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读杂志] 德国柏林:市区的树屋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5-4-23 10:12 编辑继续家居的题材。这次是在德国柏林的市区,一个多树的小区里的某家人家院子里的改建。
我想给它起个副标题,叫做“城市里的大树屋,建筑师的小畅想”。
http://attachments01.aswetalk.org/forum/201504/23/071242p8xn64mkpvu0qnxp.jpg
城市里的树屋,小小的院子里,一前一后两间树屋。
http://www.archdaily.com/620704/urban-treehouse-baumraum/
Architects: baumraum
Location: Zehlendorf, Berlin, Germany
Area: 34.0 sqm
Year: 2014
Photographs: Laura Fiorio
http://attachments01.aswetalk.org/forum/201504/23/090826atk3enofin3z33ff.jpg
从后面看
http://attachments01.aswetalk.org/forum/201504/23/091155k2eadr5urlwujayr.jpg
房子和树的关系(立面图)
http://attachments01.aswetalk.org/forum/201504/23/091156pexu55j3uoccobux.jpg
单间平面图
这个lot前后建了两间树屋,每间树屋的室内面积是34平方米,7m x 4m 的空间。
虽然小小的空间,但是基本功能都有了。一个人生活必需的储存空间,厨房卫生间客厅(饭厅)卧室一应俱全。
甚至还满足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隐私(独立的进出口和空间),和自然的沟通(一边的露台和窗户,以及屋顶的树),和人的沟通(至少可以两三好友聚会聊天吃东西的空间)。
http://attachments01.aswetalk.org/forum/201504/23/090828t58q47b83j021q75.jpg
室内1
http://attachments01.aswetalk.org/forum/201504/23/090827egwur66nuso30vsy.jpg
室内2
读后小感:
这个树屋的项目是由祖孙俩人合作出来的,最初是爷爷的想法,后来由孙子具体实现了。建筑师对这个项目感兴趣,是因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实验和研究机会,具体实现怎样把造房子和大自然有机的结合起来的一种理念,他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给柏林传统的建筑文化带来一种新思路。
树屋一般都是乡下小孩的室外桃园,在这个项目里,这个独立的单元可以是一个城市青年的世外桃源,从建造来讲,也是家里扩建一个独立的客房单元的好主意。对学习建筑的学生来说,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这个项目,比如新的建造方式,和自然结合的理念,柏林市区小住宅,低预算然而别致的改建方案。
(俺不是翻译,有些地方理解也不一定对,看过原文并且意见不同的话,请不吝赐教)
http://attachments01.aswetalk.org/forum/201504/23/090826tjm7bjbzbismmbtn.jpg
清晨和黄昏室内的灯光,好像是一种温暖的召唤。
叶子的小院 树屋是俺家小LD的梦想{:187:} 住在这样的房子打开窗户,空气能好的不得了呢{:191:} 其实从居住的需要来说,这么大的房子一个人足够,两个人也差不多了。设计简洁现代。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如果这样的树屋设计成古典风格会是怎样,比如有许多曲线,雕刻,尖顶或者穹顶,各种装饰等等,比如童话般的宫殿型,估计看了会让人觉得真“多余”,而生“难过”之感。现代设计给人感觉就是没有那种多余的累赘感,不只是工业生产的需要,让人觉得轻松适意。但是如果现代设计在材质上过多选用冷硬的石材、金属、塑料制品,就又会让人难过起来,所以多选用原木质、布艺进行合理搭配,会更贴近自然。但如果全部选用木材,又显单调,从而难过起来。象这个树屋搭配就满好,木质、金属、塑料、布艺、瓷质搭配的很自然协调。我注意到沙发底下可以储物,墙上没有挂画算是做对了,因为画在窗外。
不过住着到底好不好,只有亲身住了一个四季才知道。 这房子创意不错,不过在北美可能有问题。比如说,permit就不容易。树屋比周围别的房子高出一截,隔壁邻居的privacy怎么办?这么大的树,如果野生的,这里不会只有这两棵树,别的树已经砍了?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5-4-23 11:46 编辑
西方先进国家和中国有什么不同?不同之一就在于一个人的选择有时候更多一些。比如在中国,就算你能有这么个地方允许你搭个房子,你找谁设计,找谁施工装修,中国缺少个性化的方案提供者,再者,材料还有待提高。
前些天我在网上看到有个老头,在一个公园还是什么一个地方自己打了个类似的树屋,大概是他设计的,里面搞得怎么样呢,反正让我这种比较赞成现代风格的人看了实在难过,那是个白胡子老头,很传统中式的一个存在者,那么他的存在方式和他的器具、环境,都和他的气质相对应的。
这个德国小树屋,有个细节我想说一下,它那个内墙上的木板,我虽然没看到细节特写,但估计是一种杉木,那个节疤很有特点,我在南京的某装饰城买过这种板材,进口的,应该就是从德国。这种杉木板有几个优点,一个是颜色好,一般的杉木板发黄,结疤更多,显得档次低,这种不知树种是否不同,颜色浅有可能是后期处理过的,这种板材不是指接板(指接板不美观,档次低),但不容易变形,很平直,再一个优点是这种杉木板没有味道,普通杉木板味道很大,到了夏天尤其如此,是它自身的木油的味道,所以这种好板卖价较贵,买的人不多。从用在这个树屋的效果看,是很不错的,那些结疤多了不好,有一点显得自然。如果用松木板,那又是一种感觉了。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5-4-22 22:39 编辑
晨枫 发表于 2015-4-22 21:59
这房子创意不错,不过在北美可能有问题。比如说,permit就不容易。树屋比周围别的房子高出一截,隔壁邻居的 ...
要不在自家屋顶上加?
{:211:}
http://mobile.pic.people.com.cn/thumbs/320/407/data/cms/mediafile/pic/20150408/12/17195945325192824440.jpg
http://i3.sinaimg.cn/ty/2015/0409/U11696P6DT20150409100952.jpg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4-23 10:58
其实从居住的需要来说,这么大的房子一个人足够,两个人也差不多了。设计简洁现代。如果我们设想一下,如果 ...
从我自己在北欧的多年居住经验来说,房子的外观内饰以及家具的线条和颜色过于简洁,居住起来还是缺乏家居的温暖和舒适感。例如图中的房子,如果外墙使用暖色或者至少两种颜色搭配,餐桌、 餐椅或床采用鲜艳的颜色,感觉会好很多。现在的配色太冷酷了,一点都不舒适。 tangotango 发表于 2015-4-23 11:43
从我自己在北欧的多年居住经验来说,房子的外观内饰以及家具的线条和颜色过于简洁,居住起来还是缺乏 ...
每个人对适度的定义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欢鲜艳一点,有的人喜欢素淡一点。 冰蚁 发表于 2015-4-22 21:37
要不在自家屋顶上加?
看到这个,想起俄罗斯北方的Kizhi
http://townsofusa.com/travels/wp-content/uploads/2013/09/tumblr_m032edLeg21qg88vyo1_1280.jpg holycow 发表于 2015-4-23 10:47
树屋是俺家小LD的梦想
小老大的梦想你可以帮他实现么? 晨枫 发表于 2015-4-23 10:59
这房子创意不错,不过在北美可能有问题。比如说,permit就不容易。树屋比周围别的房子高出一截,隔壁邻居的 ...
首先呢,晨大你看贴不仔细。这是德国柏林的某个现成的社区,这个社区呢,虽然每户人家的院子不算很大,但是都保留着院子和一些树(而且明显不舍得为了改建而砍掉树木),所以那两棵树不是野生的大树,而是本来就是院子里的大树。
然后,还是晨大你看贴不仔细:L,关于隔壁邻居的隐私保护问题,这两栋树屋的总高度在立面图里有详细数据,2.7+4.1m,基本上和一栋普通的两层住宅楼一样高,不管在北美还是欧洲,应该都符合家居住宅的要求。
最后呢,permit的问题就不劳我们操心了,人家祖孙俩专门找了建筑师的给他们干活,申请permit是建筑师在工程开工前首先要搞定的事情。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4-23 11:16
西方先进国家和中国有什么不同?不同之一就在于一个人的选择有时候更多一些。比如在中国,就算你能有这么个 ...
是的,对室内使用的木板的处理有各种标准和要求,以前在加拿大时我对这方面知道得比较详细,估计欧洲也是一样。室内使用的木材都预先有过对气味的控制(尤其有害气味)和对干湿度的预处理(变形)
现在很多木头的颜色的确是后期处理的结果。木头的品种和结疤之类的这边的客户一般倒是不很介意。 冰蚁 发表于 2015-4-23 11:37
要不在自家屋顶上加?
那个红圈圈是什么? 到处停留的叶子 发表于 2015-4-23 14:41
那个红圈圈是什么?
那个是建那个楼的目的区域---雪山。这位阿拉斯加的住户想在自己家里看雪山,就开始加盖。结果后来发现雾气重,为了看到红圈那里的雪山,楼就越建越高。
{:191:} 冰蚁 发表于 2015-4-24 03:42
那个是建那个楼的目的区域---雪山。这位阿拉斯加的住户想在自己家里看雪山,就开始加盖。结果后来发现雾 ...
最后看到啦~~{:189:} 我比较好奇底层的支柱。好像还有个小门,还有储藏空间吗? 冰蚁 发表于 2015-4-24 03:42
那个是建那个楼的目的区域---雪山。这位阿拉斯加的住户想在自己家里看雪山,就开始加盖。结果后来发现雾 ...
还能再往上加吗?{:190:} jellobean 发表于 2015-4-24 04:25
我比较好奇底层的支柱。好像还有个小门,还有储藏空间吗?
我猜是个功能房。考虑一下你家地下室可能有的一些东西,比如furnace/AC,hot water tank,水电总开关,等等~~ 本帖最后由 到处停留的叶子 于 2015-4-24 06:10 编辑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4-23 11:16
西方先进国家和中国有什么不同?不同之一就在于一个人的选择有时候更多一些。比如在中国,就算你能有这么个 ...
关于你的第一段,我想,以后会有的。。。西方国家的建筑师设计师们虎视眈眈,热切地,又不无遗憾地看着中国在这方面的巨大需求,祈祷着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国建设的市场更快成熟规范起来~~~对喜欢搞建设的的人来说,中国真的到处都是需求啊~~~ 可是这块蛋糕很不容易下嘴,要懂得吃的方式:lol
我也关注国内的设计界,乐观的消息很多,观念的进步也是很大的,至少在家居方面,设计早已经不是免费的附加服务了。很多公共项目也是国际招标,公开竞争~~我有加拿大同学参与过北京的项目,她的印象是中国人的效率很高,不过对普通设计师的工作价值呢,相对来说还是不够重视,甚至有些人骨子里还是觉得钢筋水泥木头才是房子的价值所在,图纸么,用人家现成的改改就好了么~~~知名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建筑师就另当别论了,这个说起来倒也是中国特色之一,话题跑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