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 发表于 2015-3-5 12:19:23

《穹顶之下》传播背后的大数据

本帖最后由 大卫 于 2015-3-7 12:58 编辑

http://i.guancha.cn/news/2015/02/28/20150228173532634.jpghttp://i.guancha.cn/news/2015/02/28/20150228173815943.jpg一条裙子引发了全球大战,Twitter监控关键词“白金”和“裙子”的传播数据

世界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热点,都是在恰当的时间,合适的传播渠道通过最佳人选的组合打一场有准备的舆论战。大家记得前几天因为一条裙子蓝黑/白金之争引发的全球大战,短短数小时各种深度报道,数据分析就满天飞了吗?其实,裙子呈现不同颜色的原理不过是经典的光学错觉,但是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才是引发其病毒传播的关键因素。另外,电商网站的推波助澜也不可小看,国内有淘宝,国外亚马逊。

这次是27号15:26人民网公布环境保护部部长被免,28号8:09《穹顶之下》视频第一季就被上传到人民网,9:01人民网和优酷同时发布《穹顶之下》的视频,并且人民网还是以专访的方式,10:02柴静的官微@柴静看见 发布视频消息,可见准备还是很充分的。

本文不谈这些事情的相关性,我们通过挖掘微博、微信、新闻和视频等平台数据和样本分析,看看热点事件背后的数据吧。



http://netranking.cn/wp-content/uploads/2015/03/%E5%9B%BE1%EF%BC%9A%E3%80%8A%E7%A9%B9%E9%A1%B6%E4%B9%8B%E4%B8%8B%E3%80%8B%E7%BD%91%E7%BB%9C%E4%BC%A0%E6%92%AD%E8%AF%8D%E4%BA%91%E5%9B%BE-300x240.jpg《穹顶之下》网络传播词云图

《穹顶之下》词云图显示,“柴静”成为话题核心关键词。作为前央视记者兼主持人,柴静的节目、书籍与言论早已具备广泛群众影响力,柴静已然成为与白岩松、崔永元名气不相上下的新闻符号。“柴静”这样极具标志性的新闻符号与“雾霾”这一深具大众现实诉求的话题交相发酵,成为《穹顶之下》爆红的重要基础。而“孩子”、“肿瘤”等个人故事的讲述与母亲身份也拉近了与普通人的情感距离,更易引起公众共鸣与同情。词云图显示“基因”、“DNA”也成为《穹顶之下》关键词,同为前央视主持人,同为自费拍摄纪录片,柴静的雾霾调查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崔永元的转基因调查,不少媒体甚至专文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

柴静视频直接秒杀师傅老罗和duang视频

不好意思老罗被躺枪,老罗的粉丝表打我,这只是一个对比。在优酷上老罗播放最多的一个视频播放量是764万,48小时播放量是495万次(已经相当牛了),duang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854万。我们来看看穹顶之下截止3月1日10:00的播放量吧,24小时(从@柴静看见 发布开始计算)在几大主要视频网站播放量达1.1亿次。

http://ww3.sinaimg.cn/large/54eb5d52jw1epqa749odbj20hz09k3zz.jpg几大主要视频网站播放量

腾讯借助了微信推送所以播放次数遥遥领先,乐视有点逆袭的感觉,不在图中的新浪视频播放量不到23万次,网易视频貌似只有可怜的几千次。人民网的播放次数应该也非常可观,但是看不到他的具体数据,一个遗憾。

视频反应时间谁最快,谁最受关注?

从视频上传时间来看优酷由于是同步人民网所以最早,其次反应最快的是新浪11:52,然后是腾讯12:06(并且在18:49通过腾讯新闻的微信进行了推广),网易最慢是19:05(备注:搜狐和凤凰由于在网站没有查到上传时间,所以以第一条评论时间为上传时间,实际上传时间会更早一些)

可以发现新浪反应最快,但是播放量却只有不到23万次,失败。网易视频基本上可以忽略了,反应也慢效果也不好。但是@新浪视频 于15:47发了一条微博效果确实不错的,转评赞达到2万次。


http://netranking.cn/wp-content/uploads/2015/03/%E5%9B%BE7%EF%BC%9A-%E3%80%8A%E7%A9%B9%E9%A1%B6%E4%B9%8B%E4%B8%8B%E3%80%8B%E6%96%B0%E9%97%BB%E5%AA%92%E4%BD%93%E4%BC%A0%E6%92%AD%E4%BB%B7%E5%80%BC.jpg
《穹顶之下》新闻媒体传播价值
在各视频平台中,腾讯视频播放量最高。截至3月1日21时,《穹顶之下》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达到3103万。究其原因就在于如今腾讯微信独霸社交平台,占领移动端主战场。微信把分享视频限定在腾讯视频一家,其他视频在微信朋友圈上只能分享链接而已。​

在各新闻媒体中,凤凰网、网易关于《穹顶之下》的报道上,两者转载量、文章量和平均转载量明显高于其他媒体,对整个事件的传播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为何是这两个自由派大本营?)。3月1日15时,凤凰网推出民意调查“《穹顶之下》观后感:你对雾霾治理有多大信心?”,上线不到2个小时参与人数即突破十万。截至发稿前,超过25万网友参与此项民意调查。凤凰网借助话题热度第一时间为网友构建表达与互动平台,收到了良好的互动传播效果。

微博上的《穹顶之下》

@人民网 的支持力度之大,短短26个小时内(截止到12:00)竟然发了8条相关微博。下图就是发布的时间线:

http://ww4.sinaimg.cn/large/54eb5d52jw1epqa7tzuj2j20g318rgxs.jpg
人民网微博发布时间线
昨天微博的热门微博主要来自于@柴静看见 和@人民网 17:06这两条微博。特别是@柴静看见 转评赞总量达到70.5万,@人民网 8条微博转评赞总和也达到了30万之多。一般来讲一条微博的赞的比例会远远高于转发和评论,但是这两条微博最高的反而是转发,说明大家不只是想表达意见,还想通过传播其扩大影响力。具体数据如下:

http://ww1.sinaimg.cn/large/54eb5d52jw1epqa8fvxl3j20gx0b7q40.jpg
热门微博数据对比
网络大V推手作用超过媒体

2月28日上午,《穹顶之下》在人民网与优酷同步首发。2月28号10点,“柴静看见”发布第一条《穹顶之下》微博,并附视频链接,随后“优酷”、“VISTA看天下”转发。2月28号12点开始,话题热度急剧爆发,凤凰网、土豆网、韩寒、“记者朱菲”等有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和大V账号的转发推动话题在22点达到第一个热度高峰。3月1日5点开始,第2个爆点出现,谢娜、“PingWest品玩”等账号转发把话题推向新的热度高峰。经过两天的持续发酵,话题在3月1日21点达到热度最大峰值。
http://netranking.cn/wp-content/uploads/2015/03/%E5%9B%BE2%EF%BC%9A-%E3%80%8A%E7%A9%B9%E9%A1%B6%E4%B9%8B%E4%B8%8B%E3%80%8B%E5%BE%AE%E5%8D%9A%E4%BC%A0%E6%92%AD%E6%8F%90%E5%8F%8A%E9%87%8F%EF%BC%88%E5%B0%8F%E6%97%B6%EF%BC%89.jpg《穹顶之下》微博传播提及量(小时)
通过微博转载量前十账号对比,我们可以明显看出,韩寒、谢娜、王小呆等网络大V圈的转载量明显高于人民网、环球时报等媒体。看来在自媒体时代的微博平台,粉丝量决定传播力,很多大V粉丝达到千万级,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其影响力让报刊、电视自叹弗如。据资深营销人士透露,很多企业营销找微博大V们合作,价格不菲、效果不俗,看中的就是大V们的粉丝量与影响力。
http://netranking.cn/wp-content/uploads/2015/03/%E5%9B%BE3%EF%BC%9A-%E3%80%8A%E7%A9%B9%E9%A1%B6%E4%B9%8B%E4%B8%8B%E3%80%8B%E8%AF%9D%E9%A2%98%E5%BE%AE%E5%8D%9A%E8%BD%AC%E8%BD%BD%E9%87%8F%E5%89%8D10%E8%B4%A6%E5%8F%B7.jpg《穹顶之下》话题微博转载量前10账号
而微信上订阅量高的公众号也成为舆情传播的爆点。在此次《穹顶之下》的舆情传播中,“爸妈营”、“广州日报”和“虎嗅网”等7家订阅号其转载量均达到了10万以上。视频推出3天内,有超过半数的微信订阅号发表了相关文章,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用户发现自己的朋友圈被“刷屏”。

http://netranking.cn/wp-content/uploads/2015/03/%E5%9B%BE4%EF%BC%9A-%E3%80%8A%E7%A9%B9%E9%A1%B6%E4%B9%8B%E4%B8%8B%E3%80%8B%E5%BE%AE%E4%BF%A1%E9%98%85%E8%AF%BB%E9%87%8F%E5%89%8D10%E8%B4%A6%E5%8F%B71.jpg《穹顶之下》微信阅读量前10账号
重要网站的新闻报道对舆情传播起关键推动作用

2月28日上午,人民网发布了《柴静调查:穹顶之下》的专题和专访柴静的文章,凤凰网转载,随后三百多家媒体大规模转载,话题热度到达峰值。之后中国新闻网等重要网站的转载发布制造了多个舆情小高峰。在网络新闻平台上,网站的公信力与用户规模决定了新闻传播效果与影响力,重要网站的新闻报道对舆情传播起关键推动作用。

http://netranking.cn/wp-content/uploads/2015/03/%E5%9B%BE5%EF%BC%9A-%E3%80%8A%E7%A9%B9%E9%A1%B6%E4%B9%8B%E4%B8%8B%E3%80%8B%E5%8D%95%E7%AF%87%E6%8A%A5%E9%81%93%E8%BD%AC%E8%BD%BD%E9%87%8F%E8%BE%83%E9%AB%98%E7%9A%84%E7%BD%91%E7%AB%99.jpg《穹顶之下》单篇报道转载量较高的网站
http://netranking.cn/wp-content/uploads/2015/03/%E5%9B%BE6%EF%BC%9A-%E3%80%8A%E7%A9%B9%E9%A1%B6%E4%B9%8B%E4%B8%8B%E3%80%8B%E8%BD%AC%E8%BD%BD%E9%87%8F%E5%89%8D10%E7%9A%84%E6%96%B0%E9%97%BB%E6%8A%A5%E9%81%93.jpg《穹顶之下》转载量前10的新闻报道

《穹顶之下》的互联网情绪

这互联网上,基本上不存在满满的正能量,任何事情都会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环保这个话题,触发的利益集团太多。来看看各大视频网站大家的反应,土豆、优酷和爱奇艺的朋友最喜欢评论这个视频,乐视的评论数非常低。

http://ww1.sinaimg.cn/large/54eb5d52jw1epqaavq07sj209207xgnc.jpg
视频网站评论量对比

视频网站一般都设计了供大家表达情绪的顶和踩,乐视没有查到该数据,土豆只看到了顶而没有踩,所以这两家不统计这个数据。通过计算踩占顶+踩的比重,发现爱奇艺的踩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9%,优酷最低。几大网站总体保持1.0%的比重。这应该是比较正常的一个水平。

http://ww4.sinaimg.cn/large/54eb5d52jw1epqaaocb18j208606f0tw.jpg
视频网站情绪对比

对@柴静看见微博转发和评论的分析,发现大家主要提及下图这些词汇:

http://ww4.sinaimg.cn/large/54eb5d52jw1epqa8yq5a9j20c80863zm.jpg


微博情感值分布如下图:


http://ww1.sinaimg.cn/large/54eb5d52jw1epqa9920tbj20a805wq37.jpg


你会发现是不是满满的正能量哦!

http://ww3.sinaimg.cn/large/54eb5d52jw1epqabdhrrrj20rs0ohgtx.jpg
腾讯地图结合柴静雾霾调查做的全国雾霾地图

涉及到环雾霾的这种民生问题,自然是老百姓关注的大事,所以这件事能火起来关键还是内容。

而在内容制作上可以看到其互联网的属性与基因,根据在录制现场的南方周末记者汪韬的叙述,这是一场“秘密”的演讲,整个TED式的互联网发布会风格都是由罗永浩团队掌控的。2015年1月27日晚上11点,无数台摄像机,黑色大屏幕,全程无人发微博、朋友圈,坐在小剧场地上的数百人,静静地、秘密地观看了这场演讲。

而且视频的制作还有大批微博、公知调查记者圈中的大佬加入,如史航、土摩托、丁文山、汪韬、袁凌、黄章晋、杨潇等人充当外脑。整个拍摄,文案、制作、外脑都与互联网思维紧密相连,可以看出这既是一次环保的公益行动,也是一次互联网思维在传媒领域的跨界逆袭,就像一把“老罗的锤子”般,虽然内容上并不是绝对的创新,但在细节和流程上绝对是互联网思维的一流水准,恍惚间更有一种苹果发布会,乔布斯归来的感觉。

本次视频发布正如去年很多互联网营销事件一样,比如“超级课程表的余佳文”、Duang等都是在周五发声,形成星火效应,造成受众的期待,吊足胃口,而在周末真正发布,形成事件。这一互联网发布模式被柴静及其背后团队娴熟运用,《穹顶之下》视频自发布后,在各个网络平台持续发酵,形成传播雪崩效应。究其一夜爆红的原因,网络大V、重要新闻网站与视频平台等最具传播力的平台与人物起到了最关键的传播作用。3月1日下午,环保部新部长陈吉宁在履新发布会上说:“柴静的纪录片从公众健康的角度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值得敬佩。”随着全国两会临近,柴静已然向公众投下一枚舆论炸弹,成功地在两会前夕引爆并引领了治霾这一热点话题。

《穹顶之下》对今年两会的雾霾议题与政策带来何种影响,我们拭目以待。


http://netranking.com.cn/?p=1215
http://weibo.com/p/1001603815614354439692

龙血树 发表于 2015-3-5 16:03:17

网络大V,新兴职业,方兴未艾

白天爱黑夜 发表于 2015-3-5 21:08:21

其实两会每年关于环保的提案还是很多的,这个片子对代表来说只是多了些谈资,倒是部分人会因为关注这个片子而关注两会。特别是那些因为看了这个片子才对雾霾有了认识的人。

农民家的狗 发表于 2015-3-5 21:37:47

这个分析很棒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穹顶之下》传播背后的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