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光 发表于 2014-9-25 10:39:12

原创:沅江河上的船 (五)




      打 蚌 船
                                                                  
   打蚌船和网船,钓船形状差不多,模样也相似。
   所谓打蚌壳,其实就是钓蚌壳。老百姓喊讹了嘴,把钓说成是“打”。于是乎,大家将错就错,以讹易讹,你喊我喊他也喊,多少年下来,一直把钓蚌壳喊作打蚌壳。
   打蚌船多是一人操作,单打鼓,独划船,来去自由得很呐。
   船上的行头也是极其简单,除了钓蚌壳的一排钓钩外,几乎没什么其它工具与行头。
   这钓钩是一根长长的竹杆,杆子上按着一定间隔,分布排列起一长溜用铁丝制成的钓钩。每根铁丝的一头,弯成个圈圈,圈圈上系一根绳索,绳索又吊在那根竹杆子上。铁丝的另一头呢,则弯成个“7”字拐的形状。
   打蚌船的一边竖立着两根类似于羊角的木杈子,钓蚌壳的排钩则披挂于竹篙之上,竹篙子则横搁在羊杈的上面,以便于打蚌人下钓及起钓后能顺利取下蚌壳。排钓安装在面朝流水的上方,钓蚌壳时,船是横着在江面上飘流的。在水流快速的地段尚可,倘若是在陬市一带水面捕捞蚌壳,为了增加船的流速,打蚌人用一块桌面大小的竹席子,四周围用较大的竹片固定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再将竹席的四个角,各用一根绳索系牢实,放入水中,从而增添水的流力,将横着的船儿往下游拉了去。如果是没有这个拉力帮衬,光靠船自身及水的流力,流速则很慢,更何况还有一排横钓钩在水下拉扯着船体,更增添了阻力,尤其在陬市这一段的河面上,水的流速很平缓,流速也慢,故而,使用这竹篾席很是重要。
   钓蚌壳时,人在这竹杆的两头再拴上块大石头,把它放入水中,沉在河底。然后哩,啥事也就不消管得它了,人则倒在船舱里面睏他的懒觉,任船儿在河里头随水飘荡。因为有那排钓钩,再加上两块大石头在水下面拖着的,船儿稳稳当当地跟随着水流逝,在水面上慢慢地荡漾。
   河里的蚌壳,在水下紧贴着河泥,缓缓地爬行着觅它的食物。这东西生来胆儿小,倘若是撞上个什么东西,便会异常迅速地将两硬片壳赶紧给合上,夹得死紧死紧。若遇上个活物被夹住,想要挣扎的话,你越动弹,它会夹得越紧巴。直把这活物生生给夹死,没了一点点力气,这才敢稍稍地松开些许壳片,把它甩脱。
   打蚌人认准了河蚌的这点特性,便做出这极其简单的捕捞工具,沉入河底,借了河水的流力,把船儿拖起走。钓钩若碰着蚌,蚌便大惊小怪,把这“7”字拐的铁丝钩子,夹得梆紧梆紧的,死也不松口,直到从河底扯上来,成为人的战利品。
   这钓上来的蚌壳,有何用处?
   说起这由头,咱得从头讲起来。
   从前的那个时候,人身上穿的衣服,所用的那个纽扣,都是用这蚌壳制成。打蚌人,把铁丝钓钩从紧紧夹住的蚌壳内,生生地给扯出来。然后,拿一把利刀,从蚌壳那条细缝中间一刀切将下去,将蚌壳切为两半。然后,剔出蚌肉,留下蚌壳。等积累到一定的份额,便将这壳出卖给做纽扣的工厂做为原材料。
   工厂收下这蚌壳,放入冲床的模具内,冲成大小不一,规格不同的各式各样的纽扣。珍珠便是从蚌壳中取得,故而,这蚌壳纽扣也和珍珠有些个相似,晶莹圆润,光泽透明。是那个时代里头,最好的纽扣。若少了它,人穿的衣服,就得靠人工一针一线地缝钮成‘布扣哞’,‘布扣哞’全靠人工,自然,那价钱,不消说,也就老了鼻子,忒贵!
   到了60年代后期,石油工业蓬勃发展,出现了塑料。塑料纽扣更是五花八门,多姿多彩。这人啦,更是这山望见那山高,那山更比这山好!人有了绿衣儿穿,便忘却了槐花树!打从塑料纽扣面了世,人便把这蚌壳扣儿甩在了九霄云外去!
   打蚌壳的没了销路,自然,也就断了生机,跟着也就收拾起琵琶弦子,转了其它的行当。这二三十年光景来,沅水河里打蚌壳的船,便消失得无影无踪,连根毛都寻它不着!


潜了又潜 发表于 2014-9-30 18:10:09

老早大的蚌壳没有磨了做明瓦的?

老光 发表于 2014-9-30 18:32:56

潜了又潜 发表于 2014-9-30 18:10
老早大的蚌壳没有磨了做明瓦的?

河蚌很小的,长不过几寸,宽不过两寸,做屋上明瓦,那可不行的呀!桁条之间,如何搁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原创:沅江河上的船 (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