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朴仙人 发表于 2015-1-9 08:08:17

土共不土......

经常见国军批评讥嘲共匪之土老冒泥脚杆,共匪自己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soso_e112:}
但是事实多半相反。国军里大批文盲壮丁,当共军的反而几年后就扫盲了。
我也读一点历史,然而不但没见过,甚至没听说过有那个组织像共军这么重视文化教育。
以前参与编写某财政税务志,其中新四军被国军日军伪军联手赶得漫山遍野流窜的年代,人家也没忘了学习。连子弹都没有,可还是有学习费。{:soso_e113:}
根据地财政支出:
一、军事支出:
......
(九)学习费:(包括教导队、训练班及一般指战工作人员日常学习与俱乐部三角瞄准测验等笔墨纸)凡教大及训练班学习政工队员,每人每月发纸2张,铅笔1支,有钢笔者不发铅笔,每班发普通墨水1瓶。
二、政府支出:
中共浙南特委的供给制度有如下规定:
......
    (二)学习费
    每人每月3斤米,但有办公费与津贴费以及宣传机关、电讯组人员则不发。

.......
说起这一段,是因为前几天吃饭,听某学者在说秀才遇到兵,说理大获全胜的奇迹,有感于心。{:soso_e128:}
话说该学者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极力宣传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慷慨陈词口沫横飞,超了发言时间,结果惹烦了兵痞。
某将军跳出来打断:“知道你们文化重要,比我们国防都重要!你看政府工作报告里,文化建设占了四大段800多字,国防建设只占了200字一小段......{:soso_e123:} ”
不料这位学者上过山下过乡,乃是基干民兵出身,应声反击说:国防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毛主席就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
于是会场上哄堂大笑......{:soso_e113:}
......
看看国军在内战外战战场上那些“辉煌”经历,就知道“没有文化的愚蠢的军队”说的是谁啦!{:soso_e112:}

gordon 发表于 2015-1-9 08:36:16

本帖最后由 gordon 于 2015-1-9 08:38 编辑

解释:

根据地,当年化学工业可以,能够造墨水。

但是制造业不行,这里说的钢笔其实不是自来水笔(钢笔),而是 蘸水笔,也叫 蘸笔

其实就是发一个 蘸笔尖。

注:铅笔也是非常宝贵的。


*****************************************************************

电讯组工资本来就高,宣传队就是招一些文化比较高的人,学习当然不发 奖学金了 (按小米算的)


水风 发表于 2015-1-9 09:08:44

看看以前的教育,再看现在真是丢人啊。

吹了几十年的教育,结果呢?教育产业化了。

{:219:}

然后203 发表于 2015-1-9 09:35:29

水风 发表于 2015-1-9 09:08
看看以前的教育,再看现在真是丢人啊。

吹了几十年的教育,结果呢?教育产业化了。


文教部门这一块推着不走,打着倒退,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eshark 发表于 2015-1-9 10:12:32

然后203 发表于 2015-1-9 09:35
文教部门这一块推着不走,打着倒退,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关键是,从改开以后,念师范专业的,基本都是成绩差的,或者班里后面几名。后来,可能多了些成绩好的特困生(减免学费)。但是整体来说,和我们同时期的念师范的人都是班里的后面几名。我以前读初中和高中的时候,都是后十名去师专和师范本科。可想而知,她们的水平如何?
这里说个笑话,我外甥女的初中班主任,说她自己以前成绩多好多好,高中可以考清华和北大,爱教育事业才读到师范。想想就好笑,如果你的成绩够清华北大,你自己想填其他志愿,班主任和家长都不会放过你。没钱,没钱会帮你提供奖学金。
至少,我一路走来,没有看见谁因为兴趣或者家里穷放弃了清华北大,只看见各种失手与他们擦肩而过。

褐色的火车 发表于 2015-1-9 10:22:35

eshark 发表于 2015-1-9 10:12
关键是,从改开以后,念师范专业的,基本都是成绩差的,或者班里后面几名。后来,可能多了些成绩好的特困 ...

这个也同意的。
现在儿子在上小学,看看他班级里的老师,有几个水平真的不怎么样。 基本的一些逻辑思路都有问题,教育理念还是老一套,填鸭式教育,对学生抱着猜疑态度。 他们这个学校还是名校。

也和朋友讨论过,这些老师当年和我们也是同一批的,基本上都是班上成绩差的,大部分成绩差的都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不对,现在为人师表,都不知道怎么高效学习,享受学习,怎么去教小孩子们呢?
不过好在,现在家长比过去投入多了。 基本上家里也都是大学毕业,学校的功课自己也能辅导。 想想那些繁忙的家长,没空辅导,小孩的成绩就不容易出色了。

tnq 发表于 2015-1-9 10:37:46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啊!

tnq 发表于 2015-1-9 10:41:05

褐色的火车 发表于 2015-1-9 10:22
这个也同意的。
现在儿子在上小学,看看他班级里的老师,有几个水平真的不怎么样。 基本的一些逻辑思路 ...

有些名校徒有其表!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5-1-9 10:51:54

eshark 发表于 2015-1-9 10:12
关键是,从改开以后,念师范专业的,基本都是成绩差的,或者班里后面几名。后来,可能多了些成绩好的特困 ...

为什么都是成绩差的念师范?还不是不重视教育嘛。教育经费少,教师待遇低,所有有办法的都不念师范了。

即使如此,现在的教师水平平均还是应该比以前好。以前很多都是初中生教小学生,高中生教初中生,师专毕业的还是好的了。我小时候上一个子弟学校,一群家属大妈当老师。现在起码也是受过训练的正规师范生才能当老师,整体水平比以前高多了。

包子 发表于 2015-1-9 11:22:09

账面上有的,实际上不一定有。

关于这个事我问过我爷爷,他是42年加入聂荣臻部的,我问过是否在作战之余有文化教育方面的活动。我爷爷的原话是:扯,天天钻山沟逃命都来不及,谁有功夫教你认字。我爷爷在加入八路前可能只上过两次冬学,认识百十个字,被当成有文化的人,并培训成了技术兵种---机枪手。建国后又用了半年时间集中补课到初中水平。

国军说共军土应该是自大,两者的兵源其实都是农民,早期国军有部分职业老兵,但抗战初期基本就消耗了。就装备而言,八路其实并不土,除了枪支弹药缺乏外,基本供给都是和国军一样的。但是这样的供给只有三个师的量。
据我爷爷讲,八路实际上分正规八路和地方支队,正规八路的供给由委员长负责还是不错的,当年的正规八路都能装备橡胶底的布鞋。地方支队可能需要自行筹备,因此装备杂乱,过冬的棉衣都不能保障统一。

MacArthur 发表于 2015-1-9 12:05:27

包子 发表于 2015-1-8 22:22
账面上有的,实际上不一定有。

关于这个事我问过我爷爷,他是42年加入聂荣臻部的,我问过是否在作战之余有 ...

各地情况不一样吧。。。 至少在胶东这边老根据地里,夜校文化班可是办得很红火,我大姑当年就在村里领办文化补习班。小时候家里拾掇厢房,还清理出几大箱子当年的扫盲课本,封面上油印着“东海军分区文化部”字样。。。 你可以想象一下东海军分区部队里会不会开文化班。。。

我估计这跟地域有关:聂荣臻部一直就没过上几天消停日子,抗战期间被日本鬼子一遍一遍地撵着围剿,没能建立起大规模成片的根据地,冀北几乎都被扫成无人区了。。。 解放战争期间又对上了傅作义,冀中根据地屡次被“穿心”,屡战屡败。。。 所以没什么时间学习文化,逃命要紧。。。

山东这边根据地相对稳固,或许跟许和尚主军有关?也遭受过日伪和国军的几次大的围剿,但好歹坚持下来了。。。


包子 发表于 2015-1-9 12:15:53

MacArthur 发表于 2015-1-9 12:05
各地情况不一样吧。。。 至少在胶东这边老根据地里,夜校文化班可是办得很红火,我大姑当年就在村里领办 ...

明目张胆的印着“东海军分区文化部”,胆子太肥了。{:211:}

MacArthur 发表于 2015-1-9 12:29:38

包子 发表于 2015-1-8 23:15
明目张胆的印着“东海军分区文化部”,胆子太肥了。

知道啥叫“根据地”了吧。。。 共产党是公开的。。。
{:187:}

穿着裤衩裸奔 发表于 2015-1-9 12:33:39

其实教文盲读书顺道洗脑是比较容易的。偶刚识字的时候就非常信仰共产主义。。。。

猫元帅 发表于 2015-1-9 12:33:44

eshark 发表于 2015-1-9 10:12
关键是,从改开以后,念师范专业的,基本都是成绩差的,或者班里后面几名。后来,可能多了些成绩好的特困 ...

不见得。读师范、体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月津贴。对于八十年代的很多家庭来说,相当于一个工人的收入,还是不少的。中专也是一样。九十年代职高那么火,也和这个有关系。

至于教师的素质问题也很好理解。当年中专毕业就能教小学甚至初中,整体素质怎么会高?这个和国民整体文化水平有关。

而且在那个时候,清华北大并不是像后来那样的高大上。

猫元帅 发表于 2015-1-9 13:01:15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15-1-9 10:51
为什么都是成绩差的念师范?还不是不重视教育嘛。教育经费少,教师待遇低,所有有办法的都不念师范了。

...

也不能算不重视。还是那时候没钱。国家整体都没钱。那时候工厂、企业整体的工资、福利都要高于机关和学校。可以算是中国工人阶级最后的辉煌。

在初中毕业还算个学历的年代,整体教育水平不能指望有多高。

雪个 发表于 2015-1-9 13:07:19

是的,他们很重视教育。我父亲就是在部队里学了很多文化知识,包括吹拉弹唱。他说除了钢琴,就没有他不会的乐器,这都是(解放前)在部队里学的。

猫元帅 发表于 2015-1-9 13:24:20

包子 发表于 2015-1-9 11:22
账面上有的,实际上不一定有。

关于这个事我问过我爷爷,他是42年加入聂荣臻部的,我问过是否在作战之余有 ...

“土八路”这个词原来是特指地方部队。比如游击队、民兵、地方军区所属的部队,和红军改编后的八路军完全不一样。这点在早期电影里面还能看到。比如电影《南征北战》里面刘玉敏带的游击队,刘永贵也说要转到地方部队去。在电影《战火中的青春》中,国军军官就喊“土八路!快投降吧!!!”,指的就是高山的区小队。后来雷震林的队伍来了,国军掉头就跑“解放军来了!快跑!!!”。电影《平原游击队》里面,李向阳为了调松井回城,攻击县城的时候,伪军给松井打电话就说“光土八路就五六千,已经占领城西关!”,“光土八路”一句话就表明还有很多正规军。电影《董存瑞》里面对地方部队和正规军之间的差别描写得比较多。那时候很多电影的结尾都是迎接大部队或者和大部队一起消灭敌人。“大部队”就是正规军。

MacArthur 发表于 2015-1-9 13:56:58

雪个 发表于 2015-1-9 00:07
是的,他们很重视教育。我父亲就是在部队里学了很多文化知识,包括吹拉弹唱。他说除了钢琴,就没有他不会的 ...

厉害!
{:222:}

太傅没跟老爸学两手?


阿雷 发表于 2015-1-9 14:39:32

eshark 发表于 2015-1-9 10:12
关键是,从改开以后,念师范专业的,基本都是成绩差的,或者班里后面几名。后来,可能多了些成绩好的特困 ...

你上的估计是省级重点高中。以广东为例,要上华南师范大学的分肯定比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更低。但也不是说班里后几名能上的。当然跟你们这些学霸相比那确实差。{:190:}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土共不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