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筐 发表于 2015-1-12 18:12:19

巴黎的年初

本帖最后由 板筐 于 2015-1-12 20:21 编辑

十七人死亡
数千万人受伤

惊讶的笔看着苍白的枪

为什么
自由时常流血

在行为的端点
思想极度荒凉

楚天 发表于 2015-1-12 23:11:18

为什么是“苍白的枪”?

龙血树 发表于 2015-1-13 00:02:53

楚天 发表于 2015-1-12 23:11
为什么是“苍白的枪”?

是不是是说枪没有文化没有道理?

发表于 2015-1-13 05:28:11

楚天 发表于 2015-1-12 23:11
为什么是“苍白的枪”?

因为荒凉没有思想?

发表于 2015-1-13 05:29:03

冒泡了,不过我早就关切地注意到你还好。

板筐 发表于 2015-1-13 06:08:41

仁 发表于 2015-1-13 05:29
冒泡了,不过我早就关切地注意到你还好。

谢仁老师关怀,我当然还好。几个罪恶的绿教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用枪杀了“讽教"极端主义者,却折不了言论自由的笔。而我不够格,没人伤害。

发表于 2015-1-13 06:16:25

板筐 发表于 2015-1-13 06:08
谢仁老师关怀,我当然还好。几个罪恶的绿教原教旨主义恐怖分子用枪杀了“讽教"极端主义者,却折不了言论 ...

老师这是对学生有情绪啊!

板筐 发表于 2015-1-13 08:05:43

仁 发表于 2015-1-13 06:16
老师这是对学生有情绪啊!

怎会呢?您不是恐怖分子,也不是讽刺艺术家

板筐 发表于 2015-1-13 08:07:07

楚天 发表于 2015-1-12 23:11
为什么是“苍白的枪”?

就是说言论自由是用枪杀不了的咯!

易明 发表于 2015-1-13 09:39:03

仁 发表于 2015-1-13 05:28
因为荒凉没有思想?

http://history.sina.com.cn/his/zl/2015-01-12/1142115040.shtml

一看到这个文章的题目,我就忍不住笑了。 {:1_1:}

易明 发表于 2015-1-13 09:45:06

楚天 发表于 2015-1-12 23:11
为什么是“苍白的枪”?

苍白无力?

天天士兵 发表于 2015-1-13 11:32:21

数千万人受伤?法国有多少人?

薷钗 发表于 2015-1-13 15:46:46

天天士兵 发表于 2015-1-13 11:32
数千万人受伤?法国有多少人?

心受伤{:203:}

板筐 发表于 2015-1-13 16:19:54

易明 发表于 2015-1-13 09:39
http://history.sina.com.cn/his/zl/2015-01-12/1142115040.shtml

一看到这个文章的题目,我就忍不住笑 ...

这链接是登录手机版客户端,啥题目也没有呀?

板筐 发表于 2015-1-13 16:21:09

易明 发表于 2015-1-13 09:45
苍白无力?

不是吗?极端行为并不解决极端问题。

板筐 发表于 2015-1-13 16:22:45

天天士兵 发表于 2015-1-13 11:32
数千万人受伤?法国有多少人?

近七千万。

板筐 发表于 2015-1-13 16:24:30

本帖最后由 板筐 于 2015-1-13 16:26 编辑

{:soso_e121:} 如柴好。

薷钗 发表于 2015-1-13 17:13:43

板筐 发表于 2015-1-13 16:24
如柴好。

筐筐好,发你消息怎么不见回复啊

易明 发表于 2015-1-13 21:30:56

板筐 发表于 2015-1-13 16:19
这链接是登录手机版客户端,啥题目也没有呀?


那俺给搬来吧。

题目是,只有“仁”才能拯救自由。

  (文/新浪历史 新史记 秋风)

  在“911事件”中,极端分子袭击美式资本主义与军事霸权之象征: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法国版“911”事件极具法国特色:极端分子袭击《查理》周刊,该杂志向来以泼辣风格讽刺一切庙堂人物和神圣事物。于是,当人们谴责极端分子时,免不了牵涉一个重大政治问题:言论自由。

  看得出来,在大多数愤怒而悲痛的表达中,言论自由是神圣的,包括对于他人信仰之神灵的尖刻批评。某知名国际媒体中文网站发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教授西蒙•沙玛的文章,题目即为:“不敬”是自由的命脉。

  让人不安。毫无疑问,极端分子的屠杀行为不可饶恕。但是,《查理》周刊是否也滥用了其言论自由?事发后,我的朋友王绍培在微信上有一段评论:

  自由和神圣的冲突:前者认为一切都可以解构、恶搞,没有什么神圣之人或者神圣之物可以享有不受质疑和嘲弄的特权,自由是至上原则;后者用AK47为自由划定一个边界,存在着神圣之人和神圣之物,他们是绝对不能够被冒犯的……对于自由主义者应该提出的问题是:是否应该对他人的信仰和情感有一定的同情性的理解和尊重?对于神圣主义者应该提出的问题是:是否允许并且理解他人的质疑和评判?这样提问其实意味着两者都不能把各自的原则推向极致,因为推向极致的结果就是巴黎昨天发生的恐怖袭击,既然你用恶搞来亵渎,他就用暴力来回答。

  我对此简短地回应说:仁。漫画家和枪手都不仁。不仁则自居真理,争而杀,无宁日。

  类似的意思,《纽约时报》1月8日所刊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的文章,也有所表达。袭击事件后,媒体和知识分子纷纷表态:“今天,我们都是查理人”。但这篇文章的标题直言《我不是查理》。作者写到:不管你有没有在脸谱网上晒出Je Suis Charlie Hebdo(我是查理),大多数人都不适用这一口号。实际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不会真正做出《查理周刊》擅长的那种事情:用幽默的方式刻意冒犯他人。

  这位作者指出了人之常情:通常,我们大多数人是有仁心的。孔子早就说过:“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仁内在于每个人,只要我们有所自觉。仁在,我们就不会冒犯别人。

  为什么?《中庸》曰:“仁者,人也”。仁确定人的存在状态:人是人,每个人都是人,我是人,你也是人。由此生发人世第一伦理原则:以人道相互对待。我把自己当作人对待,也把你当作与我完全相同的人对待。由此,我敬人、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就是敬人,我尊重你的选择;“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爱人,我协助你达成你的目标。仁者的生命过程,就是成己、成人、成物三者合一。

  听起来有点玄妙,其实十分平易。比如,孔子曾对仲弓这样解说仁:“出门如见大宾”,出门碰见任何人,就仿佛在自己家接待尊贵的客人。想象一下自己接待尊贵客人的心态、神态、身态,以之对待任何人,哪怕是陌生人。这就是仁,这就可以做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因而,仁就是尊重人,体贴人。中国人常说,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这就是为仁的具体方法。孔子标举出来的仁,只是要人多替别人考虑,多站在别人角度考虑,据此安排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对待他人的方式。

  不能不说,《查理》周刊的漫画家们是不仁的。当然,人们会说,他们在运用他们的言论自由。那么,仁呢?当人们谈论天赋自由、权利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仁更是天赋的。人而不仁,如言论自由何?当然,那些极端分子也宣称,自己在保卫自己宗教信仰的尊严。然而,人而不仁,如信仰何?

  欲望、权利与斗争

  言论自由、信仰尊严,都是现代人津津乐道的自由,或者权利。按黑格尔的说法,权利就是获得承认——当然是他人的承认,我之外所有其他人及其所组成之政府的承认。至于我,我是提出、发出、表达要求的主体。因此,权利就是我可对其他人提出要求:要求他们承认,我可用尖刻的言辞、漫画冒犯他们,而他们不得阻止我,这个时候,我就享有了言论自由。既然发表言论可有这样的自由,自然也就可有类似的自由:杀死漫画家的极端分子,就是在沿着言论自由的逻辑,以极端方式主张自己的权利:他要求其他人尊重自己以杀死冒犯自己神灵之人的方式,保护自己神灵之尊严。

  由此可见,权利心智与仁心有重大区别。权利心智是自我中心的,我就是无穷尽的欲望:我要生存,我要表达,我要得到自己的快乐,我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就世界的中心,所有人都应尊重我的欲望,不得妨碍我追求欲望,他们还应帮我满足这些欲望——福利国家就是如此形成的。

  但是,其他人也有自己的欲望。这样,欲望之间必定碰撞,而有黑格尔所说的争取承认的斗争:我要求你们所有人承认我的欲望的正当性,承认其为我的权利。你们若不承认,我就展开对你们的斗争,迫使你们承认。所谓历史,在黑格尔看来,就是如此要求承认的斗争。由这样的历史过程,将确立若干“相互承认的法权”。但是,新的权利必定会由欲望催生出来,故斗争永无可能终结——马克思版本或福山版本的历史终结论,都是智力偷懒的幻觉而已。

  “911事件”、《查理》周刊事件,简直可以说是历史没有终结的证据。勿宁说,历史其实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以更为惨痛的方式展开。这两次事件,与冷战胜利者的要求,也许不无关系:他们要求那些尚没有历史终结迹象的国家进入终结自我之轨道,被要求者要求对方承认自己宗教的尊严。

  巴黎袭击事件之后,美国国务卿克里断定,这一事件是“文明本身与站在文明化世界之对面的人”之间“一场更大的对峙”。两群人,你死我活的斗争。冷战如此,反恐如此,今天仍然如此。给某些人、某些宗教、某些族群贴上反文明的标签,然后正告他们:你们必须承认我们的文明。你们不承认,我们就要与你们斗争,一直到你们承认我们的文明为止。

  结果将是什么?不能确定,但这些充满宗教战争意味的用词,足以让人对即将展开的历史过程有深刻的惊惧。事实上,法国已有民众自发地向清真寺扔炸弹,用枪射击穆斯林。德国有人游行,也提出了他们的要求:“反伊斯兰化”。谁来满足这些民众的要求?

  作为中国人,只能轻轻地问一句:冤冤相报何时了?此刻,也许有必要反思相互要求的政治形态本身之好坏;为此,也就不能不反思单向度地要求他人的心智之好坏。

  仁提升自由、权利

  仁可以提供一条出路。仁心不是自我中心的,仁者之心中有他人。仁者不必大公无私,他确实欲立自己、欲让自己通达。但与权利论者不同,他知道,他在与他人的网络中,他的立、达,是需要借助他人实现的。而他也知道,自己的生存、幸福不可能仅从他人那里求索而得到,故他不会单方向地要求他人。他清楚,自己能够控制就是自己,故他尽自己的可能敬人,进而立人、达人:他尊重他人,他协助他人。由此,他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协助。最终的结果是,己立而人亦立,己达而人亦达。我得到了我想要的尊严或者利益,但我是与他人共同得到的。

  自由或者权利是可贵的,但从儒家立场看,光秃秃的自由或权利,是难以成立的——可以看到,自由或权利的主张者总是在斗争、争取,这说明,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而持续争取的过程,总免不了怨恨和戾气,人心不得收到伤害。仁让自由和权利成立,而避免其对人心的损害。

  本乎仁心,权利可被转化。不是我要求别人承认我可以得到什么,而是我肯定他人可以得到什么,由此,他人肯定我可以得到什么。我的权利生成于我对他人权利的肯定与协助。

  本乎仁心,自由可被转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是我要求别人不对我做什么,而是我立定自己的主体地位,自我约束,不对他人实施可能的伤害。我肯定他人的尊严和自由,由此他人肯定我的尊严和自由。

  言论自由是否必要?当然。但当我表达意见、发表言论时,仁心让我注意自己的“辞气”,顾及言说对象的感受。这样,我的言辞不会伤害他。他必定承认我的表达自由。宗教尊严是否重要?当然。但当我崇拜我的神灵、传播我的宗教时,仁心让我尊重他人的神灵、信念和价值,他人也就必定尊重我的信仰。自由和权利得以成立,但不会变成伤害他人的自由和权利,从而使可稳定享有的自由与权利。惟有仁,可以拯救陷入严重精神分裂状态的自由、权利。仁肯定自由、权利,而让其成熟起来。


  幼童有任何需求,立刻哭闹,要求他人满足;成人不会如此。也许可以说,自我中心的、光秃秃的自由、权利,只是生命尚在幼稚状态的人之主张。孔子之教则是成人之教,他只是要让明白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这世上不只我一个人,他人也不是我可以随意要求的对象。我所能要求的对象,只是自己;若我期待他人协助,我只能首先协助他人。这才是人的主体性。有此意识,才是成年人。

  人类要解决自己面临的困境,恐怕不能不走向心智的成熟、生命的成熟。成熟之道何在?《论语•颜渊篇》有现成的答案: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板筐 发表于 2015-1-13 21:55:02

薷钗 发表于 2015-1-13 17:13
筐筐好,发你消息怎么不见回复啊

亲爱的如柴,消息发到哪里呀?我这里有邮件什么的好几个箱啊。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巴黎的年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