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约稿第二季】深入浅出的科普果然很有挑战性!
首先面对的是初高中学生,低龄。其次知识点要有趣味性。
再次要深入浅出,太深奥了不行。
最后要有具体事例。
化学事故12年反响不错,编辑不打算继续找我,这次是两个选题。
1科普小常识。
2科学趣味小故事。
1是主要面对低龄化培养对科学知识的爱好。
2则是主要针对现在的很多伪科学具体打脸。
我和编辑都觉得1很有搞头,现在转小孩子钱很容易,但是真写起来才发现不好玩啊。
写深了不行小盆友们看不懂,写浅了也不行小盆友们觉得没意思。
我勒个擦啊!
我交了一篇,应该问题不大了。
如果可以就以这个标准写。
现在我才明白当年看的十万个为什么的编辑的痛苦啊!
尼玛给小初高小盆友的科普真心不好写!
我打算还是写打脸文章吧,至少这个不用顾忌读者的情绪和面子。
“面粉”会爆炸吗?
绝大多数人都说面粉当然不会爆炸了,否则烤面包的话岂不是等于自杀?
少部分接触过化学或者爆破学的人会说会的,因为面粉里面的有效成分是淀粉,有一种炸药就叫做硝化淀粉。会不会指的是这?
硝化淀粉又名淀粉硝酸酯,化学式类似n,可见其元素组成非常类似于硝酸纤维,只是两者分子结构不同。不溶于水,溶于丙酮。是略带黄色(用试剂制出的为纯白色)的白色粉末或易于捏碎的小团粒。没有气味和味道。和NC一样,硝化淀粉也有含氮量高低之分。含氮量越高,爆炸能力越强。含氮量最高可达14.14%。含氮12.2%的硝化淀粉爆速为4970m/s(ρ=1.6g/cm3);威力大于TNT,为120%;爆发点(加热5秒发生爆炸的温度)183℃。突出的优点是感度低,须用雷管起爆,使用安全。缺点是工业品安定性不好。硝化淀粉在一战和二战及战后初期是重要的炸药,广泛的用在炮弹、手榴弹、地雷及工业中,目前应用已很少。【来自百度百科】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一句,抗日战争我八路军太行山黄崖洞兵工厂生产的爆破药其中就有硝化淀粉,广泛的应用在地雷,手榴弹,炮弹和子弹填装药等领域,为我国抗击日本侵略者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沉重的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但是在这里我想说,不是硝化淀粉,就是家里面烤面包的面粉,并不是硝化淀粉或者任何经过在加工再处理的淀粉。
估计到这个时候,依然能够回答,会,的就是极少数了。
实际上会不会呢?
2010年2月
河北省秦皇岛骊骅淀粉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的玉米淀粉粉尘爆炸事故,造成19人死亡、49人受伤。
2014年2月
青冈县黑龙江龙凤玉米有限公司淀粉包装车间爆炸,事故共造成10名职工不同程度伤亡,其中,1名于6日上午死亡,1名职工重伤和8名职工轻伤。
前面我已经说了,面粉里面主要是淀粉,淀粉又是怎么会爆炸的呢?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用火柴点面粉的经历,我小时候就点过,面粉是可以燃烧的,发出很香的味道,然后就烧黑了,火苗并不大,黄色的,味道很有食欲。
我这么干了几次被家长发现了,挨了一顿揍。
首先,燃烧是需要点火的,不点火的面粉是很安全的,不会爆炸,我想这个大家都是明白的,但是点火之后面粉也仅仅在烧并没有剧烈燃烧甚至爆炸啊?
这又怎么解释上面的两个案例呢?
下面说说我半亲历的一件事,华北某制药厂生产车间某制剂间,两个工人因为个人矛盾引发口角,最终演变为打斗,双方都在投掷药用级可溶性淀粉,导致该制剂间烟尘滚滚,看不到人,这时候车间领导接到烟感报警器报警迅速赶到现场,就听一声巨响,制剂间发生剧烈爆炸,两名斗殴员工受伤,制剂间主体结构破损。
当时并没有人点火,因为制药厂制剂车间是洁净车间,就是你们在电视里面看到的一群人穿着奇怪的衣服裹的很严实出出进进的地方(比如生化危机1里面偷T病毒的那间屋子就是洁净实验室),那里是绝对禁止使用明火的。
没有点火怎么会爆炸呢?
这就要提到两个科学名字:爆炸极限和静电了。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或爆炸浓度极限。例如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2.5%~74%。可燃性混合物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和最高浓度,分别称为爆炸下限和爆炸上限,这两者有时亦称为着火下限和着火上限。在低于爆炸下限时不爆炸也不着火;在高于爆炸上限时不会爆炸,但能燃烧。这是由于前者的可燃物浓度不够,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而后者则是空气不足,导致火焰不能蔓延的缘故。当可燃物的浓度大致相当于反应当量浓度时,具有最大的爆炸威力(即根据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计算的浓度比例)。【来自百度百科】
红色标示的百分比范围越宽,说明这种可燃物质越危险,因为范围越宽,形成爆炸条件的机会就越大。
淀粉的爆炸极限是45g/m3 燃点是470℃,换句话说,一立方米的空间里只要悬浮着一两面粉粉尘,遇到一个470℃的温度的东西,就有可能发生爆炸。
在案例中,首先是淀粉粉尘在空气中飞舞,粉尘太多了,多到超过了爆炸极限的下限,如果是一两面粉一小堆放在一平方米的小房间,是不会自己发生爆炸的,哪怕是一斤面粉这么放也是不会爆炸的。
漫天飞舞的淀粉粉尘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也让爆炸极限的范围变宽。这样就给发生爆炸创造了条件
有人会说了,您说的车间也没人点火啊?
这就是另外一个常识,静电了。
静电是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再多说了,在这里我想说一下静电的电压,你们冬天穿毛衣睡觉前脱毛衣的时候可以关上灯,然后脱毛衣的时候看到的啪啪的电火花那就是静电。
这个电压一般在一万伏特左右。
而老师上课给你们做实验,玻璃棒和毛皮摩擦用来吸引碎纸屑的电压一般在五万伏特到十万伏特左右。
家用电器一般是220伏特的,而可以电死人的电压最低为36伏特。
有人会问,电压不是36伏特就能电死人吗?
为什么我脱衣服的时候一万伏特都电不死?
那是因为电量小,静电压虽然高,但是电量太小了,形成不了足够大的电流,所以你只是觉得有点麻,而不会被电死。
但这么小的电量引燃淀粉粉尘足够了。
首先空气中的粉尘在做布朗运动的时候本身就是与空气和其他粉尘颗粒互相摩擦的,这一过程必将产生静电。
其次两名打斗的员工之间的推搡和对空气的扰动也是一种摩擦。
而静电就在这些摩擦中富集,最终擦出静电火花,引燃粉尘,造成爆炸。
有人说了,哎呀面粉都能爆炸了地球好危险我要回潘多拉星。
其实大家也不必如此。
只要大家在实验室严格遵守实验是规定和进行标准操作不进行违规操作,也是不会发生爆炸或者危险的。
至于遇到起火或者爆炸首先要保护自己,其次要在平时多学习消防知识和进行消防安全演练,这样才能做到当遇到火情的时候沉着冷静正确处置;最后在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要火速去找老师和领导等人,不要自作主张的进行扑救,因为错误的扑救往往不但不会灭火反而会有反效果。
爱坛诸公觉得这个给初高中的孩子们看是不是合适?
不合适的话应该怎么调整?
希望诸公多提宝贵意见啊 史老柒 发表于 2014-12-19 13:58
爱坛诸公觉得这个给初高中的孩子们看是不是合适?
不合适的话应该怎么调整?
希望诸公多提宝贵意见啊 ...
给中学生看的话,感觉不大合适。
结构杂乱,要讲的东西太多,重点找不到,缺乏贯穿全文的线索。遣词用句也需要更加白话,减少专业词汇。
本帖最后由 禅人 于 2014-12-19 14:18 编辑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用火柴点面粉的经历,我小时候就点过,面粉是可以燃烧的,发出很香的味道,然后就烧黑了,火苗并不大,黄色的,味道很有食欲。
我这么干了几次被家长发现了,挨了一顿揍。
这一段,会不不会无意中对门某些熊孩子产生“教唆”后果啊? 史老柒 发表于 2014-12-19 13:58
爱坛诸公觉得这个给初高中的孩子们看是不是合适?
不合适的话应该怎么调整?
希望诸公多提宝贵意见啊 ...
初高中应该能看懂。我在中学时候最喜欢看这种和实际生活结合紧密而且超出日常生活经验的科普文章了。
但是现在中学生的品味好像不一样额。 本帖最后由 颟顸 于 2014-12-19 16:07 编辑
Del 史老柒 发表于 2014-12-19 13:57
“面粉”会爆炸吗?
绝大多数人都说面粉当然不会爆炸了,否则烤面包的话岂不是等于自杀?
感觉像说评书呢{:7_330:} 一切不配图的科普都是耍流氓:lol 史老柒 发表于 2014-12-19 13:57
“面粉”会爆炸吗?
绝大多数人都说面粉当然不会爆炸了,否则烤面包的话岂不是等于自杀?
硝化淀粉部分可以不要,偏题了。
百度的内容最好改成自己的文字,这样风格统一一些。大段的摘抄最好都不要。
文字风格,你这样也有趣,别人不好改。自己多读几遍,添加一些过渡词句,可能会好些。
本帖最后由 清风徐来 于 2014-12-19 21:29 编辑
等我家初中生有时间来鉴定一下。{:190:} 我看得懂,而且爱看。我觉得这样的科普读物估计要有高中生水平才容易理解。
另外说一下我的感受,老七写的那些化学事故看得我肝颤,吓得我都不愿让孩子以后学化学。但其实我知道,不少行业都存在安全隐患,比如每年电力公司都有电死操作人员的,但只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肯定都没事,老七应该多写写化学行业的正能量,别把化学写成极危险行当,吓到一片祖国的花花草草。 最近一直也在琢磨这种针对小孩子的科普,我觉得要抓住一个重点,就是要让他们懂啥,最后在升华到需要小孩子注意啥。老七这篇,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淀粉也能爆炸,爆炸的条件是浓度很高达到爆炸极限,还有就是需要静电。最后就是让他们明白很多东西都得按规定。如果按照这么一个标准,前面的硝化淀粉可以删除了。直接就上来就讲事列,或者用提问的方式讲故事!供参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WEp_4fHX4Y
上个粉末爆燃的视频就好了。 史老柒 发表于 2014-12-19 00:57
...两个工人因为个人矛盾引发口角,最终演变为打斗,双方都在投掷药用级可溶性淀粉,导致该制剂间烟尘滚滚
甭说高中生,我也开眼了。。。
{:218:}
除了百度百科的部分,其他的部分我都爱看。{:190:} 我家初二的男生表示还没学化学,百度百科部分看不懂。也许初三、高中生比较容易接受。 本帖最后由 duanjian 于 2014-12-20 21:00 编辑
我觉得结构可以这样调整一下:
1.提出问题:面粉会爆炸吗?
2.让读者做实验:点燃面粉。
3.为什么实验没爆炸?怎么让面粉爆炸。
4.安全生产案例介绍和原理分析部分。
5.题外话:面粉可以做炸药,粉尘爆炸威力大,安全注意事项。
另外,可考虑减少名词解释,或将名词解释作为注释、附加知识配图介绍 "编辑不打算继续找我"
--不要用拼音了,改用五笔吧{:191:} “现在转小孩子钱很容易”
--再次证明用拼音不好{:187:}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