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湖心亭看雪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5-5-6 12:03 编辑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雪住西湖寂。
断云低,眉山隐约,黛痕偏窄。
笼火买船湖心去,碧雾寒风瑟瑟。
端的是,倪家图画。
天水云山同一白,一痕堤,一芥轻舟迹。
舟上子,两三粒。
亭中不意江东客。
笑痴人,恰如你我,且留添席。
强饮琼浆三大盏,交手言欢别揖。
莫负了,硫璃珠璧。
回楫微醺听桨慢,略迷离,平步青云隙。
随梦去,化蝉翼。
注:倪家图画:元代画家倪云林的画。 平沙不厚道啊~~~明知道姐姐偶几乎没读过什么古文。你光说‘原文’,也不说明一下,连作者名都没有,我开始还以为是你写的序呢!{:213:}
词读了三遍,感觉比以前的又顺畅多了。尤其这两拍,一气呵成的感觉:
天水云山同一白,一痕堤,一芥轻舟迹。
舟上子,两三粒。
强饮琼浆三大盏---大,好像出了?
山菊 发表于 2015-5-2 23:53
平沙不厚道啊~~~明知道姐姐偶几乎没读过什么古文。你光说‘原文’,也不说明一下,连作者名都没有,我开始 ...
这个是张岱的《陶庵梦忆》中非常有名的一段,我以为大伙儿都非常熟悉的,所以就没提作者和书名{:213:}
明末清初有很多很个性化的小品文,描写个人感受,风土民情,闺阁情趣,比较少地涉及家国命运,这类文章与词的本性不谋而合,用来练笔很合适很舒服。
这句中的“大”字和“上篇中的”买“字,在检测时都说要平,但王力那本《诗词格律》中则是可平可仄,再说也不过是练笔,也就随它去了{:198:}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5-5-3 00:10 编辑
張岱(1597年—1679年),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陰(今浙江紹興)人。
張岱是公认的明代散文大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石匮书》(已亡佚)、《夜航船》、《三不朽图赞》等文学名著。
张岱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晚年穷困潦倒,避居山中,仍然坚持著述。一生落拓不羁,淡泊功名。张岱爱好广泛,颇具审美情趣。喜欢游山逛水,深谙园林布置之法;既懂音乐,又谙弹琴制曲;善品茗,茶道功夫相当深厚;喜欢收藏,鉴赏水平很高;又精通戏曲,编导评论都要求至善至美。前人说:“吾越有明一代,才人称徐文长、张陶庵,徐以奇警胜,先生以雄浑胜。”李長祥以為“當今史學.無逾陶庵”。
《陶庵梦忆》凡八卷,文123则,其中卷一15则,卷二15则,卷三16则,卷四15则,卷五16则,卷七17则,卷八13则。内容庞杂,涉及面甚广。据初步以题材分类归纳之,大致可分为:山川形胜、民俗风情、亭台楼阁、戏曲技艺、方物饮食等五类。 《陶庵梦忆》这部散文集,是明末清初风霜雨雪的产物,是中国梦文化的艺术结晶,是作者人生里程中血与泪的凝结,是人生的梦忆,是心灵的梦忆,是国破家亡后的一曲曲悲哀的挽歌,也是对乱世社会人生的一声声凄切的哀鸣,更是陶庵五十年生命历程中一个个值得回味的跳动着憧憬与充满活力的生命音符。没有希望,没有奢求,没有期待,惟有哀怨,惟有诅咒,惟有梦忆;以梦忆为解脱,以梦忆为慰藉,以梦忆为反思,将家国之叹、故园之思、人生这悲寄予梦忆之中,这就是《陶庵梦忆》的写作动机,这就是《陶庵梦忆》的怀旧情结,这就是《陶庵梦忆》的艺术真谛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5-2 11:03
这个是张岱的《陶庵梦忆》中非常有名的一段,我以为大伙儿都非常熟悉的,所以就没提作者和书名
...
这里别人可能知道,俺是要除外滴{:213:}
其实我也是看着‘三大盏’不太顺眼才去看格律的{:191:}
这样练笔也别开生面~~~再读了一遍,觉得最后舟子喃喃的那句略掉有点可惜了呢?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5-5-3 03:05 编辑
山菊 发表于 2015-5-3 02:25
这里别人可能知道,俺是要除外滴
其实我也是看着‘三大盏’不太顺眼才去看格律的
俺经常改写古人的东西,一则培养古典审美情调,二则练习文字,再说明清小品文中有大量现成且不常用的漂亮词汇,有的还合乎格律,顺手牵羊就是了,都不必加注释,人家还以为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呢{:187:}舟子那段话被我挪上头去了,也没提童子煮酒一句,这种小细节自己随意删改就行了。
我觉得写诗填词还是需要大阅读量的,中外古今都可以,然后把其中喜爱的随意修整,比如把离骚整成个科幻也未尝不可,屈夫子绝无可能找你打官司来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5-2 14:02
俺经常改写古人的东西,一则培养古典审美情调,二则练习文字,再说明清小品文中有大量现成且不常用的漂亮 ...
我觉得写诗填词还是需要大阅读量的 --- 说得没错啊!不过俺小时候没那个条件,现在有条件了吧精力已经不行了。所以我也不勉强自己去补课了,就像我签名档说的,碰上什么读什么吧{:189:}
山菊 发表于 2015-5-3 03:08
我觉得写诗填词还是需要大阅读量的 --- 说得没错啊!不过俺小时候没那个条件,现在有条件了吧精力已经不 ...
这个绝对有捷径的,山菊姐只须阅读《小窗幽记》就能功力大涨,如有余力还可读下《陶庵梦忆》,前者基本上就是大量漂亮文言句子的集合,合不合格律自己看,不合的稍加修整就能用,有的还是很好的对子,顺手牵羊就行,作者是明代著名作家画家,功力上是完全信得过的{:189:}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5-2 14:13
这个绝对有捷径的,山菊姐只须阅读《小窗幽记》就能功力大涨,如有余力还可读下《陶庵梦忆》,前者基本上 ...
问题是,从这个捷径去哪儿呢?
我现在正看一个做饭的电视剧呢,叫《后厨》。一个小姑娘问她师傅:
如果我现在用心跟您学,要几年才能学成一个好厨师?
答:五年吧~~~
如果我没日没夜地学呢?
答:十年。
如果我不顾一切拼了命的学呢
答:一辈子。
哈,这个师傅有意思吧{:189:}
山菊 发表于 2015-5-3 05:21
问题是,从这个捷径去哪儿呢?
我现在正看一个做饭的电视剧呢,叫《后厨》。一个小姑娘问她师傅:
宋元以降的文人画,明清小品文都对作近体诗和填词有极大的帮助,主要在审美气质上继承古典传统,虽然我对这套也不以为然,更喜爱唐朝之前的诗歌,但宋词定的基调就这样,你把汉魏六朝诗改写成词的形式,自己看着都混身不自在,,,这个气质我感觉就是恬淡宁静,从微细处着眼,尽量感受生命中美好而短暂的一个个瞬间,像汉魏时代的那种慷慨激昂,大起大落的人生到了明清已经被淡化再淡化,虽然明末的文人们都经受了国破家亡的命运,但也只能做几个美梦聊以自慰,绝无怒发冲冠的勇气和力量了。
另外,文人山水画也有很大帮助,反正都是幻想,诗和画的幻想基调都一样,仙气,空灵,轻盈,不食人间烟火,就这套,诗和画都崇尚,画鬼容易画人难,描写现实对我来说几乎是难于上清天。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5-2 16:44
宋元以降的文人画,明清小品文都对作近体诗和填词有极大的帮助,主要在审美气质上继承古典传统,虽然我对 ...
大概是你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审美熏陶,所以读这些都很轻松而且具有判别能力。这点呢,我现在也能辩证地看了。底子好当然是优点,但也是限制。因为我看多了这样的例子~~~写出来不用贴出去自己就知道‘好’还是‘不好’了,如果自己不满意,别人自然也就没有机会看到了。
而我呢,只想写自己的情绪~~~现在若没啥好写,那就写以前的经历过的,反正什么作业都得夹杂点私货。纯艺术的练笔反而无从下笔呢:)
这篇文章是我喜欢的类型~~~简洁。你的改作除了一些小地方字词还有些硬,已经很有味道了!
加油哦!
{:222:}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5-5-3 08:28 编辑
山菊 发表于 2015-5-3 06:35
大概是你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审美熏陶,所以读这些都很轻松而且具有判别能力。这点呢,我现在也能辩证地看了 ...
张岱的《陶庵梦忆》就是像这样的一段一段非常简短的文字组成的,他是个非常非常有趣的人,并不同于一般文人那种孤芳自赏,他很喜欢看热闹,到处游山玩水,结交同样有趣的人,比如养花的,弹琴的,作园林的,唱戏的,收藏古董的,种橘子的,也用“大不敬”的口吻谈论皇室的祭祖仪式,用嘲戏的口吻谈论孔圣人的家园墓地,他虽贵公子出身,却不把这当回事,文字中并无娇矜之色,相反,却能体察平民百姓的欢乐与哀愁。
还有一个也特别有趣的人是袁枚,他写过一本《随园食单》
这首词不是我自己的感受,肯定不可能写得很贴切很顺畅,尽量努力吧~~{:soso_e102:} 先大赞!读下来两个感觉,好,好。
另外有些疑惑。原文好像没说晴,只说不下雪了,还是天地一色。隐括时加上的日出春山眉黛破坏了原作茫茫一片白。
不意句似乎应该是不意碰到,省了碰到,感觉有些怪,因为不意还有别的意思。
在'图画'里的画是入声吗?我以前以为作'划','绘'时才是入声,作'图'讲时是去声。 仁 发表于 2015-5-4 23:30
先大赞!读下来两个感觉,好,好。
另外有些疑惑。原文好像没说晴,只说不下雪了,还是天地一色。隐括时加 ...
你说的是,“日初晴”会给人以阳光灿烂的印象,而本文的情调显然是阴天,改做“铁云低,眉山隐约,黛痕偏窄”可能好些。
画字你是对的,入声画意思为谋划,去声才是图,但其中的区别足够让人崩溃的{:198:}
”不意“就算了吧,填词无需太过精准地表达故事情节,事实上我犯了傻,姜夔经常在正文前头写一堆序言,介绍填词的前因后果,然后就可以随意挥洒,不必担心读者看不懂,我当时没想起这档子事儿,还在讲故事,下次绝对不干这种傻事了。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5-5 10:26
你说的是,“日初晴”会给人以阳光灿烂的印象,而本文的情调显然是阴天,改做“铁云低,眉山隐约,黛痕偏 ...
我说的都是枝节根本不影响整体的伟大。改不改都无所谓。淞雾似乎不当。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5-2 19:02
张岱的《陶庵梦忆》就是像这样的一段一段非常简短的文字组成的,他是个非常非常有趣的人,并不同于一般文 ...
《随园食单》~~~好看吗?
偶看见吃的就来劲{:189:} 山菊 发表于 2015-5-6 06:14
《随园食单》~~~好看吗?
偶看见吃的就来劲
挺不错的,虽然不是很具体的菜谱,但有兴趣的话,照猫画虎还是可以的,还有那个“倪家图画”里的倪云林也写过个食谱 仁 发表于 2015-5-5 21:45
我说的都是枝节根本不影响整体的伟大。改不改都无所谓。淞雾似乎不当。 ...
这个吹捧得就太过了,,,俺这个也就亦步亦趋,中规中矩照着原文描了一遍,按说原创都不算的。。。{:213:}{:214:}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5-5-6 08:17
这个吹捧得就太过了,,,俺这个也就亦步亦趋,中规中矩照着原文描了一遍,按说原创都不算的。。。{:213: ...
确实好啊。雾凇是树挂,淞雾呢?只能是淞水上的雾气。但西湖上看不到淞水吧? 本帖最后由 平沙落雁 于 2015-5-6 09:38 编辑
仁 发表于 2015-5-6 09:18
确实好啊。雾凇是树挂,淞雾呢?只能是淞水上的雾气。但西湖上看不到淞水吧? ...
嗯,说得有理,那就改做“碧雾”吧,刚从汉典上查来的词汇,另外“铁云低”也不合适,跟后头“天水云山同一白“冲突了,改作”断云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