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最牛巴士”弱点太多
本帖最后由 Delrio 于 2016-8-5 04:54 编辑按照最新的新闻看,好像连300米的试验线路都没有跑完。真的是为了圈钱的吗
http://jjckb.xinhuanet.com/2016-08/04/c_135563780.htm
---
前段时间,一项名为“巴铁”的发明刷爆了各大新闻头条和朋友圈,据称“巴铁”是一种完全依靠电力驱动的大运量宽体电车,具有地铁一样的大运力,能像巴士一样在地面上运行。
在“巴铁”炫酷的动画宣传片中,阳光明媚交通有序,本来应该是地铁汪的乘客们衣着光鲜,乘坐着全景天窗的超级巴士穿梭在城市之中,似乎一个没有堵车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655t6bso3zuashtwst9.jpeg
▲前段时间火得一塌糊涂的“巴铁”
就在这几天,又传来了“巴铁”正式下线试运行的消息。面对再次火起来的巴铁,小编认为,最牛巴士其实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如同埃隆马斯克在沙漠中模拟一下超级高铁,造一辆样车在秦皇岛这样的三线城市试运行当然不存在问题,但是如果真正在大城市担起“治堵神器”的光荣使命,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来看一下“巴铁”现实的骨感:
一、车辆造价:
地铁建造成本主要是站点和隧道的基础建设造价,地铁车辆构造简单,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但其成本也在每节600万左右,进口地铁的单节成本早已超过1000万。“巴铁”车辆庞大,其转向装置、承重装置、控制系统、安全措施肯定远比地铁车辆复杂昂贵,然而据设计师说,这种远比地铁车辆要复杂和巨大的“巴铁”四节编组造价仅为3000万左右,单节造价不到800万,价格几乎等同地铁,其低廉的造价显然非常不切实际。
当然其地面轨道建设比地铁便宜是事实,可是有没有宣传中的仅有地铁的五分之一就有待考证了。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714udruc9mmrr3ly39v.jpeg
▲广州地铁一号线采用德国西门子列车,
其单节成本超过1000万人民币
二、刹车
如此庞大的车辆与地面接触的轮轨反而很小,势必造成刹车时车轮及车轮的直接连接装置和轨道面承受冲力过大,极易损坏。要知道,所用高强度材料的飞机起落架都承受不了飞机刹车的冲力,而是依靠减速伞或发动机反推来解决。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725qkrbei4ii1zjrb1i.jpeg
▲体型并不大的歼十战机减速采用减速伞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729mzsf49qomn94zgu4.jpeg
▲民航客机同样不会使用机轮刹车而是采用发动机反推来减速
相反,看起来要比大多数轻型战斗机都要重的“巴铁”反而单纯的希望依靠刹车片来刹住庞大的车体,未免太过理想,不知道世界上如此高强度的材料造价是多少。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733fzdgyjgo333xx2m4.jpeg
▲“巴铁”官方宣传片中出现的刹车装置,与普通汽
车刹车装置基本相同,与其庞大的车体并不相配。
另外从视频上看,转向系统占了车体很大一部分空间,两节车厢间距在转向时会有较大变化,那么两节车厢之间如此大开大合的机械装置必将非常复杂,研发者并没有给出太多说明,而是简单的以“伸缩带”一笔带过。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738r6576b88mq5rmt6z.jpeg
▲因车体宽大“巴铁”的车厢链接机构定将非常复杂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742tuul1f9fqq1ppfgp.jpeg
▲正式实验的“巴铁”仅为一节车厢,
回避了车体链接机构的复杂程度
三、容易脱轨
车辆太大,对轨道的精度要求就很高,由于受气温变化、地基不均匀沉降等因素的影响。宽达8米的两边轨道势必会随时间增长而产生变形,这时如何保证轨道的位置稳定将是一个严峻的技术考验,要知道:城市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巴铁”的轨道周围如果有工程施工或者管道开挖,那么分别独立的轨道的命运真的堪忧啊。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747o09c06pezhxhera4.jpeg
▲大家经常见到的因周围施工或地基沉降造成的
路面开裂,同理也将造成“巴铁”轨道的变形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751ft6qk11ykpfqg6pp.jpeg
▲为保证轨道间距稳定,车辆运行安全,铁路路轨之间
会采用高强度材料连接,而“巴铁”的两条轨道却分别
独立,其整体性较差。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755f3s38spakrrirnyn.jpeg
▲现场轨道照片,可以看得出轨道比较
粗糙且没有相应的轨道构件
说完轨道的变形,再来谈谈“巴铁”自身的变形,因体积过大,在日常运营中“巴铁”势必会受到转向时的向心力、刹车阻力、甚至包括台风风力、热胀冷缩等影响而产生比一般车辆大得多的变形。另外因为其采用的刚支架结构竖向支撑过高,其车体最下部会因受上部压力而产生外扩变形。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800m5jzqsdmsmc6d1qh.jpeg
▲“巴铁”的基本受力跟结构力学中经常提到的
钢支架受力几乎完全相同,其接地处极易外扩变形
(小编手工绘图,图渣勿喷)
当“巴铁”变形或路面变形超出限度后,“巴铁”将有脱轨危险,一千多人的载客量,60公里的时速,一旦发生脱轨,其危险性和事故的重大性自然是不言而喻。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804hld2mpdl429zhg3d.jpeg
▲这张图可以看到巴铁的实际结构,路面交通条件极
其复杂,在如此高载客量的情况下,这样的结构一旦遭到大
型车辆撞击极可能引起严重事故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811v48ekq0tcoo6odet.jpeg
▲前不久发生的台湾旅游大巴事故,造成26人丧生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815tjfzttif8xjtjsta.jpeg
▲地铁运行环境基本独立,受其它环境影响较小,较为安全。
四、通过性差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819du7dtb40sztdm0u0.jpeg
▲宣传片中“巴铁”整列压在高架上,且将
重量全部压在高架桥最薄弱的两边
看到宣传片中“巴铁”过高架的视频,小编直接惊呆了,现在城市中高架桥设计最大荷载一般为55吨,整列“巴铁”的重量超过100吨应该是妥妥的了,如此这般过高架,而且是直接将重量压在高架桥最薄弱的最外侧,相信以目前的工程水准,没有哪个高架桥能称受得了。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823bk011v4r2i0z0zmm.jpeg
▲高架桥截面图图示,其最外侧是悬臂最薄弱的
部分,根本不具备铺设“巴铁”轨道的承重条件。
况且“巴铁”在转向过程中还需要高架桥为其提供巨大的向心力,这些在已建高架工程中都没有考虑过,改造谈何容易?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828k6sfqewk0r0rn6ka.jpeg
▲高架桥外侧需要对“巴铁”提供向内侧的向心力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831eojr8or8b8q1arti.jpeg
▲因载重车停在高架桥外侧而将高架桥压垮的真实事故
再就是转弯半径受限,因体积庞大,“巴铁”势必需要庞大的转弯半径(地铁和列车的转向半径都非常大,一般超过200米),即便“巴铁”的转向半径小于地铁,在现行城市路面交通中,也有相当多不符合“巴铁”的大转向半径的道路,即便能够转向,“巴铁”的速度也将大受影响。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837mf385jll3py85y5l.gif
▲“巴铁”展示模型中路线的转弯半径极大,
已建城市道路难以做相应改造
再就是受各种空中障碍的影响,因为历史问题,很多城市的道路净空都达不到规范要求,而且整条道路只要有任何一处不达标,“巴铁”都不能通行,也就是说:沿途的标示牌、路灯杆、燃气管线、树木等全需要为“巴铁”的到来而接受改造,这个成本恐怕就不比地铁打隧道的成本低了。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841i1jcbzmrjmv5cmkl.jpeg
▲广州繁华的体育西路,如果通
行“巴铁”不知道要砍掉多少树木
通过性差、转弯不便、净空要求过高等条件使得“巴铁”仅能在极少数经过严格改造的路段通行,这将极大影响其应用范围。
五、对其他车辆通行的影响
宣传动画中车辆与“巴铁”运行互不干扰,井然有序,然而真实情况是这样么?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849acakn5kcswfa1saz.gif
▲“巴铁”下方空间极小,实际情况很难像视
频中那样有序,很多司机可能避之不及
“巴铁”的下方净高只有2.1-2.2米,即便“巴铁”静止,给人造成的感觉也是非常压抑的,更何况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854gsy3g3ss3gbnzgso.jpeg
▲从“巴铁”狭小的下部空间看来,小汽车能正
常的行驶在“巴铁”下面几乎是不可能的
很可能一般司机都不敢开进“巴铁”下面去,如果是这样,“巴铁”本身不占道路空间的设想就将荡然无存。
试想一下一位刚拿驾照的女司机正在稳稳地行驶在路面上,突然四周一暗,一个庞然巨物从四面八方包了过来,紧贴着头皮略过,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恐怖场景。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859hgxxm4mxwhkgp7w2.jpeg
从公布的照片看,“巴铁”轨道与路面实际是用防撞栏分割开,行驶线路是半封闭的,小汽车通行需要有专门的入口和出口,可问题是这些小汽车出入口极易堵塞,一旦阻塞,整条道路包括“巴铁”运营肯定瘫痪。
另外,公交车等其他大型车辆不能通过“巴铁”,故而只能走另外通道,这样道路的整体通行率肯定会受到影响,整条公路的运力是否因为“巴铁”的到来提升还需要经过科学的计算。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903hugn5zig765us8tn.jpeg
▲占用单独车道的BRT快速公交,其实用性至
今仍有争论,“巴铁”所面临的情况相似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906ck5g53k8o8q8o3ra.jpeg
▲“巴铁”下方不允许公交车等庞大车辆通过,
实际上是挤占了普通公交的道路空间
综上,解决35%拥堵的数据支撑来自哪里,目前还没有答案。
七、宣传失实
“巴铁”的概念构架始于2010年,至今仅不到六年。一辆小汽车的研发周期都需要四五年之久,一个体积庞大的巨型交通工具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生产完成,这无疑大大超出了人们的心理预期。就小编看来,目前“巴铁”的批量制造还远未成熟,当然,打制一两辆样车在试运行线上跑一下还是有可能的。
在众多宣传中只谈“巴铁”功能的美妙,背后的技术支撑却只字不提,“巴铁”的数据如载客量、速度、重量等各种技术都是在非常理想的状态下才能获取的性能数据,很多数据更像是随口拈来,背后并没有详细的技术支撑。而宣传中说起对比的其他交通工具数据都是其平均甚至不利情况下的数据,如众多新闻提到的公交车每小时15-20公里,这显然是以偏概全,如果“巴铁”考虑转向、过红绿灯、地面交通复杂性等因素,其运营时速并不一定比同样车道上的公交车快多少,如果说真的快了,那也是以牺牲整个道路的通过性为代价的。
拿“巴铁”理想状态下的运营速度与公交车在拥堵时的速度作对比、拿“巴铁”理想状态的造价与地铁在复杂城市地下环境中的造价相对比、拿“巴铁”的电动优势与燃油公交车相对比,这些对比显然失之偏颇。
如果用“巴铁”的宣传方式,现代有轨电车似乎占地面积更小,载客量也大,将更具优势,然而其实际应用呢?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910o8p47prara93m9d8.jpeg
▲现代有轨电车,占用路面面积同样较小,
但因各种原因没有大量普及
小编认为人类对速度及便捷的追求将使交通拥堵永远伴随着大城市,这并不是说现行的拥堵治理不了,而是现在的拥堵改进了之后人们的心理预期随之提高,追求更快更方便,从而引起新的拥堵。也许最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还是要靠网络时代互联网信息传送而引起的城市聚集效应消失导致的人口由集中到分散的逆城市化进程。
http://www.aswetalk.net/bbs/data/attachment/album/201608/05/043913pk6f4eqbb5hbkq4b.jpeg
▲80年代的上海交通,当时的困难是交通工具缺乏,
如今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但更多的人口
和车辆同样造成了拥堵
结语:
当然啦,新思路新产品小编我也不会一味的抨击,“巴铁”的概念毕竟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任何一个产品从无到有,都需要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爆破组 连300米的试验线路都没有跑完{:7_334:} 这玩意还没内测完就上路试跑,真够高调的,当这是开发游戏啊,搞不好要死人的 大领导一拍脑袋就上呗,反正又不是花自己的钱。 这个巴铁属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对接互联网金融的真正高大上项目。
背后的公司叫华赢凯来,老板叫白志明,具体请自己百度吧 蒸汽机出来的时候也是被嘲笑 因此感觉真没必要这样 新事物不可能出来就成熟 还是看看能不能在市场中成活下来 就是个高大上的骗子项目。 这个项目,好像就是个P2P的骗子项目{:188:} 影响车辆通行效率的除了交通事故以外,就是车辆之间的交叉通行,交叉自然发生在交叉路口,分为两种,一种称为冲突,即车辆的行驶轨迹有交叉点,比如南北向和东西向的直行车辆;还有一种是干扰,比如南北向的右转车辆与东西向的直行车辆,它们的行驶轨迹虽没有交叉点,但在进入正常行驶路段以前,存在冲突的可能。
可以说交叉问题解决不了,车辆的通行效率就上不去,所以城市才有上天入地的高架和地铁,城外才有高速、高铁,出发点就是解决交叉问题,各跑各的,不冲突、不干扰。
巴铁的发明者也许忽视了这些基本常识,但要知道快速公交尽管有专用车道却快不起来的原因,也就是忽视了这些基本常识。
巴铁与快速公交相比,在正常路段的确少占了路面,但安全性如何要请交警同志们把把关,想象一个巨无霸在头顶时不时的呼啸而过,小心脏好像要炸裂。 这个文章啊,就和当年质疑高铁的文章一样,伪专业。他写的越多,就暴露的越多。数据的堆积反而暴露了无知。
我对这个项目虽然不看好,但仍然认为应该实验一下,大不了就像上海磁悬浮一样么。
要说这车的问题,我觉得下部空间太低了。至少应该在三米,才能容下大部分车辆。两米的高度理论上可行,但是以国内司机的奏性,早晚撞上。
这种车辆最适合的线路,就是北京快速公交那种市区到五环六环的通勤线路。比如马甸桥到昌平、六里桥到门头沟、大红门到大兴这种,中间都不用有太大的弯道。至于技术性问题,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 快速公交的争论,实际上是集中在运力上。
原来十几路公交都跑这各线路,快速公交建成后就剩一个了。运力不足。
另外就是这条线路平面十字路口过多。导致行驶速度上不来。
还必须主干道要宽,起码是单向4车道吧。 这个玩意 等于占用了两条车道,最乐观情况下,这两条车道不能跑大巴和卡车,只能跑小车。可开小车的谁敢没事往他下面钻呀,在北京肯定没戏。 河北秦皇岛“巴铁”测试后被“封藏” 当地称未立项: 原标题:河北秦皇岛“巴铁”测试后被“封藏” 当地发改委称至今未立项 https://t.co/FQRCvkMouO 这玩意现在看不靠谱,不过加上自动驾驶可能还行 别的不说,我的SUV车高1.825米,每次进商场的车库,限高2米,我{:216:}都是战战兢兢的。
让我高速从这家伙下面穿过,真不敢!{:216:} 网上一片黑,我反而觉得可以等等看再说。
要是网上有很多叫好的,反而我会不大相信 本帖最后由 锦候 于 2016-8-6 11:47 编辑
我是没想到这个真的有人敢造出来。这个东西的理论缺陷太多,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我当时看了一下宣传,也大概的想了一下,主要的原因有几个:
1 这个车的主要的思想就是车下可以走车,这是它最基本的想法。但是这个设计其实极端不靠谱,在这样一个几乎是密闭的空间开车是对下面司机的心理素质的一个极大的考验;更何况这车还要跟着动,没有经过特别训练的人是没法应付这个心理压力的。年轻的时候一次我们几个人在朋友的修车厂,试过人躺在地上,面朝上让车从头上开过去,小车到没什么,但是大卡车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很觉得压抑。那还是我们20来岁,精力体力都是最高峰的时候。如果这个车上路,正常的人都会选择避开它而不是钻到它下面去。如果被动的被套在车下了也会尽快选择离开的。这样一来这么个庞然大物只会增加拥堵。
举个例子也就是我们当时为什么玩那个让车从头顶钻过去的游戏的原因,陆军的训练有一个是让士兵仰面朝天躺下让坦克从上面开过去的科目,当时朋友的修车厂有转业军人说起他们当时练这个科目,很多人都不敢。我们就试了一下。这个确实需要练,大多数人第一次都不行。我们试的时候基本上都把眼睛闭起来了,这个要是开车肯定不行了。
2 就是这个刹车问题,当时不知道他采用什么刹车,以为有特别的设计。看了这篇文章才知道是普通的刹车片,那么这个设计者根本就缺乏基本的物理常识。简单的说吧,这么大的质量,如果以50公里的时速运行起来那产生的势能岂是几个刹车片可以刹住的?
我有朋友是开长途大货车的,他们的车是气刹;这种车装满货后跑起来后按他的说法,100米内刹不住。这种大货车在加拿大白天是不能进市区的。
澳大利亚有种车叫做“公路火车”,用来做长途运输的。就是这种大货车但是后面拖4,5个车厢,每节车厢都有制动装置。这种车在公路上跑起来后,刹车距离是1公里。油管上有介绍,有兴趣的自己去找。这车的长度和澳大利亚那个公路火车差不多,重量好像还是这个巴铁重,两个比较一下就知道这个巴铁的问题了。
国内这个设计如果作为室内交通在公路上跑,这个刹车怎么解决?如果是地铁或者天铁有特别的轨道,和其他的车辆没有交集,这个问题比较好解决。但是这个巴铁在路面上跑,刹车时对地面的冲击不知道有谁算过?什么样的路面能经得起这种折腾?何况路面上还有其他的车,刹车和启动是对其他车辆的驾驶者所造成的压力又有多大?
这个设计确实缺乏基本的知识,物理的,道路交通的,人的心理等等方面都没有考虑到。
这车竟然真的有人造出来,我也是醉了!
而且这个东西也很难说是个发明,类似的东西在工厂里面有用,在车间里面,一个这样的东西在轨道上从这头到那头。不同的是工厂那个上面是个平台罢了。 谜团 发表于 2016-8-5 09:08
蒸汽机出来的时候也是被嘲笑 因此感觉真没必要这样 新事物不可能出来就成熟 还是看看能不能在市场中成活下 ...
有这事?能详细说说不 flyrathabu 发表于 2016-8-6 01:51
网上一片黑,我反而觉得可以等等看再说。
要是网上有很多叫好的,反而我会不大相信 ...
刚出来的时候一片叫好,过了两天突然集体开黑。
现在的媒体都没有自己的观点的:L 锦候 发表于 2016-8-6 04:42
我是没想到这个真的有人敢造出来。这个东西的理论缺陷太多,根本就不可能成功。我当时看了一下宣传,也大概 ...
据说是民科设计的,主要是为了P2P圈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