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0:54:22

“休王”怎么解

本帖最后由 龙血树 于 2014-11-19 01:09 编辑

最早是为了理解“休王良有由”, 过程很曲折,见“周邦彦的品行,以及施政思想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33536-1-1.html” 的讨论, 28楼至48楼 @月下


不单周邦彦,其他人也用过“休王”,但是也不容易理解。


江漲用過韻 蘇軾

草木生故墟,牛羊滿空瀆。春江圍草市,夜浪浮竹屋。

已連漲海白,尚帶霍山綠。坎離更休王,魚鱉橫陵陸。

得非崑崙囚,欲報陸渾衄。行看北風競,來救南國蹙。

長驅連山燒,一掃含沙毒。孤吟愍造化,何時停倚伏。

當憐水旱甿,不作舟車蓄。江流倘席卷,社酒期茅縮。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1:03:06

周邦彦在描述他县令工作的诗文里面有:

下帷齋周邦彥
  
官事如拔毛,小稀還復稠。一鼠未易盡,況欲禿九牛。

唯應理籤軸,偷暇尋孔周。維南有頹構,疇昔賓射侯。

扶傾與丹雘,外好中實不。弦歌廢决拾,休王良有由。

書生本不武,誰言負薪憂。古云不執弓,防患術已媮。

詩書主六藝,中有捍敵謀。至勝不刃血,吾將執其柔。

當有中的士,爲辨劣與優。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9 01:09:19

佩服楼主的较真精神,我不如之。

顺道讨论下这几句吧
维南有颓构,畴昔宾射侯。
扶倾与丹雘,外好中实不


公叔季贞后

念此阅人传

也是不太明白。
季贞是谁?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1:20:14

按照 @月下, “休王师”的理解不对,我也觉得有道理,把含有“休王师”的诗, 以及“休王马”的,都排除了。

还有貌似与周邦彦所用的“休王”意义不一致的, 也排除了,如梅尧臣“歌竹休王满,餐毛活使苏。”

那么,就只有另外三篇的“休王”,可能和周邦彦的“休王”有一致的含义。这三篇,除了刚刚贴的苏轼, 还有宋朝陈造, 和宋末元初的王奕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1:21:00

贈鍾汝楫陳造

坐窗雨蕭蕭,出戶泥活活。旅食向六旬,淫霖破七八。

舊新佳客斷,局陋不可活。鍾郎卷銜袖,詩與人秀發。

誦之未數紙,驟覺陰氛豁。壯如秋濤湧,清比哀玉戛。

騷人詠香草,不足供採捋。詩人深堂奧,掉臂欲排闥。

應接殊不暇,愧耻那容刷。正宜長聚集,慰我抱饑渴。

不見動十日,有力苦見奪。轉頭二十年,夢覺幾電抹。

我甘鼯五窮,子亦狼載跋。川增得深敬,外此本毫末。

別語忽見諗,回腸隠膠葛。乘除等寒暑,休王有回斡。

豫章出林遲,出乃千丈拔。天居五雲處,往矣儕俊傑。

當念淮山陽,有人晞短髮。噬肯回葉舟,譚妙共蔬糲。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1:22:14

和元遺山太山古句 王奕

我來拜鄒魯,舟過歌鳳臺。登嶧仰東蒙,自謂高矣哉。

及登東山頂,天級真難階。河瀆走罅漏,嵪陵塌埏垓。

己大物自小,夙學得所諧。聖賢分地步,高下隨其材。

於道既有覺,沿崖剔碑苔。七十二君者①,謬迷良可哀。

王侯鬨蟻穴,休王滋無涯。三千六百朞,治忽知幾回。

悠哉身後史,聊爾生前杯。大塊囿軀殻,客氣行風雷。

神功一收斂,非去亦非來。試出亭毒表,岱峰赤微埃。

安得鐵柄箒,埽盡兀突堆。上下一無極,釋然暢虛懷。

平明下山去,天門掛芒鞋。金童玉女夾道迎,鸞鈴鳳翟紅雲開。

道逢明復與守道②,拊肩携手歌崔嵬。謂予如欲③看白日,請騎黄鵠同上無色空界外。

蒼梧帝子正與彼,倏忽混沌高卧真蓬萊。

按:① 自注:太山已經七十二君來封禪。
② 自注:二公居泰山之前。
③ 原作予,據譜本改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1:32:32

我找到“休王良有由”另外两个可能的解释。

一个是五行学说的“休王相死囚”,王代表正旺盛、正在位掌权、正当季的事物。休代表产生王的事物,王所克制的是死,王所生的是相,克制王的是囚。“休王良有由”按照这个含义,解释为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兴衰,是很有原因的。

一个是“王良”,王良是伯乐的名字或别名。这样“休王良有由”这个句子可以解释为:有理由不用伯乐(的才能)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1:34:45

头大,看着都有些牵强,但是也都有些道理{:198:}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1:36:15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9 01:09
佩服楼主的较真精神,我不如之。

顺道讨论下这几句吧


季贞,我也去查过,完全无线索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1:41:00

念此阅人传:

忘记在哪里读过的,“阅人”指看相, “念此阅人传,三年得跧藏”,即依靠相术趋吉避凶,这三年安全安全躲藏,避过灾难。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9 01:47:01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1:41
念此阅人传:

忘记在哪里读过的,“阅人”指看相, “念此阅人传,三年得跧藏”,即依靠相术趋吉避凶,这 ...

阅人,,搜韵网里有解释,后面加一传字,就不得其解了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1:49:12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9 01:47
阅人,,搜韵网里有解释,后面加一传字,就不得其解了

传,当传承、习得的意思,可以解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9 02:01:49

本帖最后由 月下 于 2014-11-19 02:12 编辑

按你说的,百度到了王相词条。内有:
王文濡 等音注:“王相,阴阳家语。一作‘旺相’……俗以得时为旺相,失时为休囚。”
汪继培 笺:“《五行大义》云:五行体休王者,春则木王,火相,水休,金囚,土死;夏则火王,土相,木休,水囚,金死;六月则土王,金相,火休,木囚,水死;秋则金王,水相,土休,火囚,木死;冬则水王,木相,金休,土囚,火死。”

看来你第一个解释是对的。可以解释的更简单点,这就是个荣枯、盛衰的同义词。后两诗的休王应该都是当荣枯讲。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9 02:02:47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1:49
传,当传承、习得的意思,可以解

那阅人就要当名词解了。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2:14:33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9 02:02
那阅人就要当名词解了。

嗯,我是当“相术”理解的。

找到一些和季贞有观的内容,第一个是志怪传说,唐朝小说家张读的《宣室志》:

陈蔡间有民竹季贞,卒十余年矣。后里人赵子和亦卒,数日忽寤,即起驰出门。其妻子惊,前讯之,子和曰:“我,竹季贞也,安识汝今将归吾家。”既而语音非子和矣。妻子遂随之。至季贞家,见子和来,以为狂疾,骂而逐之。子和曰:“我,竹季贞,卒十一年,今乃归。何拒我耶!”其家聆其语,果季贞也;验其事,又季贞也。妻子俱骇异。诘之,季贞曰:“我自去人世,迨今具一纪,居冥途中,思还省妻孥,不一日忘。然冥间每三十年即一逝者再生,使言罪福。昨者吾所请案据,得以名闻冥官,愿为再生者。既而冥官谓我曰:‘汝宅舍坏久矣,如何’案据白曰:‘季贞同里赵子和者,卒数日,愿假其尸与季贞之魂。’冥官许之,即遣使送我于赵氏之舍,我故得归。”因话平昔事,历然可听。妻子方信而纳之。自是季贞不食酒肉,衣短粗衣,行乞陈、蔡、汝、郑间,缗帛随以修佛施贫饿者,不一还家,至今尚存。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2:28:59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2:14
嗯,我是当“相术”理解的。

找到一些和季贞有观的内容,第一个是志怪传说,唐朝小说家张读的《宣室志 ...

这个故事有矛盾的是,竹季贞附体的人姓赵, 而周邦彦写诗的那个隐士姓贺, 《赠常熟贺公叔隐士》,
“公叔季贞后,不为世网縻”, 除非不把“后”解释为后人,而是解释为追随季贞的风范,不为世俗所限, 否则姓氏对不上。

老芒 发表于 2014-11-19 02:47:05

应该就是五行中的休、王。

月下 发表于 2014-11-19 02:48:27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2:28
这个故事有矛盾的是,竹季贞附体的人姓赵, 而周邦彦写诗的那个隐士姓贺, 《赠常熟贺公叔隐士》,
“公 ...

从诗意看,季贞就是个隐士,周以其比贺。然而终究身晦道同违了。

发表于 2014-11-19 04:48:14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9 01:32
我找到“休王良有由”另外两个可能的解释。

一个是五行学说的“休王相死囚”,王代表正旺盛、正在位掌权、 ...

休王就是休王相死囚的简称{:1_1:}

山菊 发表于 2014-11-19 05:27:22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8 13:28
这个故事有矛盾的是,竹季贞附体的人姓赵, 而周邦彦写诗的那个隐士姓贺, 《赠常熟贺公叔隐士》,
“公 ...

那'公叔'又是谁呢~~~季贞有没有可能不是人名?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休王”怎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