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前的今天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周恩来到机场迎接。在20世纪历史上,这或许堪比雅尔塔会议,打造了此后的世界秩序。这是怎样的45年啊!这是一组当年生活杂志的照片,弥足珍贵。http://i.guancha.cn/news/2017/02/21/20170221085500638.jpg
http://i.guancha.cn/news/2017/02/21/20170221084258813.jpg
http://i.guancha.cn/news/2017/02/21/20170221084309511.jpg
http://i.guancha.cn/news/2017/02/21/20170221084615156.jpg
http://i.guancha.cn/news/2017/02/21/20170221084825444.jpg
http://i.guancha.cn/news/2017/02/21/20170221085125899.jpg
http://i.guancha.cn/news/2017/02/21/20170221083701229.jpg 晨司机勤奋啊{:189:} 机场上排列的是什么车?上海? togo 发表于 2017-2-21 14:30
机场上排列的是什么车?上海?
老上海吧。好像还有苏联车 第一张那条语录说的真好。
特别符合中国革命的历程。 看那时候北京的冬天也都是雾霾天儿啊
现在大家伙儿一回忆就说小时候青山绿水
{:200:} 馒头笼子 发表于 2017-2-21 15:50
看那时候北京的冬天也都是雾霾天儿啊
现在大家伙儿一回忆就说小时候青山绿水
自动过滤了
九几年刚来北京上学,包括毕业后一阵子,北京那沙尘暴也是铺天盖地的,冬天的雾霾也不轻,只是那会大家没有这个意识。 chenglf 发表于 2017-2-21 16:34
自动过滤了
九几年刚来北京上学,包括毕业后一阵子,北京那沙尘暴也是铺天盖地的,冬天的雾霾也不轻,只 ...
那不是PM2.5,是PM2500:lol 周相年纪大了也是个帅老头。 馒头笼子 发表于 2017-2-21 15:50
看那时候北京的冬天也都是雾霾天儿啊
现在大家伙儿一回忆就说小时候青山绿水
我第一次去北京是66年大串联,十一月份,第一次感受到风沙的厉害。
七十年代几乎每年一二月份都路过北京,印象中煤烟味相当重。 今天看东京地铁里的图片新闻也谈的中美建交,用的就是上面 改变世界的一周 的图片 猫元帅 发表于 2017-2-21 15:45
第一张那条语录说的真好。
特别符合中国革命的历程。
也符合世界革命的历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啊。 王不留 发表于 2017-2-21 22:13
也符合世界革命的历程。。。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啊。
关键是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个过程。期间个人、团体的失败是数不尽的,很多人看不到这个内涵。
馒头笼子 发表于 2017-2-21 15:50
看那时候北京的冬天也都是雾霾天儿啊
现在大家伙儿一回忆就说小时候青山绿水
记忆里的东西总是美好的 njyd 发表于 2017-2-21 17:30
我第一次去北京是66年大串联,十一月份,第一次感受到风沙的厉害。
七十年代几乎每年一二月份都路过北京 ...
一直到九几年应该还是这样,以前冬天都戴口罩,除了保暖就是滤煤烟。原来北京风沙最大的应该是开春以后,那时候女同志都蒙个纱巾。 jellobean 发表于 2017-2-21 23:08
记忆里的东西总是美好的
冬天是居民取暖烧煤的煤烟。几百万个炉子一起烧,不灰蒙蒙的才怪呢。真正蓝天是夏天和秋天。 njyd 发表于 2017-2-21 17:30
我第一次去北京是66年大串联,十一月份,第一次感受到风沙的厉害。
七十年代几乎每年一二月份都路过北京 ...
那时候大部分人家里没有暖气,单位的才有,家家都是自己生煤炉,蜂窝煤都嫌贵,铁皮烟囱都没有,都是自己用黄泥团煤球,煤自然不会是好煤。但是天依然是蓝的,二环的河里水里还有鱼,也没听说几个人是肺癌死的,也没觉得咳嗽的人特别多。那么,雾霾是谁干的? 估计现在国内假装无视,不好宣传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7-2-21 23:29
那时候大部分人家里没有暖气,单位的才有,家家都是自己生煤炉,蜂窝煤都嫌贵,铁皮烟囱都没有,都是自己 ...
把北京,河北所有的厂关了,北京肯定有蓝天、白云{:226:}{:226:}{:226:} 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他们也是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条定律。
第一张照片里的这个标语不应该孤立存在啊,在毛公的《丢掉幻想,准备斗争》里,是和这句话对应的:
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这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定律
这段话是在照片上那段话前面,所以才会有那个“又一条定律“”。
我觉得这两段话应该是成对出现的。从周公操办这件事的细致程度来看,这个标语是非常精心准备的,那么到底是机场上只有下联呢,还是上联也准备了,但没有被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