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工 发表于 2014-9-5 05:18:29

黑龙江杀警越狱案的技术思考

看了黑龙江杀警越狱案的视频,两个感觉:一是震惊,二还是震惊。第一个震惊是因为CCTV把杀人实况这么重口味的东西播出来,对破案毫无帮助,只会造成极坏的影响,对被害警察的家属也是二次伤害。第二个震惊就是这座看守所像是人人都去度假了,用“瘫痪”两个字来形容应该不算夸张。

进一步思考一下:在基层糜烂瘫痪至此的情况下,估计检查100次也发现不了问题,直到出事为止,那么能不能通过技术进步来强制实现保障呢?

具体到这个案子,三种现成的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遏制罪案。
最迫切的是热成像技术,看报道已经用上了直升机,那么装上一个热成像仪,对最后一个逃犯藏身的玉米地进行扫描应该不是难事,现在这样上千人封锁扫荡,未见得来得更好,如果给犯人时间来自杀,更是恶心。
电子脚铐也很管用。在这个案子中,如果给重刑犯或嫌疑人带上电子脚铐,一是可以实现定位,二是可以根据历史轨迹发现异常情况,比如夜间离开监室。如果电子脚铐配上报警系统,就能迅速报警。
第三个就是视频监控的并网。如果实现视频监控并网,相当于上级随时都在视察,基层哪怕是装样子也得装得像一点,不会出现这种连电影都拍不出来的荒诞场景。









齐若散 发表于 2014-9-5 06:18:01

电子脚铐很新颖,但有个问题,怎么防水。比如,犯人正常洗澡,或者故意尿湿。

多少年前曾经看过一个国外电影,监狱里的犯人每人戴个头箍,每个头箍与另外一个人的头箍是配对的,从外观上根本不知道哪两个头箍成对。配对的头箍相互间离开一定的距离的话,两个头箍都会爆炸;或者,如果一个头箍被暴力打开的话,头箍也会爆炸。所以,那里的犯人都很老实地服役。

石工 发表于 2014-9-5 06:41:35

本帖最后由 石工 于 2014-9-5 06:50 编辑

齐若散 发表于 2014-9-5 06:18
电子脚铐很新颖,但有个问题,怎么防水。比如,犯人正常洗澡,或者故意尿湿。

多少年前曾经看过一个国外电 ...

电子脚铐美国在50年前就搞出来了,所以说是现成的技术,当然现在加上了全球定位和防破坏报警等功能。这个技术用在监狱里实际上是架屋叠床,不过人不行,只有机器顶上来了。
最困惑的还是没有在搜捕中用上热成像技术。人和玉米,那是太容易分清楚了。

另外讲一个真实的笑话。我老爸90年代初去搞科技扶贫,所在地区是农业主产区,农业部帮着从澳大利亚弄了一套粮食产量遥感系统,小飞机走两趟,一个地区的产量就大致有数了。此物就像个烫手山药,各个地方都巴不得丢得远远地,无他,官出数字,数字出官耳。终于到我老爸所在地区。地区官员急得脑袋冒汗,好在当地有个大军事基地,最后通过军民共建的关系由当地驻军出面干涉,以此舶来之物有泄密嫌疑给否掉了。现在要想抵制上头来的监控,这仍旧是个极好的理由,尤其是在斯诺登之后。

齐若散 发表于 2014-9-5 06:56:42

石工 发表于 2014-9-5 06:41
电子脚铐美国在50年前就搞出来了,所以说是现成的技术,当然现在加上了全球定位和防破坏报警等功能。这个 ...

真实笑话中的抵制原因确实是个好理由,也确实是个隐患。

想起原来工作过的第一个单位,机房是作为省里一个的五年计划重点项目来保护的,机房玻璃还要能阻止打印机发出的信号防泄密。

duanjian 发表于 2014-9-5 07:27:50

有朋友在监狱,当然是较大城市附近的监狱,四道岗,进出一次要刷三次指纹、一次虹膜,他有信心犯人跑不出去,呵呵。

知之后哀 发表于 2014-9-5 10:49:56

齐若散 发表于 2014-9-5 06:18
电子脚铐很新颖,但有个问题,怎么防水。比如,犯人正常洗澡,或者故意尿湿。

多少年前曾经看过一个国外电 ...

这片子叫威龙猛将,阿诺主演~~
http://baike.sogou.com/PicBooklet.v?relateImageGroupIds=&lemmaId=7625245&picUrls=%2Fp%2F20140715%2F20140715134936-1799820792.jpg&type=1

catihg 发表于 2014-9-5 11:10:20

很多事情是想得好,做起来就蛋疼了。越是基层的地方越没钱,还电子脚镣,全区域视频监控很多地方都不太容易做到。

ychuaqi 发表于 2014-9-5 12:11:06

讲这么多,关键是职责问题,每个人能按自己的职责做事,基本上意外的机率就低。为什么要突破职责,原因只有一个“上行下效”。

齐若散 发表于 2014-9-5 12:19:24

知之后哀 发表于 2014-9-5 10:49
这片子叫威龙猛将,阿诺主演~~

不是威龙猛将,是另外一部片子,但不记得名字了。

TopGun 发表于 2014-9-5 12:30:16

楼主说到"基层糜烂",如果是事实,则是严重的问题。一棵大树即使枝繁叶茂、威猛高大,如果根烂了,一阵风就可以倒下。

电视台播出监控录像,一是警方提供录像并同意播放电视台才可能播放,所以即使指责,也应指责警方而非电视台;二是录像显示逃犯无武装,并非象二王那样的持枪分子,播放可以安民;三是录像并不血腥;第四,此录像可以警醒全国拘留系统立即查找自己的漏洞;第五,如此刺激的录像也可以提高收视率。所以我觉得可以播出。

阳春白雪 发表于 2014-9-5 13:40:29

我觉得还得不出来基层糜烂这个结论。很明显,这几个逃犯都是犯罪的普通村民。杀警潜逃后都是躲在周围附近:庄稼地、树林什么的。没有再进行报复社会、极大威胁公共安全的行为,社会危害性不大。所以这个看守所应该很普通。不过我同意确实以此为契机进行严格的整顿,消除隐患,尤其是普通看守所人员的麻痹大意思想。

隧道 发表于 2014-9-5 14:16:31

感觉这里面挺复杂的。
那个戴脚镣的,就不规范,开始好像一只手拷在脚镣上,另外一只没有。
其次,正常来说不能一个人去带重刑犯出来的。那个警察一个人就能把戴脚镣的犯人提出来,很可疑。
最后,在办公室里居然把手铐去掉了,说不定脚镣也去掉了。
只能怪那个警察自己有问题吧。
还有另外两个没带脚镣的分明没多大罪,居然也参与越狱,估计现在他俩肠子都悔青了。
其实越狱的一般都是这种不值得越狱的犯人,重刑犯都是严加看守,直接带着脚镣的。

上古神兵 发表于 2014-9-5 14:34:32

本帖最后由 上古神兵 于 2014-9-5 14:35 编辑

我不能认可楼主说法,有什么不该播的?单从录像看,该被害警察可不似无辜的样子,至少是麻痹大意未能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自己干什么活的不知道么?至于基层腐败问题么,东北可不仅是基层腐败问题,那是社会全方位都烂透了。

nj_power 发表于 2014-9-5 16:21:53

阳春白雪 发表于 2014-9-5 13:40
我觉得还得不出来基层糜烂这个结论。很明显,这几个逃犯都是犯罪的普通村民。杀警潜逃后都是躲在周围附近: ...

这几个逃犯都是重型犯,都是有命案在身的

建丰 发表于 2014-9-5 22:16:53

这次绝对是责任事故,夜间提审,居然只有一个民警。另外两个罪犯怎么能溜出囚室。

石工 发表于 2014-9-5 22:23:45

谢谢各位回复,一并谈一下:
1、镜头的暴力性和教育意义。看暴力情节的影视作品和看真实的杀人场景是不一样的,我看不出对一般观众有人和教育意义,只能是提示潜在的犯罪者,这办法好用。就像前几年关于血洗学校、火烧公车的报道,越是渲染细节,就越是激发模仿犯罪。
至于这个看守所的瘫痪糜烂,我不想辩论,只想说,这是最可能的场景,而非百密一疏。《法制晚报》的报道“ 延寿看守所前工作人员称-9年前曾发生犯人逃脱 ”中说得很详细了,我也不希望这是真的。

《法制晚报》的报道中还有一个细节:这个看守所用的是指纹锁。如果监区的门之前是锁着的,那么罪案现场就是恐怖片的场景。这也是我对罪案报道细节太多的反感之处。

MacArthur 发表于 2014-9-5 23:17:21

石工 发表于 2014-9-5 09:23
。。。这也是我对罪案报道细节太多的反感之处。
据说警察就很反感对于犯罪调查的细节报道 -- 往往会起到反作用,教育了坏人,增加以后的工作难度。

gbdashen 发表于 2014-9-5 23:41:20

齐若散 发表于 2014-9-5 06:18
电子脚铐很新颖,但有个问题,怎么防水。比如,犯人正常洗澡,或者故意尿湿。

多少年前曾经看过一个国外电 ...

我也看过这部电影。影片开始时男主角胸部挨了三枪,结果,没事。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4-9-6 00:00:51

漏洞太多了,多得让人觉得是故意放出去的赶脚

石工 发表于 2014-9-6 01:41:42

duanjian 发表于 2014-9-5 07:27
有朋友在监狱,当然是较大城市附近的监狱,四道岗,进出一次要刷三次指纹、一次虹膜,他有信心犯人跑不出去 ...

这个看守所就是AB门加指纹锁,宁可希望他们根本就没锁门。。。《少数派报告》里还教了骗过虹膜的手段,信不信真有人敢试试。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黑龙江杀警越狱案的技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