击炮弹便会“不请自来”,转移动作稍慢,火炮和炮班成员就将面临灭顶之灾。可是,要让炮班成员在短时间内连续装填数发沉重的弹丸、药筒或药包后,再飞快地收撤火炮,并将沉重的火炮迅速推出发射阵地,推到挂车点让牵引车挂走,实在是强人所难了。
怎么办?最佳的解决方案当然是发展履带式自行火炮。这种火炮展开、撤收时间短,火炮、弹药和炮班成员均有装甲保护,履带式底盘又赋予了其良好的野战机动能力,能跟随装甲部队狂飙突进,随时提供火力支援。不过,各国牵引式火炮的保有数量巨大,履带式自行火炮又价格不菲,就连美军、苏军这样“不差钱”的主儿,也根本做不到用后者完全替换前者。
在这种两难的情况下,上世纪六十年代,加装辅助推进装置的牵引式火炮(APGH,Auto-propulsion Gun Howitzer)这一“看上去很美”的概念便出炉了。它的核心理念,便是在牵引式火炮的基础上,通过加装辅助推进装置(APU),从而将牵引式火炮的经济性,以及履带式自行火炮的战术机动性结合于一身。“APGH”概念的支持者们认为,有了辅助推进装置(APU),火炮不但进出阵地快捷省力,而且在长距离机动途中,通过一些承重量较低的桥梁或过小半径弯道时,牵引车和炮可分开通行。在通过泥泞、沙地和陡坡时,也可启动辅助推进装置(APU),将炮轮变为驱动轮,这就大大提高了炮兵部队的通过能力。此外,辅助推进装置(APU)还为牵引式火炮实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操作提供了动力源。可将炮手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第一个探索“APGH”概念的是苏联。上世纪六十年代,苏联为85毫米加农炮研制了一种摩托式辅推装置。美国紧随其后,在M114A1式155毫米榴弹炮上探索加装辅推装置。
我国在59式130毫米加农炮的炮架前加装辅助推进装置,主要供外贸出口用,但未获订单。
和美苏两国的探索始终只停留在试验阶段不同的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不少国家在新研发的大口径火炮上实践了“APGH”概念。计有英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联合研制的FH-70式、瑞典的FH77A∕B式、法国的TRF1式、奥地利的GHN-45式、南非的G5式、以色列的索尔塔姆839P和845P式、新加坡的FH88式等型号。中国当年也曾紧盯这股世界大口径火炮发展“潮流”,首先在59-1式130加农炮上加装辅助推进装置取得初步成功后,又于1986年举办的北京国际防备展上,公开展示了装有辅助动力单元(APU)的WA021 式155毫米∕45倍径牵引式榴弹炮。2001年,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再度推出PLL01式155毫米APU火炮系统,各方面性能较WA021 式又有了新的提高。
不过,在一片“繁花似锦”的背后,却是冰冷的事实:作为“地表最强三人组”的苏联、美国和中国,探索归探索,却无一列装“APGH”。而“APGH”这股潮流,来得汹涌,去得也快。到本世纪初便基本归于沉寂。这又是为什么呢?
效费比极差
牵引式火炮变身“APGH”,并不只是加装一台发动机那么简单。若是想借辅助推进装置(APU)的“东风”,实现操作自动化或半自动化,那就更复杂了。
以“APGH”中的典型代表,瑞典的FH77B为例。该炮的辅助推进装置(APU)安装的炮架前部,采用1台57.8KW的Volvo B20型4缸水冷汽油机。汽油机与2个液压泵相连。液压泵再与炮车轮上的2个液压马达相连。发动机带动液压泵,驱动液压马达使两个炮轮转动,从而实现为炮车的驱动轮,另外在大架架尾装有两个充气的支撑轮。自行时使其着地作为炮车的从动轮。牵引行驶时,架尾支撑轮翻倒固定在大架上。
辅助推进装置(APU)驾驶员由瞄准手兼任,驾驶员座位设在炮架左侧。驾驶员操纵两个小操纵杆控制液压泵,可随时改变液压马达(炮轮)的转速和旋转方向,以实现炮车的前进、倒车、停车、变速和转向。当两个液压马达(炮轮)相互反向转动时,可实现炮车的中心转向。
火炮的行军战斗转换也是通过辅助推进装置(APU)驾驶员的操作实现的。架尾支撑轮油缸,操纵支撑轮升、降架尾,可实现火炮与牵引汽车的自动摘、挂;操纵火炮轮单边驱动使炮架扭动,以实现开、并大架;操纵炮轮前进与后退。FH77B完成行军战斗的转换,两名炮手只需2分钟即可完成。
在火炮牵引行驶时,牵引车驾驶员通过带电缆和接头的专用控制盒,可在牵引车驾驶室内遥控辅助推进装置(APU),实现炮车轮和牵引车车轮同时驱动,以提高火炮通过崎岖路的机动性。辅助推进装置(APU)还为火炮的液压系统提供动力。当辅助推进装(APU)发生故障时,可用手摇泵为液压系统提供动力。夜间操作火炮时,为了不发出声响,也可用手摇泵代替辅助推进装置。
从左后侧看去,FH77B的复杂程度可见一斑。
由于有辅助推进装置(APU)提供动力,FH77B采用了液压装填系统,极大节省了炮手体力。该系统由液压输弹机和液压操纵的吊弹机组成。吊弹机装在火炮右耳轴上,可作上、下、左、右和回转运动,将弹丸提升并放到装弹台上。装弹台可容放3发弹丸,与弹药手座位一起安装在上架右侧。装弹台下方内侧有个输弹口。口内有一托弹板。输弹槽有2个。装在摇架左侧的输弹槽专门输送药包。装在摇架右侧的输弹槽负责输送弹丸,液压驱动的输弹臂装在左侧。弹丸先进入托弹板,然后再进入右侧输弹槽。弹药手将左侧输弹槽送来的药包装入药筒后。再装在输弹槽后部。供弹手摇动手柄,将弹丸置于输弹槽上的药筒前方,并搬动手柄使输弹槽移到摇架中心的输弹线上。此时输弹臂解脱,弹丸和药筒被快速送入膛内。在位于炮尾后端面的输弹槽两侧有2个导向块,能使弹丸和药筒在进膛前与炮膛对准,并在输弹过程中防止因弹丸跳动而产生不能进膛的现象。
如此复杂的设计,固然节省了炮手的体力,提高了火炮反应速度,但“越简单的东西才越可靠”,这是被无数实践证明过的真理。液压系统在高温、低温下的可靠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工程界的难题。火炮发射时巨大的冲击,不可能不对这些复杂的机械设备造成影响。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给炮手带来无穷无尽的麻烦。
“APGH”付出的,不仅有可靠性下降的代价,还有重量上的大幅度飙升。同时代推出的、同为39倍径、火力性能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的155毫米榴弹炮中,美制M198是传统的牵引式火炮,重量为7163千克。FH77B 重量高达11910千克。英、德、意联合研发的FH70重量稍轻,也达到了9300千克。法国的TRF1重约10300千克。以色列的索尔塔姆839P重达11700千克。在45倍径火炮中,中国的WA021 式是在W1988式基础上,加装了辅助推进装置(APU)而成,重量从后者的9800千克增加到12500千克。
印军的FH77B结构复杂,非常笨重。
通过数据对比可知,大口径火炮从牵引式变身“APGH”,同等情况下系统重量将增加2700千克至4747千克不等。系统重量的增加,必将极大地提高造价。按《世界火炮手册》中的数据,美制M198式在1989财年的估价,单炮价格为47.4万美元。最便宜的“APGH”—— 英、德、意联合研发的FH70在1988财年的估价,单炮价格为52.7万美元。法制TRF1在1989财年的估价,单炮价格为59.1万美元。以色列的索尔塔姆839P在1989财年的做人,单炮价格为70.1万美元。至于堪称“炮中贵族”的FH77B,1985年时,印度与瑞典博福斯公司签订合同,以13亿美元的合同总价购买410门。算下来每门炮单价高达317万美元。虽说合同金额里一定包含了配套弹药、售后服务以及不菲的回扣,但如此价格也当真是贵得离谱。要知道,英国AS90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在1989财年估价中,单炮也只有100万美元。
“APGH”付出如此高昂代价换回的战场机动性,到底有多“强”呢?FH77B启动辅助推进装置(APU),最大公路机动速度为8千米∕小时,越野机动速度仅为2~4千米∕小时。也就是说,在真正需要APU“大显身手”的地方,FH77B“跑”得还不如人走得快。因为重量比FH77B,其他“APGH”在机动性上表现稍好些,但也好得有限:FH70公路最大辅助推进速度为16千米∕小时;法制TRF1公路最大辅助推进速度为8千米∕小时;以色列的索尔塔姆839P公路最大辅助推进速度为17千米∕小时;中国的WA021此项技术指标为16~18千米∕小时。
综上所述,“APGH”概念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颇为骨感。付出诸多代价后,其效费比却并不高,甚至可以说非常低下。个中酸楚,那些赶时髦装“APGH”的小国、弱国,可谓“谁用谁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APGH”概念由盛而衰,也就顺理成章了。
完美替代者
将“APGH”概念彻底送进博物馆的,不仅有其自身存在的先天不足,而且还有卡车炮的异军突起。
卡车炮又称卡车式自行火炮或车载炮。它将大中口径火炮直接装到军用越野卡车上,通过一体化设计,使得炮、车巧妙地合二为一。“车炮一体”的结构形式,不仅能够为各种信息化、数字化设备提供较大的安装空间,还能为这些设备提供电源、液压源和高压气源,从而为提高火炮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水平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卡车炮由此成为车与炮融为一体,并实现了数字化、自动化的新概念火炮。这种新概念火炮结构重量相对较轻,战略和战术机动性都相对较好,同时价格还相对低廉,因此具有颇高的性价比。
法国“凯撒” 155毫米卡车炮
1994年6月,法国“凯撒”(Caesar)卡车炮样车在巴黎萨托利武器博览会上首次公开展示,引起了轰动。作为车载炮的先行者,“凯撒”性能完善、价格极具竞争力,“卡车炮”概念由此风靡世界,“APGH”概念顿显相形见拙。
“凯撒”的空调装甲驾驶舱内不仅可容纳包括炮长在内的5名炮班成员,能防御7.62毫米枪弹直接射击,还能加装核生化防护系统和附加装甲。舱内安装有“西格玛”(SIGMA)30型三坐标惯性导航定位系统、PR4G型甚高频无线电台、自动数据传输系统、CS2002-G型火控计算机系统。“西格玛”30型系统负责提供阵地信息和目标信息,使“凯撒”能够不依赖测地分队独立遂行作战。火控计算机使用PR4G甚高频无线电台与“阿特拉斯”(ATLAS)炮兵指挥与控制系统交换信息,也可以和上级“快打”(FAST-Hit)战术控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自动数据传输系统可以接收上级火力单位、炮位侦察雷达和侦察机发出的信息。CS2002-G火控计算机用于控制液压驱动的自动瞄准系统,接收RBD4型初速测定雷达的信息,并能够进行三维敌我识别。火控计算机和整体式探测装置配合使用时,还能够进行弹药状态管理、火炮状态管理和弹药再补给管理等。火炮行军固定器在驾驶舱和弹药舱之间。弹药舱设置在车辆中段,弹药基数18发。发射药储存在车体左侧,弹丸储存在车体右侧。为了方便取用笨重的弹丸,车体右侧设置了一个液压自动收放踏板。车身最后是火炮和驻锄。火炮有半自动装弹机,弹丸辅助装填,发射药人工装填。粗壮的全自动驻锄上面还有踏脚板,设计十分人性化。
法国“凯撒”卡车炮发射
“恺撒”基型配置的战斗全重为17.7吨,公路最高时速可达100千米∕小时,越野最高时速为50千米∕小时,最大行驶距离600千米。由于车重较轻,不仅能用C-130空运,紧急时还能以CH-53E重型运输直升机短途吊运。由于整车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凯撒”战斗—-行军状态转换最快时只需50秒钟。这比FH77B所需的2分钟,缩短了一半以上时间。行军转战斗-发射6发炮弹-战斗转行军,加起来耗时不超过3分钟,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炮兵“快打快撤”的任务需求。此外,由于炮直接安装在越野卡车上,“恺撒”火炮系统的行军状态炮列长度就是卡车车长,底盘的越野能力就是火炮的越野能力,底盘的最大越野速度就是火炮的战场机动速度。
法国“凯撒”自行榴弹炮是卡车炮的先驱。
由此可见,几乎在每个领域,“恺撒”对以FH77B为代表的“APGH”都做到了压倒性胜出。“卡车炮”也由此傲然成为了“APGH”的“完美替代者”。继“凯撒”之后,各国在卡车炮领域竞相跟进。连军工科研实力薄弱的伊朗和中国台湾地区,也推出了自己的卡车炮。我国从2006年起,不仅推出了数种型号外销的卡车炮,并在国际市场上颇有斩获,而且据官方媒体公开披露,自用型的PLC09式122毫米车载炮也已大批量装备部队,成为合成旅的火力支柱之一。足见我军对其性能和性价比的认可。
作为现役新锐装备,PLC09式的具体性能数据外界无从知晓。但从外销的SH—2型122毫米车载炮宣传资料上,倒可瞧出一些端倪。
PCL-09式122毫米卡车炮大量列装我军
PCL-09式122毫米卡车炮是我军旅级火力支柱。
SH—2在研制过程中突出解决了总体优化设计、车炮一体化和轻量化、高效能防护、射击稳定性、底盘四轮转向、火控与信息系统综合集成等多项关键技术。底盘系统以高机动越野车为基础,以底盘与火炮系统一体化设计方法设计制造。非独立悬挂的前、中、后三桥均为门式桥,6x6驱动,最小离地间隙400毫米,发动机功率160千瓦。传动箱是变速、分动一体式结构。采用对开式车轮,中央充放气系统,前后轴四轮转向。采用一体化设计的高端面框型车架,形成独特的射击支撑结构,有效承受火炮发射时的后坐载荷,火炮射击稳定性优良。火力系统基本采用了PL96式122毫米榴弹炮的技术。火控系统由炮长终端、火控计算机、火控操控台、配电箱、捷联惯导、炮控箱、交流驱动设备、方位/高低电机、方位/高低传感器、射角限制器、半自动操纵台、倾角传感器、数字电台、通信控制器、车通设备等组成,并可根据需要重新选配,满足各层次信息化作战需求。
SH—2战斗全重小于11.5吨,可携带24发弹药,乘员4-5人,可实现零度角射击,全炮高度2.95米。该炮公路最大行驶速度可达90千米∕小时以上,最大续驶里程达到600千米。由于该炮底盘具有四轮转向系统,使得最小转弯直径不大于13米,大大提高了火炮行驶机动性。该炮发射122毫米底凹弹时最大射程18千米,发射底排弹最大射程22千米,发射底排火箭增程弹的最大射程27千米,最大射速6-8发/分。火炮装备了定位定向导航装置,具有自主作战能力,配置炮长终端、数传电台等综合信息系统,配有火控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等。有自动、半自动和人工三种作战模式。该炮行军∕战斗转换时间仅为45-50秒,行军转战斗-发射6发炮弹-战斗转行军可在2分钟以内完成,该指标领先“凯撒”一大截。
中国SH—1型155毫米自行榴弹炮
以中国军工出口的惯例来看,PLC09的性能应该比SH—2更加强悍。由于采用的是制式军用越野卡车底盘,PLC09加装伸缩软篷后,外观与普通的制式卡车没区别,可起到良好的伪装效果。
谁才是王者?
最后回到文章开头,花一点篇幅来探讨一下FH77B是否能称得上是高原山地作战“神器”。
FH77B的成名之地锡亚琴冰川,位于喀喇昆仑山脉南端的巴控克什米尔、印控克什米尔和中国新疆之间,高度从印控一侧的海拔5375米延伸至中国境内的3620米,这一地区也是印度次大陆北部与中国的分水岭。印巴此前在克什米尔划定的停火线,因为海拔原因只划到了锡亚琴冰川下面。在雪线上方,巴基斯坦放弃了驻守,导致印度占领了高海拔地区。巴基斯坦决心夺回,但顾虑双方强弱悬殊,正面冲突将引发一系列恶果,于是便扶持当地的部族武装民兵,趁冬季印军山下后,占领了原印军哨所,由此引发了印军的反击。
在锡亚琴冰川争夺战中,FH77B的确是印军的火力支柱。但它并非像一些媒体声称的的,是拆卸后由印军直升机吊运上冰川重新组装起来,而是由伊尔-76运输机运至离冲突地点最近的野战机场,然后通过汽车牵引、人力推送和辅助动力装置(APU)共同努力运至炮位。在战斗中,FH77B通过高射角、小装药,发射炮弹轰击冰川反斜面,不仅打得巴方支持的部族武装无处藏身,而且引发雪崩截断了对方本就脆弱的补给线,从而最终赢得了胜利。
这种用高射角、小装药轰击反斜面的射击方式,是所有榴弹炮的“必备技能”,非FH77B所独有。因为特殊的战争形态,使得FH77B可以从容地进入阵地长时间留驻,而不必操心遭到对方反炮兵火力反击。这在正规作战中,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更何况,FH77B的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与PLC09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如果在中印边境东段地区,PLC09凭借居高临下的优势,在最大射程上也完全不输给FH77B。到底谁才是高原山地作战的“神器”,是一目了然的事。
印度在FH77B基础上研发卡车炮 这个是印军某次阅兵式上后的FH-77B实弹射击演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K1jFg8JBE
虽然有演示的成分,但是依然可以看出FH-77B的操作有多么繁琐,步骤众多。。。 印军炮兵仪式感极强的操作,让人很难相信这种炮在“当面锣对面鼓”式的炮战中能够做到快打快撤。。。
MacArthur 发表于 2017-11-7 12:22
这个是印军某次阅兵式上后的FH-77B实弹射击演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aK1jFg8JBE
虽然有演 ...
感觉就是杂耍呀{:211:} 可是现在几乎没有对等的对手之间的战争了。就印度而言,对等的对手就只有我们了。可是从这次洞朗事件来看,中印之间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尤其是中国主动挑起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所以除非印度主动挑起中印战争,那这些缺陷对印度就还是可以忍受的。 未来牵引火炮会不会全部被卡车炮替代? 本帖最后由 鳕鱼邪恶 于 2017-11-10 11:30 编辑
瑞典的弓箭手应该是卡车炮最早的高端产品好像?
http://dingyue.nosdn.127.net/Q1Nkff4s7jswYfFwrIgOMvJrXK2LiZ7eDTG08JmqvtiHc1490316533252transferflag.png
瑞典人搞了一堆的自动化功能,看来都没啥实用价值;到兔子这里,基本都给简化了。。。然则再怎么简化,对车的性能和可靠性的要求反而更高了, 否则车有点儿小毛病就等于一门炮完蛋了~
兔子陆军的通用底盘工作,现在也不知进展如何,现在好像眼花缭乱的感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