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is 发表于 2014-12-11 23:37
哈哈哈~ 看底下的回复很有意思。 做实验的往往和搞理论的思维方式不同~在简化和假设的模型下可以发生很多 ...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wu)理臆断欤?”
赞,这句话才是关键。任意理论都是只知其一的臆测。 水风 发表于 2014-12-12 00:36
阅微草堂笔记可是大毒草阿。也就比子不语稍微好点。所以,本来就是人家寻开心胡扯的东西,你愣是要找个究竟 ...
你当年没学过么?
这篇其实在古文里面算简单的。你要明白,语文老师,是不会考虑物理学意义如何的。 一眼就看见坑一坑二坑三坑四......还以为是探讨老萨写作风格的文学评论呢?{:226:}
不料居然是初中物理教案......{:191:}
河蚌思维犀利呀!{:222:} 抱朴仙人 发表于 2014-12-13 12:01
一眼就看见坑一坑二坑三坑四......还以为是探讨老萨写作风格的文学评论呢?
不料居然是初中物理教案 ...
物理教案放在语文课上那也是好玩得很。{:191:} 抱朴仙人 发表于 2014-12-13 12:01
一眼就看见坑一坑二坑三坑四......还以为是探讨老萨写作风格的文学评论呢?
不料居然是初中物理教案 ...
老萨的坑比这要复杂,什么坑一坑二坑继坑补再补再续,连环坑回转坑,比这个复杂多了,有些是用二维空间无法表示出的。 河蚌 发表于 2014-12-13 13:39
老萨的坑比这要复杂,什么坑一坑二坑继坑补再补再续,连环坑回转坑,比这个复杂多了,有些是用二维空间无 ...
回头我给你凑趣来个古代法律物理学的......:lol 这还看水流速度,石头重量形状,河沙的松软度厚度,河道的地形等等因素 有一种可能,河底上层是沙子,沙层的底下是坚硬的河底。沙层的厚度恰好与石兽的重量有相关性,所以石兽不断向上游走去。再或石兽落水后向上游的河底坡度与和面坡度相反。或两个同时存在
有没可能再或者石兽里含有铁,而上游有一大块吸铁石?
我当时看了文章也是浮想联翩,:lol 逆流数里断无可能。语文课本胡诌的多了,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一个全集,我所知道的比萨斜塔铁球落地实验就是其中一个。
你这里假设河床是完全平的,或者是上游高于下游的。但河床的实际情况往往不是如此。实际河床不但不平,在很多河段中各河床深浅都不一样。很多河段甚至会出现上游深于下游的情况。只是由于更上游的海拔更高,所以河水才会继续往下游流去。所以如果河床不平,并上游深于下游,那么这个石兽反向上游移动的情况并非不可能。 感觉要考虑石头的分量和水流速度的相对关系,也许二者存在一个奇点什么的导致石头往上走。俺在海边玩时,如果站在沙滩上不动,脚跟沙被回流的海水冲走,身体马上后仰。所以石头如果接近圆形,石头在向后翻滚时重量和水流的力量达成某种平衡,可能滚动较远的距离,落在未冲刷过的沙地上,重复前述过程。河工的话有可能对。
顺便讲个都江堰的故事。都江堰旁有座二王庙,庙里二郎神的塑像原本手里没有工具。老毛来四川参观后,大意说李冰造福人民,他的庙还是应该整修。于是四川在重修都江堰时,顺带也整修二王庙。但二王庙年久失修,当地政府对很多文化细节搞不清楚,于是请来大腕郭沫若。郭老参观了一圈,然后回家翻翻书,对大家说:“二郎神手里应该有个铲子,而且就埋在江心的沙滩下面。都江堰的关键是深掏滩,低作堰。滩要掏多深?古时候就以掏到这把石头铲子为准。”于是政府马上组织挖坑,果然挖出一把铲子。所以后来二王庙中的二郎神手中就多了把铲子。 孟词宗 发表于 2014-12-15 05:22
你这里假设河床是完全平的,或者是上游高于下游的。但河床的实际情况往往不是如此。实际河床不但不平,在很 ...
我也认为最可能导致石兽逆流而上的,是在这数里内上游的河床一直低于下游。
另外一个可能是他们找到了更上游的庙遗失的石兽啊,{:191:}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