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18:38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走进功德林

1.李仙洲——一块饼干引发的血案
莱芜战役的李仙洲、韩浚被共军俘虏了,其中韩浚之前已经说过了,身边的兄弟们怕他中了流弹先把他交了出来。李仙洲则不同,他差一点就逃脱,他要是逃了,韩练成就危险了。其实李仙洲自己是蒙在鼓里,直到1975年总理安排他和韩练成见面谈莱芜战役,他才知道,但是国民党里也有聪明人的。

李仙洲是在他的指挥部附近被抓的,当时已经化妆成了普通士兵,他又受了伤,因此就被他混过去了,经我方军医检查,确认他不适合被留下,就混在普通的领路费士兵们给放了。李仙洲有个马夫,这个马夫有个干儿子,只有七八岁,马夫可能是死在混战了,这孩子跑到哪儿都没人要他。供给处处长路过看到很奇怪,了解情况后,就给了孩子一点饼干吃,还说:“没有人要你,你就跟着我好了。”这孩子就说,你们怎么把李司令也给放了?

这下乱了,处长报告师长,师长只来得及让手下骑兵通讯连的人去找其他骑兵,然后让骑兵分头追。因为已经走远了,怕他们已经到了国军那里,还让去追的人刻意换上了国军的军服。弄巧成拙,差点被自己人给打了。万幸的是,还是在李仙洲快到达国军那里的时候把他们这个伤兵队给追上了。李仙洲这时候,倒是和辽沈战役电影里的廖耀湘差不多,

“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打仗,是人和人打仗,既然如此,为什么银幕上的国民党军官,一个个不是像猪就是像猴?国民党军队和共产党军队打仗,就是日本投降后也打了4年之久,共产党并非毕其功于一役。既如此,为什么银幕上的共产党军队,一次冲锋就可以结束战斗?”这可是李仙洲自己的笔记里的,和王耀武那五万头猪恰成对照。
http://www.eeloves.com/upload/memorial/lixianzhou/93847de87f44926b.jpg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20:30

2. 王耀武——一张手纸引发的血案
济南战役,王耀武比一般的国军将领聪明得多,他往外派了好几个亲信,让这些亲信只要一落到共产党手里,就自称王耀武以混淆视听。这招大家是不是在评书里听过很多次?另外他以观察战场情况为名,走坑道逃出来的,这一点是不是也在评书里听过?

逃掉之前,聪明人王耀武讲了话:“蒋先生给我们每人一支佩剑上面镌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字样。这是他对我们的期望,也是我们的宿衷。今天失败到如此地步,我们要不要成仁呢?我认为我们不能自杀,即使自杀也成不了仁!因为,内战不同抗日,如果自杀,徒死无益,仅会留下骂名,被人讥笑。所以,我决定带几个人突围,不能在此坐以待俘。”

王耀武化装成受伤的商人坐马车逃,而且是往东跑,为了掩护还在路上拉了两个赶路的妓女做掩护,可谓是机关算尽。

过最后一道关卡时候,被分开盘问,发现漏洞了,话对不上;检查的人一看面相,有带国军军帽的痕迹,开始觉得这人是从济南逃出来的国军军官;再检查伤口,是假的,这下跑不掉了;审讯时让他站起来,王司令“啪”一个立正,共军窃笑;再翻东西,翻出手纸来了看来这不仅是官,还是大官;再问路条,驴唇不对马嘴。

随后好玩的事情来了
“你叫什么名字?”
“乔坤”,
“哪里人?”
“临清人。”(“长清”又变成了“临清。”)
“什么职业?”

“打火烧的。”(不是“开馆子”的了)
“多少资本?”
“啊?6万元?”
“面粉多少钱一袋?”
“啊?10万元。”
“住在什么街?门牌多少号?”
“那个……普利街……啊,开馆子……啊……”
“济南城里能用北海币做买卖吗?”
“啊,这个、这个,不知他们是从哪里搞来的?”

请大家自动用《决战之后》的山东话来脑补王司令的话,尤其是本钱6万,一袋面粉10万那段。

下午三点,王司令终于受不了,自己坦白了。这时候前面他的疑兵计已经发挥作用了,共军不相信他是王耀武,他只得把自己在济南的军事布置讲了一遍,证明自己是王耀武。

当时他已经闯过了十几道关卡,过了这道后面就安全了。
http://www.ce.cn/xwzx/kjwh/gdxw/200504/27/W020050427573292069889.jpg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23:36

http://s16.sinaimg.cn/middle/04843f09ncb8a8730f27f&690

3. 范汉杰——一个太太引发的血案

带着太太逃跑的不多,范汉杰算一个。他也是因为和太太在一起引人注目才引来盘问的,漏了馅。因为范夫人化妆挺好,但是忘了换鞋了,农妇装扮穿了双高跟鞋。分开审问,范夫人假装镇定,还给了审问她的共军一支香烟,共军一看,美国货,成了抓住大鱼了。

给随行的副官做工作,副官交代了他的身份。可怜范汉杰,当时化妆成60多岁的老头都没被发现,一番心血毁在了老婆的高跟鞋上。

他老婆后来被共军给放了,但是范汉杰是进了功德林才知道老婆的情况。

范汉杰的伪装是照相馆老板,装的还挺像。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25:57

4. 廖耀湘——一次装病引发的血案
当时东北国统区的身份证,是带指纹的,廖耀湘没料到这一点,被农会给盯上了,然后又被共军某部后勤部的兵给抓了。廖耀湘没有电影上那么牛,他的将官服是被抓以后共军给他换上的,拍电影用。和范汉杰一样,他也是假扮商人。

农会盘问他们一行11个人(李弥就比他聪明,知道人多目标大)以后,廖耀湘掏出个身份证,结果人家一看不像,再看指纹不对,自称商人还是一口湖南腔(看赵本山的小品看少了),就给带到农会去了。到了农会,正好五个解放军战士来要农会协助盘查廖耀湘。战士拿手电挨个照,这不就是廖耀湘吗?

廖耀湘自己一直不承认,还抱着侥幸能逃掉。他也差一点付诸行动,被看守一拉枪栓给吓趴下了。他还盼望着别有人认出他,为了这一点,装了三天病。

共军一看,病了那就别走路了,坐汽车吧。共军的汽车司机大把从国军那里解放过来的,大家一围观,这不廖司令吗?

http://img0.imgtn.bdimg.com/it/u=4095966799,2735243661&fm=26&gp=0.jpg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29:31

5. 宋瑞珂——一支20响差点引发的血案
别的是调戏,宋瑞珂这个是真的。羊山集把中原野战军打红眼了,宋瑞珂就是这个情况下被俘的。

羊山集到了最后时刻,宋瑞珂要逃还没逃的时候,被一支30来人摸进来的共军小分队给堵在了房子里。共军为什么这么准?因为抓了个俘虏带路。还给他做了很好的思想工作,具体方法是“宋瑞珂在哪里?不说实话刺刀挑了你!”
“长官,我是72师的,66师师长宋瑞珂就在这个店铺后院的对面……”
“离这里有多远?”
“不到一百米”。
   几个战士端着刺刀一齐逼向了他:“你撒谎,快说实话!”
    “长官,刚才宋瑞珂带着人想从这里突围出去,正跑过来,就碰上了你们,他调头退到隔壁的后院去了。我说的全是实话,我要敢撒谎,天打五雷轰!”

共军上去之后喊话让里面马上投降,不得拖延,否则机枪、手榴弹、炸药包的伺候。这时候居然有拿着手枪往外冲的,然后引得共军一通乱射。最后一共抓了63人

宋瑞珂被俘后这些人才发现,旁边就有120人的一支宋瑞珂的部队,于是这支30多人的共军小分队抓了180多人有100多只枪的俘虏。

之后还有一段对,
宋瑞珂说:“长官,我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军人放下武器(没说投降)就已是最大耻辱,你们的战士不要再对我冷嘲热讽了”
“宋瑞珂你想想,就因你一个人,死了将近两万人,战士有气,你就受点吧。”

http://cimg2.163.com/catchpic/0/0A/0A49093CD5B27E812DC3F0E5E499BE4E.jpg
宋瑞珂、宋希濂、黄维长的都不错。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32:31

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8/87/8716F2189B849462D444383706F1D0D8.jpg
5. 黄维——两个蛋蛋的忧伤

别信网上把黄维写的多清高和威风了。

《淮海战役》里有个镜头,三辆坦克过桥,最后一辆时候那桥不堪重负垮了,最后就是说黄维被擒,给人一个感觉黄维是掉沟里才被抓的,实际上不是。

三辆坦克,第一辆是黄维,他过去了;第二辆是胡琏,他也过去了;第三辆是吴绍周,他掉进去了。

在整个和共军的作战中,胡琏简直就是给共军的火力指示目标的,基本上他救谁谁死,谁救他谁死,哪怕只是跟他在一起共事,都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最后一个说的是金门,三个副司令全挂了,章副司令还是粉身碎骨。这次也是,胡琏逃出来了,他前后两辆坦克上的都去了功德林。胡琏也不容易,他当时的情况和《战狼2》里面的那个女狙击手差不多,前面是坦克,背后炸了一颗手榴弹,显然48年的手榴弹威力不如2017年的,要不然胡琏就不会只是重伤了。

过河以后,黄维的坦克坏了,他就下来乱跑。共军满世界找他,被找到的时候黄维趴在犁沟里,穿着士兵服,带着钢盔,极为狼狈。回看淮海战役,大家会看到一个黄维穿着士兵服、拿着钢盔钻坦克的镜头。当然共军这时候不知道他就是黄维。

黄维伪装的不是很像,手表还带着,头发油光水滑,眼睛里全是挑衅。共军就地审问,他说自己是八十五军军部上尉司书方正馨。然后问他从哪儿过来的,黄维说完之后,共军发现,按他的说法,得过河,但是为什么他的裤子和鞋是干的呢?废话,他坐坦克过来的,当然是干的。

越问漏洞越大,共军猜到是个大官,可没猜到是黄维,就给他送旅部了。旅部里有个俘虏,叫唐铁冰,这厮在突围是曾经施放毒气,枪杀共军战俘,破坏重武器,要按照战犯处理,但是一进俘虏营,这厮的气节就没了,一心一意想着怎么别被拉出去毙了。

正好黄维和他睡在一起,唐铁冰半夜问了一句“你怎么也被俘了?”黄维回了一句“不要多说话”这一问一答被共军的哨兵听到了,汇报给了干部,干部分析,唐铁冰是上校团长,这个至少官不比他小。

白天审讯时候黄维就已经破绽百出,说自己是上尉司书,却说不清自己的军饷多少;说自己履历,说完当小学教员就卡壳了(他干过小学教员)。他不说,共军也不难为他,只是让哨兵注意他的言行。

第二天共军把俘虏们送到纵队司令部,俘虏们都没空手,帮着搬东西,黄维被分派背一台留声机,他背不动,走不动,共军看看他不像装的,还优待了他一下。

到了纵队,唐铁冰怕死,先把黄维给指认了,但是他和黄维级别差的太多,没怎么见过黄维,共军又找来师长王元直,王元直不敢直接指认,吞吐吞吐。共军让他们三个对质,黄维自作聪明,先来了一句“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也不认识我”,还写了“如姓名、职务不符,愿受枪毙”的保证书。

共军懒得折腾了,直接从解放战士里找来了他的马夫和小车司机。黄维面对这两个曾跟他多年、现在已进了敌对阵营的老兵,耷拉着脑袋绝望地说:“那就按我具结的办吧。我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这么说,你承认你就是黄维?!”
 “我是黄维,我愿意受枪毙!”

这就是黄维一直求枪毙的来历之一。共军为了安慰他,先把他的具结给撕了。

到这里,还没有蛋蛋的忧伤什么事情啊?是这样,黄维身患五种结核病,他在国军那里自视清高,收入可不高,治病不是不行,但是这五种结核病治下来,绝不是他的那点收入能承受的起的,必须长期用进口药和去上海的大医院甚至出国去治疗,所以他只能忍着一直没治。这五种结核病有两个长在蛋蛋上,那个生不如死的感觉别人是体会不到的,他这五种结核病一直到功德林治了好几年才给他治好,从这一点上来说,共产党对他黄维有活命再造的恩。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35:38

6. 杜聿明——一个打火机引发的血案

杜聿明到被抓的时候,已经从陈官庄往外逃了七八公里,很不容易了。被扣住的原因是他们冒充共军11师,问题是正好走到了4纵11师那里,老乡们就向共军报告,最近的是一个卫生队,卫生队派了两个通信员去盘问,这样一群拿着美式武器的大兵就让俩卫生队的通信员给俘虏了。

这些人里,副官扮演记者,杜聿明扮演军需高文明,问题是杜聿明表演过度,不像军需像伙夫,毕竟军需是个官,还是个肥缺,不会太邋遢。一行人被送到了四纵11师政治部陈茂辉主任那里盘问。

陈主任给了杜聿明一支国产飞马香烟,杜聿明没看上,自己掏了一盒美国骆驼香烟,敬了陈主任一支。副官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这时候习惯成自然的给杜聿明点上了打火机,杜聿明看了他一眼才想起来应该先给对面的共军长官点上。


    “你是哪个单位的?”

    “十三兵团军需处。”

    “干什么的?”

    “军需处长。”(据杜聿明自己回忆他没有说是处长)

    “姓什么叫什么?”

    “高文明。”

    “这个名字倒不错。”陈茂辉笑着说。“十三兵团有几大处?”

    “六大处。”

    “把处长的名字写出来。”

    “高文明”从衣袋里掏钢笔,一伸手,就露出了手腕上的高级手表。掏了半天,掏出的是美国的香烟;再掏,又一包香烟;再掏,掏出的是一包牛肉干;再掏,又一包牛肉干。最后,才掏出一支派克金笔,可是只写了几个字就写不下去了。“简直象个魔术师”,多年以后陈茂辉回忆说。

    “写啊,怎么你连一起的几个处长的名字都不知道?”

陈主任并不知道对面的人是杜聿明,就告诉他, 共军一律优待俘虏,除战犯杜聿明外,这话太扎心了。

共军为了确认他的身份,故意押着杜聿明从一大堆国军俘虏前面过,人群中就有人窃窃私语“总司令也被抓住了?”

后面的大家都知道了,杜聿明板砖使得不利索。

顺便说一句,电影里对杜聿明的形象美化了好多。大决战里很不错,决战之后的演员是电视剧《诸葛亮》里诸葛亮的扮演者,拍三国时只是因为年龄大了才输给了唐国强。
http://img.ifeng.com/itvimg/2011/08/18/6f3882d8-6d85-4666-80aa-b0cd262dc9a1130.jpg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37:16

7. 文强——拿着照片问本人

文强和杜聿明差不多,被俘时自称自己是军需。但是问题是他长得太有特色了,瘦子老大个脑袋,脖子上一个大结核,藏不起来。

共军就没跟他废话,拿着他的照片问他:“这人你认识吗?”
文强说:“你不都知道了吗?”


共军似乎特别喜欢调戏特务,文强被抓后不交代。共军审讯员直接拿着他的“起居注”问他某天某行动的细节,连谁和他同行都讲得比他自己还清楚,文强羞愧难当。郑蕴侠也是,咬牙不说话,共军直接拿出一张他最后一天销毁档案时候的照片给他看,一看这么隐秘的事情都被人拍照了,也没啥可不招的了。

文强和太祖没什么明确的亲戚关系,民国期间他家地位也不错,文强的父亲在蔡锷手下做文书之类的工作,和程潜关系不错。因此程潜对文强照顾不少,除了告诉文强跟他一块投共以外。

文强倒未必是和黄维一样死脑筋,只是共产党对叛徒一向顶格处理,文强不仅仅是特务,还是叛徒。

http://www.hinews.cn/pic/0/11/06/16/11061690_625486.jpg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38:40

8. 康泽——死中求活

康泽是个特务,不是军官,共军兵临城下了还在搜集情报而不是组织城防。但是他是特务,比别人脑袋活不少。

其实康泽的做法不算大错误,讲道理的说,襄阳易守难攻,历史上南宋守了几十年,到1948年,守个几十天还是有信心的,能守几十天就够用了。问题是对面的王近山不讲道理,刀劈三关直接进来了

郭勋祺在碉堡里指挥,康泽躲进了地下坑道。郭勋祺应该谢天谢地,对面的是刘邓的部队,炸药不多,只给他的碉堡里扔了一个手榴弹,他基本上没伤。要是对面是六纵十七师,他大概早就被炸药包送上天了。康泽很聪明的躲在了地下坑道的尸体下面,但是共军竟然拿着大手电一具具尸体的翻找,终于把唯一一个活的给找了出来。

http://www.azg168.com/d/file/lishi/renwu/f7a043b82819ea3bc266ec58f307b475.jpg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41:24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7-8-18 17:07 编辑

9. 王元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这个是真事。

11师师长王元直最惨,是被民工给俘虏的。被俘之后民工大概政策执行的不如共军好,当时没给他吃的。到了共军政治部那里,吃了一个馍,招认了自己是排以上国军军官。后来忍不住了,招认自己是11师师长,随后连吃了三个馍。

王元直是这些军官里去处最好的,去了南京当教员,55年还被授衔解放军大校。他比决战之后里面那个上课的前国军俘虏军官还要幸福,那个原型是黄剑夫,邱行湘的妹夫,《决战之后》作者的父亲,黄剑夫是起义待遇,不是被俘,但不是在北平起义的,北平期间他防守德胜门,王宝强说的那个地主大院院墙里面就是他的部队,德胜门、广渠门、朝阳门、崇文门、宣武门、东便门、广安门当时都没有通共。

农民家的狗 发表于 2017-8-18 18:29:32

这才是活生生的历史,谢谢马甲

冰雪迎梅 发表于 2017-8-18 18:58:29

我爷爷的一个堂兄弟是西点毕业的,在东北被俘虏的。中美70年代建交,尼克松访华的时候,他的西点同学随行,点名要见这个堂爷爷,周总理把他给放了,安排到贵州任政协付主席。出来没多少年就去世了。

常挨揍 发表于 2017-8-18 19:10:37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23
3. 范汉杰——一个太太引发的血案

带着太太逃跑的不多,范汉杰算一个。他也是因为和太太在一起引人注目 ...

图片仅限新浪博客用户......

勤劳工作的猪 发表于 2017-8-18 19:19:40

涨知识了,感谢感谢

看客 发表于 2017-8-18 21:27:32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38
8. 康泽——死中求活

康泽是个特务,不是军官,共军兵临城下了还在搜集情报而不是组织城防。但是他是特务 ...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康泽这是被人惦记上了,战前指名要抓活的。而且这一仗中野蓄谋已久,事后有充分时间打扫战场,他要跑了有人不好交代。

看客 发表于 2017-8-18 21:28:11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35
6. 杜聿明——一个打火机引发的血案

杜聿明到被抓的时候,已经从陈官庄往外逃了七八公里,很不容易了。被 ...

李法曾的诸葛亮比三国演义强得多的多。

齐若散 发表于 2017-8-18 21:42:27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41
9. 王元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这个是真事。


目前九个人的事迹都看完了,感觉共军识别人的功夫太厉害了。

MacArthur 发表于 2017-8-18 22:46:58

齐若散 发表于 2017-8-18 08:42
目前九个人的事迹都看完了,感觉共军识别人的功夫太厉害了。

跑掉的肯定也不少。。。

东中 发表于 2017-8-19 03:51:49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7-8-18 16:35
6. 杜聿明——一个打火机引发的血案

杜聿明到被抓的时候,已经从陈官庄往外逃了七八公里,很不容易了。被 ...

郭法曾啊,“诸葛亮”是八十年代的电视剧,片尾曲印象深刻。

燕庐敕 发表于 2017-8-19 07:35:43

东中 发表于 2017-8-19 03:51
郭法曾啊,“诸葛亮”是八十年代的电视剧,片尾曲印象深刻。

郭法增是演刘少奇的。

演诸葛亮的是李法增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走进功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