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骑兵军(一)从顿河到察里津
“ 在我的窗前,有几名哥萨克正以间谍罪处死一名白发苍苍的犹太老人。那老人突然尖叫一声,挣脱了开来。说时迟,那时快,机枪队的一名鬈发小伙子揪过老人的脑袋,夹在胳肢窝里。犹太老头不再吱声,两条腿劈了开来。鬈毛用右手抽出匕首,轻手轻脚地杀死了老头,不让血溅出来。事毕,他敲了敲一扇紧闭的窗。‘要是谁有兴趣,’他说,‘就出来收尸吧。这个自由是有的……’”
《骑兵军·小城别列斯捷奇科》
如果把伊萨克·巴别尔的散文集《骑兵军》当做某种程度的纪实来看的话,上述文字毫无疑问地记载的是一起暴行。
而犯下暴行的这些人,来自本文所要描写的主要军事组织:苏维埃工农红军,第一骑兵军。
第一骑兵军是苏俄内战期间一支具有传奇色彩的红军部队。它的名声在外,不仅仅是因为它的残暴和野蛮(在巴别尔的笔下,这种野蛮被赋予了暴力美学色彩),更因为它曾经在苏俄内战中所奠定的赫赫战功。第一骑兵军优异的作战表现对布尔什维克的最后胜利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同时,第一骑兵军在四年作战期间,培养了一大批战功赫赫的将领。后因苏联波诡云谲的政治风云,这些将领被推上了历史前台,在苏德战争爆发后,挽狂澜于既倒,在关键时期承担了重要责任,为苏联战胜德国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最后,不能不承认,第一骑兵军本身就是苏联复杂的政治斗争的外在体现。它的短暂历史以及各种后续影响,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扼腕叹息。
由于上述前三个原因,第一骑兵军在苏联历史教材当中成为史诗般的故事。第一骑兵军领导人布琼尼、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等将领的故事不断得到复述和被浪漫化。肖洛霍夫在《静静的顿河》当中,以非主线叙事的方式,侧面描写了第一骑兵军在顿河流域作战中的各种经历。而亲身经历了1919年10月到1920年9月第一骑兵军战斗的伊萨克·巴别尔,则以散文集《骑兵军》闻名于世。巴别尔的文学生涯如流星般炫目而短暂,仅靠《骑兵军》一书奠定他在世界文学史当中的地位,从中可见第一骑兵军战史所具有的文学和美学价值。
在中国人当中极具影响力的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本人就曾经是骑兵军战士。在这部小说里,他用短暂的篇幅描述了骑兵军作战的场面。这部小说在1999年被中国导演改编为电视连续剧。片尾曲选用的是乌克兰民歌《远在小河对岸》,曲调非常优美,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一句歌词“布琼尼的战士整装待发”很能说明第一骑兵军普通士兵和军长布琼尼之间的关系。
是的,讲述第一骑兵军的故事,就一定要讲述这支军队领袖和灵魂的故事。所以一切的开始,要从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说起。
一、从顿河到察里津
1883年4月25日,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出生在俄国罗斯托夫州普拉托夫斯卡亚镇。现在因为要纪念布琼尼,它已经改名为布琼诺夫斯卡亚。这里位于顿河畔罗斯托夫市(以下简称罗斯托夫)东南偏东150公里,紧邻顿河。米哈伊尔·肖洛霍夫的故乡维申斯克镇(这也是《静静的顿河》里主人公格里高利·麦列霍夫的故乡和整部小说故事的中心地点)位于普拉托夫斯卡亚以北305公里处。
普拉托夫斯卡亚地处罗斯托夫州腹地,周围环绕着广袤的南俄大草原。在沙俄时代,普拉托夫斯卡亚属于顿河军州管辖。在这片土地上长期驻屯着沙俄的一个特殊民族:哥萨克。
一些研究认为,哥萨克从前是俄国逃亡的农奴和匪盗。在蒙古人对俄国的统治结束后,随着沙俄势力扩张,他们逐渐来到南俄。沙皇意识到他们的军事能力,将他们改造成了专门的军事力量,由哥萨克构成了南俄边境的军屯。1914年,全俄总共有13个哥萨克领地。哥萨克们世代为沙皇服兵役。作为交换,哥萨克们享有某种特权。首先是他们拥有的土地较普通的农民为多;其次,他们不用缴纳“灵魂税”(一种宗教税);第三,他们和俄罗斯贵族一样,可以自己酿造伏特加。
哥萨克们跟整个俄罗斯社会基本上是隔离的。在沙皇军队当中有专门编制的哥萨克部队。指挥官由哥萨克充任。哥萨克社会当中的家族和血缘关系非常紧密。每个哥萨克村,即Stanitsa,都有一个自己选的头目(也翻译为首领),称为Ataman。这个头目对整个哥萨克大头目直接负责。
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之前,南俄哥萨克领地分为三大部分。顿河军州,总面积约16.5万平方公里,人口150万。库班哥萨克军州(今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面积约9.4万平方公里,人口130万。第三部分是捷列克哥萨克军州(位于捷列克河和伏尔加河流域之间,今俄罗斯车臣一带),面积和人口均少于顿河和库班两个军州。
布琼尼虽然出生在顿河军州,却并非出生于哥萨克家庭。正好相反,布琼尼的父亲是普拉托夫斯卡亚的一个普通农民。这个家庭在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改革后,由布琼尼的祖父从沃罗涅日省迁移到普拉托夫斯卡亚。布琼尼的传记中说,这是因为农奴改革后,布琼尼祖父无法赎买土地,只好搬到顿河军州,充当哥萨克地主的雇工。
事实上,在二月革命之前,顿河军州确实存在十分尖锐的土地问题。革命之前,顿河和库班哥萨克占有的土地占全部土地的80%。因为亚历山大的农奴改革,大量的外来农民涌入顿河和库班地区,他们被称为inogorodnie(来自另外一座城市的人)。同时,农奴改革也在实际上解放了世世代代为哥萨克当农奴的那一部分人口。他们被称为Korrenye。无地的乌克兰农民也部分流入顿河流域,在《静静的顿河》一书中被称为“霍霍儿”。
顿河和库班地区的无地自由农民激增,导致大量人沦为哥萨克地主的雇农,带来了当地激烈的社会矛盾。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斗争”思想,在顿河以及库班地区找到了发育的温床。
布琼尼家庭的外来者和雇农身份,正好符合阶级斗争理论中“受压迫受剥削阶级”这一定位。他年纪轻轻就给哥萨克地主当了雇工,在理论上就是一个天然的造反者,而后来在一切条件具备之后,也的确成为了一名造反者。
布琼尼天生身体强健,骑术精良。1900年,当沙皇陆军大臣库罗帕特金来到普拉托夫斯卡亚镇巡视时,作为外地人代表的布琼尼在马术表演当中一鸣惊人,获得库罗帕特金奖赏的一枚银币。1903年,布琼尼应征入伍。次年补充到位于中国东北的哥萨克46团,成为一名龙骑兵,即在携带步枪和马刀,在马上作战为主的骑兵。
一百年多年前的骑兵大体上分为三种。骠骑兵,即轻骑兵,作战任务以侦察、袭扰和追击为主,不参加大规模的进攻作战。枪骑兵携带长矛,作为重装骑兵的主要突击力量投入进攻作战。龙骑兵是骑兵中的作战主力,用于扩大战果。在重炮和机枪等远程密集杀伤性火力投入战场之后,笨重而且迟钝的枪骑兵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龙骑兵逐渐转变成骑马的步兵。他们平时骑马进行大范围的机动,遇到战斗则下马作战,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会上马进行大规模冲刺和劈砍。
布琼尼在哥萨克46团服役期间可能并未直接参加日俄战争,仅仅用于保卫运输线路,同时参与“剿匪”。有鉴于东北当时的现实情况,布琼尼很可能与东北的中国土匪作战。他在战斗中表现勇敢,并且负过伤,得到了上司的赏识。日俄战争结束之后,布琼尼被调往海参崴的滨海龙骑兵团服役。1907年,他被派往高级骑兵军官学校附属的彼得堡骑手学校学习,很快提升为上士,成为沙皇部队的一名司务长——也就是俗称的“兵头将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布琼尼被派往高加索骑兵师北方龙骑兵18团5连,担任排级军士。他先后随部队在东线和土耳其前线作战,到1916年底,因作战勇敢,布琼尼获得了从一到四级的所有乔治十字勋章。
1917年初,二月革命爆发。布琼尼当选为本团士兵委员会主席和高加索骑兵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7月份,他认识了从事兵运工作的米哈伊尔·瓦西里耶维奇·伏龙芝。伏龙芝是赫赫有名的布尔什维克,红军的重要创始人和主要将领。布琼尼的传记作者,苏联海军上校佐洛托特鲁博夫认为,虽然直到1919年布琼尼尚未正式加入布尔什维克,但是实际上经过斯大林和叶戈罗夫的正式确认,他的党龄应该从1917年首次与伏龙芝相见并建立与明斯克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联系开始算起。布琼尼在兵运方面确实也做出了一定贡献,率部一枪未发即把向莫斯科苏维埃进军的旧俄军“野蛮师”缴械。
十月革命之后,高加索骑兵师士兵委员会投票决定全师复员。布琼尼回到普拉托夫斯卡亚。1918年1月12日,普拉托夫斯卡亚镇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布琼尼成为镇苏维埃副主席。后来又成为区苏维埃主席团成员和土地局局长。与此同时,在罗斯托夫州以北的卡缅斯卡亚也成立了哥萨克革命军事委员会。各级苏维埃政府在南俄草原迅速建立起来了。
十月革命后在俄国各地成立的各个苏维埃组织,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并非布尔什维克控制的苏维埃组织。它更像是一个旧政权解体之后,在权力真空情况下出现的自治性组织,布尔什维克对各级苏维埃政府并没有绝对的控制权。由于受到十月革命期间《土地法令》和《和平法令》的影响,本来已经十分尖锐的社会矛盾在全俄以支持—反对苏维埃政府的形式体现出来。大量受到革命影响的返乡士兵带来了外界关于革命和土地的消息,从而改变了俄国农村消息封闭、思想落后和保守的局面。同时,原有的利益阶层也开始逐步联合并且试图团结起来,最终形成了红军—白军殊死作战的内战局面。
布尔什维克对于即将到来的内战感觉最为敏锐,反应也最快。虽然有部分原教旨共产主义者坚决不认同应该成立常备军,1918年1月28日,布尔什维克控制的人民委员会仍旧发布了列宁签署的法令,要求迅速成立工农红军。2月14日,又发布了组建红色工农舰队的法令。2月23日,由赤卫队、民兵和游击队组成的红军部队在普斯科夫和纳瓦尔河一带击败了德军,迫使其放弃了向彼得格勒的进军。这一天后来被定为红军建军节。苏联解体之后,建军节改名为“祖国保卫者日”,仍旧是全俄非常重要的节假日。
与红军的迅速组建相反,白军,又称“白卫军”往往只是一个泛指概念,指代所有反对苏维埃政权的俄国武装力量。白军从来没有形成一个能够在整体上与红军作战的组织和指挥机构。虽然西北有尤登尼奇,东部有高尔察克,南部有邓尼金和弗兰格尔等白军部队,后来西部又出现了波兰军队,但是这些军队从来没有能够形成默契与配合。这一严重问题本文将逐渐讲述。不过,从局面上来说,白军的组建和反应并不算太慢。1917年11月,大批沙皇将领逃离彼得格勒。前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将军、前沙皇俄军总参谋长阿列克塞耶夫将军在顿河哥萨克大头目卡列金将军的支持下,成立了顿河志愿军,总人数迅速增加到4000人。
将视线投放回普拉托夫斯卡亚。此时,布琼尼担任的苏维埃土地局局长很可能是他此生当中唯二的两个文官职务(二战后他曾经出任苏联政府农业部副部长)。这个职务的任期并不长,因为由军官、士官生、哥萨克组成的志愿军部队很快就向普拉托夫斯卡亚袭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布琼尼立刻参与组建红军游击队,击退了组织状态很差的志愿军。1920年2月11日,志愿军几乎全部解体,顿河哥萨克大头目卡列金将军在绝望中自杀。3月12日,哥萨克们推选克拉斯诺夫将军担任顿河哥萨克大头目。
随后,志愿军余部向库班撤退,这被白军历史上称为”第一次库班进军”。库班地区已经被苏维埃政权控制,库班红军与志愿军展开了严酷的战斗。在4月13日志愿军重要指挥官之一的科尔尼洛夫将军中炮身亡。但此时顿河和库班地区发生了普遍的哥萨克暴动,红军腹背受敌,白军却获得了来自乌克兰的德罗兹多夫斯基将军的增援,最后终于将红军逐出库班,迫使其北上或者向西进入塔曼半岛。随后,白军北上罗斯托夫,压迫普拉托夫斯卡亚的红军武装北撤。此时,布琼尼已经是普拉托夫斯卡亚一支2000人的红军武装指挥员之一。这支部队改编为农民社会主义第三团。随后又改名为第一顿河步兵师。
撤出普拉托夫斯卡亚之后,白军步步紧逼,追逐顿河红军一直到伏尔加河重要城市察里津附近。第一顿河步兵师在1918年7月到达察里津城下,师里成立了有700名战斗人员的社会主义骑兵团。由鲍里斯·莫基耶维奇·杜缅科担任团长,布琼尼是其中的一个骑兵连连长。
社会主义骑兵团是后来第一骑兵军的主要骨干力量。1918年夏天,源源不断的红军部队汇集在察里津城下,重新部署和改编。到1918年8月,骑兵团已经拥有1800名战斗人员,远远超出了沙皇时期公认的骑兵团人数。按照沙皇军队的编制,每个骑兵师下面有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每个团下面有6个骑兵连。每个骑兵连平均下辖6个骑兵排,每排有36人。一个骑兵师大约有3600名战斗人员。另有12挺机枪,组成两个机枪连(horse batteries),配属到各个团。总体上来说,每个师的人数大约为4389人,马匹5103匹。
因此从战斗人员上来判断,骑兵团的实力接近一个骑兵旅。1918年9月24日,社会主义骑兵团改编为骑兵旅。11月28日,骑兵旅升级成为骑兵混成师。杜缅科任师长,布琼尼任参谋长。
骑兵混成师能够发展得如此迅速的原因,还跟下面几个人和事件有关。
首先是1918年5月份,斯大林来到了察里津。史学家们一般认为,从莫斯科来到察里津,是斯大林从实质上走向极权和独裁的第一步。他在察里津获得了必要的军政权力,夯实了自己的政治基础。在莫斯科,斯大林获得的职位是民族人民委员这一非强力部门职务,并无军权。当1918年夏天,南俄的余粮征集出现极大困难之时,列宁派遣斯大林来到察里津,实际上负责余粮征集工作,而并非指挥南俄红军作战。但是斯大林显然并没有把它当做唯一任务,也没有把它当做自己最重要的任务,虽然他后来以高压手段,确实出色而且残酷地完成了余粮征集。
1918年6月4日,斯大林的专列到达红军北高加索军区指挥部所在的察里津城下。随车的有400名红军士兵和斯大林的专职征粮队。在很长时间里,斯大林一直没有进到察里津城内办公,而是在自己的专列里进行指挥,由他带来的部队实行警戒任务。
征粮工作迅速而猛烈地展开了。几乎是同时,由于白军已经逼近察里津,斯大林需要尽快掌握一支自己的军队。对于红军北高加索军区的指挥人员,斯大林本人并不信任。此时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是旧俄军中将斯涅萨列夫,5月26日由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任命。
关于斯涅萨列夫,布琼尼是这么回忆他的:“我看到一个高个子中年人,身体笔挺,十足的军人姿态,身着旧俄军队的全套中将军服。最令我和其他人惊讶的是,斯涅萨列夫怎么还佩戴着将军的肩章:大家都知道红军士兵对待‘金色肩章’怀有毫不掩饰的敌意,并且佩戴这种肩章是不安全的。有人甚至对他提起过这件事。而他回答说:‘肩章是军人为祖国服务的标志。谁也不会为此降我的职。’”
斯涅萨列夫的判断完全错误。斯大林是对旧军官怀有“毫不掩饰的敌意”的许多人之一。7月19日,在获得北高加索部分军人的支持后,斯大林逮捕了北高加索军区司令部所有人员。三天后,斯涅萨列夫也被逮捕。在托洛茨基的尽力斡旋之下,斯涅萨列夫和他的两名助理获释并离开北高加索。而原北高加索军区司令部的人员结局非常悲惨:他们被斯大林下令全部枪毙了,关押他们的驳船也被炸沉。
在这次类似政变的行动中,斯大林获得了第十集团军司令员伏罗希洛夫的支持。7月22日,北高加索军区重组,军区军事委员会主席为斯大林,军事委员为伏罗希洛夫和察里津苏维埃主席米宁——他们很快被托洛茨基冠名为“察里津帮”。
伏罗希洛夫是后来第一骑兵军的重要将领,再后来成为苏联元帅,苏联领导人和重要的国务活动家。他很早就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和斯大林相识并得到他的赏识。十月革命之后,他在乌克兰组建苏维埃政府,后来组织红军游击队。1918年5月,伏罗希洛夫指挥的乌克兰第三和第五社会主义游击军被德军和白军联手打败。7月,队伍撤退到察里津,在这两个游击军的残部基础上,补充了抵达察里津的部分红军游击队,组成了第十集团军,杜缅科-布琼尼的骑兵部队隶属于第十集团军。当时斯大林几乎是胁迫斯涅萨列夫签署了任命伏罗希洛夫为第十集团军司令员一职。跟随伏罗希洛夫从乌克兰撤到察里津的夏坚科出任第十集团军政委。《静静的顿河》里对夏坚科的描述是“布尔什维克的一员大将”。后来他担任第一骑兵(集团)军军事委员职务,是第一骑兵军的三名主要指挥人员之一。
“察里津帮”掌握了北高加索苏维埃的军政大权之后,面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察里津保卫战。 太及时了,前一段duanjian推荐后刚看完《静静的顿河》 "而原北高加索军区司令部的人员结局非常悲惨:他们被斯大林下令全部枪毙了,关押他们的驳船也被炸沉。"
斯大爷那时就随便杀人了。
夏伯洋是哪部分的。红军的来源太乱了。 一瞬无尽 发表于 2016-4-16 23:19
太及时了,前一段duanjian推荐后刚看完《静静的顿河》
《静静的顿河》是我最喜欢的俄罗斯小说,其地位比肩《战争与和平》。 grass 发表于 2016-4-17 04:05
"而原北高加索军区司令部的人员结局非常悲惨:他们被斯大林下令全部枪毙了,关押他们的驳船也被炸沉。"
斯 ...
夏伯阳在东线红军。因为当时红军成分复杂,各种兵变和谋杀层出不穷。在1921年大局已定的情况下,连第一骑兵军这种精锐部队都出现过旅长叛变的情况,布尔什维克采用极端手段的情况多少可以理解。至于斯大林,他的残暴就不用我来指责了。 梦秋 发表于 2016-4-17 09:22
《静静的顿河》是我最喜欢的俄罗斯小说,其地位比肩《战争与和平》。
同好,呵呵,:handshak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