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苏轼并试论秦观一词
本帖最后由 月下 于 2017-11-4 09:44 编辑近日和友人话诗,其以苏轼嘲秦观“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为例,以明裁诗不宜冗字的观点。我基本同意这个观点,但不能赞同这个例子。秦观十三字,自有其用,不宜谓之费字也。
且抄来原文并词。
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又问:别作何词?秦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坡云:“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
水龙吟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一、
且看这十三字,说了多少内容。
起首六字,“小楼连苑横空”,以夸张之笔写出女子所处环境,点明女子非贫寒女子也。“绣毂雕鞍骤”,见街市之繁华。若深入想一层,居高楼而能见街市,是何等人?若富贵之女,唯有庭院深深,闺门紧闭,怎有这般景色可看?若齐民之女,怎有高楼可居?这些意思,岂是一“楼”字可以概括。
最精彩的是下窥二字。“下窥”二字,带出女主人公,下窥者,不是他人,正是诗中主角也。由此读之,下面所谓“单衣初试”者,也是女主人公。若代之以“骑马楼前过”,则主语变化,试单衣者乃骑马之人。
上片自破暖轻风,到卖花声,到红成阵,由初春到暮春,时间逐渐变化,都是下窥所见,为下窥所领起。由此亦可知下窥时日之久而见女子之痴情也。温庭筠所谓“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者也。
有人问,若写为“看马楼前过”,可否?不可。看与窥不同。酾酒临江是看,凭栏望远也是看,往门前一站,大大方方四方眺望是看。而窥者,是偷看,缀一下字,便可以想见女主人公悄悄打开一条窗缝向下望去的样子,合于女子身份。更不是“满楼红袖招”般的女子。
秦观十三字,不是虚设。古人“意余于词”之论,我深以为然。然秦观此十三字,非词余于意之例也,苏轼之评失之轻率,不可以为法。甚为秦观抱屈。如此小意之措辞,实非大江东去者所能解。
二、
为写这篇小文,多番搜索,发现网上最常见之赏析文章,以为此词上片写女子,下片写男子。读后百般奇怪,不知如此解之缘由。
网上又搜得《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夏承焘),找到该词并注解后,亦未见古人有如此解者。
就词而论,上片写从春初到春末,女子遥望良人的外在情形,下片深入一层,写心内情感。换头处倒叙离别。名缰利锁句,叹离别缘由。“天还知道,和天也瘦”,情感激烈,允为名句。花下句写幽会地点,女主人公不能再看,看则伤怀。最后,以月之永久衬托人间聚散也。古人常用手法,不出奇。
细论之,下片如写女子,则“花下重门,柳边深巷”,皆女子日常活动之所在,日日可见,见则相思,自然“不堪回首”。若写男子,则随处之花下柳边,皆勾人情思,不特为当时幽会地也。
从古人写作套路来说,通篇写女子,至为常见不待论。分写男女则罕有其例。秦观词中,又无明示,何以见得是分写男女呢?
十分疑惑,求教方家。深谢。
上片环境若女子处所,但所写之人未必是女子。或写(回忆)别前别时场景。 云平 发表于 2017-11-4 14:49
上片环境若女子处所,但所写之人未必是女子。或写(回忆)别前别时场景。 ...
从初春到暮春的时间变换是确定的,即使是别前,也是初春即别。这样的话,从初春到暮春的几句,都是想象了。 詩詞格律有定式,詩詞內容無定式。我們讀古人詩詞,只能說我們理解不理解,因為時代環境的不同,不能質疑古人寫得妥不妥。他們要這樣表達,有他們的道理。東坡這麼說,玩笑而已。我們後代小子何必作真。 这首词通篇读来感觉一般般吧,情感比较单调,缺乏转承曲折,在一大堆写相思情,别离恨的陈词滥调里并不算突出 海外逸士 发表于 2017-11-4 22:57
詩詞格律有定式,詩詞內容無定式。我們讀古人詩詞,只能說我們理解不理解,因為時代環境的不同,不能質疑古 ...
把东坡的玩笑还原为玩笑而已。其实古人胡说八道的地方也不少,需要甄别。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11-5 00:24
这首词通篇读来感觉一般般吧,情感比较单调,缺乏转承曲折,在一大堆写相思情,别离恨的陈词滥调里并不算突 ...
苏轼的批评不对啊。这首确实不是顶尖的那批。 月下 发表于 2017-11-5 07:07
苏轼的批评不对啊。这首确实不是顶尖的那批。
苏轼批评的是用词过于雕琢的意思吧?后面也没啥惊人之语,开篇就用这么华丽精致的词汇,会给人以虎头蛇尾之感,与后面不相匹配,另外苏轼本人习惯用最简朴的词汇演绎深沉的情感,自然是看不上用这类精巧华丽来掩盖情感的空洞贫乏。他不好明说该词立意上的毛病,只好借修辞上的繁琐来批评。
我等别上他的当也~~{:190:}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11-5 23:25
苏轼批评的是用词过于雕琢的意思吧?后面也没啥惊人之语,开篇就用这么华丽精致的词汇,会给人以虎头蛇尾 ...
人家一家子, 自有默契,外人未必猜透他们交流的是什么 龙血树 发表于 2017-11-5 23:50
人家一家子, 自有默契,外人未必猜透他们交流的是什么
这二位风格不同,苏轼洒脱豁达,秦观幽深精致,相对而言,苏轼当然是要高上一个半档次的,苏轼也写艳词的,水平远比众人高,秦观这首真的是乏善可陈。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7-11-6 00:13
这二位风格不同,苏轼洒脱豁达,秦观幽深精致,相对而言,苏轼当然是要高上一个半档次的,苏轼也写艳词的 ...
赞同“秦观这首真的是乏善可陈”。 其实我感觉坡大词仙就是这意思:
“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再不提其他——这语气如说, 你这首空洞无物,没有有意思的东西。 我感觉我这篇文章白写了 “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又问:别作何词?秦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坡云:“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
感觉这个故事不靠谱,“绣毂”指车,指女子,“雕鞍”指马,指男子,“绣毂雕鞍骤”结合后面的“清明时候”,明显是写城里的帅哥美女,趁着春暖花开,双双结伴出行去城外游玩的情景,何来的“一个人骑马楼前过”,苏东坡啥水平啊,怎么会连这都看不懂。
这首词的意思和王昌龄的那首“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差不多,写一个女子异地恋的郁闷而已。 回车 发表于 2017-11-6 11:50
“秦少游自会稽入京见东坡,坡……又问:别作何词?秦举“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坡云:“十三个 ...
绣毂不是女子啊,否则下窥就没着落了。其他说得都对。 月下 发表于 2017-11-6 19:50
绣毂不是女子啊,否则下窥就没着落了。其他说得都对。
女子乘车,男子骑马呀,看人家成双结对出城玩耍,很简单的意思,哪来什么着落 回车 发表于 2017-11-6 22:11
女子乘车,男子骑马呀,看人家成双结对出城玩耍,很简单的意思,哪来什么着落 ...
前面有下窥两个字。要有个人在那看。 月下 发表于 2017-11-7 09:59
前面有下窥两个字。要有个人在那看。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不太懂你的意思,干脆解释一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吧。
这首词意思不复杂,就是写一个女子在老公不在身边的情况下,面对大好春光的抱怨。
小楼连苑横空一句写这女子所处位置,“苑”一般指花园,小楼还带花园,指女子家境不凡;“横空”指过街楼,即连接两边街道的横跨在街道上方的走廊,“横空”既写出女子居于高处,又点明此处为闹市街头;
下窥绣毂雕鞍骤一句写女子往下看的情景,看到什么呢?“绣毂”和“雕鞍”,毂指车轮中心的圆木,代指车,女子出门不会骑马只会乘车,所以用“绣毂”指街上的女子,“雕鞍”自然指马,代指街上骑马的男子,骤形容车马之多。这一句描写了街上帅哥美女结伴出行的热闹场景。
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这几句点明气候。不冷了,所以门帘卷起来了,衣服也换成单衣了。
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写的是清明时候的妙处。小风柔柔的暖暖的,小雨毛茸茸的。
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这几句写的是晚春的情景,写出了焦虑和伤感,美好的一天即将过去,美好的春天就要结束,可姑娘我只能干瞅着,没人陪我去玩耍。
玉佩丁东别后,玉佩是男子佩戴之物,代指男子,代指这女子的老公,这一句就是交代老公出门了。
怅佳期、参差难又。参差指长短高低不一,就是不凑巧的意思,这一句交代老公出门难得回来。
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这一句写不回来的原因,就是为了名利啊,很无奈啊,老天也没办法啊。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写过去和老公的美好回忆。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写自我宽慰的话,有点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回车 发表于 2017-11-7 23:13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 ...
解得很好啊。若一定要把绣毂释为女性雕鞍释为男性,缺少必要理由,但也可以。我本来想说骑马乘车的男性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