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east 发表于 2011-8-17 10:07:04

(原创影评)旧文-----------梅雨

本帖最后由 fareast 于 2011-8-19 08:01 编辑

                                                                                 梅雨

    《百年孤独》里面雨一下就是三年,现在想想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啊,据说上海今年是双梅,雨一直下了三周,这让一向平和的我几近崩溃,和A股一样。

    好在崩溃情绪只是瞬间秒杀,我找出应对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那就是看怀旧电影。

    第一部看的是《日瓦戈医生》。这部片子当年令我感动不已,冗长的情节中只有一个医生与拉拉之女的对话印象深刻,这足以让我在此后的日子里对一切舆论保持足够必要的警惕性。

    再看这部长片,居然在感觉冗长之外还加上了粗糙。我惊奇地发现,影片的主角其实并不是医生,而是拉拉,整个故事可以称为“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拉拉青春期遇到的第一个男人,是其母当时的男朋友中年律师。他对拉拉始乱终弃,经典的台词就是:世界上有两种男人——只有两种。那个年轻人是第一种。他高尚,他纯洁。好像整个世界都在仰视,实际上,这个世界对他根本不屑一顾。他是那种会带来苦恼的人,尤其会带给女人。你明白吗? 还有一种人,并不高尚,也不纯洁,但是充满活力。现在,在你这个年龄会喜爱那种年轻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你来说,嫁给那个男孩绝对是一场灾难。因为世界上有两种女人,而你,据我所知,并不属于前者,你,我亲爱的,是一个荡妇。 现在看来这句话多么有哲理啊,可以看作是中年男人对霸占年轻女孩的宣言,也可以看作是年轻女孩踏入险恶社会的训语。
   
    拉拉的第二个男人是戴眼镜的革命分子,后来成为残暴的共产党将军。电影中很明显突出将军对拉拉的冷淡。他象一个影子始终影响着拉拉的生活,应该说将军对拉拉的伤害更大些。同年龄背景阶层的感情并未化为爱情,这也可以警戒年轻女孩对渴望成功的同年龄男孩不必报有太高期望。有可能在疯狂寻求成功之路上,年轻男孩更不择手段。成功的结果对年轻女孩更象是讽刺。

    拉拉不幸的生活终于迎来转机,真命天子终于出场了,可惜是流亡医生。某种程度上男女双方总是在不体面的婚外情中才能得到他们认为的爱情。这种爱情象严冬陋室里的鲜花一样夺目而不持久,显得非常不真实。我再次看到医生与拉拉女儿对话的时候感慨万千,小孩说“课本上说沙皇是人民的敌人”,医生亲切地对小女孩说“可是沙皇并不知道他是人民的敌人啊”。我至今仍然认为这句对白是全剧点晴之笔。人性之恶穿越阶层、性别、政治,摧毁一切。全剧充满《复活》式的忏悔,这几乎是俄罗斯文学印记。

   这部电影结构平淡无奇,叙事缓慢,难怪并未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唯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查理卓别林之女,医生之妻扮演者从火车下来,美艳动人。

   《霍华德庄园》,又名《此情可问天》是我看的第二部电影。与多雪的俄罗斯不同,这次是我喜欢的英国文学改编。《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暧昧冗长让我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与它不同,《霍华德庄园》结构严谨多样,节奏明快,充满理性思辨的背后却是神秘的宿命轮回。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牛顿晚年会研究神秘学,柯南道尔爵士会厌倦与福尔摩斯同样转向神秘学。这部拍摄于1999年的影片在当今的上海更能引起广泛共鸣,因为房子,也因为多雨。
   剧中姐姐提到房子时说她们出生在这里,却面临拆迁房东要赶走她们,她向往霍华德庄园这样的乡下大宅。看看,这与如今上海租房一族中产阶级的心声并无二致。EM福斯特穿越一个世纪,诉出城市中产阶级关于房产的困惑,似乎不仅仅是经济规律。取一个房屋名字作为主题真是经典啊,资本家撕毁妻子铅笔写的遗嘱,房屋似乎最终要留传到长子手中。可惜长子失手杀人,资本家征得子女同意,最终执行了妻子当初遗嘱,将房屋赠予姐姐玛格丽特。如果观众到此松了一口气时,当然没有完,剧中姐姐也立下遗嘱,原来霍华德庄园最后的主人却是妹妹的女儿,这与电影起初妹妹与资本家幼子无疾而终的感情相呼应,真是善有善报啊,妹妹还是得偿所失。剧中幼子并无继承权,这与当时英国法律一脉相承,然而没过多久,资本家似乎又在遗嘱设立时忘记了,财产均分给子女。难道时代变了?很有可能。
   整个故事围绕房屋展开,阶层、爱情、性别冲突可圈可点。但始终是理性的、温情的、又带着若有若无的神秘性。与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不同,全剧让人感觉冥冥之中是因果轮回扮演着上帝之手。与英国绘画之父的霍班尔的名画《大使》主题一致,人类可以用航海你地球仪音乐数学来解读世界,但最终只有上帝拥有更宏观的视野。剧中经典的台词:当然,他们是英国人,但是他们的父辈是德国人,这也是他们关注文学和艺术的原因。姐妹之父来自德国,我个人的理解是向同样来自德国的霍班尔致敬。除此之外的一切,分明就是上海收视奇高的法治节目房屋遗嘱纠纷的电影版啊,有人说上海始终都是被房地产左右的城市,从这点看伦敦与上海堪称双城记,只不过上海更为赤裸裸,更加急不可耐、温情全无。剧中多处把人物冲突放入房屋背景中,濒临失业的小职员与前雏妓之家就在轰声隆隆的地铁边上,两人之间爱情全无,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啊,全无小津安二郎电影轻轨场景的温情。

   这部电影结构严谨,细节意味深长。家具精致古典,带有明显英伦风格的圆钉大沙发出现在资本家的工作和家庭场所中。庄园缠绕的玫瑰也是英国中规中矩的本地室外爬藤品种。就连庄园耕地的马匹也是英格兰东西奔宁的本地矮脚马,有腿毛,品种介于戴尔斯马与费尔马之间。值得一提的是演员表演。扮演资本家的安东尼霍普金斯爵士,虽然带着标记性的自信与不容置疑,但却无出彩之处,人物塑造并无《沉默的羔羊》中的丰满立体。表演真正精彩的是姐姐扮演者艾玛汤普斯,优雅理性,简直就是简奥斯汀的女主角,难怪她不仅多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还借改编的《理智与情感》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令我困惑的是妹妹的扮演者海伦那伯翰卡特,这个角色和这个演员并不吸引我,但类型却是蒂姆波顿的最爱,她后来成为名导演之妻。不难发现,紧张的神经质的类型与约翰尼德普在外表上有相通之处,奇怪的是我却喜欢约翰尼。这部电影里我最喜欢的是长子的表演,尤其是他最后对警察说话的时候,自私保守却又有些愚蠢,完全是福斯特对所谓新贵阶层的态度。这个配角对白不多,但表情丰富,准确得令人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伍迪艾伦的《赛末点》显得驾驭英国题材的力不从心。同样是雨季、庄园、阶层、爱情、杀人,情节单一叙事平庸,内涵更是乏味。当然可以用伍迪艾伦的纽约人身份作借口,但更显英国文化积淀的深厚而已。缺乏悲天悯人的理性温情,英国独有的微妙感觉更加难以把握。

   我看的是珍藏版,两碟装中另一碟是剧组幕后,谈到服装设计,谈到导演与制片的交往。导演提到这部名小说改编的剧本最初并不吸引好来坞的投资,当年预算850万美元由英国与日本共同筹集。还特别感谢拿出三分之二预算的慷慨日本女士,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啊,似乎是日本经济泡沫结束时期的日本啊,不能不佩服这位女士的投资眼光和品味。从这点来说,总是与房地产泡沫时期日本相比的上海,暴发户更浓,似乎更加粗鄙些。

   多雪的莫斯科似乎带有浪漫的诗意,与现实的上海气质不符。多雨的伦敦与同样多雨的上海在物质层面上更加有共鸣,都是现实而冷静的,但也仅仅是形似,精神层面上后者有太多殖民地的印记,即若模仿得很象,骨子里也是张爱玲笔下的沦陷而已。


写于2010年7月
请勿转载



fareast 发表于 2011-8-17 12:04:39

回复 fareast 的帖子

等九月美网开始,我来写关于网球的

万里风中虎 发表于 2011-8-19 02:27:39

回复 fareast 的帖子

还说自己不会写!!!????又被我发现你写了篇好看的,继续继续

鼎革 发表于 2011-8-19 02:33:51

有这才华,参加游客版征文活动啊,还有金钱得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4061-1-1.html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4057-1-1.html

fareast 发表于 2011-8-19 07:58:14

回复 万里风中虎 的帖子

快点把我潜规则了吧{:190:}

fareast 发表于 2011-8-19 08:03:08

回复 鼎革 的帖子

先把我招降了吧,哈哈。让老虎的帖子给我增加灵感吧

fareast 发表于 2011-8-19 08:38:07

本帖最后由 fareast 于 2011-8-19 08:55 编辑

回复 鼎革 的帖子

快点把我招降了,我有一肚子的上市公司老板的八卦,可是真正的八卦啊,我也要设阅读权限赚钱花,哈哈{:215:}

老芒 发表于 2011-8-19 08:57:38

回复 fareast 的帖子

不要那么急切嘛,越急切越容易让人觉得你目的不纯,不妨沉下心来,好好做做功课,那时候不用求人,自然会有人上门来请的。

fareast 发表于 2011-8-19 09:00:02

回复 老芒 的帖子

我的目的就是想看老虎马列系列的文章,看了1看不了2,3,好奇害死狗啊

老芒 发表于 2011-8-19 09:04:20

回复 fareast 的帖子

他压根就没2和3,这下放心了吧。
沉下心来,写两篇新的吧,都是旧文,很难打动人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影评)旧文-----------梅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