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觚 发表于 2014-3-22 16:28:05

童年胡同里的谈话



童年胡同
蹴鞠旋尜折紙飛,迷藏捉到暮霞微。
炊香嫋嫋如春線,系得滿街玩偶歸。
【张按】此诗在某坛中产生一些探讨,很有意义,是非对错,实不敢确认,聊发来以供赏议耳。
================================
【张】把玩游戏的小儿们看作玩偶,饭菜的香味一缕缕飘出来变成一根根柔软的绳子把小儿们都系上牵回家中,场景真如动漫。记得米老鼠动画里有类似的手法。小儿们纷纷张开鼻孔嗅寻着飘来的缕缕饭香味,一直寻到各自的家门口。这种憨态可掬可笑的情景栩栩如在目前,饶有情趣。
--------------------------------------
【驳者】“把小儿们看成是玩偶”,是胡乱、败兴、毫不见文采雅兴的小刻意。
【张】我倒是觉得,这写诗的一个新的手法,动漫法。动漫的特点,人与动物同化。
---------------------------------------
【驳者】整诗为巧思服务,而不是巧思为诗服务,这几乎不入诗道。
【张】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整诗为巧思服务和巧思为诗服务,这两种情况都能写出好诗也都能写出孬诗,关键在于作者的修养如何。所以这两者都是诗道。认为“诗为巧思服务”错误,这实际上是老干思维,不是艺术思维。实际上,一件文学艺术作品往往是围绕某一个巧妙的基本构思而发展起来的,这就是诗为巧思服务的一种诠释。我以“诗为巧思服务”而成的诗,确实有不成功的,但确实有很多很成功的。你抓住不成功的前者片面地批评,但对于成功的后者你又如何解释呢?所以,文学理论往往是双刃剑,论者决不可偏激。我曾与##说““理论有时是很可怕的”,即此意也。
---------------------------------------
【驳者】儿童动漫能对诗词有什么启发、借鉴?人与动物同化,凡涉儿童皆是,何独动漫?
【张】动漫和诗的手法是相通的,可以相互借鉴的,这是无疑问的。比如,米老鼠切面包,为了表现切得薄,把面包片画成透明的。这就是巧思,是诗可以借鉴的。动漫比较夸张、新奇,巧思运用较为明显,所以创新诗借鉴动漫是个不错主意。
----------------------------------------
【驳者】恕我直言,把孩子們比作木偶,而以為孩子們會喜歡,恐怕(一)對兒童心理缺乏洞察;(二)對孩子們啓蒙教育要素缺乏瞭解。(一)孩子們觀察事物,總是站在孩子——人性中至為純潔的原初狀態——的立場與視角同情地理解一切,因此,在孩子眼中,永遠是木偶們被當作可溝通的朋友而人格化,而非如您詩中所言,相反地將孩子自身木偶化——後者對孩子而言是不可理解的,因而本質是反孩童式思維的。(二)啓蒙教育之關鍵,應當在孩子們身上挖掘出人性中至為純潔而高尚的情操,從而使得這原初懵懂的情操在未來成長過程中發展為以同情悲憫為基點的道德情操。因此,童話或童詩(此處假定您這首首詩的目標讀者是兒童——雖然我懷疑他們認識此詩前兩個字時早已不是兒童了)應當將世界詩意地呈現為在孩子——人——的視角上可同情理解的美麗存在——這恰與孩童們觀察世界的本能角度相契合——它的目的不是灌輸,而是引導發掘出兒童天性中的至善與至美。但遺憾的是,小兒木偶化究竟是否能與此教育目的契合,頗有疑問。即便此詩目標讀者不是兒童,而是成人,他們也很難從中汲取多少有關啓蒙教育的養料。綜合(一)、(二),您這首詩一則少了童心、童趣,二則在啓蒙教育意義上也缺少啓發意義。如##所言,這巧思胡亂且敗興,難入詩道。
【张】理论有时是很可怕的。其实有一点很明白:小孩和大人都愿意看米鼠唐鸭。我喜欢这个动画片里有太多令人叫绝的巧思,这种巧思,中国的传统动画里很少。可见这个动画片显然不是以儿童的视角去拍的。而且也不讲什么高尚情操,只是让人兴奋、欢乐而已。诗亦然,富有情趣即可,不必担太多包袱,这是最简单的诗道。
【驳者】陳述事實的理論何以可怕,未之敢知。先且不管這些。首先,“可见这个动画片显然不是以儿童的视角去拍的”邏輯上無法從前文推出,不知您何以云“可見”。我重申,這些巧思恰恰就是以兒童的視角去拍的,因為其中,總是動物被人格化,而非孩童被木偶化。其次,“诗亦然,富有情趣即可”是對您這首詩最好的批評。坦白說,這首詩沒什麼情趣——既無童趣;至少我童年時絕不會喜歡過您這樣的巧思,成人恐怕也不喜歡。
【张】No,No。岂独动物人格化,人被动物化也是动漫的重要手段。如人长尾巴、兔耳朵、说话狮声等等,所以孩童被木偶化不足怪也。我还认为,动物人格化和人格动物化是一体的,具有双重性质。如牛魔王,可以说它是牛被人格化了,也可以说他是人被牛格化了,它(或他)具有双重性。在一个虚幻世界,你无法否定他或它。此诗是我的一个探索,其理论根据就是物我一体化和动漫巧思的运用。我看到喜欢和不喜欢的都有,喜欢者居多。所以,我想##兄不喜欢应该是个人口味的缘故,不是理论缺陷的问题。
(待续)

山菊 发表于 2014-3-23 02:20:06

赫,这位驳者也太拘泥了吧{:190:}

我读这个作品,看到的是一个卡通画面的定格~~~感觉饶有趣味(还是不喜欢炊香:)。给这位不知道是先生还女士一上纲上线,‘玩偶’一词真是不可逆了呢:)

所谓巧思,应该就是以前俺的两个老师都说过的~~~‘天上掉句子’吧{:189:}



不觚 发表于 2014-3-23 15:33:54

添加
【附者】这首在老张风格的作品里应属比较圆熟的。我们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与古人有许多不同。经过电视、网络、微信的中介,大量信息业已被格式化过。诗歌的表达较难达到古人的“纯度”(后现代的先驱本杰明称为“灵光”aura,玩摄影理论的常用这个词)。古人是不会有老张“潮涌春花红向北,今朝已过古长城”的句子的,我认为诗的灵感有意无意来自中央电视台气象预报中电脑制作的动画图示(当然这也是从西方拷贝的)。对这首,作者没有弄玄虚,公开了灵感的来源,并且打算进一步尝试融合诗歌和动漫,未必不是有意义的尝试。
对美国通俗文化不是很了解。喜欢看动漫的大人确实很多。很久以前有个成年白人邻屋,每天都会用定时器录下几个动漫节目,晚上下班回来一个人看得哈哈大笑。有一天线路碰掉没录下来,大发脾气。这说明动漫不是儿童的专属品。后来发现拙荆也会看动漫看得哈哈大笑,问过是否真的很好玩,回答是很肯定的。我想觉得好笑的人大抵属于没有受过士大夫文化很深浸染的人。所以争议是没有必要的。动漫的中心内容往往是挖空心思的恶作剧文化。它和美国文化中的愚人节、万圣节、脱口秀、恶作剧录像比赛、总统竞选中的玩笑酒会等等是一体的。当然也有玩过火甚至玩砸的时候,如小孩在电视中随口说杀光中国债主的话就是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当然又有意无意与种族话语混到一起)。它和从“世说”到侯宝林的中国式幽默差异比较大,它的特点是挖空心思。说它做作,也对也不对。

山菊 发表于 2014-3-24 06:22:30

不觚 发表于 2014-3-23 02:3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添加
【附者】这首在老张风格的作品里应属比较圆熟的。我们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与古人有许多不同。经过电视 ...

其实读者就像食客~~~不觚老师致力于端出一盘人人叫好的菜肴,其志可嘉!
不过这也是件累得慌的工程,俺还是努力把家常菜做好得勒{:18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童年胡同里的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