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苏 发表于 2015-1-14 11:35:15

东归外一篇 从座山雕说起 – 东北的抗联和绿林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5-1-14 11:53 编辑

南京第一个公祭日过后不久,徐克导演的新版《智取威虎山》便开始公映,这部以黑土地绿林为背景的影片以其新颖的风格,独特的视角在院线电影中引起热议。一时之间,”杨子荣”,”威虎山”都成了大家关注的名词。大家开始关心那段尘封的记忆。

当我们真正走进那段历史,会发现一个不灭的番号在隐隐闪现,那就是被称作“抗联”的东北抗日联军。东北的绿林,和抗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平南洋”牡丹江坦克平叛

有一种传言颇引人注目,称座山雕曾是抗日英雄,干过抗联,打过鬼子,所以被捕后并没有枪毙,而是在某个公园养猴终老一生.

让座山雕养猴?这实在是个和让孙猴子管桃园一样异类的思路啊。


海林发现的半地下秘密营地,推测座山雕的“威虎厅”形制和大小于此相似

关于座山雕的很多说法与事实偏差甚大。比如,他被抓时的秘密营地,至今保留在海林市。曾有专门考察智取威虎山经过的作家前往海林,参观他这座著名的老巢,过后颇为失望。因为这座山雕的巢穴不过是个半地下式,大一点儿的地窨子,当年老匪带人在这附近种大烟,隐蔽倒是隐蔽,可是和小说中赫赫堂堂的威虎厅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所谓座山雕参加抗联的说法也是如此。黑土地的绿林豪杰许多比张大帅的兵更有血性,他们在九一八之后投身抗日救国的阵营,血洒白山黑水之间,不枉中国男儿之名。今天,在官方史料中,对这些敢打鬼子的“胡子”有一个特殊的称呼,叫做“山林队”。

座山雕活动的牡丹江地区也是抗联的老根据地之一,但笔者采访过的抗联老人无不感到迷茫 – 抗战后剿匪中被打掉的谢文东,李华堂都干过抗联的军长,但座山雕……没听说他和抗联有什么关系。

从日本公文书馆提供的档案来看,日军当时也不认为座山雕(报号“乐山”)是抗联。当时日军在文件中把东北与日军交战的武装统称为“匪”,“共产匪”指的是东北抗日联军,“共匪”指的是和抗联合作的义勇军和山林队,“政治匪”指的是倾向于国民政府的部队,“纯匪”或“土匪”则是地地道道的土匪。从日军把座山雕列入“纯匪”来看,他虽然也跟日军作过对,但并无政治倾向。

历史上的座山雕虽然没干过抗联,但一度接受过我军的番号。抗战胜利之后,新设立的牡丹江军区为迅速稳定局势,曾收编相当数量的地方武装。根据原铁道兵政治部主任徐诚之回忆,抗战中接受过日军“招安”的座山雕为了寻找新的靠山,曾经接受过东北民主联军牡丹江军区的收编,列入我军序列。但是,随着国民党军进入东北,座山雕认为“土八路”肯定不是国民党军的对手,于是迅速反水,重新为匪而且接受了国民党方面挺进军的番号。

《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是一位亲身参加过东北剿匪作战的青年军官,1946年初,他所在的部队辽东军区三纵第二支队便奉命率部前往牡丹江增援守城部队。根据他的战友董仁棠(后担任东北边防处处长)回忆,此时,国民党政权还有相当的号召力。因为干部不足,尚未来得及对收编的武装进行有效改造,牡丹江地区叛变频发,形势十分危急,一度守军只剩一个半团的兵力。《林海雪原》中马希山(真名马喜山)等匪军竟纠集数万人围攻牡丹江市,一度攻入街里。那些叛军中就有座山雕这一支。而由于此时增援部队还在从辽宁出发的路上,

然而,这数万土匪却最终没有拿下牡丹江,相反在战斗中伤亡惨重,原因是他们在牡丹江遇到了一个熟悉的克星 – 同样出身绿林的东北抗日联军宿将,牡丹江军区司令员李荆濮。


平南洋李荆濮

李荆濮,吉林宁安人,性情刚烈,勇武过人,九一八事变后拉起一支绿林武装参加抗日,报号“平南洋”。

“报号”是东北绿林的特色,每一支队伍拉起来后,都要给自己起个类似绰号的名字,以便对外作为本山头的象征,如同今天的名片一般。这些“报号”五花八门,有叫“压五营”的,表示跟附近某个番号五营的部队是世仇,有叫“穿山甲”的,表示善于隐蔽,有叫“滚地雷”的,表示不怕死,还有叫“宋子文”的,这个……就不能理解了。

抗联将领中颇有一些有自己的报号,反映了他们的独特出身。有报号的通常都曾经当过绿林好汉,而派到东北抗战的共产党员,除了极少数出于工作目的设立报号以外,一般是没有报号的。在东北抗日联军里,有很多这样出身绿林,最后献身国家的英雄。例如,第十军军长汪雅臣,本来报号“双龙”(因为双手打枪弹不虚发而得名),第十一军军长祁致中,曾报号“明山”,第六军第五师师长刘振声报号“中侠”,参谋长邱金海报号“助国”,他们都是致死没有投降日本侵略军的好汉子。


报号双龙的抗联第十军军长汪亚臣


李荆濮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起兵时本想给自己定个“平东洋”的报号,但用江湖手段一算,这三个字放在一起笔画数不够吉利,于是改名“平南洋” -- 反正日本在宁安的东边,也在南边,这样起名字也没错。很快,“平南洋”因为勇猛善战,无论在对手还是在周围的绿林豪杰中,都打出了威名。在日军的档案资料里,是把他和东北抗联二路军总司令周保中并列在一起的。对李荆濮来说,幸运的是他的队伍中一开始就有共产党人存在,使他很快成为抗联的一员。1935年,李荆濮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第一师师长,曾率部彻底摧毁了日军在宁安一带建立的大型殖民机构镜泊学园。他的传奇始终在黑土地流传,以李荆濮将军戎马生涯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平南洋》还曾经获得国家金奖。


抗战时期的牡丹江,是抗联和绿林与日军斗法之地

正因为抗联五军一师一直活动在牡丹江地区,所以李荆濮回到这里轻车熟路,接收牡丹江工作十分顺利。面对“平南洋”这样一位在江湖上堪称大哥级的人物,谢文东,座山雕等叛变攻打牡丹江时肯定也会犹豫。但此时牡丹江守军中原来报号“九江”的王小丁(二十五团三营营长)叛变,泄露布防情况,引各路匪军于1946年5月15日会攻牡丹江,叫出了“打开丹江城,活抓李司令”的口号。一开始匪军骄横之极,进城匪军竟然用机枪封锁军区司令部的窗户,李司令只好藏在桌子底下,借着手电看地图,用电话指挥战斗。

结果呢?

李荆濮是抗联中硕果仅存的几位开国将星之一,作战极为泼辣,又熟悉土匪的作战模式,怎么会让他们讨到便宜,竟然硬生生靠一千多城防部队把数万匪军打得落花流水。

这其中的绝招,倒是和徐克导演的电影异曲同工。

有人认为徐克版的《智取威虎山》颇为雷人,因为其中不乏坦克飞机和重炮的镜头,难道当年剿匪的战斗中,怎么可能动用这样豪横的家什儿?

真实的历史中,座山雕的确没有这么阔,但这其中每一样兵器都曾出现在剿匪作战中。李荆濮指挥部队剿匪,曾报告在柞木台子歼灭土匪一个营,缴获150毫米重炮两门 – 淞沪战役几十万国军只有二十四门这种“十五榴”,一个师摊不到一门,土匪可比老蒋阔气多了。土匪的确没有飞机和坦克,但剿匪部队曾使用过。用飞机剿匪是合江军区司令员方强,1946年5月7日,利用东北航校刚修复的几架飞机诱骗刁翔匪军,使其误以为是国民党大员前来空中巡视,在集合接收检阅时予以围歼,用坦克的就是守牡丹江的李荆濮。

李荆濮在自己的回忆中这样写道:“我把敌人进攻的目标弄清了,又把个主要单位采取防御方法都安排了,就开始部署兵力,围歼敌人……命令作战科长带领坦克队(修好了日军四辆小坦克)在前面开路,步兵跟在后面冲出去!”


解放军缴获的日制九五式轻型坦克,推测牡丹江作战中,李荆璞司令员使用的就是这种战车

土匪抢劫,绑票在行,单打独斗战斗力也不弱,但是看到坦克这类高科技武器却真正傻了眼,结果就是“匪阵大乱,溃不成军的拼命逃跑”。坦克部队一鼓作气,又带着警卫营冲向被包围的保安团部,同样如同刀切豆腐一般顺利。战斗结果,匪军全线溃散,敌总指挥王超自杀,叛徒“九江”被活捉,残敌天亮时逃走。坦克队的队长在战斗快结束时因为兴奋打开顶板探出身子,遭到残匪射击牺牲,是坦克部队的唯一损失。


东北解放军缴获的日军九五式轻型坦克,修复后用于剿匪作战

这种“日军小坦克”推测是日本关东军丢下的九五式轻型坦克。尽管它的火力有限,但从心理上沉重打击了土匪的士气,对牡丹江保卫战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人民解放军最早使用坦克进行作战的战例之一。

不久,曲波等所在的援军赶到牡丹江,解放军声威大震,兵力日益雄厚。此消彼长,包括座山雕在内的牡丹江土匪们开始了东逃西窜的生涯。

萨苏 发表于 2015-1-14 11:35:32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5-1-14 11:58 编辑

二.威虎山上有个红色座山雕

尽管“座山雕”并没有小说和电影中那么神气,但有一些小说中的元素,历史上确实存在,只是被作者移花接木而来罢了。

《智取威虎山》的原作《林海雪原》中曾经描述老匪座山雕的山寨,称这座威虎山有九群二十七堡环绕规模宏大的威虎厅,修得特别结实,都是顺山坡挖下,用圆木盖顶,前面的射界开阔。在地堡外五十米处,有丛丛的鹿砦,地堡与地堡之间,山包与山包之间,有交通沟相连,下面全是地道,一直通出几十里,是一座极为坚固又很容易“流水”,极转移的防御要塞,以至于少剑波的小分队都无法通过正面攻击将其击破。这样一座山寨,到了徐克导演的手中,更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甚至加上了作为移动堡垒的坦克车。

那么,真实的历史中到底有没有一座和小说中相似的威虎山呢?

曲波亲自参加过东北剿匪作战,所以尽管他写的是小说,但很多内容都来自真实的生活。比如,小说中描写过一位“宝塔镇河妖”的老特务定河道人宋宝森,他出场的河神庙就确有其地,即今天海林市二道河子镇的老道庙。此庙文革时曾被毁,如今已经全面修复。而且,庙中的确曾有一位宋老道。只是这位宋道人不但不是特务,而且在1943年便已经去世,和剿匪根本没有交集。据曲波的战友讲,当时剿匪部队经常经过二道河子镇,这老道庙便是一个过往的地标。曲波是看到老道庙和宋道人的墓后产生了灵感,才创造出了定河道人这一艺术形象。

而说到威虎山,的确有这个地名。它又名威虎岭,座落于敦化与蛟河、桦甸之间,属于张广才岭余脉,为牡丹江上游与松花湖的分水岭。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抗日战争期间,这座威虎山上也真有一座设防严密,布置巧妙的山寨。这座山寨的位置在威虎岭西部1350高地(俗名三合顶子),是一座抗日抵抗力量的要塞。不过,它和老匪座山雕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东北抗日联军“双胜”部队的密营所在地。

“双胜”,本名祁永全,山东费县人,早年曾经落草,“双胜”是他的报号,因其善使双枪而得名,至今在牡丹江一带人们还把他称作“关东大侠”。九一八后他率部投吉林救国军王德林部参加抗战,任补充第四旅旅长。救国军失败后接受东北抗日联军杨靖宇的领导,活跃在牡丹江一带,继续与日军作战。在日军的统计资料中,双胜(祁永全)属于“共匪”,1934年所部达八百名之多,主要活动于漂河以南的八道河子,威虎岭等地区,而“乐山”,即座山雕属于“纯匪”,所部仅二十余人,虽然也在牡丹江地区活动,但活动地域在漂河以北,狭及沟(即小说中的夹皮沟)附近,没有记载他到1350高地一帶活动。两者既没有组织关系,部队的性质也不一样。

当时各路抗日武装有着不同的作战风格,双胜便是一位善于防御的将领,1934年之后,他开始在威虎山(岭)建立以1350高地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周围密设各种碉堡暗哨,并有隐蔽的交通壕通往山外,与曲波笔下的威虎山异曲同工。


抗战时期抵抗者使用的地堡,威虎岭双胜部队曾使用过的碉堡

想用要塞战术对付日军的抗联将领并不仅仅双胜一个人,李荆濮也这样做过,为了对付敌人的冬季讨伐,李荆璞曾率部在宁安城东南的天桥岭建了一处秘密营房。他的营地包括十几个大木房,其间挖了坑道,状似迷宫,李荆璞为其取名为“平日坡”。他曾经依托这座“平日坡”多次打败日军的讨伐,作战中以信号弹相互联络,各山包阵地间相互呼应,极有章法。但是,祁永全更有资格被称作“红色座山雕”,因为他活动的地区就在威虎山。而且,日军在很长时间里面对其无可奈何。

威虎山地势险要,而且扼图佳铁路咽喉,日军对这里颇为重视。根据日本《关东军独立守备第八大队战史》记录,祁永全等部作战积极,曾屡次破坏威虎岭铁路隧道。日军曾在1934,1935几次出动部队试图拿下威虎山,但小股兵力无法攻克这座坚固的堡垒。1937年3月日军驻敦化部队由第二独立守备队高级参谋竹内晴也亲自坐镇,指挥三桥,矢野等多路讨伐队对威虎岭抗日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作战。结果,3月12日,日军三桥讨伐队首先在1350高地与双胜部接战,日军撞入“威虎山的九群二十七堡”,吃了不小的苦头。根据日军描述,当时抗联守军左右两高地各个地堡之间打出了交叉火力,而且各碉堡的外壁是用双层圆木一横一竖构成,子弹打上去后会转向,无法击穿。而日军所在位置由于抗联预先布置地障,所以动转艰难。日军被打得死伤惨重,连讨伐队的指挥官三桥正生队长也负了重伤。日军支撑到日暮方才得以撤离,由于在雪地中长时间作战,幸存人员大部冻伤。13日,日军川名讨伐队在同一地点再次和双胜部交手,同样被打得不能寸进。日本《独立守备第八大队战史》中记载抗联的射手射击准确,“打得象狙击兵”,造成大量杀伤后一度向日军发动反冲锋,几乎歼灭了这一个中队的关东军。此后,日军浜田,矢野等讨伐队纷纷来援,鉴于日军兵力火力的全面优势,祁永全没有死守威虎山,而是利用“流水沟”率部从暗道撤离,拖着日军在侣松垃子,双鸭子山等地疲于奔命。战斗从12日持续到18日,日军不得不停止了讨伐,并在战斗总结中承认,此战没能捕捉到“双胜”的主力部队。

第二年,发现双胜重返威虎山,日军再次组织大讨伐,仍然难以取胜。这一次,尽管工事没能完全修复,但抗联仍然再次利用“流水沟”,再次巧妙钻出日军包围圈,将日军拖到夹皮沟。当日军在沟内大青背宿营之时,前来支援作战的第一军第二师金日成部赶到,抗联发动夜袭,这一仗,日军几乎全军覆没,连指挥官,桦甸警备队队长目良大尉都死在了混乱的夜战之中。值得一提的是,目良大尉被击毙的地方,便是真实的座山雕张乐山活动的地盘,不过,并无他参加此战的纪录。

可惜,由于敌我实力对比过于悬殊,威虎岭的抗战最终还是失败了。这支部队的兵力在1937年已经下降到两百人,此后终于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下覆亡。为防抗联重新利用,日军彻底爆破和毁坏了威虎岭上的密营,今天那里已经很难找到曾经的遗迹了。威虎山陷落后,日军始终不能找到祁永全的下落。于是,祁永全的副官“飞龙”战死后,日军将其遗体照片标为“双胜”进行宣传。抗战胜利后人们才知道,祁永全一直打到了最后一人,并孤身在山中向南行进,试图入关继续抗战,最终于1940年不幸在新开岭山中的一棵松树下冻饿而死。

由此可见,历史上的威虎山,并不是一个土匪的渊薮,相反是一个相当值得纪念的地方。尽管这位可敬的“关东大侠”未能看到抗战胜利,但关于他和威虎岭密营的故事,一直在当地流传,推测曲波也是从这些传说中获得了灵感,才创造出了小说中那座令人遐想万千的威虎厅。

萨苏 发表于 2015-1-14 11:35:48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5-1-14 11:55 编辑

三.抓住座山雕的是海军

座山雕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是“折”在海军手里。活捉这名绿林枭雄的牡丹江二团,也是一支传奇部队。

海军?没错。


牡丹江二团-1946

在小说“智取威虎山”的情节中,除了杨子荣以外,最出彩的大约就是曾活捉刁猴头,吓坏大傻子的的刘勋苍。这位人称“坦克“,以力大无穷,性情豪爽著称的侦察英雄是那个时代很多少年的偶像。

根据曲波记述,刘勋苍的原型是他的亲密战友,剿匪英雄刘蕴苍,当时于曲波所在的牡丹江二团担任排长,真有个“坦克“的绰号。


刘勋苍的原型刘蕴苍

刘蕴苍晚年的一张照片极有风度,身穿白色海军夏季军服的这名老军官满面春风,右手曲起中指和无名指,平放在胸前 – 那是海军的国际通行礼节,表示向曾在战斗中失去手指的军神纳尔逊致敬。

刘蕴苍离休前最后一个职务是南海舰队搜救处处长,而他对海军传统的熟识一点儿也不奇怪,活捉座山雕的这支解放军部队,本身就出身于海军 – 牡丹江二团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番号是八路军胶东军区海军支队,成立于1944年11月,是红色武装中第一个使用海军番号的部队。

八路军怎么会有一支海军部队呢?

1944年11月15日,美国旧金山电台在广播中插播了一条来自东方的新闻,在中国山东威海刘公岛,一支海军部队的爱国官兵发动起义,杀死日伪军官,加入八路军。这一震惊中外的事件,便是刘蕴苍和他的战友们造成的。

刘公岛,是北洋水师覆灭之地,抗日战争时期又成为汪伪设立的海军训练基地,但与日伪的期待不同,这些中国水兵最终选择了忠于自己的祖国。因此,他们在1944年11月5日发动了武装起义,夺取同春号战舰并占领刘公岛。他们携带家眷登岸后,经山东敌工部辛冠吾等做工作,加入了八路军。或许出于对自己兵种的热爱,他们在加入八路军前提出了一个条件,那就是希望仍然干海军。这个条件让辛部长颇为头疼,因为八路军并无海军部队。折中的结果是打鬼子自然还是在陆地上打,但这个部队保留海军的番号,以备将来有条件成立红色海军时他们能够改回本行,

最终,这支部队被定名为胶东军区海军支队,后改名海防支队。为了加强该团的工作,1945年有两批干部人员先后编入该部队。一部分是经验丰富的战斗骨干,如担任该团政委的李伟(开国大校,《林海雪原》中何政委的原型)等,另一部分则是胶东公学的毕业生,主要充当基层指挥员的副职(正职通常由起义人员担任),例如《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当时已经任职营教导员),小说中牺牲在和座山雕匪帮作战中的高波(真实情况是受了重伤,抢救无效死亡)等。胶东公学是八路军在山东最高学府,因为这支部队前身是海军,官兵文化素质较高,不派出这些“知识分子”怕压不住场。

1945年日本法西斯投降,海防支队的官兵一部北上东北,接受当地日军投降;组成了牡丹江一团和二团,另一部分则以胶东军区海防团的名义,成为华东海军部队的前身之一。

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今东海舰队前身),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村诞生,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最初的海军部队由三部分组成 – 华东军区教导师一部,苏北海防团和胶东军区海防团。其中山东海防团因为善于运用小型舰艇,极大地影响了人民海军的作战风格。1950年7月,华东海军第一次海战琅矶山海战中牺牲的艇长邵剑鸣就是刘蕴苍的战友,两人共同参加过刘公岛起义。

而北上东北的海防支队官兵很快得到命令,增援在牡丹江遭到谢文东,李华堂等上十万土匪围困的部队。此时,牡丹江军区一些本来接受我军领导的地方武装纷纷叛乱,幸好抗联老将李荆璞(曾用报号平南洋)经验丰富,才守住了城池。

担任副政委的曲波是救援牡丹江的先锋,他巧妙地指挥部队声东击西,利用时间差打乱敌军部署,突入牡丹江与守军会合。此后胶东海防支队的部队则被编为牡丹江一团和二团。这支包含了小说中少剑波,杨子荣,栾超家,孙达德,刘勋苍等人物原型的部队,从此成了东北土匪的克星。也正是这支曾经的海军部队,抓住了座山雕。

这支部队的主力后来成为著名的万岁军第三十八军的一部分,不过,刘蕴苍等最终还是追寻自己的梦想,进入了海军部队。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林海雪原》作者曲波大部分从军时光在陆军度过,但他的军人生涯却是在海军结束的。1948年底,曲波因警卫员枪支走火,腿部负了重伤,尽管经过一年时间的治疗,行走仍有问题。作为一名优秀军人,他感到这次伤势严重,恐怕难以继续在陆军中工作。这时,他听到重庆号起义的消息,于是申请调到海军,担任安东海军学校第二大队政委,直到1950年退役。

和一位朋友谈起座山雕居然是被“海军”所抓,对方吃惊之下忍不住开了玩笑 -- 座山雕嘛,山里的老鹰不会游泳,这回碰上“海”,当然要完蛋啦。

萨苏 发表于 2015-1-14 11:36:09

本帖最后由 萨苏 于 2015-1-14 11:42 编辑

四.座山雕的最后一句话 -- 关东,那个远去的绿林

关东的绿林,豪侠,至今仍是各种电影,电视的好题材,而真实历史中的他们,有着迥然不同的结局。

最壮烈的是东北抗日联军中那些宁死不屈的英杰。

我们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曾有一批中国军人,在失去与上级联系的情况下,退入深山,孤军苦战,一直到抗战胜利——人们发现,他们居然独自支撑了五年之久。他们曾经的指挥官,便是一名出身绿林的关东豪杰。

1940年,由于受到七十万关东军北上的压力,东北抗日联军的残部大多已经撤退到苏联境内。十四年的抗战中,我国东北地区最先遭到攻击,在“九一八”后为日军所占领,因此在我们的印象中,这是个早已沦陷的地区。但是,最新的资料显示,事情恐怕并非如此。
在新发现的日军关东军作战地图上,我们在五常县拉林河上游,九十五顶子山附近找到了一个像钉子一样的黑圈,无论时间变化,牢牢地钉在一张一张日军的地图上。日军记录的这个黑圈,标志的是一支抵抗武装,经过考证,这是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的残部建立的一块根据地。

这支部队在我们自己的记载里也有涉及,但只是一个非常模糊的痕迹。抗日战争中,女地下党员田仲樵不幸被捕,遭受酷刑后疯了。日本投降后,人们从监狱中找到了田仲樵。在为她医治的时候,她听别人谈论说拉林河上游有一支神秘的部队在活动,不知道是土匪,还是地方武装。清醒过来的田仲樵马上告诉他,那应该是第十军军长汪雅臣的人。

汪雅臣,报号双龙,主要活动区域为五常,在周保中,赵尚志的影响下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索布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前面说过,不同的抗联指挥官有不同的作战风格,汪雅臣的风格便是擅长隐蔽。有个真实的笑话这样说,汪雅臣的密营太隐蔽了,党组织要联系他,在他周边转了大半年都没找到他。抗联的抵抗进入低潮后,他率领的部队仍然留在东北境内继续抗战。

1941年,这位曾经的绿林好汉在袭击日军归程中被汉奸出卖,“双龙”汪雅臣和第十军副军长张忠喜先后阵亡。他的残部撤入深山,据寨自守,坚决不下山投降。

原来我们以为日本人不知道这支部队,但从关东军的作战地图上看出,五常县旁那个墨笔标出的黑圈旁边写着“双龙残匪”。原来日本人一直都知道这支队伍的存在,但却无法将其消灭。这些残存的抗联战士一直抵抗到了日本投降,仍然不知道战争已经获胜,直到田仲樵找到他们,才最终出山。

有人问,他们到底消灭了多少日本人?我想这是次要的,他们能够坚持下来,五年间孤军苦斗,就足以说明他们是我们中国人的英雄。毛泽东曾以诗纪念壮烈牺牲的戴安澜将军,有云:“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用在这些苦苦坚守在深山中的中国人身上,也正是贴切。
就是这样一群英雄,在文字记录和史料中却很遗憾地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据说,他们下山后,被送到哈尔滨,归于东北抗日联军总政委李兆麟将军部下。但不久李兆麟将军遇刺身亡,使他们失去了直接的领导者。在被问是继续在军中任职还是就地务农的时候,他们都选择了后者,就此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十四年来,他们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一方面抗联是有组织的共产党领导的队伍,意志刚强;另一方面,就是他们对“双龙”,也就是汪雅臣军长有一种大哥式的尊敬。汪雅臣临死前说过:“你们什么都能干,就是不能投降日本人。”这些人信守了对兄长的承诺,坚持到了日本投降。他们并不想立功、升官发财,而是选择当农民,过普通老百姓的和平日子。直到现在,他们的事迹才终于被我们慢慢地挖掘出来。

日本人的作战地图,证明了14年间中国人在东北一直坚守。这块土地,始终没有全境沦陷。那简简单单的黑圈背后,是“双龙”汪雅臣虽死不屈的英魂,是东北绿林豪侠的风骨。

也有的好汉如“平南洋”一样最终挺过了最艰难的岁月,曾经报号“天德”的东北抗日联军六军团长李铭顺,在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接受特种训练后,不断入境作战,曾仅带一名警卫员端掉一个完整的日本特务机关,十余名日本特务全被这位关东豪杰击毙,无一生还。八一五之前,他率部以伞降的方式突入牡丹江,成为光复东北的先锋。直到今天,他的妻子,曾是抗联最美丽女战士之一的周淑玲谈起他曾经的战绩,依然激动不已。

有的好汉遗憾地未能善始善终,例如,李荆濮曾经担任特派员与报号“九彪”的李发林建立统战关系,双方相处融洽,抗联五军参谋长季青曾经感叹“九彪”很会打仗,不但能在日军腹地坚持作战,而且帮助我们掩护了一批干部战士。抗战胜利后,他也曾接受牡丹江军区的改编,可惜,打日本的好汉子“九彪”立场不稳,最终又叛变投奔了国民党,并继续为匪,最终被八路军炮兵团第一营剿灭在柳毛河。

相比之下,座山雕只是一个标志,标志着关东绿林的结束。

尽管座山雕张乐山并没有在威虎山待过,但真实历史中的他也颇有一些传奇之处。


乐山即座山雕活动范围 (漂河以北,约20人)1937年日方资料

在寻找《智取威虎山》真实故事的经过中,我们渐渐发现,人称座山雕的老匪张乐山在东北的土匪之中堪称异类。这老匪年过六旬仍能奔跑如飞,令人称异。其手下供述座山雕有个奇特的锻炼身体的习惯,或与此有关。这个特殊的习惯便是在雪地里和小匪们排成一列,一起追兔子!东北山林里经常有兔子出现,每当此时,座山雕便会大显身手,那些比他年轻一半以上的小匪硬是跑不过他,而且,那些连老鹰都追不上的兔子,也常常被他徒手擒获。这份脚力,眼神和反应速度,都足以令人称奇。

这一手,要在古代,可能该称作“踏雪无痕”了。由此也可看出这老匪之难以捕捉。

既然是这么活蹦乱跳的一个老匪,被抓住后又是如何结局呢?

实际上,座山雕还是被枪毙的。

杨子荣的战友,为刘蕴苍担任副排长的董仁棠,便是负责枪毙座山雕的两个执行人之一。另一名执行人是当时已经转到其它部队的刘蕴苍,由于杨子荣此时已经牺牲,曲波特意把刘蕴苍调来执行这个任务以示纪念。

笔者曾在北京采访过董仁棠老人,他表示当时枪毙座山雕主要是因为他民愤太大,不断有受害者家属前来催促人民政府对其审判处决,实属罪有应得。

不过,他印象很深刻的是座山雕似乎对这一结局早有预料,临刑微闭着眼睛,看来并不慌乱,在死前还说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

这句话是:“我死了,牡丹江就太平了。”

董老讲开始对这句话不理解,后来发现这老匪居然一语成雠,座山雕死后,牡丹江真的变得无匪可剿了。

仔细想想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座山雕与当时其他匪帮颇有不同。当时较大股的土匪如谢文东,张雨新等动辄部队过万,坦克飞机虽然没有,有几门重炮可不是新鲜事。相比之下,座山雕在早期部下是二十几人,最后被抓的时候部下还是二十几人,从数量上说相当薄弱。

但是,审讯中的座山雕却看不起那些大股的土匪,因为他们的队伍基本是抗战后利用东北遗散的日伪装备组建起来的,虽然人数很多,实际是“武装要饭的”,没有多少战斗力,十万人也奈何不得牡丹江李荆濮少将的千把人马。而座山雕不同,他的部下都是多年惯匪,少而精。用现代的军语而言,谢文东等是土匪中的民兵,而座山雕则是土匪中的特种部队。

所以,那些大股的土匪虽然声势浩大,但打起来不堪一击,很快烟消云散,而座山雕却很难捕捉,如果不是杨子荣的化装奇袭,他可能还要苟延残喘相当长的时间。到座山雕被抓到,已经是牡丹江剿匪战斗的尾声了,故座山雕临刑才有此说。

有的终于走上了忠于国家的道路,有的最终作为“胡子”为那段历史殉了葬,关东的绿林在抗战胜利后终于走向了终结。

所谓天下无匪,说的大概就是这个境界。

[完]

参考文献:
《独立守备第八大队战史》 日本“独立守备第八大队会” 1965
《满洲国匪情月报》 日本公文书馆 档案        1935-1941
《谢文东其人其事》 李艺,苏来
《夺取牡丹江政权和剿匪工作回忆》 李荆濮
《抗联小部队的峥嵘岁月》 李明顺
《座山雕死亡之谜》 邹延林
《张黑子先遣军的始末》焦永崎,崔联友

pulque 发表于 2015-1-14 11:57:28

萨苏 发表于 2015-1-14 11:36
四.座山雕的最后一句话 -- 关东,那个远去的绿林

关东的绿林,豪侠,至今仍是各种电影,电视的好题材,而 ...

萨大回来了,铺黄土,撒净水

将进酒 发表于 2015-1-14 12:29:39

萨苏 发表于 2015-1-14 11:35
三.抓住座山雕的是海军

座山雕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是“折”在海军手里。活捉这名绿林枭雄的牡丹江二 ...

南海舰队不少四野老人。曾经听领导讲过八卦,南海舰队某基地司令在一次和金日成会面中拍着金的肩膀说:老金你如今行了啊。。。。

事后司令被处分。{:198:}{:198:}{:198:}

不知 发表于 2015-1-14 15:38:08

将进酒 发表于 2015-1-14 12:29
南海舰队不少四野老人。曾经听领导讲过八卦,南海舰队某基地司令在一次和金日成会面中拍着金的肩膀说:老 ...

又见老萨,激动呀:handshake

上古神兵 发表于 2015-1-14 17:30:11

将进酒 发表于 2015-1-14 12:29
南海舰队不少四野老人。曾经听领导讲过八卦,南海舰队某基地司令在一次和金日成会面中拍着金的肩膀说:老 ...

真没必要处分,不就是个营长么。

liuqing098 发表于 2015-1-14 21:14:56

萨苏 发表于 2015-1-14 11:36
四.座山雕的最后一句话 -- 关东,那个远去的绿林

关东的绿林,豪侠,至今仍是各种电影,电视的好题材,而 ...

欢迎老萨。居然没有挖坑!:P

mingxiaot 发表于 2015-1-14 22:30:33

曲波后来好像在四川绵阳,在一个军工厂当过头。

莱茵河 发表于 2015-1-14 22:43:56

{:225:}{:225:}{:225:}

的名 发表于 2015-1-14 23:17:44

liuqing098 发表于 2015-1-14 08:14
欢迎老萨。居然没有挖坑!

这次的确是不一样的萨大:D

索伦 发表于 2015-1-15 09:19:14

萨苏 发表于 2015-1-14 11:36
四.座山雕的最后一句话 -- 关东,那个远去的绿林

关东的绿林,豪侠,至今仍是各种电影,电视的好题材,而 ...

老萨作品,好看!
居然一次完整木有坑:D

蓝色多瑙河 发表于 2015-1-15 15:22:41

萨苏 发表于 2015-1-14 11:36
四.座山雕的最后一句话 -- 关东,那个远去的绿林

关东的绿林,豪侠,至今仍是各种电影,电视的好题材,而 ...

好文。欢迎萨大开讲。
上周凑了回热闹,带家人去看了《智取威虎山》,母上大人很高兴,兴致勃勃打开了话匣子,附和几声还问题不大,可是女儿变身好奇宝宝,十万个为什么丢过来,不禁头大,为了不让女儿失望,就上网找资料。萨大这篇文章图文并茂,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及时雨啊!

leekai 发表于 2015-1-15 16:46:31

不挖坑的萨大不是好萨大:$

游泳的猫 发表于 2015-1-15 17:00:10

居然一次把坑填完了,这真的是老萨么?:lol

大道至简 发表于 2015-1-15 20:35:40

本帖最后由 大道至简 于 2015-1-15 20:37 编辑

牡丹江人回个贴。俺是不是坛子里第一个牡丹江滴呀?呵呵。

宁安现在是牡丹江的下辖县级市,也是俺爷爷那一辈在伪满时期搬到牡丹江之前的闯关东落脚地。所以看到写老家的东西就感觉特别亲切。现在百度地图上在宁安有个“李家瓦房”的位置就是指俺家的老宅,但是地图却标错了位置,把道南侧标成道北侧了。那时候的宁安并没有多少人。

宁安之前还归吉林管辖过?看了您的贴子我才知道。呵呵。就像牡丹江在伪满的时候还叫过“牡丹江省”,历史有时候也是乱的挺有意思的。

东北航校,就是目前的海浪机场吧。这个日本人建设的机场后来也是传奇多多,可能也会像“我军第一个使用坦克作战的战例”一样是个值得挖掘历史的地方。方强司令员使用刚修复的飞机诱歼匪军的地方应该是牡丹江以北,林口县的刁翎镇吧?好像写错成刁“翔”了。之前林口县卷烟厂还出过一种叫“刁翎”的烟卷。小时候还不知道这个地方的时候,看烟盒就已经留下印象了。

农民家的狗 发表于 2015-1-15 21:36:59

欢迎萨大回来,居然不挖坑了,热泪盈眶啊

songzhq 发表于 2015-1-16 09:04:13

又见到萨苏的文章了,心情很好。
其他的地方很久没更新了,以后是继续在这里扎营么?

松阿察 发表于 2015-1-16 10:38:34

del

本帖最后由 松阿察 于 2015-1-16 10:50 编辑

重复 重复 重复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东归外一篇 从座山雕说起 – 东北的抗联和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