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28:34

爬冰卧雪扭乾坤——记“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

      
本文实名发表在《军事评论》2016年第6、第7期上,以下是正文:


解放战争期间的东北战场上,林彪指挥东北民主联军打出了不少精彩战例。其中最为艰难,却又最能体现林彪指挥风格的,笔者认为既不是四平保卫战,也不是辽沈决战,而是发生在1946至1947年隆冬季节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若论战果,这场持续四个多月的战役堪称东北战场上的转折之战。此役结束后,东北国民党军彻底丧失了战略进攻能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从此处处被动,到处挨打,最终全军尽墨。

战前预演

若要详尽解析“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那还得从四平保卫战结束时说起。

1946年5月19日13时,东北国民党军经过一个多月的血战,终于进占四平市区。林彪急令四平前线的东北民主联军各部全线撤退。

这是东北解放战争中,民主联军最困难、最黑暗的时期。虽然官方战史声称四平保卫战期间,民主联军伤亡八千余人。但实际上,各参战部队伤亡的大多为八年抗战锻炼出来的百战老兵。老兵的大量损失,让不少参战部队伤了元气。若不经过较长时间休整,根本无力再战。

从进军东北到四平保卫战期间,汇聚到东北的各路中共武装来自五湖四海。中共在东北的组织工作尚未走上正轨,还未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军政领导的思想也不统一,战略方针游移不定,表示在根据地建设、部队发展、作战指挥方面,走了不少弯路。因此,四平保卫战结束时,中共在东北的力量与工作重心,仍然放在大中城市上,刚刚开始建立的农村根据地极不稳固。加之在四平保卫战期间为了停战谈判需要,中共方面不适当地提出了“变四平为马德里”、“东北最后一战”等宣传口号,故四平失守后,中共东北党政军各系统内部一时间产生了极大的思想混乱。挺进东北之初收编、加委的一些原伪满军警残余部队、,及土匪武装趁机纷纷倒戈,进一步恶化了东北局势。就连一些老部队,在四平撤退期间也出现了严重的逃亡现象。

逃亡的不仅仅有入伍不久的新战士,甚至还有一些久经战火考验的老兵。其中危害最大的,当属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作战科长王继芳。此人携带实力统计表等大量机密文件投敌后,暴露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困境。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杜聿明据此一反先前谨慎推进的方针,命令部队在空军掩护下,大胆分兵冒进,以多路平行纵队对撤退中的民主联军实施迂回包抄,穷追猛打。实力大损的东北民主联军一时阵脚大乱,许多部队被打散和割断在敌后。主力部队收不住脚,一路败退到松花江北岸。士气大振的国民党军一路轻取公主岭、范家屯、长春、海龙、德惠、农安、小丰满等要地,兵临松花江南岸,气焰极为嚣张。

这种被动局面下,无论是中共中央,还是东北局,都已打算放弃哈尔滨,转到农村打游击去了。这时候发生了两件事,对东北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件事是,撤退途中的3纵司令员给林彪发电报,建议3纵队不过江,留在吉林东部山区建立游击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以牵制敌人。他认为如此一来,敌人再向北进攻就会有后顾之忧。林彪回电:同意3纵队不过江,但要求他们到长白山建立根据地。

应该说,程世才确实有战略眼光。但相形之下,林彪则更胜一筹。因为吉林东部山区距哈尔滨较近,战略机动范围有限,不如经营长白山更能有效地牵制调动对手,实现南北呼应的战略意图。

按林彪的指示,3纵从长春附近的双阳、伊通掉头奔辉南,夺路奔向长白山。途经黑石镇时,3纵顺手消灭了国民党青年军第207师1个营,并攻克桦甸县城。虽然仅歼敌千余人,但这是民主联军自四平撤退后打的首场胜仗。接下来,3纵避开尾追而来的新6军14师,经辉南到达柳河休整。

这件事的影响,要到半年后才显现出来。因为如果3纵也退向北满,日后南满的民主联军主力部队便只有4纵这根独苗,兵力单薄,恐无力单独应对国民党军的四次大规模进攻了。

第二件影响深远的事情,是危急关头,中共中央要求南满的民主联军集中兵力在中长路上攻打一、二个大中城市,以牵制国民党军对北满的进攻。4纵副司令韩先楚顾全大局,力排众议,坚决执行上级指示精神,率部以隐蔽突然的动作插向南满国统区,向鞍山、海城、大石桥一带进攻。当时驻守鞍山、海城、大石桥、营口等地的国民党军,只有第60军184师,兵力十分单薄。5月25日,4纵攻克鞍山,全歼184师一个团,随后乘胜南下围攻海城,令驻守海城的184师师长潘朔端连连告急。

鞍山一失,兵力空虚的沈阳顿时门户洞开。杜聿明听闻后路被抄,便立即从尾追东北民主联军的国民党军10个师中,抽调新1军新30师、新38师、第93军暂20师及第60军184师两个团,掉头增援南满。4纵赶在国民党援兵到达前,用军事压力配合政治攻势,成功促使潘朔端率师部及552团起义。这是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的首次起义,而且是在敌强我弱的不利情势下的起义,这对国共双方的士气影响极大,也藉此加深了国民党军内各派系间的矛盾与隔阂。

追兵骤然减少了近4个师的兵力,其中有2个师还是精锐的驻印军,正在撤向北满、东满、西满的民主联军各部由此压力大减。林彪看准国民党军战线拉长,兵力不足,各部孤立突出,且相距较远的弱点,集中尚能战斗的部队,猛然杀了个回马枪。6月8日至9日,在拉法、新站等地,歼灭了国民党71军88师263团及264团1个营,给气势正盛的国民党追兵兜头泼了一盆冷水,同时也对稳定民主联军军心起到了积极作用。事实上,这一阶段南满、北满的民主联军遥相呼应,大踏步机动机动作战,频频调动国民党军,在机动中寻求战机,正是数月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的预演。

此刻,虽然国民党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但已久战疲惫,兵力分散,达到了进攻的顶点。鞍海战役和拉法、新站等战斗表明,民主联军虽已实力大损,但却还没沦落到可以任由宰割的地步。国民党军若想再继续跨过松花江,进攻哈尔滨、齐齐哈尔,业已是力不从心了。在这种情况下,国共双方迅速达成了东北自6月7日起休战15天的协议,尔后停战期限又一再延长。

后世以白先勇为代表的一些国民党遗老遗少,认为东北休战是“蒋总统上了马歇尔的当”,若当时国民党军继续追击,必可毕其功于一役云云。这不过是缺乏起码军事常识的人的可笑意淫而已。在不必负实际责任的人看来,打仗不过是躲在温暖的书斋里,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划划箭头就大功造成了,而完全不必考虑天候、地形、兵力、后勤、士气及敌方态势,也丝毫不必顾及可能腹背受敌,新占领的地区也不必分兵守备以保证后勤供给线免受威胁。

事实上,东北休战是国共双方共同需要。双方都需要时间喘息和调整,以重新集结力量。
因此从6月7日至10月,东北战场上出现了4个月之久的相对沉寂,国共双方仅有一些零星的小规模军事冲突,双方主力均在休整中。

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35:44


此消彼长

东北停战虽仅维持了4个月。但这期间,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却发生了明显变化。

为加强东北局的集中统一领导,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经过慎重考虑,于1946年6月16日向东北局下达指示,决定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东北局副书记兼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并以五人组织东北局常务委员会。如此,赋予了林彪一元化领导东北党政军全局工作的权力,之前由于他常和彭真意见相左导致形不成坚强领导的局面得以改变。林彪能以中央委员身份领导一群中央政治局委员,显示了毛泽东的魄力及对林彪的信任。历史证明,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加快了东北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

7月7日,东北局通过了《东北的形势和任务》决议,强调“无论目前或今后一个时期内,创造根据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位”,“创造根据地的主要内容是发动农民群众”,“只要广大的农民发动起来了,并积极参加自卫战争,我们就能建立不可战胜的阵地”。在军事上,决议指出:“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我军作战的原则,不在于城市和要点一时的得失,而是力求消灭敌人。为此,应采取诱敌深入,待敌分散,以优势兵力各个消灭敌人的方针。消灭敌人,就达到保卫根据地的目的。一般地不作阵地战,广泛地使用运动战和游击战。所有军队人员必须有充分的群众观点,军队必须协同地方武装进行群众工作,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应充分发挥我军既善于打仗又善于发动群众的光荣传统”。

根据这个决议,东北局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农村,发动土改,并抽调主力部队协同地方武装剿灭土匪。随着土改的深入和剿匪的卓有成效,到10月份,东北各根据地日益巩固,大股匪患已肃清,民主联军也整编为第1、2、3、4、6等5个野战纵队、10个独立师、44个独立团,并初步建立了炮兵、装甲兵、工兵,总数约34万人。其中,主力部队14万人,地方部队20万人。在武器装备方面,通过战场缴获、搜罗关东军库存、发展军工生产以及争取苏联和朝鲜支援,民主联军的装备水平大为改善。

在军事技术方面,林彪根据战士的经验,总结出六大战术原则:“攻城的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解决攻城巷战的四组一队”,“追击的三猛战术”,“三种情况三种打法”。通过在部队中推广这六大战术原则,民主联军各部的战斗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从9月份开始,北满的民主联军主力部队开始集结,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大战。

与中共方面已然在东北站稳脚跟,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东北国统区情况却每况愈下。早在进攻东北之初,许多国民党官员就抱着抢肥缺,发横财的目的来到东北。这些接收在员们穷凶极恶地搜刮钱财,千方百计地营私舞弊,明目张胆地贪赃枉法,日日夜夜花天酒地。国民党军队中的腐败现象也更严重了,许多中高级军官通过克扣军饷、巧取豪夺,将搜刮来的民脂民膏购置房产土地,经营私人企业,甚至还有人从事走私军火,倒卖黄金的勾当。就连新6军这样的王牌部队也开始军纪废驰,引发民怨。迫于舆论压力,杜聿明不得让驻长春的新6军与驻鞍山、海城的新1军对调防务,才算暂时了事。而由原伪满国军、伪满警察收编而成的保安支队则更为恶劣。他们所到之处,奸淫掳掠,无恶不作。所有这些,都让曾经正统观念极重的东北民众大失所望,原来对国民政府和中央军所抱幻想随之破灭。当时在东北国统区流传一句话:“想中央,盼中央,中央来了更遭殃”。从这时起,国民党政权在东北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虽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但到1946年10月,国民党在东北的力量仍然占优。在东北和热河作战的国民党军队计有新1军、新6军、第71军、第13军、第52军、第93军、第60军等7个军25万人,加上特种兵和地方武装,总兵力达40万人。除了93军、60军为滇军,其他5个军均为中央军嫡系部队。其中,新6军、新1军位居国民党军五大主力。52军,53军,71军都曾是接受过美军顾问训练的第二期远征军。

         民主联军与之交手后认为,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战斗力较以前有不少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军官士兵待遇提高,一般吃穿均较优良;

2、官兵关系有进步;

3、官民关系有进步,驻军对居民纪律颇好,政治部到达地方召集居民开会宣传民众,同时一切给养由后方运送,故扰民较少;

4、战术上比过去灵活,迂回用的多,战术改变很快;

5、指挥统一,协同动作,比过去好;

6、守备沉着围援做工事完成工事很快到达即做工事,故占领之突破很困难,对我作战信心颇高不像过去有很大畏惧心理;

7、火器比日本军队强盛,炮兵技术更好。

东北国民党军不仅有较高的军事素养,而且非常重视研究对手,总结经验。东北行辕参谋处在四平之战后着重研究民主联军作战特点,编了本《对匪作战经验与教训》发至连一级单位。其中,总结了民主联军作战的七条优点:

1、攻击时不惜任何牺牲。

2、善于夜战。

3、善于利用民间人力与物力。

4、情报灵活,多能利用民众潜入我方刺探军情。

5、补给于民,行军辎重较少,行动轻便。

6、军中政治工作交通良好,战斗时指挥机关在部队直后督战。

7、企图与行动秘密。

同时,国民党军方面认为民主联军的弱点有六条:

1、装备不良。

2、训练太差,不善利用地形地物,运动时常暴露。

3、每攻占一地,往往聚焦一处,招致伤亡。

4、斗志不坚,弹药不足,难以持久。

5、生活艰苦,逃风日炽,“匪军”大多系良民,被迫入伍。

6、取给于民,致招民怨。

为了对付民主联军,国民党军提出了不少对策,主要有:各级部队于战时,均须控制较大预备队,以扩张战果及应付不意事变;行军驻军战斗,均须广派警戒,广行搜索。驻地数十里内之小部队巡察,尤为重要;“剿匪”部队须配属汽车及骡马,增大机动力并充足携带弹药,尤其是迫击炮弹与手榴弹;部队到达宿营地,即须构筑工事。凡驻屯较久之地,尤应构筑坚强堡垒及障碍物,以补兵力不足;射击军纪极须注意,特别要养成节省弹药之习惯;熟练夜间战斗动作。

客观地说,这些总结和对策有不少是颇为正确的。因此,虽然经过4个月休战,国共力量对比发生了有利于中共的变化,但民主联军想要在战场上击败如此强悍而又善于总结的对手,仍不是件轻而易举之事

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37:02


黑云压城

经过4个月的停战休整,久战疲惫的东北国民党军也已整补完毕。由于此时关内各战场战事正酣,因此国民政府短期内无力向东北增兵。东北国民党军虽占领了东北中心战略要地,但却处于三面受敌的状态。鉴于兵力不足,参谋总长陈诚、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东北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杜聿明经与高级将领反复研究,制订了一个“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其基本思想是,先集中足够兵力进攻南满,消灭兵力相对弱小的南满民主联军。解除后顾之忧,再全力向北满进攻。

根据这个方针,杜聿明拟定了一个军事方案,其要旨如下:

1、辽西方面,国军应牢牢控制热河,截断解放军辽西走廊的交通线,确保北宁路安全。

2、辽南方向,根据蒋介石“旅顺、大连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指示,国军应把共军压迫于貔子窝、普兰店之线以南,然后用少数兵力在貔子窝、普兰店间的狭仄地带,构筑强固阵地,封锁旅大与内陆的交通。

3、        辽北、辽东方向,国军应把共军压迫到长白山及松花江以北,以便沿长白山和松花江布置防线;

4、        完成上述任务后,国军即集中主力进攻北满,以达到占领全东北之目的。


该方案经蒋介石和南京国防部批准通过后,杜聿明即坐镇沈阳,指挥新6军、52军、71军等部队共8个师,于10月19日分三路向南满进攻。自此,沉寂了4个多月的战火,又重新在东北大地燃烧起来。

此时,南满地区的民主联军有第3、第4两个纵队和2个独立师。双方虽同为8个师,但民主联军部队极不充实,实际兵力仅有国民党军的一半。

10月19日,林彪电示南满前线指挥员:“为了保卫安东,应力求将敌人抑留于奉天(今沈阳)吉林线及兴京、金川之线。如国民党军集中较大兵力向安东进攻,则我军应主动地作放弃的准备,不可打被动挨打的仗,而仍应集中兵力找分散的小股敌人一个一个地歼灭”。10月20日,林彪又致电辽东军区:“你们应一心一意集中兵力打运动战,每次用八九个团打敌一个团(可用四五个团左右的兵力担任直接进攻,以其余部队放在周围防止敌突围,打敌增援)”,“凡估计不可能达到保卫城市的目的时,则应不过早也不过迟地于事先主动地放弃地点,而保持力量进攻敌人”。

根据林彪指示,辽东军区决定主动放弃安东,坚持东部山区,遂以第3、4纵队主力隐蔽集结于通化以西待机,并佯示转兵安东,以引诱兴京国民党军放胆进犯通化,伺机于运动中歼灭之。

10月31日,“林彭高陈”在给“中央并告萧江程罗”的电报中,说:㈠目前敌人利用松花江阻止我北满部队而集中主力进攻南满与西满。最近正在布置攻洮南,但长春以北敌兵较空虚,只新1军两个师及71军一个师,60军一个师及其他地方部队。我军拟以5个师的兵力,令火车运输从哈尔滨经齐齐哈尔绕至松花江以南再步行向敌发动攻势,以各个击破的方法求得歼灭敌人,以破坏敌人攻洮南的行动及策应南满和破坏敌人攻哈尔滨的计划。
㈡因敌人已深入西满南满,而关内尚未增加出关的条件下,我们突然出现在松花江以南进攻,故敌必无力将我驱逐,而在约一个月以后,彼如调兵向我进攻时,届时松花江已结冰使我运动甚为自由。故目前出击不致被敌打回,一个月后敌有力打我时届时已无后路顾虑。

10月31日至11月2日,4纵以两倍兵力优势,仅付出2128人伤亡的较小代价,一举将号称“千里驹”的国民党军第25师歼灭在新开岭地区,并俘虏了少将师长李正谊,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在一次作战中歼灭国民党军一个师的先例。11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贺电称:“(一)庆祝你们歼灭敌人一个师的大胜利,望对有功将士传令嘉奖;(二)这一胜仗后南满局势开始好转,望集结主力争取新的歼灭胜利”。11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起草致萧华、江华、程世才、罗舜初并告林彪等电,指出:“你们此次作战经验很好。第一次集中5个团打第25师未能奏效,第二次集中8个团打该师,就胜利了。以后作战,凡打大一点的仗,总要集中10团8团兵力,最好能集中12个团,以期必胜”,“而后作战,每次均须采用此种方法”。

    虽然在新开岭损失了一个师,但却并未动援杜聿明的决心。他除调集新1、新6、第60、第71军各1个师,第52军2个师共6个师,向临江地区发动进攻外,为防止民主联军北满部队越松花江南援,以新1军、第71军各2个师扼守长春、永吉以北,松花江以南各要点,其中以新1军新38师驻守吉林、乌拉街和九台、其塔木一线;以第50师驻守德惠及陶赖昭以南地段,控制江防和农安、靠山屯一线;以第71军第87、第88师,分别驻守四平、八面城、梨树、通辽、郑家屯一线。此外,还以部分正规师团和保安团队加强后方守备,并清剿民主联军地方武装。

此时,辽东军区的领导层犯了分兵把口的错误,将战线拉得很长,使本就居于劣势的兵力变得更加分散,无力抵挡国民党军的密集突击。从新开岭之役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南满的民主联军打的多半是击溃战和消耗战,消灭对手不多,自己反而开很疲劳,且得不到充分的补充。此间,林彪多次来电严厉批评辽东军区,指责他们没有贯彻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但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华却并没能真正贯彻落实林彪的指示精神,继续退向长白山。

到12月初,辽东军区机关、学校、医院、工厂转移至通化的四道江、六道江地区。党、政、军近4万人被压缩在长白山下临江、长白、靖宇、抚松四个县的狭长地区。当地只有20万人口,人烟稀少,物资缺乏,回旋余地狭小,衣食住都很困难。第3、4纵队经过近两个月连续苦战,伤亡较大,兵员补充困难,每师只有6000人左右。时值严冬,室外气温已在零下20度以下,滴水成冰,不少人连棉衣、棉帽、手套都没有,还穿着单衣,甚至露宿在外烤火过夜。1946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由于动员了大量壮劳力支前,不少秋粮来不及收,就被雪盖在地里。因此当地粮食特别困难。

面对南满地区出现的危局,东北局认为南满是整个东北工业中心,是东北最为富饶的地区,战略地位对东北全局至关重要。坚持南满可以牵制国民党军大量兵力,与北满互成犄角之势配合作战,才能保障北满、西满、东满的巩固发展,也有利于与关内、与朝鲜以及当时苏军占领的旅顺、大连保持联系。如果丢失南满,国民党军无后顾之忧,必将集中兵力压向北满。届时整个东北战局将更为持久和艰苦。

而此时在南满东北民主联军领导层内部,思想却极不统一。多数人认为:大兵团继续留在南满已无回旋余地。敌强我弱,集中与敌决战,会把主力拼光。分散与敌周旋,易遭敌各个击破,难以坚持。有人主张全部撒到北满,背靠苏联,打几个大仗扭转战局;有人主张将主力大部分撤到北满,小部分留在南满打游击。还有人主张在南满再打一仗看看,打得赢就留下坚持,打不赢就向北满转移。而坚决主张继续坚持南满的是以韩先楚、唐凯为代表的少数人。

在这种情况下,为加强南满地区的领导,东北局报中共中央批准,派东北局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陈云兼任南满分局书记,肖劲光为南满分局副书记兼军区司令员。

   1946年12月11日至14日,辽东军区在通化七道江军区前线指挥所召开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会议前两天,新任辽东军区司令员肖劲光要求继续坚持南满的报告,遭到了大多数与会人员的反对。会议在争吵中进行了两天却毫无结果。直到13日晚,陈云闻讯赶来后,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他形象地说:“东北的敌人好比一头年,牛头牛身子是向北满去的,在南满留了一条尾巴。如果我们松开这条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要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就危险了。如果我们抓住了牛尾巴,那就了不得,敌人就进退两难。因此,抓住牛尾巴是个关键”。他强调指出:“南满战略地位相当重要,坚决不能丢。要是我们5个师北上,敌在南满则无后顾之忧,就会有10个师跟着进北满。就算我们两个纵队都到北满,顶多能对付敌一个军。如果能在南满即可牵制敌4个军。权衡利弊,还是在南满大有作为”。

就这样,与会干部统一了思想,决定坚持南满,巩固保卫长白山,坚持敌后三大块(即盖平、庄河、青城、凤城之间地区;宽甸、醒仁、本溪、抚顺之间地区;抚顺、铁岭、西丰、清原之间地区)的总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及正面与敌后两个战场密切配合,内线作战与外线作战相结合,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指导方针。强调在军事上坚决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作战原则。会议决定:4纵出敌不意挺进敌后,牵制国民党军,消灭土杂武装与分散的小股正规部队,破坏交通线,打乱国民党军的进攻部署;3纵留置正面,担负内线作战,集中优势兵力,依托险要地形顽强抵抗,力求于运动中歼敌有生力量。依靠内外线结合,分散、拉垮、各个击破国民党军,达到坚持南满的目的。

七道江会议是决定南满命运的重要会议。会议结束后的12月16日,陈云、肖劲光电告林彪并报中共中央,在通报南满敌情后说:“在此情况下已决定第4纵队全部伸出通化、桓仁、浑江以西,安奉路两侧,大闹天宫,消灭弱敌,调动敌人,支援地方。如敌围歼计划不变。则决以第3纵队一部坚持长白山区外,主力亦到敌后,那时除长白县城外,其余城市都将被占。同时我们估计两个大兵团到敌后作战,在伤兵、减员、补充等问题上极端困难,但不经反复长期艰苦斗争,是不能坚持南满的”。为此,他们希望林彪从两方面给予支持。一是“北、西、东满能牵制住当前敌人”,二是“北满给我们一万吨粮食,送到图们以济万余伤兵及几千后方部队机关”。

林彪和东北局完全同意陈云的作战方针,南满北满相互配合,并在复电中强调指出:“坚持南满斗争意义甚大,使我们仍能保有广大领土与人口,使敌不能全力向北摧毁北面的根据地,使我南北互相依存。因此,盼你们一切打算都放在如何使3、4纵队于南满的坚持上面,运用1941、1942年华北的经验以争取存在”,“南满的斗争必须准备如同热河或冀东及华北抗战困难时期的那种局面下奋斗,主要是巩固内部,结合群众,依托广大的山区,加强下层领导,采取大胆而精细的处置,各个歼灭分散的敌人。只有在这种斗争中采取局部的坚持,以待东北与全国形势之逐渐好转”。林彪电示南满:“打击进犯之敌,有一个原则,望时刻把握住,就是目标宁可选小,一定要一举歼灭。要打歼灭战,而不是打平推战,不打就不打,一打就要吃掉”。

定下了战略决心,辽东军区开始了总动员。陈云、肖劲光以身作则,带头解散了各自的警卫班,凡能战斗的机关人员都充实到作战部队。为解决粮食问题,大批干部下乡征粮。1946年的收成很糟,群众手里几无余粮。好在土改后群众觉悟提高很快,村干部和贫下中农带头,只留下旧历年前吃的粮食,其他粮食都贡献出来支援部队。为了支前,汉族群众改了吃大煎饼、大饼子的习惯;朝鲜族群众改了吃大米饭的习惯,一日两餐土豆白菜汤。中共征粮人员详细记下谁家交多少粮,交的什么粮,等北满支援的粮食经朝鲜转运到南满后,再如数还给人民群众。

在南满最困难的时刻,朝鲜及时伸出了援手。在四保临江战役发动之前,辽东军区后勤部组成前后两个梯队。后梯队带着部分弹药库,粮秣库,被服库,医院及1.5万多伤兵、家属人员撤退到朝鲜。朝鲜方面克服种种困难,将这些人安置在老百姓家里长期照顾。战役期间,朝鲜北满成了沟通南满与北满、东满人员物资交通的最可靠通道。

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39:57


一保临江

1946年12月17日,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郑洞国指挥6个师,由辉南、柳河、桓仁、宽甸一线,分多路向八道江、辑安、临江发动进攻,企图首先打通通辑线(通化——辑安),完成对通辑铁路线的封锁,尔后将民主联军南满主力消灭或困绝于长白山中。其具体部署是, 52军2师集结于宽甸为右路,由辑安沿鸭绿江西岸向临江进攻;该军195师集结于通化二道江为左路,经四道江向八道江和临江进攻;71军91师为中路,由桓仁向通化南之六道沟门地区迂回八道江,而后向临江进攻。位于辉南、金川的60军182师和暂21师各一部,向濛江地区进攻;新1军新30师于柳河、三源浦地区,新6军新22师于山城镇以东地区,均向八道江地区迂回。另以青年军207师守备兴京、抚顺线,以第14师主力于宽甸以西为预备队,该师一部配合184师550团于沈子窝、普兰店一线,封锁辽南之东北民主联军。

12月18日,根据作战预案,4纵在政委彭嘉庆、副司令韩先楚的指挥下,将下属3个师分成3路插敌后。12师34团为先遣队,于12月14日从辑安县横路、台上一带先期出发,跨过浑江插入敌后。1947年元旦这天,该团歼够三家子据点守敌1个连。12师主力除一部留守辑安外,另一部到凤城县石城子地区活动;

10师为右纵队,于12月18日从通化县东升村一带出发,越过梅河口至辑安的铁路向西挺进,插向国民党军后方兵力薄弱的安奉线两侧山区。22日在红庙子与安东军区3分区会合,即向本溪、抚顺、营盘三角地带挺进。23日攻克辽宁新宾县境内的平顶山,27日攻克苇子峪,消灭国民党军1个连。由于缺乏冬季作战的防寒知识,10师主攻的1个连一夜就冻伤40多人,比战斗伤亡还大。29日,10师向碱厂守军2个营发起进攻。由于没有实行“一点两面”战术,只是正面强攻,堵截部队又麻痹大意,因而打成了击溃战。31日,10师进攻本溪县的小市,守军用装甲车佯作反击,步兵乘机逃跑。10师始料未及,虽占领小市,但只俘敌92人,毙伤30多人,战果不大。

11师为左路纵队,12月18日由六道江出发,越过梅辑铁路、通永公路(通化——永陵),绕过通化向桓仁、宽甸地区进军。一路上连克钓鱼台、双山子,于31日攻克宽甸县境内的牛毛坞,消灭那里的地方武装百余人。1947年1月1日又攻占太平哨。国民党军52军第2师守敌溃逃。

为配合4纵深入敌后作战和牵制辽南地区国民党军,辽南军区第1分区率第1团挺进青城、岫岩地区,依托青凉山创建游击根据地;第5分区率第4团依托关东州(即大连市)向外发展,辽南独立1师第1、3团进至庄河、岫岩万福地区,依托一面山、步云山山区建立游击根据地;师主力沿碧流河向北挺进。

4纵在敌后半个月作战,攻克据点20余处,歼敌3000余人,开辟了碱厂以东、牛毛坞以北、桓仁以西,纵横150余华里的山区根据地。此举大出杜聿明意料,他急调新22师、91师回援本溪、桓仁,减轻了临江地区的压力。

3纵主力承担了保卫临江的任务。在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刘西元指挥下,我方正面以9师和独立2师一部、4分区独立团及李红光支队一部,位于凉水河子、金川、老岭一线实施运动防御,保障主力侧后安全; 7师于四道江、五道江、下四平、旱葱沟地域作为第一道防线,节节抗击。8师主力集结于红土崖、三道阳岔一带,以运动防御节节阻击91师东进,逐步退至红石部子一线作最后抵抗,并准备协同7师在三岔子、林子头一带围歼国民党军。

12月22日,国民党军第52军2师占领辑安;1947年元旦,第195师584团进至六道沟门杉松窝一带,接替第71军第91师防务,巩固了通辑封锁线,与第3纵队对峙。

12月24日,林彪电告陈云、肖劲光:北满部队主力将到松花江南岸作战,以配合南满行动。在这封电报中,林彪提出了打“硬拼战”的新战术,即集中优势兵力,实行“一点两面”战术,以死打硬拼的精神拼掉敌人一部分。林彪认为“东北我军由于群众条件的不成熟,我甚难秘密地接近敌人,所遇敌又较强,非一打即垮。又由于敌铁道公路太繁,增援甚快,故甚难求得通常优越条件下各个击破的歼灭战。但为了打掉蒋军的王牌。为了降低敌人的猖狂,为了使我半生不熟的条件,成为完全成熟的条件,在一定时期内(条件在半生不熟的状况中),在一定限制内(以数个师的兵力,不以全军),有时即遇条件不充分,亦须断然猛打,争取成为歼灭战。如不能歼灭,只要惨重地打击了敌人,虽无多的缴获,亦算胜仗。因他的间接胜利甚大,故最近我们除过去所谓歼灭战、游击战外,现在提出一种新型的作战,即名硬拼战”。“这种作战与过去的不同点,则为不是有十足把握的结果可能成为歼灭战,亦可能双方都伤亡惨重“。林彪最后说,北满将这样打,希望南满也运用这种战术。

陈云、肖劲光研究了林彪的电报,28日回电表示:“长白山区山高地险森林丛密,道路有限,人烟极少,粮食困难,有利于打运动战,利于防御战,尤以严寒酷冷攻难守易,我们准备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硬拼战。今天在敌人主力进攻南满情况下,我们领先前后两条战线的密切配合,以分散敌人回扯敌人,各个击破敌人,争取南满的坚持。我们对于硬拼战的方法很同意,在南满及东北作战,根据地不成熟,机动地区受限制,敌强我弱,紧迫压缩以及我军主力存在的条件下,事实上不得不拼掉几个棋子,改变力量”。

鉴于新22师和91师西调本溪、桓仁,进攻临江的国民党军已暂取守势,辽东军区于1947年1月4日,集中第3纵主力,4纵炮兵团和12师36团,向通辑线上的国民党军展开反击。

3纵7师向进攻六道沟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占领了热水河子,迫使敌军退到二道江和三道江地区。配合作战的8师因动作迟缓,未能按时进攻,没有达到歼敌一部的目的。国民党军为了控制有利地区,保障通化安全,复于8日反扑,占领了热闹街、杨木桥子。

1月10日,3纵主力向热闹街之195师发起进攻。由于没有组织协同,又没能形成包围圈,致使195师逃向三道崴子。此后,195师为了保持与通化的联系,又大举反攻。3纵没掌握积极防御的要领,只是在战壕里和对手顶牛,你上来我就打,你退我也不追。12日,195师以4个营兵力向龙头地区发起进攻,一度占领了几个高地。7师组织两个团反冲锋,又夺回了高地。为了改变这种拉锯战,军区首长指示3纵集中7师、8师进攻头道崴子之敌。13日,3纵开始向敌进攻。先头部队攻占一个高地,消灭了1个连的守军。其他部队也连续突击,195师终于顶不住,向通化方向逃窜。

鉴于民主联军切断了通化与辑安间的铁路,杜聿明为了恢复联系,命令52军2师从辑安向北进攻,于1月16日占领头道崴子,企图与195师会合,再次打通通辑线。2师发觉民主联军向自己侧后迂回,便急忙向辑安退却,其第5团在青沟子一线。18日, 4纵12师36团进攻辑安,调动第5团南返,4纵主力于大蚊子沟向北出击, 3纵7师由杨桥子向南出击,8师于天桥山地区担任截击,9师向通化方向警戒,形成对国民党军第2师5团的夹击之势。19日,4纵11师截歼5团一部,10师和7师遭遇第195师584团。一夜激战数次。1月20日晨,584团大部逃脱,只有位于小荒沟的1个营被全歼。

至此,历时1个多月的一保临江结束。民主联军南满部队打破了国民党军打通通辑铁路、公路企图,收复了通化以南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4900余人。

一保临江是南满分局领导决定坚持南满方针后,我军在极其艰苦条件下打胜的第一仗。当时部队非常疲劳,武器、粮食、服装都十分缺乏。3纵和4纵均未休整就投入了内线和外线作战。在东北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许多人没有棉衣棉裤,只能把草绑在身上御寒。4纵挺进敌后冻伤减员679人,占全部总伤亡1525人的44%

此仗虽然打胜了,但也暴露出民主联军的作战指挥上的一些不足。主要是集中兵力不够,击溃对手后未能大胆包围全歼。

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40:41


一下江南

获悉南满部队开始战斗的消息,林彪于1946年12月25日,向北满各部队下达战役预备命令,准备配合南满作战。1月5日,第1、2、6纵和独立1、2、3师及3个炮兵团,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越过冰封的松花江,从攻击其塔木开始,向中长路两侧长春、吉林以北广大地区分散完备的国民党军进攻。

此战,林彪的着眼点在于围点打援。为吸引守点国民党军出援,在运动中予以歼灭,他命令1纵3师经过彻夜急行军,突然包围其塔木;以6纵附野炮团一部,配合1纵主力打援,并相机围攻九台、德惠。2纵破坏农安至长春的铁路,威胁国民党军的侧后。

1月6日中午,1师抵达其塔木西南的张麻子沟一带,阻击九台方向的敌援兵;2师在其塔木以南的张家屯一带阻击乌拉街方向的敌援兵;3师主攻其塔木。

其塔木位于吉林省九台县东北,是国民党军防守吉林、长春的重要外围据点,守敌是新1军新38师113团的一个营及后勤部队,共700余人。这是国民党军的王牌部队,老兵有丰富作战经验。除了三道铁网鹿砦,守军还在街道口和外围修了100多个地堡和火力点。他们狂傲地认为,凭着有利地势和坚固工事,共军是不可能攻克的。

6日黄昏,3师在5门大炮的支援下,向其塔木发起攻击。3师8团1营1连战士勇敢地冲向前沿,用炸药包爆破敌军的铁丝网。由于在开阔地行动,敌军火力密集,当1连冲破前沿封锁,占领一个地堡后,全连打得只剩30多人。他们连续打退了敌人五次反击,又占领了第二个地堡时,这时全连仅剩10多人,无力再进攻。1营的2连、3连相继发起进攻,支援1连,但遭到守敌的顽强抵抗,双方为一个地堡或一间房屋反复争夺。民主联军指战员不如国民党军老兵善于利用地形。因伤亡过大,8团被迫停止了进攻。

第二天早上,打了一夜的8团指战员们极为疲劳,天冷不能露宿,全团的人都挤在五个院子里睡觉。国民党军侦知这一情况,立即用炮火反击。8团陷入混乱,造成严重伤亡,被迫撤出了村子,丢失山炮1门,阵地也失了。3师首长非常愤怒,命令7团投入战斗,并准备夜里以3个团的兵力全歼敌人。残存的国民党军被压缩在大街中段的几个院子里固守。3师在巷战中无法展开兵力,战斗又僵持了一夜。

林彪一直密切注视战局发展,侦知国民党援军已经出动,他电告1纵司令员万毅:“为了调动敌人来增援,故在这几天内不需打下其塔木,留着他调动敌人。这比硬攻德惠、九台好,最后其塔木一定可以拿下来,只要总部炮兵用上,一个火力袭击,再加上猛攻,就可以拿下来了”。

1月8日,战斗进入第3天。其塔木守军得知来自九台、德惠的援军都陷入包围,军心动摇,于当天黄昏分散突围。担当外围阻击的民主联军部队准备不足,未能穷追猛打,致使国民党军逃脱一部分。其塔木战斗,3师毙伤敌军456人,俘虏102人,缴获山炮、60炮各2门,机枪18挺,自己牺牲201人、伤856人,伤亡几近战果的两倍。

其塔木激战之时,九台、德惠等地国民党军分3路于7日驰援其塔木。从九台出援的是新1军新38师113团(欠1个营)附山炮、装甲车各1个排及九台保安团2个中队;从德惠出援的是新1军50师150团(欠1个营)附炮兵及两个保安中队;由吉林经乌拉街北援的,是新38师112团的2个营。

负责打援的1师在张麻子沟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该师侦察兵通过窃听国民党军电话,。获悉了九台援军出发时间和行动路线,1师决定在张麻子沟布下口袋,全歼该敌。

战前,1师首长带领各级干部到现场勘察地形,发现地图与实地有很大误差。他们马上对地图进行修正,并根据实地情况部署兵力:2团担任正面主攻,1团主力在侧面伏击,3团断敌后路,炮兵阵地设在山顶上。

1月7日中午,当国民党军113团进入包围圈时,2团和师炮兵营突然开火,该团以疏散队形迅速冲向敌军。前面开路的2个连敌人还没下车就当了俘虏,侧面伏击的1团冲上公路,用手榴弹炸毁了5辆装甲车。113团团长被击毙后,该团大乱溃散,被1师穷追猛打。有个班追出10里地,俘敌15人,缴获山炮1门。有个战士边追边喊话,一人抓了30个俘虏。仅用3小时,战斗圆满结束。1师毙伤敌240人,俘虏868人,缴获山炮2门、迫击炮13门,机枪64挺,汽车12辆及大批弹药。该师牺牲66人,伤309人。

陈光率领的6纵在集家岭战斗中打得极为艰苦。1月6日,6纵越过松花江后,奉命在岔路口上准备打援。当16师中午接近焦家岭时听到枪声,1纵侦察员前来报告:他们的部队与敌人接上火了。那里有新1军的2个连和保安队约七八百人。陈光决定派16师和1个炮兵连去包围歼灭这股敌军,17师和18师仍按原计划到烧锅街、上河湾一带打援。16师马上行动,到焦家岭包围敌军,扫清外围。于8日凌晨发起了进攻。

但是,新1军50师150团动作很快,刚与我军接触,就紧缩阵地,在几个独立院落加修了地堡和火力点,准备固守待援。16师没来及进行侦察准备,就命令47团主攻,48团策应,在炮火准备后就以爆破开路,发起冲锋。8日4时许,16师炮兵开始向焦家岭东南角的两个大院轰击,夜间不辩方向,炮弹大多没打中。炮兵转移阵地时,47团发起进攻。在敌军火力反击下,连续几次都没成功。天亮时抓到一个保安队长,听说敌军有一个营。纵队首长决定不改变行动计划,让46团也投入战斗,配合47团进攻。

8日黄昏,47团再次向敌人发起攻击。当接近敌军院墙时,敌军将外边的柴堆打燃,并以轻重机枪猛扫。47团战士抱着炸药包冲上去爆破,先后伤亡7人未能炸开缺口。侧面进攻的部队一度占领西北角的山坡和独立院落,但大家缺乏经验,班长到哪里,战士就跟到哪里,队形总是密集地聚在一起。敌军抓住机会用60炮和机枪火力反击,给47团造成严重伤亡,占领的阵地又丢掉了。46团攻击老焦家大院,部队在开阔的地面上发起冲锋。因为天气太冷,机枪的油脂都冻住了,射击时断时续,大大减弱了火力。在敌军密集火力扫射下, 46团经过七次冲击,终将守敌全部消灭,但却付出了伤亡506人的高昂代价。

16师打了一天一夜,才摸清了敌人的情况。这是新1军50师150团团部及1、3营及保安队一部,比原来想象的要多一倍。在敌团长率领下,他们固守焦家岭主阵地史家大院待援。为尽快解决战斗,陈光决定让18师52团配合16师。

52团向焦家岭开进时,有的连队走岔了路,延期到达。率领52团参战的18师副师长黄荣海顶住压力,坚持等情况摸清,部队和炮兵都到齐了再打。待一切准备工作完成,黄荣海下令把全团的42个掷弹筒集中起来,向敌军一个院子齐射。敌军的火力被压制住了,52团杀进院落,守敌大部被歼,少数逃窜。虽然战斗比原定时间推迟了7个小时,但战斗仅用了2小时就取得胜利,52团仅伤亡30人。

16师47团于9日清晨在炮火掩护下,再次向史家大院发起进攻。占领前沿后以爆破开路,逐屋争夺。守敌向西北突围,被17师和松江地方部队截歼。敌团长被活。焦家岭战斗苦战3天,于9日20时结束。国民党军伤亡约700人,被俘约500余人。民主联军伤亡团长以下800人。

与此同时,新38师第112团的两个营,被独立3师击溃后,退回了吉林。至此,三路援军两路被歼。民主联军北满部队乘胜扩大战果。1月12日,6纵、1纵全歼盘踞九台以北城子街的1个保安团。14日晚,2纵奔袭保康,攻克伏龙泉等地。至此,已将农安以北、德惠以东和九台以北之国民党军基本肃清,共歼敌5000余人,迫使国民党军暂时放弃对南满解放区的大举进攻,并由南满抽调新30师、91师,由西满调88师北援。

当林彪准备再寻战机时,北满突然出现多年不遇的寒潮,夜间气温降至零下40度。民主联军缺乏防寒知识及相应装备,仅18、19日两天,1纵轻冻伤2034人,重冻伤644人。6纵冻伤3000多人。为了避免严寒造成更大损失,林彪下令各部队主力于1月19日返回松花江北驻地休整,以小分队在九台、永吉以北地区监视与牵制国民党军。

一下江南的战斗表明,经过半年的休整,民主联军主力士气高涨,技战术水平也有所提高。而国民党军五大主力的的新1军,却被民主联军消灭近3个团。国民党军兵力分散,捉襟见肘,在焦家岭、其塔木守敌危急时,也不能组织起强大的援军。

民主联军主力一下江南,迫使杜聿明从南满调兵回援,有力地支援了南满地区的斗争。

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41:09


及时总结

1947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林彪、高岗、彭真,指出:“(一)最近北满东满开始打胜仗甚慰。包围其塔木一点引起九台吉林德惠三处之敌无计划的增援,均被我歼灭或击溃。这一点经验指出,围城打援是歼灭敌人重要方法之一。利用结冰时期有计划地发动进攻,普遍寻找敌之薄弱据点,采用围城打援方法,大量歼敌,转变敌我形势,甚为必要。(二)南满4纵20天之敌后作战经验亦指明,只有采取勇敢进攻方针,才是胜敌之道。他们还要勇敢一点,要敢于进攻一营两营驻守之敌而歼灭之,并且每次均一定要准备打援兵。(三)关内几个主要战场,我军开始取得主动,并日益发展成为大歼灭战。蒋介石的主要力量(薛岳80个旅,顾祝同30个旅,胡宗南24个旅,共计134个旅)大批被歼灭”。此种情况下,蒋介石“不可能向东北增兵,只要你们能用一切方法将杜聿明现有力量(5个军15个师及技术兵种、保安部队等)加以溺,例如平均每月歼敌一个师(相当于关内之旅)以上,一年内歼敌十二个师以上,就可使自己转入有利地位。如此打两三年(因敌被歼后又可补充),就可从根本上转变敌我形势,并建立巩固根据地”。

中央军委的这个指示,既肯定了民主联军在南、北满两个主要方向作战所取得的胜利,又明确规定了民主联军今后作战任务与作战方法。

返回松花江以北后,北满民主联军各部队一面忙着休整,一面忙着作战斗总结。一下江南的几次战斗,只有张麻子沟伏击战打得干脆利落。焦家岭、其塔木战斗都暴露出不少问题。

6纵16师对焦家岭战斗认真进行检讨和反思。仗虽打胜了,但伤亡却比敌人还多,最主要的失误就是情况不明而仓促投入战斗,各级指挥员未进行地形和敌情的实地侦察,在战斗形成僵局时没有及时调整战术,仍然固执地继续攻下去;火力组织也不适当,47团把50多挺机枪都集中在一个狭小阵地上,无法发挥多层火力网的威力;冲锋部队没有按照“三三制”队形,而是成连成排地密集进攻,招致重大伤亡。这些反映出部分指挥员不讲战术,蛮干和连队战斗动作不熟练的缺陷。

对16师的反思,林彪回复说:“你们进行作战检讨,甚好。以后打仗需特别注意敌情与地形的严格侦察,对于已占领阵地与村庄之敌,切勿急于攻击。应进行很好的准备与侦察以后再攻击,严格实行一点两面战术,集中力主的兵力火力在敌人主要弱点上,进行突破”。对16师在焦家岭战斗中连续7次冲锋所表现出的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林彪给予高度评价:“你们检讨焦家岭战斗经验,教育部队时,除指出今后应注意侦察,注意集中兵力在敌弱点上,注意运用三三制战术等项外,望对于此次作战中战斗员的英勇牺牲精神与冰天雪地的苦战精神,指挥员的决心旺盛的精神,须加以赞扬和发扬。这是16师的优良传统,也是战斗胜利的根本条件”。

林彪把16师的战斗总结和他的回复电报转发给北满各部队,要他们参照进行总结。

1纵检讨其塔木战斗3天才结束的原因,主要是轻敌。认为我军兵力比敌人多9倍,但部署时仅以8团主攻。8团又把2个营分成两个方向,每个方向只有1个连进攻。这就不能对敌军形成优势。在战斗中不讲战术,一个副连长下令:“都给我冲”,对一个地堡连冲5次。在敌人的交叉火力下,逼迫战士用刺刀撬开地堡射击孔往里钻,结果战士伤亡,攻击也没成功。有的不会组织火力,把重机枪架在突击队的身后,自己打自己。有的不准备通讯器材,战斗中接不通电话,指挥受到严重影响。事先规定的联络信号,打起仗来就忘了用,致使指挥脱节,部队联系不上而陷于混乱。

2月11日,民主联军总部在双城召开北满部队师以上干部会议。林彪在会上指出:“从战术上说,注意攻击准备,不要进行没有准备的进攻。而攻击准备中最重要的是了解情况,即是了解敌情与地形。军事上最重要的是主动被动问题,而决定这点的除力量外是知已知彼。指挥员必须养成看地形的作风,否则一切都是空的。一切一点两面战术,猛打猛冲猛追战术都不能用。因为一点放在哪儿呢?从哪两面进攻呢?如何猛打猛冲猛追呢?不弄清地形是无法使用这些战术的。如果没准备好,就不打。不要害怕由于准备所产生的新的困难,即敌兵力增加与敌退走。弄不清情况就打,倒不如不打好。不管怎样,必须弄清情况再打。这是铁则,这是胜利的秘诀”,“过去我们打惯了弱的敌人,造成了我们不去了解情况的作风。今天敌人变了,你脑子不变,就会犯错误。总之,对弱的敌人,不讲技术,是不会暴露自己弱点的;但对强的敌人不霁技术,就会着着实实暴露出毛病来。16师及18师焦家岭战斗亦可证明这点。16师是头等部队,一个师打了两天,伤亡很大,只占领了一间房子。就是情况未弄清楚,未很好准备。而18师是由于事先有了充分准备,集中了40几个掷弹筒,仅以30余人的伤亡,将制高点的另一间房子占领了。所以有准备与无准备的进攻,是根本不相同的。所以碰到敌人,不要朦朦瞳瞳的就打,先用火力将敌牵制住,使他变成被动姿态,查明敌情地形后再去进攻。如敌已固守阵地与村庄,即进行有系统的进攻。战术条文很多,但今天现实生活中,必须强调弄清情况这一条。我为它起了个名,叫做不打莽撞仗”。

说到这里,林彪话锋一转,又谈到了硬拼仗:“当我们布置好了,准备好了,火力配备好了,包抄到了,攻击开始了,这时就照原计划硬干下去。一切战术中最重要的战术是死打!坚决的牺牲才能换得更少的牺牲。16师这点是最好的,连打7次冲锋,这是光荣的。就是打不下来,也是锻炼了队伍。这样可以使敌人在精神上支持不了,不要以为第一次冲不开,第二次第三次也冲不开。其实我们每一次冲锋下,敌人的内部都在起变化,一次比一次地削弱。在战术动作上,必须有这种蛮干的精神。何况今天比前不同了,打了以后就有补充。必须拼命打,打破七次冲锋的纪录,除非上边有命令不打。上面不理智的情况较少的,要你们打,你们只管拼命打,一定能打好,至多亦不会产生很困难的问题的。去年提出的拼命仗,就是指这种经过准备以后的死打”。

林彪最后总结说:“总的作战方针就是:不打莽撞仗,要打硬拼仗。第一阶段上不要莽撞,第二阶段上就要硬拼。这是这次开会总的精神”。

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41:32


二保临江

眼见民主联军北满主力已撤回松花江北岸,国民党军方面便调整军事部署,在通化成立了第三绥靖区,以52军军长赵公武主持。赵公武认为南满民主联军主力在通化以北,临江必定空虚,便于1月30日集中52军2师、195师、新6军新22师、60军暂21师及青年军207师各一部,共4个师的兵力,准备再次进攻临江。

1947年2月3日,第二次进攻开始。52军195师为左路迂回部队,由通化出动,一路进至高力城子,一路进至小荒沟,企图迂回六道江,配合2师及新22师进攻临江;2师主力为右路迂回部队,由辑安经大小黄沟地区沿鸭绿江北进,策应195师作战;暂21师主力由金川佯攻临江,一部南犯通沟,配合195师作战; 207师一部向三源浦方向前进,以保障195师左翼安全;新22师主力由桓仁进至通化,接替195师防务,为此次进攻的预备队,并从正面吸引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主力,策应从左、右两路迂回八道江的国民党军。

肖劲光、肖华研究了敌情况,认为担任主攻的195师孤军深入,侧后完全暴露,与其友邻拉开了一两天路程的间隙,便决定4纵11师再次插入敌后,向宽(甸)桓(仁)辑(安)三角地带挺进,以迷惑牵制国民党军;集中3纵主力及4纵10师,首先歼灭孤军深入的第195师于高丽城子地区。其具体部署是:3纵7师(不含19团)附纵队炮兵团,由大荒沟、八里哨西进至大和屯、大兴沟屯、德兴屯一线,向南迂回,夺取大青沟、杨木桥子一线阵地后,再由西向东进攻高丽城子;3纵8师23团归7师指挥,协同7师19团担任正面进攻任务,由大和屯、夹皮沟、小荒沟一线直取高丽城子;8师主力直插大龙抓沟门,配合7师主力进攻高丽城子;3纵9师主力经大牛沟、柞木台子抢占闹枝沟,向高丽城子以西迂回攻击,并负责打援和阻击高丽城子第195师逃窜,保障7师侧后安全;4纵10师佯攻通化,箝制新22师,并于六道沟子、铁厂子、四道江、五道沟一线构筑工事,阻击2师北援,配合3纵作战。

2月2日,民主联军南满各部队到达预定地域,稍事休息,即乘第195师尚未完全展开之际,于2月5日凌晨起进攻。激战一天,9师消灭了195师1个营,推进到柞木台子。195师见先头部队吃了亏,就向高丽城子逃去。7师、8师将195师2个团包围在高丽城子,准备6日一早发起总攻。没想到敌军提前行动,在夜里夺路而逃,我军在西南方向没有切断道路,195师师长陈达林率千余人冲出包围圈,逃向通化。3纵激战一夜,天明时将残敌消灭。据清理战场的统计,歼灭该师5个营,毙伤584团团长以下百余人,俘虏585团团长以下400多人,缴获野炮3门、山炮2门,汽车9辆和大批弹药。

为援救195师,国民党青年军207师第2旅第3团(欠1个营)于2月6日黄昏,由兴京孤军深入三源浦。肖劲光决定趁热打铁,命令3纵7师、9个师消灭该敌。3纵接到命令后,发扬连续作战作风,立即赶赴指定地区。经一天急行军,于7日黄昏发起进攻。一夜激战,全歼国民党军2个营近2000人。

至此,3纵共歼敌7个营约5000人,击毙195师少将代理师长何士雄。与此同时,4纵10师在通化地区顽强阻击北援的国民党军2师、新22师,保证了3纵侧背安全,有力地配合了高丽城子、三源浦地区作战。插入敌后的4纵11师,在进军途中伏击52军2师的1个营,毙伤俘敌110人,并袭入桓仁城,牵制与迷惑了国民党军。活跃于南满敌后的4纵12师、辽南独立师、安东独立3师和辽宁独立2师等部,积极开展游击战,相继收复本溪、抚顺三角地区之碱厂、田师傅、小市、清河镇、太平哨等大小据点20余处,俘获国民党军保安团团长以下1300余人,毙伤营长以下1600余人,有力地配合了南满主力作战。

二保临江作战,从1月30日至2月8日,历时10天,歼国民党军第52军195师、青年军207师各一部,失败其第二次进犯临江的企图,控制了通化、柳河之间地区,并调动了国民党军91师从北满回援。

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42:11


三保临江

两战两胜,大大提高了南满民主联军的士气,增强了坚持南满的信心。但是陈云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估计敌人还会进犯,南满的困难局面还没有结束。2月8日他电告北满的高岗:“今后南满可能有两种前途:(甲)保住临、蒙,使长白山区有完整四县(22万人口),进而夺回辑、柳、金、辉城,如此则坚持敌后亦易。因山上与敌后互可呼应,对敌北进牵制力亦大,形成有力的犄角之势,此为上策。(乙)如临、蒙不保,大部主力在敌后处于敌兵四面包围中,根据地不易迅速建立,那时敌情又有两种可能:其一,敌以少数兵力对南满,大兵北压;其二,则利用松花江开冻,北满主力无法南渡进敌,敌可集中东北重兵先扫南满,使我无立脚喘息之机,而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陈云强调:“我必须拼死反复力争第一前途。只有不得已时,才能走第二前途”。

果然不出陈云所料,没过几天,杜聿明不甘心两次进攻临江的失败,便亲自出马,于1947年2月13日调集60军暂21师,52军2师、195师,新6军新22师(欠65团)及第71军91师共5个师的兵力,准备第三次进攻临江。具体部署是:6暂21师为左翼,由金川向南,进至通沟、鹿尾林地区,向八道江实施迂回;2师4团由通化出动,进至长春沟、高丽城子地区,与第91师并肩进攻八道江; 91师为中路,由三源浦进至通化以北大北岔,进占高丽城子后,向八道江地区实施主要帘布;新22师(欠第65团)由桓仁进至通化以南之热闹街,向八道江迂回;195师位于通化为预备队;另以14师一部于桓仁及以东之沙尖子封锁浑江,阻止民主联军南满部队西进。以上各部,于2月16日开始行动。

肖劲光等研究敌情后,认为正面敌军兵力强大,又能互相支援。侧面的暂21师相对孤立,决心以求歼暂21师63团作为第一步作战目标,得手后再集中兵力围歼进占高丽城子一线的91师。

3纵7师、9师接到命令连夜出发。于18日赶到东沟,将暂21师63团(欠1个营)及山炮营包围于阎家街、鹿尾林地区。天亮后经6小时激战,全歼该敌,俘团长以下1300余人,并击溃由柳河来援的暂21师61团。与此同时,3纵8师、4纵10师于老岭、四道江一线,依险抗击国民党军91师、2师,使之不能前进一步,有力支援了7师、9师的战斗。

2月19日,林彪、刘亚楼致电肖劲光、陈云:“望你们利用敌人攻击精神不旺的缺点,灵活运用择险顽抗与机动进攻的两种方法,以使敌对临江的第三次进攻归于失败”。林彪同时告知,北满主力将于20日左右,再次出击松花江以南。

21日拂晓,3纵集中全部兵力,不停顿地向进至大北岔、德兴屯地区的国民党军91师272团、师直工兵营及2师6团1个营发起进攻。8师割断了272团与91师主力的联系。其他部队于21日拂晓向272团发起进攻。272团占据着几个制高点拼命抵抗,战斗持续到22日中午,3纵经过顽强战斗,终于占领了几个重要高地,将272团分割为几块,被完全包围。91师主力企图解围,被民主联军阻击部队坚持顶住。到黄昏时,272团及附属师直工兵营被全部歼灭在大北岔。

刘玉章带着2师主力从通化进至高丽城子附近的清沟子,配合91师进攻。在敌后活动的4纵10师接到命令,从敌后突然插过来,于21日抢占了大龙枣沟,封锁了沟口。师长杜光华指挥29团分头守住沟口和附近的高地,指挥28团迅速向这里靠拢,准备把2师、195师堵在盆地里消灭掉。

国民党军2师、91师发觉后路被截断,顿时惊恐万分。刘玉章亲自指挥2师主力向外突围,91师在旁边助攻。在沟口的那一头,从通化赶来的195师从背后向29团发起进攻,企图解救2师、91师。

激烈的战斗从22日中午打响。29团只有1个营守卫高地,其余部队被派往高丽城子配合3纵围歼敌军。守卫高地的这个营以排为单位,顽强抵抗着国民党军的两面夹击。由于28团被国民党军阻挡在青沟子一带过不来,29团这个营苦苦支撑到黄昏,杜光华师长在战斗中不幸牺牲。

此时,3纵开始对占据高丽城子的第91师主力、及2师4团发起进攻。国民党军2师、91师主力抢在我军合围前向大龙枣沟门突围。由于29团那个负责阻击的营伤亡过大,国民党军得以逃脱被合围的厄运,于23日下午逃向通化。3纵因连续作战几昼夜,疲劳过度,没有堵住敌人。

当3纵进行三保临江战斗时,深入敌后的4纵也积极牵制敌军。11师于2月16日,由沙尖子再次向宽甸、桓仁地区挺进,沿路作战虽有所缴获,但减员很多。2月20日,他们到达碱厂镇附近,听说敌军向临江发起第三次进攻,就决心拿下碱厂,在敌人后方插上一刀。

碱厂位于抚顺、本溪、宽甸、桓仁的中心,驻有国民党青年军207师的一个加强营、保安团一个营和警察大队共千余人把守,在镇子东边的元宝山修建了防御工事。11师以为敌人只有1个连,便于20日下午开始进攻。起初以一个连的兵力进攻元宝山,由于该连没有详细侦察地形,单纯从正面攻击,在敌军密集火力下伤亡较大。从另一侧进攻的部队也同样受阻。而进攻碱厂镇的部队比较顺利,很快攻到了街里。抓住俘虏问明情况,才知道敌军比估计的要多。师首长决定计划不变,要团长侦察地形后,一部从街里迂回山后,一部仍从元宝山正面进攻。两下夹攻,国民党军慌乱起来,丢下阵地向北逃跑。11师穷追猛打,以牺牲48人,伤208人的代价歼灭了碱厂的敌军。共计毙伤敌131人,俘虏783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

杜聿明发觉后院起火,赶紧调新6军14师从桓仁出发,企图与重建的25师合力消灭4纵11师。为了摆脱敌人的追赶,11师决定兵分两路,以小部队吸引敌军主力,大部队则越过安沈路向东进军。大家不顾疲劳,日夜行军,8天走了500里,只吃了7顿饭,作战9次,终于冲破了敌军的堵截,返回了南满根据地。此时三保临江已近尾声,国民党军正向通化收缩。11师与12师36团合作,攻下桓仁县城,休整了10天。为了表彰11师深入敌后配合作战的功绩,辽东军区给全师指战员记大功一次。

此时,由于民主联军北满主力二下江南,杜聿明决定调兵北上。91师于26日放弃了辑安和金川,辉南、柳河也只有一个营留守。我军抓住时机扩大战果。26日,独立2师袭占金川,歼暂21师1个营。28日和3月4日,3纵7师、8师及独立2师采取奔袭动作,结束政治攻势,先后攻克柳河、辉南,歼暂21师2个营及两个保安团。3月4日,4纵12师和独立1师出击辽南,在马家店歼新6军输送团及新22师65团各1个营(欠1个连)。

至此,国民党军第三次进攻临江被粉碎。此次作战,民主联军共歼国民党军近万人,缴获火炮127门,枪2011支(挺),汽车21辆,以及满载军火的大车350余辆,收复金川、辉南、柳河、桓仁、辑安等县城,大大扩展了南满根据地。

三保临江战斗比起前两次大有进步。辽东军区贯彻了东总总部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指示,每次战斗都集中了五六倍于敌军的力量,歼敌一路,达到了各个击破的目的。当国民党军惊恐混乱时,民主联军抓住战机,以迅速的动作捕捉附近的目标,再打一个歼灭战。这样,民主联军在运动中总是处于主动地位。

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43:08


二下江南

一下江南战役结束后,民主联军北满主力经过一个月的休整,实力得到恢复。在此期间,各部队广泛开展立功运动,从战士到干部,从班、排到连、营,到处掀起挑战和竞赛热潮。大家士气高涨,急切盼望杀敌立功。

1947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的指示,强调指出:“为着彻底粉碎蒋军的进攻,必须在今后几个月内再歼蒋军四十至五十个旅,这是决定一切的关键”。为达此目的,必须充分地实行中共中央制订的各项方针、政策及作战原则,“为争取这一高潮的到来及其胜利而斗争”。

2月10日至12日,东总在双城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的指示,并根据指示精神,在总结前一阶段作战经验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在东北战区如何统一作战思想、作战原则和战斗作风等问题。林彪在会议总结讲话中强调:在作战思想上,必须放手坚决作战,不怕打硬仗、打恶仗,只有如此,才能歼灭敌人,扭转战局;在作战原则上,必须了解情况,熟知敌情、地形,不打莽撞仗,不打主观主义仗,要打硬拼仗,重要的战术就是死打,重要的战斗动作就是运用“三三制”战斗队形;在战斗作风上,必须养成行动积极,不畏困难,不怕疲劳,坚决执行命令,主动团结和配合友邻等优良战斗作风。双城会议使东北民主联军进一步树立了敢打硬仗,敢于歼灭国民党王牌新1军、新6军的雄心壮志,对于部队战术水平的提高和战斗作风的养成均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民党军在向南满临江地区发动第三次进攻时,其驻北满部队仍取防御态势,分兵完备吉林、德惠、长春、农安、九台、城子街等各据点,置重点于吉、长地区。为巩固吉林、长春的前哨据点,为巩固长春以北的前哨,杜聿明将新1军新30师的89团附山炮营调到了城子街,在那里构筑工事和碉堡群,加强守备。

2月13日,林彪下达作战命令:“我北满举全力于18号左右开始大举进攻敌人,此为本年度最重大意义的一次作战”。“倘此次作战能歼敌两个师,则能争取开冰后主力留在松花江南岸继续展开进攻”。他要求大家:“为了完成此次作战,须决心不惜相当数量的伤亡牺牲与忍受寒冷与疲劳”。

林彪第一步计划以6纵围攻城子街守军,其他部队伺机歼灭九台、德惠出动的援军;第二步计划以6纵围攻德惠,其他部队伺机歼灭长春、农安出动的援军。为避免国民党军闻风而逃,北满民主联军各部派出侦察队,伪装成游击队先期过江,以迷惑国民党军,掩护主力于松花江北岸隐蔽集结。

2月20日,1、2、6纵及独立1、2、3师越过冰冻的松花江。2师在贺东生师长率领下,21日夜以急行军速度向城子街以南的长岭子进发,9小时走了100里,于22日拂晓前到达指定位置。战士们不顾疲劳和严寒,积极修筑工事。23日晨,城子街守军1个营向4团3营阵地进攻,企图夺路逃跑。当该敌进入火力有效射程之内,3营的轻重机枪一齐开火。国民党军见阻击火力很猛,便缩了回去,重新组织火力向3营发起第二次攻击。当他们攻到阵地前沿时,3营以4个排的兵力向敌军发起反冲击,击溃国民党军,毙伤俘67人。

国民党军转移突围方向,向4团2营阵地进攻。2营连续打退敌军3次进攻,毙伤国民党军89团副团长以下103人,俘虏165人。

6纵主力在新任司令员洪学智指挥下,以一夜60公里的急行军,奔袭城子街,决定以17师主攻、18师配合,消灭城子街守敌,16师配合1纵阻援。21日,当17师到达城子街以西,18师到达城子街以东,完成对敌合围后,林彪突然发来电报:“据2师偷听电话,昨日敌已发现我大军到达其塔木。因此,敌有于今晚或明晚乘夜逃跑之可能。你们最好能于明日下午4时以后开始进攻”。

林彪执意延期一天进攻,是为了等朱瑞率领的2个东总炮兵团到达城子街参战。

此时,德惠的新1军50师打电话催促89团,要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突围。当6纵17师先头部队49团到达城子街以西的秀水沟南岭,发现公路上敌军人马车辆挤成一片,向西运动。团长为了不让敌军跑掉,来不及请示就指挥部队向南猛压,截击敌军。这时城子街南面枪声大作,49团知道友邻部队正在阻击敌军,便勇猛地冲上公路。在正面和侧面都遭受打击下,国民党军只好掉头逃回城子街,重新占领阵地。17师战士尾随敌人冲入城子街,占领独立房屋与敌对峙。

23日晨,东总炮兵1团、2团到达城子街后立即进入阵地。经过观察,确定敌军的主阵地设在街里的太和堂。9时50分,炮兵开始向城子街守敌猛轰。把小小的城子街炸得浓烟四起,瓦砾飞溅。国民党守军没想到民主联军有如此强大的火力,顿时军心溃散。炮火准备10分钟后,6纵17师以2个团兵力发起进攻,与敌巷战。炮兵则向国民党军太子堂主阵地实施破坏性射击1小时,有效压制了守军火力,掩护步兵迅速突入阵地。下午,18师一部也从东南角攻入。激战至19时,全歼了89团等部。

这一仗,是民主联军首次在白天对国民党军坚固设防城镇发起阵地攻坚战。战斗胜利结束,林彪以东总首长的名义向6纵和1纵2师的指挥员发出嘉奖电。

城子街之战给国民党军以极大震动。25日,哈拉哈之88师、农安之50师148团、九台之新38师迅速收缩回长春。1纵3师乘胜攻占九台、夺取卡伦,逼近长春。

林彪原计划消灭哈拉哈之敌,因为敌军逃得太快,遂决定6纵司令员洪学智指挥该纵及两个炮兵团和独立2师围攻德惠。1、2纵及独立1、3师于布海地区阻击可能由长春北援的国民党军。

德惠是长春北面的屏障,也是国民党军进攻北满的一个前进阵地.守军是新1军50师2个团、1个炮兵营和2个保安团,约7000人。第50师隶属于号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1军,全套美式装备,自动火器很多。官兵曾长期受美军顾问调教,技战术素养较高,尤其善于打防御战。该师150团一部曾在一下江南时的焦家岭战斗中被6纵歼灭,因而对民主联军的作战能力刮目相看,不再狂妄自大。50师进驻德惠后,以火车站为中心构筑核心工事,环城筑有明暗碉堡,城郊筑有防御工事,形成了多层次的完整防御体系。因此,德惠战斗是一场对预有防御准备的精锐之师的城市攻坚战。而这种战斗,是当时的民主联军所极不擅长的作战样式。

根据最初得到的情报,林彪于2月26日电告洪学智等:德惠守敌是第50师150团1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及部队保安队,并判断守军已经丧失据守信心。当晚,林彪得到情报:敌50师的师部还在德惠。他预感情况可能比原来估计的要复杂,便于27日上午电告洪学智:“88师敌已退至长春,原驻德惠之敌仍在德惠。你们不必打急了,应很好地侦察地形,周密地布置火力,使部队得到必要的休息,然后再正式进攻”。东总总部也指示6纵:“(1)要很好组织侦察,不要打莽撞仗;(2)集中优势兵力、火力在敌人弱点上;(3)实施连续不断的突破;(4)总攻时间最好在3月1日拂晓或下午。

为加强德惠战斗的攻城火力,林彪决定最大限度地集中炮兵参战,以求迅速歼灭守军,掌握战场主动权。除以参加过城子街战斗的总部炮1团、炮2团继续支援6纵战斗外,还命令1、2纵队所属炮兵 ,以及5师、6师和独1师所属炮兵部队迅速出发,配属6纵作战。

27日早晨,6纵的3个师和独立2师先后进入指定区域,对德惠完成包围,并开始扫清外围据点。当天到达德惠城下的炮兵部队计有30个连,各种大中口径炮80门,其中榴弹炮11门、野炮48门,山炮21门,另有总部战车团1辆97式坦克和3辆95式坦克参战。

27日晚,6纵队召开作战会议,各师首长忙于战前准备而没有参加。林彪和东总的敌情通报和种种告诫,并没有引起6纵的充分重视。拥有兵力的绝对优势,又有空前规模的炮兵和坦克部队支援,加之刚刚取得了城子街战斗的胜利,对手则是曾经的手下败将,6纵上下气势正盛,对即将到来的战斗充满渴望。认为德惠周围除江桥碉堡有少数敌人外,其余都已退缩长春。德惠守敌孤立,完备信心不强,可能一打就会逃跑。以4个师配属大量炮兵对付处境孤立、数量绝对劣势的德惠守军,即使其不是最初判断的1个团也完全有胜利的把握。在选择突击方向时,会上出现争论。有人主张先打敌人师部,有的主张先突破敌军的薄弱地带,也有人建议明天看了地形再说。洪学智由于轻敌,既没看地形也没很好研究大家的意见,就仓促作出决定,让17师从东面进攻车站,其余3个师在铁路以西各选择一个突破口,总攻时间为28日17时。他觉得四面开口,总有一面能打开。只要打开一面,横竖都能消灭敌人。 为使各师都有突破的机会,洪学智并将80门火炮作了平均分配:17师配属野炮、榴弹炮23门、坦克4辆,16师配属山炮、野炮18门,18师配属山炮、野炮21门,独2师配属山炮、野炮18门。各师又将配属的炮兵以营或连为单位分别配属给各步兵团或步兵营。并规定28日15时开始试射,16时进行效力射(火力准备)。

28日11时,放心不下的林彪打电报问洪学智:“你们主攻方向拟选择何处?该处拟用多少炮兵?盼告”。此刻,17师已经开始向德惠外围发起进攻了。他们在23门火炮和4辆坦克配合下向望河堡守敌进攻。因火力分散,初次进攻未能奏效。到下午再攻,占领了望河堡。当他们准备向前推进到火车站时,发现西面是敌人新修的飞机场。大片开阔地被敌军火力严密封锁,很难通过。只好由另一个团向东北方向进攻,他们在夺取种马场的部分房屋后,因后续部队遭到敌人火力拦截,伤亡较大,跟不上来,只好停止进攻。

按预定计划,炮兵部队应于28日15时试射。但配属各师的炮兵部队到15时才全部进入阵地,试射时间不得不推迟至16时,并在17时展开效力射。炮火准备开始后,大小口径火炮一起开火,炮声隆隆,火光四起,德惠城内外被浓烟尘所笼罩。在东北战场上,民主联军从来没有集中过如此多的火炮,进行如此长时间的炮火准备。参战的全体指战员异常振奋,部队一片欢腾。

然而,仓促进攻,尤其是部队缺乏攻坚作战经验,缺乏步兵协同基本常识所带来的问题立即显现。各级指挥员和参谋人员从来没有掌握过如此之多的支援火炮,许多人甚至是第一次见到大口径火炮,对其技战术性能更是知之甚少,不懂得如何正确赋予炮兵在战斗中的任务,如何组织步炮协同作战。在炮兵实施猛烈炮火准备的过程中,步兵部队始终停止于冲锋准备位置,只顾观战、欢呼,没有充分利用炮火准备的效果迅速运动、接敌。而炮兵射虽然消耗了大量炮弹,但始终没能够为步兵真正扫清障碍。待部队发起冲击时,国民党守军已经调整部署,占领阵地,固守环城工事,以猛烈的火力封闭突破口,并阻断或压缩民主联军的进攻部队。

德惠城区内外的民房大多是茅草房和木篱笆墙,国民党军火炮大量发射燃烧弹,使草房和木篱笆起火,民主联军所占区域和进攻地段一片火海。

独立2师于28日下午,在18门火炮对敌阵地进行压制射击后,从德惠西南发起进攻。他们在炮火支援下冲开国民党军防线,打开了一个200余米宽的突破口,有2个营兵先后突入城内街道。正准备扩大突破口,突然遭到敌军炮火袭击。在这关键时刻,民主联炮兵的炮弹打光了,兄弟部队尚未突破,这2个营成了孤军深入,在敌军集中火力反击下,遭受重大伤亡,被迫于3月1日退出城外。

16师以47团为第一梯队,向山东屯进攻。占领后进地形开阔,敌人火力封锁,无法向前推进。于是该团以4个连由独立2师的突破口进入城内,配合正面部队进攻敌人的环城堡。但当部队发展至六道街、五道街附近时,突破口被守军炮火封锁,民主联军在城中的部队只占领了部分草房,被压缩在城内边缘约200米的狭窄地段,没有可以依托的工事。他们与敌人激战一天,终因伤亡过大,与独立2师部队一起撤出城外。

18师的52、53团向德惠外围的商家屯、薛家屯进攻。53团攻下薛家屯,逼近德惠城垣,但遭敌阻击,未能突破。52团占领商家屯,与敌人反复争夺。打退敌军后,接近城外壕沟。这时,支援他们的炮兵也把炮弹打光了。失去炮火支援,又攻城用的梯子和炸药,52团只得退回。

德惠激战正酣,杜聿明为解德惠之围,被迫将进攻临江的71军91师,及新22师一部调回四平,命令71军军长陈明仁率87、88师、新1军军长孙立人率新38师、新30师,以及部分保安部队,于3月1日由长春沿铁路线分3路齐头并进,向德惠增援。1纵2纵按预计计划在布海以南中长铁路两侧节节抗击。由于国民党军北援部队兵力庞大,密集平推,始终难以形成割裂。

鉴于德惠战斗陷入僵局,前线炮弹已断供,而国民党援军已进至距德惠40余公里的米沙子、太平桥一线。为避免在国民党守军和援军的夹击下陷入危境,林彪果断下令各部于3月2日向松花江北转移。二下江南战斗就此结束,民主联军共歼敌2.5万余人,收复县城6座,重挫新1军的3个师,迫使杜聿明从南满、西满抽兵回援,从而减轻了南满根据地的压力。

北满民主联军主力二下江南期间,西满、东满军区也积极向当面国民党军展开进攻。西满军区保1、保2旅于2月24日攻克开鲁,歼国民党保安部队1500余人。东满军区部队对吉林东北老爷岭一线国民党军不断袭扰,箝制了吉林的国民党军。

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44:02


深刻教训

德惠战斗,是东北民主联军首次大规模集中炮兵部队实施的多兵种攻坚作战,给各级指挥员上了一堂深刻的步炮协同攻坚战斗课。此次战斗,民主联军在兵力上有四比一的优势,火力上有八比一的优势,却不仅没有如期歼灭守军,自身反而遭受很大损失,教训深刻。轻敌的思想,部队缺乏大规模城市攻坚战经验,都对战斗进程和结果影响巨大。特别是实施步、炮、坦协同作战所暴露出的问题,引起东北民主联军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回师江北后,从总部到机关,都对德惠战斗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总结。

6纵总结出的教训主要:

一、过于轻敌。战前认为德惠是孤立之敌,可能一打就跑,没想到他会坚守。新1军是国民党的王牌主力,抗战时多次参战,老兵成分多,军官有一定战斗经验,尤其擅长组织防御作战。而6纵是第一次有炮兵配合作战,过去也没有打过城市攻坚战。本应认真分析敌情,周密侦察,再商定细致的战术,抓住敌军的弱点开刀。但6纵在轻敌思想的支配下,采取了莽撞的打法。既没有详细侦察地形,也没有充分作好准备,总部要求迟至3月1日总攻, 6纵急于在2月28日就进攻。连队攻城需要的梯子和炸药都没来得及准备。战斗中也没有选择好突击方向,就按原来对敌包围的态势,仓促发起攻击,想象敌人一冲就垮。结果在敌军顽强抵抗下,又没有形成统一指挥,部队你打我停,攻击受阻。

二、主攻方向选择不当,平分兵力火力,是进攻失利的主要原因。德惠战斗以车站敌军师部为突击重点,恰巧是碰到硬钉子。这里地形开阔,工事坚固,在周围的街道建筑和郊外的村落,构成许多据点,形成了以车站为中心的环形防御体系。17师在开阔地进攻没有良好的地形掩护,造成很多伤亡,未能突破敌军的主阵地。6纵在进攻时将4个师分成四面围攻,各师又各打几个点,互不靠拢。虽然进攻声势很大,但不能形成一把强有力的尖刀。而且部队全上了第一线,没有强大的预备队,打开口子不能连续突破,扩张战果。林彪在1947年4月19日师以上干部会议总结时特别指出:“德惠战斗是典型,原定4把尖刀,结果变成8把尖刀、16把尖刀、32把尖刀。德惠如果用一把尖刀的打法一定能打开”。

三,炮兵使用不当。由于炮兵是第一次参战,各级指挥员对指挥步、炮协同作战显然缺乏经验。他们认为有了炮兵就能解决问题,于是把80门大炮平均分配。6纵首长给炮兵的命令是:2月28日15时开始试射,16时压制射击,奏效后开始总攻。但压制哪些地区,摧毁敌人哪些火力点,打多少炮弹,打到什么程度算奏效?都没有具体说明。战斗发起前,各级没有组织步炮分队指挥员共同勘察地形,没有明确炮兵射击与步兵冲击的目标,没有提出炮兵射击时间与步兵接敌运动,冲击时机如何协调一致的要求,更没有进行协同作战的图上作业,没有确定具体的步炮协同计划。炮兵们就这样打了一个情况不清、任务不明的糊涂仗。

由于首次拥有强大的炮兵部队,步兵普遍存在等待和依赖心理。有的步兵指挥员认为有了炮火准备,就万事大吉了,干脆将小口径火炮、炸药都弃而不用。而炮兵指挥员则将命令理解为步兵要求向哪里射击,就向哪里射击,至于“那些目标轰多长时间,轰到什么程度都不清楚”。这就造成了炮火支援与步兵运动严重脱节。炮兵进行效力射时,步兵没有乘机接敌运动。直到炮兵打光炮弹,停止射击后才发起冲击,结果守军火力复活,部队遭受很大伤亡却无法完成突破。

战斗发起后,步炮指挥员各在各的指挥位置,彼此也没有架通电话,无法互相通报情况,又没有确定协同程式。一些步兵指挥员简单地将守军前沿的碉堡、工事统统指定给炮兵作射击目标,要求炮兵哪里出现敌人火力点就向哪里射击。因此在整个战斗过程中,火炮射击目标和炮火压制区域始终不明确。步兵、炮兵各自为战,火炮射击目标和时间并不是步兵最需要的压制地点和支援时机。突破是城市攻坚战的重点,但在扫清外围作战时炮兵已经发射了7000发炮弹。当步兵接近城垣或突破进城,最需要炮火支援时,炮兵却已经将炮弹消耗殆尽,以致步兵部队遭守军密集炮火压制,寸步难行,只得停止进攻或退出战斗。

开始射击时,80门火炮四面开火,“看起来非常凶,实际上非常松”。在外围作战中,炮兵不停地轰,打了12个村落,消耗了六七千发炮弹。但是,步兵没有及时跟上,停止打炮才开始冲锋,国民党军爬起来开火,给民主联军造成很大伤亡。到攻击城里主阵地的关键时刻,炮兵没有炮弹了。守军的炮弹却不断轰击,迫使攻进城里的部队又退了出来。

德惠战斗给民主联军指挥员上了一课:要打现代战争,要打败训练有素的强敌,仅靠人多和勇猛是不够的,必须坚持集中兵力的原则,必须认真细致地作好战前准备,以战斗中的任何细节、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要有充分的估计和对策。正如林彪在战斗结束后致电6纵指出的:“德惠战斗表现你们在攻击重点上集中绝对优势的火力、兵力,对一点两面战术强调集中主力攻敌一弱点了解不够。平分兵力分路突击的打法,对于打弱敌、要逃之敌、败敌还可使用,而对于决心守而有阵地之敌,则一定自己吃亏”。

参战的炮兵部队也进行了深刻总结。他们认为,在德惠战斗前,民主联军主要进行带有野战性能的进攻作战,阵地进攻虽然也有,但基本是对孤立之敌或小据点守军实施进攻。在这种战斗中,步兵是惟一的突击力量,炮兵的使用是分散的、小规模的,依旧采用抗日战争时期攻打日军碉堡时所采用的单炮直接瞄准和摧毁点目标的方式,进行战术支援。只要能把守军的工事打烂,就算完成了任务,无所谓支援突破,更谈不上步炮协同。一下江南的城子街战斗,虽然投入了大量炮兵,采取了集中使用的方式,但在实际战斗中,炮兵依旧是单炮射击,以摧毁守军工事为主要任务。但从德惠战斗开始,“大兵团、正规化、攻坚战”已成为民主联军新的作战要求。炮兵的角色与任务因此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分散使用转为集中使用;由配属步兵作战转为支援步兵作战;由单打一式的孤立分散行动,转为统一计划指挥下的协同作战。炮兵不仅需要解决自身的火力集中、准确等问题,切实为步兵扫清进攻障碍,而且要依据协同作战的要求,为步兵进攻提供不间断、密切的火力支援。对于当时组建不久,缺乏严格技战术训练的民主联军炮兵部队来说,这种转变来得非常突然。到1947年3月,民主联军炮兵部队虽然发展到160个连(预备炮兵100个连,队属炮兵60个连),拥有各种火炮760多门,但大部分炮兵部队组建不久,有的连队刚成立两三个星期,战士们只学会了装炮弹、拉火绳和瞄准,缺乏技术骨干和精通专业的指挥员,很难满足战斗要求。

火炮使用上则是有“面”无“点”。炮兵指挥员将集中火力理解为集中所有火炮射击,而不是集中火力于重点目标,特别是突破口。加之操炮人员技战术水平较差,造成火炮使用上缺乏统一计划和指挥。首先是本性给步兵部队的各炮兵连各自为战,无法集中火力;其次是各炮兵连虽然将火炮集中在同一阵地,多炮一起发射,但实际上炮兵连的齐射极少,基本上是多炮集中的单炮射击,根本无法达成最大限度集中火力于突破地域的要求。因此,炮火准备开始后,各部队配属的山炮、野炮、榴弹炮一齐开火,队属60、82迫击炮也同时射击,各种火炮没有统一计划和区分目标,炮弹打了许多,场面虽然壮观,但效果却非常有限。
1947年4月,东总在双城召开了师以上干部会议。同月,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部在双城召开第一届炮兵会议。两次会议的主要议题都是总结三下江南作战的经验教训,德惠战斗成为重点研究的战例。朱瑞总结提出了炮兵作战的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集中火力。极大限度地集中兵力并集中火力,击破国民党守军一点,从而扩展胜利,是民主联军作战的铁则。为此,必须反对将炮兵部队分散配属步兵部队,而要集中十之八九的火炮于守军致命的,要害的一点,而以少数火炮盆其他几点箍制敌人;纠正集中火力就是“集中一切射击一个地方,穷打一阵”的观念。火力集中的一点,是战术上的一点,不是几何上的一点。它的大小、深浅、宽窄应视兵力火力、突破意图、守军防御程度等条件来决定。炮兵应以无数单炮或炮兵连均有“点射”具体目标的连续发射,来达到集中火力的效果;适当分散放列,统一分配目标,集中火力指挥;火力集中,在时间上强调“短促、连续、猛烈”,以使集中火力效率倍增。在种类上则是大小轻重火炮有机的集中与配合,远近疏密火力的互相结合,构成整体的火网。

第二、近迫作战。民主联军炮兵部队技术水平低,指挥经验少,观察通讯设备缺乏,但指战员政治素质高。因此在作战中,应根据敌情和地形、战术要求,在有效保存自身的条件下,以一部分大口径火炮在步兵排斥和其他炮兵支援下,有组织地实施抵近作战。这种战法的优点是“快”、“准”、“猛”,可有效弥补部队装备和训练的弱点,最大程度地发挥炮兵的作用。同时指出:抵近射击,在使用上采取“近战及直接射击为主,远战与间接射击为辅”的原则。在战术上则尽量采取抵近直射的方法。一般选择夜间、黄昏或拂晓,或有利地形进行作战;采取单炮作战,至多是连的放列;不区分试射和效力射,而采取突然猛烈的连续射击,步兵随即冲锋。

第三,攻坚作战。攻坚突破作战,已经成为民主联军主要作战样式。支援步兵实施攻坚突破,是当前炮兵作战的主要战斗和战术要求。炮兵攻坚作战的作战原则是:“支援步兵为主,压制敌炮兵为辅”;“点射碉堡及地堡为主,面的摧毁射击为辅”。因此,在攻坚突破中,炮兵的首要作战任务是催毁和压制步兵前进道路上一切障碍中最直接的、最主要的目标,如碉堡、地堡,掩护步兵实现突破。

第四,协同作战。炮兵是独立兵种,但从作战目的上讲,又是个从属步兵的兵种。它的一切作战在于“支援步兵取得胜利”。因此,步炮协同成为炮兵如何有效支援步兵和步兵如何正确使用炮兵的关键。正确的协同应是火力与运动的配全,即炮兵依步兵首长指定轰击目标,步兵充分利用轰击效果发起冲锋,占领守军阵地,并在炮兵的排斥下巩固阵地。为此,步炮指挥员应该通晓彼此的一般战术和技术常识,确定协同作战计划,实施协同指挥。在战斗过程中,“首长在一起,阵地在一起,指挥在一起”;在协同态度上“互相尊重、互相了解、互相帮助”。要彻底纠正炮兵不了解步兵作战任务,机械地指东打东,指西打西,做不用动的“打炮匠”的问题。

通过对德惠战斗失利教训的深刻剖析,成为东北民主联军步兵、炮兵部队攻坚作战战术使用和步炮协同作战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民主联军攻坚能力的提高产生了深远影响。

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45:07


三下江南

德惠解围后,杜聿明吹嘘“德惠大捷,歼灭共军十万”。蒋介石信以为真,以为林彪的部队已经不堪一击,竟直接命令追击中的新1军、71军渡过松花江追击。陈明仁的71军进至靠山屯,孙立人的新1军进至德惠以北。他们分别派出1个团的兵力越过松花江,在保安队配合下进犯半拉山屯子、五棵树等地。

杜聿明闻讯大惊,急忙打电话孙立人和陈明仁,要他们迅速撤回原防区。不料孙立人、陈明仁求胜心切,坚决不肯停下。杜聿明又气又急,电话里不敢说明真相,只好匆匆赶到德惠,当面告诉他们:“此次共军在德惠并未受到多大损失,这次撤退是受我军虚张声势所迷惑。现据情报,共军从我方被俘人员口中已了解到我们力量不大,很有可能卷土重来。你们必须迅速撤回原防,准备对付共军下一步的进攻”。孙立人、陈明仁的头脑这才清醒过来,同意撤退。

就在他们急忙调整部署时,林彪抓住71军、新1军分兵冒机之机,命令北满各部于3月8日再次渡过松花江,由两翼迂加在,求得将第88师一部压缩围歼在德惠以北靠山屯、青山口之间地区。

1纵的任务打击岔路口之敌。2纵的任务是追歼88师264团。鉴于德惠战斗的教训,林彪特别强调不要打急了,等侦察好、部队到齐了再打。打的时候一定要集中八成以上兵力实施突击。

国民党军为避免被歼,全线撤退:新1军撤向德惠、长春,第71军的87师撤向农安,88师撤向德惠。8日晚,杜聿明带几卡车卫队由德惠赶回长春布署。途中突然与大批由东向西挺进的民主联军遭遇,双方当即发生激烈交火。民主联军并不知晓迎面撞上的是东北国民党军队最高指挥官的车队,仅以一部兵力包围攻击杜的卫队,其余部队继续向前挺进。杜聿明亲自指挥卫队与民主联军激战良久,最后终于乘小汽车带着一部分卫兵冒险冲出包围,其余卫兵及卡车大多为民主联军俘获。

杜聿明逃回长春后,惊甫未定,即匆匆在市内布防,以备共军攻城。同时又急调新6军及第13军主力火速开到长春应付危局。

由于国民党军逃得太快,民主联军各部频频扑空。2纵5师在平安堡歼灭敌88师后卫部队262团的一个营,又将该团5个连1300余人包围在靠山屯。5师师长钟伟决心改变计划,就在当地歼敌,为此他越级上报,要求1纵、2纵主力向自己靠拢。林彪从善如流,采纳钟伟的意见,立即变更部署。

此时农安的87师、德惠的88师赶来解围。87师由农安进至苇子沟、蒿子站地区。林彪决定先歼灭靠山屯之敌,他命令2纵堵击87师;6纵16、18师和独立1师向迂回87师侧后,切断其退路,相机配合2纵将其歼灭。独立2师向德惠警戒,保证6纵侧翼安全;1纵主力及独立3师原地威胁德惠;6纵17师于靠山屯东南,为预备队。

出援的87师见势不妙,分两路向农安方向撤退。林彪命令各部全力向农安西北郭家屯方向追击,要求各部听到哪有枪炮声,就向哪里追击,不怕疲劳,不怕寒冷,猛追猛打,自动协同,务求围歼退却之敌。这与后来的辽西围歼战如出一辙!

1纵2师于德惠以西打援并堵击南逃的国民党军。1、3师由德惠南、北分两路越过中长路,于3月11日在德惠西之四道沟,将第71军特务团、工兵营、运输营及第88师直属队歼灭,接着于12日拂晓,将88师3000多人围堵在郭家屯和姜家屯两个村子里。

1纵1师2团主攻姜家屯之敌,1个连在机枪和60炮掩护下,迅速通过200米开阔地,从村东打开缺口。1个连从西南突破,冲入村中,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守军依托院墙顽强抵抗,因为没有梯子和炸药,进攻受阻,2团一位营长阵亡。守军乘机反击,2团各种火器一齐开火,将反攻之敌压了回去。乘敌军回窜,2团紧随攻入院内。国民党军在我两面夹攻之下,被压缩在村西北两个大院内。2团集中全团20多门迫击炮、60炮和火箭筒射击,打得两个院子到处起火,浓烟滚滚。守军终于顶不住了,2团指战员一拥而入,全歼该敌。

郭家屯的战斗也打得十分激烈。1师3团突入村内,与守军展开院落争夺战。守军虽拼命抵抗,但被3团步步压缩。守军残部向村西北突围,3团预备队投入战斗,将该敌歼灭在野外。这两次战斗共毙伤国民党军810人,俘虏263团团长以下1193人,缴获了十几门炮和大批枪支弹药,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此时,靠山屯的战斗也已结束。在炮火猛轰下,国民党军大部被消灭,约1个营的残敌逃出不久,又在孟家城子被1纵3师包围。3师派老乡和俘虏送了两次劝降信,守敌打算拖延时间,准备黄昏突围。3师首长识破他们的诡计,下令开炮猛轰。敌营长见大势已去,只好率残部投降。这一仗俘虏敌军360人,受到东总表扬。

2纵及6纵16、17师奉命追赶87师。一方面87师跑得太快,一方面6纵因德惠之战的教训,过于谨慎,不敢大胆追击。一直追到农安,才把87师包围起来。1纵结束了郭家屯战斗后,也向农安靠拢,准备歼灭87师。

这时,杜聿明为解德惠和农安之围,从热河调第13军54师,从南满急调新6军新22师北上,协同新1军北援,于3月15日进至农安、德惠地区。同时,他还令驻吉林的国民党军打开小丰满水库闸门,用大水浸漫冰封的松花江,企图迫使民主联军在不利条件下同国民党军在松花江南岸决战。民主联军侦察兵偷听到国民党军电话,迅速将这个重要情报上报东总总部。林彪考虑松花江就要解冻,不便大军行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他于3月16日令各部迅速撤出战斗,争取赶在小丰满水库大水到来前回师江北。三下江南作战就此宣告结束,共歼国民党军7000余人。

三下江南作战,国民党军由于兵力空虚,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而民主联军则士气高昂,敢打敢拼,敢于在运动中大胆歼敌。林彪在3月14日嘉奖1师的通报中说:“此次我第1师在岔路口追击时,一夜连扑三空后,仍继续前进。次日又在奉命西进途中,一晚连打4仗,仍继续猛进。结果12日晚在郭家屯追上了退却之88师,又立即机动进入战斗。激战10小时,伤亡600余,将敌击溃和大部歼灭。当日又赶至农安以南,截获敌3汽车弹药,并捕获俘虏。这种机动勇猛,吃苦与坚决执行命令的精神,值得特别称赞和发扬”。

为配合三下江南作战,西满保1、保2旅于3月6日攻克通辽,16日袭占茂林、保康等地,歼第二次重建的国民党军184师551团1个营、保安团3个营及土匪共2000余人,收复了康平、法库、铁岭间广大地区。有力配合了三下江南作战。

南满4纵奉辽东军区命令,乘国民党军注意力集中于北满之际,对通化、新宾、桓仁发起攻势。3月16日,4纵11师攻占桓仁。19日,12师3.4、35团和南满独立师2团及炮团激战马家店,歼灭新6军1个营。新金县、区武装配合南满独立师3团,在袁家屯歼灭新6军运输团1个营。

3月20日,4纵向通化发起进攻。守军195师凭借着险要的地形和修筑的工事组织防御。4纵以10师、12师一个团和炮兵团从4个方向进攻外围阵地。由于事先没侦察好地形,10师把突破点选在发电所。没想到这里是敌军重点防守区域,攻了几次拿不下来,只好停止进攻。当时正赶上大雪天,战士们在没膝的深雪里艰难行进,动作很慢,加大了伤亡。在进攻外围高地时,守敌往山坡的积雪上泼水,冻成光滑的冰面,增加了4纵的困难。加之4纵缺乏打城市攻坚战的经验,没有集中兵力突破一点,到处打成击溃战。连续攻了3天,虽然攻占了外围的多数据点,但发电所、大顶子山、玉皇山几个关键的制高点和要害地区拿不下来。这时,国民党军89师、54师、暂20师、新22师各部向通化增援,4纵于3月24日撤出战斗。

进攻通化虽然失利,但在民主联军“北打南扯”战术的打击下,杜聿明顾此失彼,只好又将新6军和第13军主力转移到南满。此时,杜聿明忙得旧病复发,卧床不起。他把指挥权交给副司令长官郑洞国,让他组织对临江发动第四次进攻。

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45:47


四保临江

国民党军增援部队到达南满后,郑洞国采取以一部兵力领先优势装备扼守要点,集中20个团的兵力,乘民主联军北满部队回师江北,松花江解冻不能通行之际,从1947年3月27日开始,以新宾、通化线为枢纽,向临江地区发动第四次进攻。企图第一步占领辉南、金川、柳河、桓仁,打通通柳线(通化——柳河),第二步进攻临江。其具体部署是:左路,以60军184师由梅河口向柳河攻击,182师及暂21师一部由海龙、朝阳镇向金川、辉南攻击,配合中路主力攻占柳河;中路, 13军89师及54师162团由旺清向三源浦攻击,以暂20师由英额门向柳河西南的安日镇攻击。以新宾新22师、2师6团分别向桓仁及通化西之快当帽子进攻,向临江实施主要突击;右路,由宽甸14师、25师各1个团,清河城子青年军第207师第1旅,向桓仁进攻,打通新通公路(新宾——通化),攻占桓仁、辑安,并策应中路作战。

南满形势又变得十分严峻。4纵有两个师在敌后游击,临江正面只有3纵及4纵1个师。这些部队连续作战,未得到休整补充,业已十分疲惫。辽东军区召开党委会,分析当前的战争形势与任务,研究克服困难的办法。陈云重申坚持南满的决心,要求坚决地打,准备付出四分之三或五分之四的代价。打胜这一仗,把敌人牵制在南满。肖劲光司令员指出:打仗就要有伤亡,但是伤亡有两种:一种是怕伤亡而伤亡,消极保存力量,结果降低了部队的士气,增长了敌人的气焰,形成被动挨打。一种是胜利的伤亡,付出必要的代价是为了换取更大的胜利,以局部的牺牲换取了全局的胜利。将敌人消灭了,就不再有伤亡。地区扩大了,兵源增多,就能壮大自己。副司令程世才慷慨陈词:考虑到大敌当前,如果不打,就得跑到东满去。但是,解决东北战场的胜负问题,主要是靠北满主力,南满虽是一个侧面,但也不能失败。如果南满失败,则主力难以克敌制胜,甚至发生危险。南满吸引敌人越多,杀伤敌人越多,则越有助于北满主力下江南。南满根据地的坚持,可使敌首尾难顾。打下去,虽然我们可能损失很大,甚至不易取胜,但对整个战局是有利的。只要北满主力能下江南,歼灭敌人,南满部队的牺牲就是有价值的。

会议经过充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无论战争多么残酷,也要打下去。只能打胜,不能失败。会议决定成立前线指挥部,以3纵司令员曾克林、4纵副司令韩先楚为正副指挥。3月31日会议结束后,各级领导人迅速返回部队,准备战斗。

同日,陈云电告东北局领导人:“我们已集中两个纵队五个主力师打运动战。我们下定决心,不惜将3纵、4纵打掉三分之二或四分之三,以争取较完整的长白山。从全局看,这种决心十分必要。又因为此次及今后敌兵多,且靠拢,因此决心打几个恶仗、硬仗、较冒险仗(仍是运动战)。若无此决心,则必然这样也不便打,那样也不便打。其结果必然部队拖垮,山头失守,贻害全局”。

在讨论作战方案时,曾克林主张先打敌中路侧翼装备较差、战斗力较弱的暂编20师,认为这样比较稳妥。而韩先楚则主张先打敌中路主力,美械装备且战斗力较强的中央军嫡系89师加54师的一个团。曾克林认为打89师如在一天内解决不了战斗,各路敌增援上来,我军有被围的危险,因此不同意韩先楚的意见。而韩先楚则认为该敌盲目骄傲,刚从外地调来不了解我之特点,如我能争取时间将敌诱至对我有利的地形上突然出击之,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围歼。该敌是主要进攻的一路,打掉它即可粉碎敌全面进攻。

陈云、肖劲光研究后,认为韩先楚的方案能更有力地打击敌人,遂复电同意韩先楚方,并决定由韩先楚统一指挥3纵作战。

国民党13军89师从清原出动后,向通化方向袭来。这个师刚从热河调来增援,还没吃过亏,所以骄横冒进。4月1日,89师推进到三源浦西南40里的红石砬子,形成突出部。

4纵10师奉命退出进攻通化战斗,北上打援。其先头部队到达红石砬子时,正好与89师一个营遭遇。韩先楚决定诱敌深入,派小部队伪装成地方武装,只打枪不打炮,只后退不前进,且战且走,故意示弱,给89师造成错觉。89师果然中计,冒进到柳条沟、油家街一带。这里是一片山间谷地,两侧山头的制高点都被民主联军占领,地形对歼敌十分有利。

4月3日6时,3纵7、8师、4纵10师乘国民党军第89师及54师162团立足未稳,突然发起攻击,由南、北两面将其包围。7师迂回到野猪沟和兰山(红石砬子西山),切断89师退路。8师从正面向油家街进攻,压迫89师向红石砬子和兰山逃窜。9师负责打援,在柳河境内湾口镇一带布置防线,打退了国民党军184师、暂20师5个团的多次进攻。89师在3纵的强大攻击下,被逐渐压缩到红石砬子民主联军预先布置好的口袋阵里,4纵炮兵团向敌人猛烈轰击,使敌军处于混乱状态。89师师长命1个团反攻,但该团长见形势危急,企图从梨树沟向兰山突围。这时,3纵和4纵全部炮火向89师实施阻拦射击,炮弹在混乱的敌军人群中爆炸,开阔地带积雪没膝,国民党军连滚带爬,溃不成军。激战至16时,全歼89师和54师162团,歼敌1万人,其中俘第89师少将代理师长张孝堂以下7500余人,缴获各种火炮96门,各种枪3439支(挺),汽车23辆,军马613匹,电台10部,而民主联军方面只付出了300余人伤亡的微小代价。首创东北战场上一仗全歼敌一个整师又一个整团的范例。

在围歼89师的同时,3纵9师在辽宁独2师5团的密切配合下,坚守湾口镇至谢家营一线20公里正面,连续3昼夜顽强阻击93军暂20师和60军184师的疯狂进攻,保障了主力的侧后安全。4纵11师利用浑江阻击新22师,使之无法前进。独2师在金川、辉南地区牵制了国民党军60军182师和暂21师等部。

郑洞国本来就对进攻临江信心不足,见89师全军覆没,立即下令各路人马撤退。四保临江又以民主联军的胜利而告终。

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期间,吴瑞林指挥的南满独立师和两个军分区及县、区武装,曾多次向中长路沿线城市主动进攻,先后三打鞍山、五打大石桥、三打海城、二打营口,经过百余次战斗,牵制了国民党军3个师的兵力,歼敌2400余人,减轻了正面战场压力,胜利完成了拖住新6军的战略任务,并为胜利反攻创造了条件。辽南独立师在敌后游击战争中立下战功,陈云赞誉这支部队是“辽南檐下一盏灯”。

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46:13


结语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历时3个多月,南满根据地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以陈云同志为首的中共南满分局领导,坚定信念,团结一致,粉碎了强大敌军的四次进攻,保卫了南满根据地。北满我军经过发动群众,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部队,以积极行动三下江南,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南满北满相互配合,以“南拉北扯”的战略粉碎了国民党军“北守南攻”的战略,使东北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东北民主联军在作战指导和战役指挥中,遵照中央军委关于“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等一系列指示,结合东北战场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弃、守地方与歼敌有生力量的关系,坚持以歼灭敌有生力量为主,坚持以打运动战为主,在战役和战术上均集中优势兵力。具体战法上有三点。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积小胜为大胜,逐次消耗和歼灭敌有生力量;诱敌深入,迫敌分散,先打冒进孤立之敌;围城打援,调动国民党军在运动中予以歼灭;集中五倍、六倍仍至八九倍于国民党军的兵力,达成四面包围,力求全歼,不使漏网。

当国民党军大举进攻南满时,以主力依托解放区的有利条件,实行内线作战,歼灭进犯军,是必要的。同时乘国民党军兵力薄弱,以一部分主力深入敌后,进行外线作战,也是必须的。四保临江时,不仅组织军区地方武装在沈阳、安东线两侧地区积极开始游击战争,而且以1个主力纵队深入敌后,以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一连、一营及分散的保安团为目标,直逼东北国民党军的指挥中心沈阳郊区,迫使敌顾此失彼,从而有力地配合了内线主力作战。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东北民主联军共毙伤国民党军19000余人,俘虏4万多人,缴获各种炮近800门,枪支4万余支和大量弹药、军用物资,收复县城11座。国民党军从此丧失了主动进攻的能力,不得不转为被动防守。而民主联军在战斗过程中,逐步扭转了自1946年5月四平保卫战以后的不利局面,从防御转为主动进攻。

通过此役,东北民主联军在正规作战方面有了很大提高,敢于同国民党军打硬拼战、攻坚战,学会了集中优势兵力和步炮协同作战。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和困难的物质条件下,干部战士团结奋战,士气越来越高。而国民党军队的骄横气焰在我军打击下日益低落,在战斗中往往一打就跑。从东北解放战争的全过程来看,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是个重要的转折。对东北民主联军来说,寒冷的冬季已经过去,阳光明媚的春天即将来临。





苏双 发表于 2016-12-23 12:35:40

先顶后看:lol

史节 发表于 2016-12-24 01:14:10

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46
结语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历时3个多月,南满根据地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以陈云同志为首的中共南满分局 ...

有一个问题。雪白血红中有关于三下江南中北退松花江时遭遇小丰满大水的描述,指的是47年3月2日。很多年前曾经碰到过一个114师的老人,他渡河的时候留下气喘的病根。这个印象很深。但你这个文章当中,只提到3月16日北渡松花江,赶在小丰满大水之前。
是不是3月2日,杜聿明使过这一招,之后想故技重施?

liuqing098 发表于 2016-12-24 20:29:21

忘情 发表于 2016-12-23 10:46
结语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历时3个多月,南满根据地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以陈云同志为首的中共南满分局 ...

胜利的取得真是不容易。

dashanji 发表于 2016-12-25 10:44:20

本帖最后由 dashanji 于 2016-12-29 13:11 编辑

感觉肖华和聂荣,王树声,等抗日的一把手不能适应新形势了,韩先楚粟裕他们冒出来了,萧劲光正确但资历压不住,陈云就牛B大了

薄荷糖家族 发表于 2016-12-25 12:10:10

说实话,真实的历史我也弄不清楚,但这个讲法比白先勇的讲法客观的多,更接近于事实。

李根 发表于 2016-12-25 12:23:21

赞美啊,林总的土八路泥腿子叫花子兵,就是这样淬炼成百战雄狮的

{:209:}{:209:}{:209:}

dlzhlxj 发表于 2016-12-25 15:02:20

好文章,技术含量很高,以前总觉得辽沈战役很突兀,这篇文章揭示了我们是怎么一步步从弱变强的。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爬冰卧雪扭乾坤——记“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