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夏 发表于 2014-10-3 13:34:19

诗中圣哲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4-10-3 10:00 编辑




      诗人和圣人, 一般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比如说孔圣人, 虽说诗三百篇经他删定,可是他老人家自己并不是诗人。因为诗是有性有情的东西,有性有情, 想做圣人就难。然而杜甫是一个例外, 后人公认他为诗圣。

      杜甫只活了五十九岁。让人奇怪的是虽然他自述“七龄思即壮, 开口咏凤凰。”我们却无从看到他咏凤凰的诗篇。岂但他七岁的诗看不到, 翻一翻他的诗集, 几乎没有什么作品是三十岁之前写的。三十之前, 他很可能志在功名,可他一生没有能中进士。四十岁那年, 杜甫另辟蹊径, 写了三大礼赋, 直接献给皇上。当时正跟杨贵妃打得火热的唐玄宗居然也有工夫过问。史书上说:“玄宗奇之”, 不知是稀奇呢还是惊奇。皇上让杜甫参加考试, 几年后委了他一个县官。杜甫不干, 说:“不作河西尉, 凄凉为折腰。”

      就在这一年, 安禄山造反, 天下大乱。玄宗撤出长安, 连心爱的贵妃也保不住,六军不发, 逼著皇帝把杨玉环处死。当时通讯不便, 玄宗的儿子李亨不知道父王的生死存亡, 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 一班人就拥戴李亨为肃宗, 活活把玄宗顶成了太上皇。在兵荒马乱的五六年当中, 杜甫到处流蹿, 和皇上疏远了, 和人民接近了。有所见闻, 都秉笔直书:“野旷天清无战声, 四万义军同日死。”“闻道杀人汉水上, 妇女多在官军中。”他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对民间的疾苦, 从来没有人像他写得那样刻骨铭心。在那个没有汽车、照相机, 没有报纸、电视的时代, 杜甫的诗就成了诗史。国家不幸诗人幸, 诗史的作者成了诗圣。

      杜甫生前实在没有怎样风光过。五十岁以后, 他主要在成都做节度史严武的幕府,也算得遇知音了, 和严武常有诗歌唱和。他称严武“严公”, 严武称他“杜二”。此时杜甫的诗歌表现能力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庾信文章老更成”, “老去诗篇浑漫兴”, “晚节渐于诗律细”。。。。。。这些都是他的夫子自道。杜诗完美成熟, 韵味深厚, 气象宏伟, 也可以说体现了一种圣人相。

      “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 杜甫也是极有自知之明的。

(曾经刊于星岛日报骗过几个买菜钱)


山菊 发表于 2014-10-3 23:02:50

好文啊!

多发点来骗爱元吧~~~虽然不能买菜,可以升教授么{:18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诗中圣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