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倾颓 发表于 2014-11-7 07:43:52

关于现代旧体诗词作者的习惯

关于现代旧体诗词作者的习惯

    旧体诗词虽然有“诗言志,词言情“的说法,但到了苏辛以诗入词,诗词在表现内容上似乎差别不大了,特别是对现代作者,似乎毫无区别,所差的就是习惯,有人喜欢用诗,有人喜欢用长短句。
    最近翻看了聂绀弩、杨宪益、沈祖棻、邵燕祥、启功等人的旧体诗词,发现他们各有所爱。具体地说,聂绀弩、杨宪益、邵燕祥几乎全是近体诗;沈祖棻诗词均擅,但偏重于词;启功偏重于诗,词只使用极少几个词牌。
    这就产生了一个疑问:这几个人除了邵燕祥年龄稍小以外,其余几位都是旧学深厚的名家,何以有此不同呢?喜欢不同的诗词体裁单单是情趣爱好呢,还是有其他原因?
    聂的旧体诗创作起于大跃进时代奉命写诗,从此各种私下作品叠出,特别是劳改中或出狱后。他擅用七律,他为什么不用词呢?我猜测,七律形式虽然单一,但是变化却不简单,给人的发挥余地可以说是无穷。而词牌纷繁,虽然选择余地更多,但是比较麻烦,要遵循词牌并不容易,稍有不慎就会走调,弄不准确还要翻检词谱,别人读起来也不是很顺畅。这跟柳永苏辛时代不同,那时候词好比现在的流行歌曲,到处唱,现在失去了这个环境,词谱反倒让人感觉陌生了。启功先生只使用少数几个词牌,大概也是这个道理。
    而沈祖棻不同。他本身受教于著名文学家,起始即攻词,从青年时代即好吟咏,所做甚伙,不轻易示人,更多的是与其夫君程千帆私自赏玩。而且其工作也是教授诗词,写过诗词鉴赏之类的书,这让她有充裕的时间行走于各种体裁之间。沈祖棻的词作,其欣赏价值要多于认知价值。
    似乎可以这么说,词这种形式,现在它的欣赏古典文学的意义,远远大于创作的意义,正如现在几乎没人写散曲一样。
    另外,我发现,诗有“打油”一说,词就没有。本来,诗应该比词更庄重,现在反过来了,凡是带有讽刺戏谑的都用诗,极少用词(启功有几首)。这其中的奥妙,大概也在于诗的格律比较单一,虽然不能说人人都能写出好诗,但掌握平平仄仄还是相对容易。有了这个套子就什么东西都可往里装了,而且也足够用。诗歌的形式,既要贴近现实,又要有跟现实保持距离,似乎近体诗最合适。
   
    2014-07-31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11-7 09:21:59

谁说诗比词容易啊?律诗颈联颌联都需严格对仗,同时要合平仄,就冲这两条儿就够呛~古人有“拗救”之道,就这看得俺就死了无数脑细胞,还没整明白{:229:}

把律诗的规矩都穿身上整个儿就一身盔甲{:204:}

词就自由多了,词牌少说也有好几百,这个不行还有下一个,有时一个词牌好几种格式,长短句,节奏感也强,口语有时也能入词,自由多了~瞧老毛便知词比诗容易了,老毛诗写得马虎,词填得一流,有谁是反过来的?{:207:}

山菊 发表于 2014-11-7 09:41:47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11-6 20:21
谁说诗比词容易啊?律诗颈联颌联都需严格对仗,同时要合平仄,就冲这两条儿就够呛~古人有“拗救”之道,就 ...

个人感觉不同吧~~~词呢,我的感觉是跟新诗一样:上手貌似容易,要写好却难。诗的几种体裁,最难的就是最没有束缚的古风~~~估计我这辈子就到不了能写古风的地步了{:206:}

不写就不写吧~~~反正俺就是个玩,写到哪里算哪里{:189:}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11-7 09:54:01

山菊 发表于 2014-11-7 09:41
个人感觉不同吧~~~词呢,我的感觉是跟新诗一样:上手貌似容易,要写好却难。诗的几种体裁,最难的就是最 ...

古风阿,菊老师只须读些《乐府》诗即可,比律诗自由多了,汉魏六朝乐府足矣~~表这么没信心嘛,神马都要尝试尝试,读完乐府就来个仿乐府,读完诗经就来个仿诗经,楚辞也照办不误,写好写坏是一回事,检验学习效果是关键,反正又不靠写诗吃饭,对吧?{:189:}

山菊 发表于 2014-11-7 10:06:07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11-6 20:54
古风阿,菊老师只须读些《乐府》诗即可,比律诗自由多了,汉魏六朝乐府足矣~~表这么没信心嘛,神马都要尝 ...

正是因为不靠写诗吃饭所以才不想试了呢~~~我学生时代倒是写过不少,那时候啥也不懂么:)

有一定的鉴赏力之后,下笔就没那么自由了~~~所以世间的事,都有好坏两个方面。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11-7 10:14:53

山菊 发表于 2014-11-7 10:06
正是因为不靠写诗吃饭所以才不想试了呢~~~我学生时代倒是写过不少,那时候啥也不懂么:)

有一定的鉴赏 ...

网上写诗又不考状元,管它呢~~~

菊老师就是条条框框太多,乐府诗的格式就是那样的,先头列一首民歌,然后后边就是历朝历代诗人们的仿制品,他们动得,为何俺们就动不得?

山菊 发表于 2014-11-7 10:30:27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11-6 21:14
网上写诗又不考状元,管它呢~~~

菊老师就是条条框框太多,乐府诗的格式就是那样的,先头列一首民歌,然 ...

你读得多,还记得住,自然写起来不太费劲。

我觉得写长诗不但要有内容,还得有‘中气’~~~或者像诗仙那样有挥洒自如的本事;或者有足够的底蕴可以随时‘化用’古人的句子。否则,勉强写出来也看不得。

我心目中好的古风不但有故事有精神,还要像小说那样有起伏有警句。另外转韵也是有技巧的~~~
而当代诗人们的古风多半都是炫学问,比桀骜~~~反正不是俺的菜{:190:}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11-7 10:42:43

山菊 发表于 2014-11-7 10:30
你读得多,还记得住,自然写起来不太费劲。

我觉得写长诗不但要有内容,还得有‘中气’~~~或者像诗仙那 ...

介个。。。也不能说是在故意显摆学问,如果需要经常用到上古人物故事,神话传说里的典故的话,,,而不如此,有时就不太容易有古韵,你比如说仿楚辞,就不可能不用到众多芳草的名字,甚至一些生僻字。

长诗通常需要特别强大的语言驾驭能力,有的还需超凡的想象力,比如白居易的那两首,转韵嘛,我觉得他们写诗肯定不是一气呵成,一挥而就的,也跟填词差不多,是先有句子最后再组合而成的,当中也需要多次删改,选取最优方案,谁也不是神仙

月下 发表于 2014-11-7 11:19:52

词谱是要背的,一个优秀的词人肚子里至少要装着几十个词牌,并且对各个词牌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如此才能游刃有余。

格律诗,看似简单,内在变化复杂。而词,看似词牌繁多,具体到特定的某个词牌,反而规律固定,有特定的适合的感情。

海外逸士 发表于 2014-11-7 23:23:12

本帖最后由 海外逸士 于 2014-11-7 23:24 编辑

詩與詞﹐不僅是形式的不同﹐韻味也完全兩樣。寫什麼內容﹐選什麼形式﹐搞懂這點﹐
就能得心應手。就是詞﹐長的﹐短的﹐也有不同韻味。如果寫同一內容題材﹐同一
題目﹐用詩的形式﹐與用詞的形式﹐就寫出不同韻味的東西。不信﹐大家可以試一
下。

我常說﹐把沒有平仄的詩都說成古風是不對的﹐因為韻味不同。

龙血树 发表于 2014-11-10 07:57:51

海外逸士 发表于 2014-11-7 23:23
詩與詞﹐不僅是形式的不同﹐韻味也完全兩樣。寫什麼內容﹐選什麼形式﹐搞懂這點﹐
就能得心應手。就是詞﹐ ...

所以俺现在都叫打油了{:18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现代旧体诗词作者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