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a 发表于 2016-3-6 19:55:53

一个混子的进化--记录我回乡见当年寝室老大

可能有朋友还记得,我曾经在一个帖子里说过我们寝室老大的神奇。一个大学四年混的滑不溜有的家伙,一个业余时间都消耗在武侠小说,成人文学的家伙,毕业后分配到我的家乡一个央企的研究机构。经过若干年的进化,老大现在已经是该研究机构的行政领导,同时是课题组负责人,行政业务两手抓,而且两手都很硬。

今年回乡探望父母,就机会联系老大,我们兄弟也是多年未见了。
第一个惊讶的地方是,老大约我的地方居然是当地的书店。在我印象中,老大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读书人,因为他看的书都是不正经的书。可是,当我步入书店,老大赫然坐在那,手持一本***聚合工艺研究的专业书在阅读。这个场景实在是太难以想象了。

坐下来后,聊天聊到中国的工业化问题,老大的见解又让我惊讶了一回。他的说法是,中国的工业化是上一代人完成的。我们这一代做的基本是维护和优化。创新和超越要到下一代才能做得到了。问他原因,他说,很简单。上一代参与工业化的是精英中的精英。而这一代基本都是像他这样的混子在体制内。真正的精英或者跑到国外,或者在体制外赚钱去了(老大以鄙人为例。鄙人居然也算精英,汗一个)。像他这样的人其实是没有能力也没有心气去做创新的工作。但是,多年的磨练下来,维护这个系统,山寨一下外国,再提高和优化一下下,还是做得到的。真正的在框架和设计的层面做到完全的超越,还是要等到未来的一代了。

我对老大能够具有如此清晰的判断而惊讶。坐在我面前的这个胖子真的是当年趴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黄书的老大么?

说到战争,老大认为未来的几年战争不可避免。不过与我不同的是,老大认为战争对象很可能是台湾,日本的可能性不高。理由是与日本开战,战争的规模可能会失控。

dasa 发表于 2016-3-6 19:58:07

补充一下,老大他们做的工作与军工有直接关系,所以他说话非常谨慎。
我只知道,他们开发的东西在国家最先进的战斗机,乃至巨浪,都有应用。

坚持到底 发表于 2016-3-6 20:34:11

我印象中都是精英干航天军工

dasa 发表于 2016-3-6 21:43:15

坚持到底 发表于 2016-3-6 20:34
我印象中都是精英干航天军工

他们不是航天军工,属于配套,化工产品

谜团 发表于 2016-3-6 21:51:47

dasa 发表于 2016-3-6 21:43
他们不是航天军工,属于配套,化工产品

混子都这么牛 膜拜精英{:191:}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6-3-6 22:04:45

坚持到底 发表于 2016-3-6 20:34
我印象中都是精英干航天军工

你确定?90年代即使北航这种航天航空精英学校的优秀学生都出国或改行去外企赚钱了,进体制内都真是混子水平。直到2010年后航天系统才靠着能分房的优势开始吸引到优秀毕业生。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6-3-6 22:47:15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6-3-6 22:04
你确定?90年代即使北航这种航天航空精英学校的优秀学生都出国或改行去外企赚钱了,进体制内都真是混子水 ...

武汉有一家701所,是船舶系统的直到20003年,招聘的大学生还是以黄石理工这种学校为主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6-3-7 03:36:52

dasa 发表于 2016-3-6 19:58
补充一下,老大他们做的工作与军工有直接关系,所以他说话非常谨慎。
我只知道,他们开发的东西在国家最先 ...

你说到这我基本上能猜出来是哪家公司了{:189:}

雷达 发表于 2016-3-7 08:48:38

本帖最后由 雷达 于 2016-3-7 08:50 编辑

你们老大说的不错。这一代体制内的做的是维护优化,还有一个拓展。
这一代很多精英的流失除了待遇上的原因外,还有就是其实真不需要那么多人,才很多财不足。打个比方,我军有一个精锐的加强团,可能排兵的山头只能放下一个连。就是说体制内甚至整个经济体系消化不了那么多高端技术人员。北京不到千人的航天研究所,90年代初一年招50人,起码一两个北清,其他都是交大哈工北航南航级别的,非重点的进不去。5年后剩下1/5, 10年后剩下1/10,大多数都出国了。待遇少是一方面,关键是项目太少,少数有项目的忙死,大多数没项目的闲死。
过去30年,至少08以前基本上算是低端的工业化过程,原始积累,疯狂基建打基础,高技术确实不是重点。国家战略布局上也能看出这一点,863计划“有限目标,突出重点”,目标就是在高技术上能不被拉下太远就好。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6-3-7 11:17:04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6-3-6 22:47
武汉有一家701所,是船舶系统的直到20003年,招聘的大学生还是以黄石理工这种学校为主 ...

701所,99年刚毕业时说动了我们班一个混子同学去,此同学人很聪明是销售天才但是无心向学专业课挂科好几门,当时被所领导的热情鼓励感动了,但是工作几年后还是辞职回了上海。

zhanghaifeng 发表于 2016-3-11 10:38:16

见识一般,为什么要打台湾,绝对不敢打

profer 发表于 2016-3-11 13:32:42

看来还是毛主席厉害

井木犴 发表于 2016-3-11 16:38:36

zhanghaifeng 发表于 2016-3-11 10:38
见识一般,为什么要打台湾,绝对不敢打

这个坛子居然有弯弯,路过围观

catihg 发表于 2016-3-11 17:15:46

所有优秀的人才都进体制内?只有朝鲜才能做到。
目前这样的机制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响马 发表于 2016-3-27 22:45:02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6-3-6 22:47
武汉有一家701所,是船舶系统的直到20003年,招聘的大学生还是以黄石理工这种学校为主 ...

我是北航的。我们分配时有个公开的标准:
前xx名:京内自主择业(就是可以离开系统内去外企民企什么的,有户口)
xx名-yy名:京内系统内(如果想拿北京户口,必须去北京的系统内单位)
yy名-zz名:京外自主择业(北京户口别想了,但是除了北京,全国其他地区还是可以自主择业的)
zz名以外:京外系统内(陕飞成飞沈飞呼唤你~)

莳萝 发表于 2016-3-28 08:44:14

我家先生是体制内,而且是比较那啥的专业。
当年也是学霸一枚,奈何爹爹之前在二炮,行踪缥缈十五年,转文职后混洛外。此家庭背景一出,所有挥着“小绿旗”的外企全部败退,唯有体制内企业可进。

薄荷糖家族 发表于 2016-3-28 10:02:24

楼主的同学对国内工业化趋势的判断挺客观的,前三十年是建骨架子的阶段,到了改开,进入有谁快流的时代(印象里是某帮的名言吧)。领导人不一样的见识对时代造成了不一样的影响,这几年表面上的发展速度是快了,最后发现生产力没有提高,产品附加值太低,急功近利之下弄出了个过剩产能,最后还得回到产业升级的老路上。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6-4-1 14:18:27

井木犴 发表于 2016-3-11 16:38
这个坛子居然有弯弯,路过围观

这哥们不是弯弯,是药丸党

临淮关 发表于 2016-4-3 16:46:46

情况属实,80-90年代,我单位的业务骨干以及好学上进者99.9%都出国或下海。留下的有些成了学术带头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混子的进化--记录我回乡见当年寝室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