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谈谈中美税负对比
最近“曹德旺跑了”事件引发热议,其中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税负”。那么中美的税负真实是怎么样呢?有没有人就“曹德旺跑了”事件来浅显解释下中美税负对比么呢? 微薄上陈经不是写了个文章么 猫元帅 发表于 2016-12-21 12:14微薄上陈经不是写了个文章么
{:1_1:}我看了,但没细说税负问题 苜蓿 发表于 2016-12-21 12:27
我看了,但没细说税负问题
自己列个清单也能说明问题
费比税高的多,先列个社会保障的:
1、养老保险 20(单位)+8(个人)
2、医疗保险 8(单位)+3(个人)
3、失业保险 3(单位)
4、生育保险 1(单位)
5、工伤保险 5左右,不同行业费率不一样
合计约是工资的 48% pea 发表于 2016-12-21 12:57
自己列个清单也能说明问题
费比税高的多,先列个社会保障的:
在美国的列个美国的清单。大家可以对比一下。
本帖最后由 loy_20002000 于 2016-12-21 18:32 编辑
国家统计局2014年数据:
各项税收(亿元) 119175.3
国内增值税(亿元) 30855.36
营业税(亿元) 17781.73
国内消费税(亿元) 8907.12
关税(亿元) 2843.41
个人所得税(亿元) 7376.61
企业所得税(亿元) 24642.19
各分项合总: 92404.0(国内增值税不含进口产品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不含进口产品消费税,其他税款没有列出)
国民总收入(亿元) 644791.1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643974.0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58343.5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277571.8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308058.6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4720.0
各项税收/国内生产总值=18.5%
增值税是由消费者买单的税种,营改增没有增加企业纳税负担。但是增值税逃税、避税是比较困难的,反应在消费上就是消费品的价格会上涨,从而降低消费品竞争力。另外地租高是不利于制造业的,地租成本是应该着重考虑的。
美国的数据只查到中央税,没有查到州税。坐等数据党解答。
pea 发表于 2016-12-21 12:57
自己列个清单也能说明问题
费比税高的多,先列个社会保障的:
这个只是人工成本,在一个企业中,人工成本一般会占生产成本的多少?我想这个在美国肯定比国内高 本帖最后由 loy_20002000 于 2016-12-21 20:44 编辑
johnsonjian 发表于 2016-12-21 18:56
这个只是人工成本,在一个企业中,人工成本一般会占生产成本的多少?我想这个在美国肯定比国内高 ...
民营企业5%的净利润算是高帅富了,足额缴纳五险一金利润还能剩下多少。民企统统缴纳五险一金+不偷税不漏税,95%都要完蛋。干餐馆、零售的还要负担城市内地租成本,更难。
商务部数据。
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零售业从业人数6134万人,占全国从业人员的8%;当年零售业实现增加值1.9万亿元,占GDP比重仅为3.7%,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9%。企业净利润率也只有2.46%。。
(以上是门户网站的总结,以下是原文)
根据典型企业数据分析,专卖店净利润率(营业收入利润率)水平最高,为4.15%;大型超市、超市和专业店较低,分别为1.3%,2%和2.15%。
房租和人工费用上涨是推动费用上涨的主要因素。2012年典型零售企业房租平均上涨17.5%,以大型零售企业为主的连锁零售百强企业平均房租上涨21%,人工上涨20.5%。特别是2012年很多商业企业迎来续租期,续租的租金一般都大幅上涨,部分卖场租金甚至出现翻几倍的现象。除房租和人工外,零售业用电成本依然较高,2012年零售典型企业水电费平均比上年上涨16%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6-12-21 20:39
民营企业5%的净利润算是高帅富了,足额缴纳五险一金利润还能剩下多少。民企统统缴纳五险一金+不偷税不漏 ...
2012年零售典型企业水电费平均比上年上涨16%
这个是支出上涨还是水电价格上涨?
说起超市。一般是小超市比大超市略贵一点,赚个量差。但是听装可口可乐我这边家乐福卖2.0元,物美在1.9-2.0不定,华润居然卖到2.2元。然而楼下小超市却卖1.8元。 本帖最后由 loy_20002000 于 2016-12-21 22:03 编辑
猫元帅 发表于 2016-12-21 21:27
2012年零售典型企业水电费平均比上年上涨16%
这个是支出上涨还是水电价格上涨?
不清楚呀。中国的统计数据不能较真的。
小超市的盈利模式是这样的。不同于沃尔玛那样的大超市(冲动消费为主),只卖销售业绩好的日用品(买完就走,顾客不会东看看西瞧瞧)。部分商品亏损,部分商品不赚钱或微利,部分商品是主要盈利点。例如我知道的一个案例是饮料、小孩吃的小零食亏损吸引常客(小超市不靠这个生存,大量卖也赚不到几个钱),毛巾、牙刷、肉类袋装食品、有牌子的零食、地价酒做微利(卤鸡腿、士力架、红星二锅头一类,毛利润在5%——10%之间),日化品赚钱(20%以上的毛利润,常客不会因为贵了些就跑大超市去买,没记错的话利润最高的品种可以到80%)。这个案例的小老板在小县城仅有140平方米的店铺年净利润可以到20万以上。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6-12-21 21:54
不清楚呀。中国的统计数据不能较真的。
小超市的盈利模式是这样的。不同于沃尔玛那样的大超市(冲动消费 ...
这么说倒是靠谱。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6-12-21 20:39
民营企业5%的净利润算是高帅富了,足额缴纳五险一金利润还能剩下多少。民企统统缴纳五险一金+不偷税不漏 ...
民营企业5%的净利润算是高帅富了
你都说了这个是净利润,难道这个净利润说的是不扣成本、税负的“净利润”:P
再者说我还真不知道有哪家企业只有这一点净利润还能活下来,能不关门{:226:} pea 发表于 2016-12-21 12:57
自己列个清单也能说明问题
费比税高的多,先列个社会保障的:
美国分人分地方~~ 如果只算税,比较好查。
你这里有些是国家强制交给社会的,有些是为个人将来准备的, 分开算可能会更清楚。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6-12-21 21:54
不清楚呀。中国的统计数据不能较真的。
小超市的盈利模式是这样的。不同于沃尔玛那样的大超市(冲动消费 ...
国内小生意有好像2-3万的免税额。国外好像没有免税额一说吃,但可以抵成本,税率比大公司有优惠,大概在19%左右。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6-12-21 10:46
国内小生意有好像2-3万的免税额。国外好像没有免税额一说吃,但可以抵成本,税率比大公司有优惠,大概在1 ...
米国当然有免税了。小生意主在每年报税的时候上来就可以根据家庭状况直接从收入里减去若干不收税,然后还可以报一些经营成本来折抵收入。 johnsonjian 发表于 2016-12-21 22:21
你都说了这个是净利润,难道这个净利润说的是不扣成本、税负的“净利润”
再者说我还真不知道有哪家 ...
我不是干企业的,没法给现身说法。接触到的数据就是这样,确实利润很低。“炒房兴邦,实干误国”的说法不是没道理的。 社保的统筹部分实际是税,因为和个人已经无关。 本帖最后由 hotmen 于 2016-12-22 15:28 编辑
其实单独比较流转税没啥意义。
政府总是要收税的,不在这儿收就在那儿收。美国有遗产税,房产税,中国没有;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法与中国不同,没法直接比。家庭资产也不太好比较,但就家庭的现金和储蓄而言,中国家庭比美国家庭能拿出的多。
这个文章是这么说的:
熟悉税收和经济理论的读者比较清楚:中美税收体制的差异其实主要是“流转税”与“所得税”的差异。
中国以增值税等流转税为主,美国以收入所得税为主。流转税一般也称为“间接税”。所谓间接税是指,增值税等流转税,在商品生产流通环节地征收,会成为各企业的“成本”,推高产品价格,从而使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承担税收。
这就是所谓的“税收转嫁”。这种可以转嫁给消费者的税收,其实是通过对生产经营者征税的方式对消费者间接征税,故称“间接税”。
而美国税收的主要来源——所得税则直接向收入所得者征收,故称“直接税”。
明白了这些背景知识,可以看清背后的逻辑:美国以所得税为主,说明美国人在获得收入的同时已经支付了需要承担的主要税收。
中国的所得税相对少,说明中国人在获得收入时承担的税收要少一些,主要的税赋按增值税这种“间接税”征收——“间接税”体现在产品价格上,谁购买产品,谁承担税收。
因此简要来说,美国的办法是“谁收入,谁交税”,用“上过税”的收入再去消费,不需要再承担更多税赋。中国则相反:“收入”本身不需要交太多税,是“谁消费,谁交税”。
(当然,这是想对来说的:中国也有所得税,美国购买环节也有消费税——但中国的所得税征收范围和力度要低,西方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只是部分产品,税率也低于我们普遍征收的17%的增值税,而且中国在增值税的基础上也征收消费税。所以相对而言,中国消费者在购买环节承担更多税赋,美国人在获得收入时承担更多税负,而购买环节承担的税负低于中国。)
http://www.guancha.cn/liugang/2016_12_22_385485_1.shtml
这篇的意思也类似
从税负构成及承担者来看,我国企业承担了90%以上的各种税费,个人承担的各类税费占比不足10%。一方面是由目前我国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所决定;另一方面也使企业对税(费)负敏感,尤其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盈利能力变弱时,企业自然会感觉税费负担重。相比较而言,西方国家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费)占比较高,企业直接负担的税费显得并不高。
从税负的转嫁性来看,收费往往与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有关,与企业具体的经营活动相关联,难以转嫁;占我国税收收入比重三分之二左右的流转税,由于依附于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可以实现转嫁,纳税人与负税人分离,企业只履行缴税义务,并非负担者。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会导致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总税率”指标计算的企业税负虚高。至于流转税的累退性,可以通过税制结构优化完成,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http://www.guancha.cn/economy/2016_12_22_385551.shtml
本帖最后由 苜蓿 于 2016-12-23 15:31 编辑
看了各方的报道,解说,也看了晨大关于税负的解说。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以下:1.单独就税率来说,中国属于不高不低那类,但实际税负确是不低。另税负也不能简单用税率高低来说(之前理解有偏差)。2.由于我国税制以”间接税“为主,附加值高,税负就相对少,所以不同企业之间税负差别很大。3.今年营改增,一些企业税负没减反增,例如: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之前,避税空间很大,但营改增后,实行增值税,这种做法相当于断了企业避税的一些路,而材料费用又占工程造价很大比重。4.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部分企业税负加重明显。 在此经济环境下,是企业升级转型,国家减少对地产依赖的机会吗? 本帖最后由 njyd 于 2016-12-24 02:18 编辑
这个没研究,说不出啥。
但可以肯定地说,除了税务局,没有人会说自己交税少,哪怕是0税率他会认为补贴少了。
关于曹德旺的工厂,他在美国开的厂是在美国销售,拿在中国生产卖到美国去没法直接比的,至少跨洋运输和美国进口税上会省不少,更不要说当地政府补贴的特殊条件,这种补贴只能是个案(不是说只有此案补贴,各案各分析)。
真正要比,就得拿美国厂和中国厂都卖到欧洲非洲去比,就是要比较美国厂和中国厂的产品在美中以外的国家的的竞争力。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