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3-5-24 22:43:31

当共谍遇上猪队友

本帖最后由 我不是马甲 于 2013-5-24 22:44 编辑

看过《天下无谍》1.0-10.0的朋友们,会发现共谍在1921年之后的中国情报史上,是近乎神一样的存在。但是,国军那边有最大的共谍常凯申元帅,共军这边也有无数猪一样的队友。 共谍最大的猪队友,莫过第一任总书记陈独秀,因为他泄露的是在KMT内部卧底层次最高的共谍,并且分文不取。 他泄露的是吴玉章,吴玉章被泄密的时候是KMT第二届三中全会选举的KMT中央执行委员会九常委之一兼KMT组织部部长,类比的说法就是九长老之一兼中组部部长。这种人你让汪精卫和凯申公想破脑仁子也不可能想到他是共谍,而且他掌握组织部,等于所有KMT党员高干的档案都掌握在共谍手里。 这一届KMT中央常委就是后来发动四一二等惨案的那些人,汪精卫、常凯申、陈公博等人。在陈独秀发表文章泄露吴玉章身份之前,汪精卫正要找吴玉章讨论“清共”的问题。在陈独秀者这个猪的努力下,吴玉章不得不走。汪精卫发动“七一五”事变那天,吴玉章一直坚持到在KMT中央党部完成交接工作才撤退,移交的是KMT中央党部的文件、账目、印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遇上猪队友最多的,大概是卫立煌的秘书赵荣声。他不仅仅在共军这边遇到猪队友,在国军那边遇到猪队友,老婆还差一点点成了猪队友。 赵荣声本来不愿意去干卧底,是傅钟连劝带吓哄去做卧底的,他在卫立煌那里的工作很好,卫立煌也拿他当可以交底的自己人,比如入共党。 卫立煌为了投共抗战期间至少有两次,第一次是通过赵荣声向林伯渠申请,第二次很少有人知道,是向邓小平和杨尚昆直接申请。第一次的详情已经流传下来了,第二次已经没人知道了。这些都是赵荣声的成果。 1)赵荣声的妻子靳明就是个《潜伏》里面翠平那样的人物,几乎一样的表现,很怀疑姜伟导演是不是用靳明作为原型塑造的翠平。但是靳明可不是大字不识的女游击队长,而是燕京大学的高材生。但是大家都很清楚,对于女人这种生物,很多行为方式和学历没什么关系。 靳明是在赵荣声卧底之后才和老婆结婚的。结婚以后靳明不喜欢整天打麻将的日子,一定要去延安。赵荣声吓得说你要跑延安,我是要掉脑袋的。靳明还以为赵荣声吓唬她,一连跑了三次延安。第一次让地下党送回来了,第二次让日本兵截回来了,第三次得了关节炎还要跑,赵荣声只得把刘少奇请来给他老婆做工作,连批评带吓唬总算把这事给压下来了。 2)赵荣声的第二个猪队友是几个洛阳沾地文化服务处的几个人,他们是郭沫若麾下的。这几个人中间有一个在外面吹嘘自己在陕北上过学,然后就把特务招来了,然后这几个就叛变了,受了刑胡乱咬人,就把赵荣声给咬出来了。好在这帮人咬过头了,说卫立煌也是共产党。特务跑到卫立煌那里要人,卫立煌的回答是:“滚!” 3)第三个是八路军洛阳办事处主任袁晓轩。《潜伏》里面有一个被取了脑袋的八路军洛阳办事处主任袁佩林,也许导演也想宰了这个叛徒吧,只是现实中这个叛徒在1975年被特赦,后不明。 袁晓轩是卫立煌和中共联系的联络人之一。好在赵荣声处事谨慎,加上纪律的限制,袁晓轩并不明确他的身份。赵荣声转移得快,于刀锋前堪堪飘过。 4)第四个猪队友是卫立煌的另一个秘书王翰存。卫立煌想把赵荣声带到东北去,赵荣声也要再回到卫立煌身边工作。但是因为叛徒袁晓轩的原因,他俩没能一起走。后来赵荣声给卫立煌写了一封信,但是这封信卫立煌没看见,被这位老夫子给自作主张回复了“闻近况良佳,甚慰”。赵荣声不知道卫立煌什么态度,没去找他;卫立煌那边急得在在沈阳家里转圈“要是赵荣声来,就好啦”“要是赵荣声来就好啦,那就通了气啦。” 5)第五个猪队友是全国总工会的机关党委。机关党委要赵荣声要证明自己的党员身份,赵荣声说只能找刘少奇证明。机关党委给了他回复说刘少奇也不能证明,赵荣声那是相当的失望。过了几十年,他才知道,机关党委根本就没去问刘少奇。 赵荣声和Daharry的父亲同样是一二九的战友,入党时间也差不多。人生的发展轨迹差距可真是太大了。

…………………………………………………………………………………………………………………………………………………………………………
优秀的共谍自己差点成了猪队友 张学良开飞机去和周恩来会谈,去时飞机上带着共谍刘鼎,著名兵工专家,那些著名的多才多艺的共谍里就有这位,但是刘鼎的化学显然米有学好。提醒一下,刘鼎建国后曾担任航空部部长。 周、张二人谈完了,刘鼎跟周公一块回去,走到瓦窑堡,刘鼎得意地递给周公一个箱子,里面是一个大玻璃瓶子。周公问什么东西,刘鼎得意地说:“4升乙醚。” 我看到这里就晕了,大热天的带着4升乙醚坐飞机,俺佩服死你了(乙醚沸点34度,夏天气温超沸点很正常)。周公当时也是一身冷汗,直接就批评“你该当何罪?” 刘鼎不是无知,他自己也会开飞机,张学良也会。从洛川回西安,这俩二把刀就一个正驾驶一个副驾驶过起了飞机瘾,正牌飞行员(美国人)都被这俩人折腾吐了一路子,最后还得开飞机着陆,这俩人降落水平不咋地。

燕庐敕 发表于 2013-5-24 23:18:06

和摩萨德一样,共谍也有很多痛心败绩。上海在30年代初被中统的细胞计划几乎彻底破坏。后来抗战初期南委也被差点包圆。

ccklat 发表于 2013-5-24 23:22:57

本帖最后由 ccklat 于 2013-5-24 23:26 编辑

捉个小虫: “靳明是在赵荣声卧底之后才和老婆结婚的”。这句话很绕啊。。。

我不是海洋 发表于 2013-5-25 09:58:11

捉了两个虫子,一是靳明是在赵荣声卧底之后才和他结婚的,二是战地写成了沾地。黄河老大的史料收集得很详尽,佩服啊佩服。

马克西姆 发表于 2013-5-25 10:29:38

二把刀带着4升乙醚开飞机……{:198:}

坚持到底 发表于 2013-5-25 20:22:14

神一样的存在啊。

njyd 发表于 2013-5-25 21:14:02

西安事变是12月,张周会谈不会是夏天吧?而且紧靠陕北的地方俺住过,夏天也很少有34度以上的气温。
主要问题是到了几千米的高空气压下降,沸点也会降低。

洗心 发表于 2013-5-25 21:34:34

陈独秀原来做过这么笨的事情,还有其他笨事吗?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3-5-25 23:24:22

本帖最后由 齐的隆冬强 于 2013-5-25 23:29 编辑

njyd 发表于 2013-5-25 21: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安事变是12月,张周会谈不会是夏天吧?而且紧靠陕北的地方俺住过,夏天也很少有34度以上的气温。
主要问 ...

还有一个因素是,三十年代的飞机,机舱是敞开的,至少不是密闭的,飞行员连个氧气罩都不带,还穿皮夹克防寒,戴防风眼镜防风,所以机舱的环境是典型的,低温,通风性极端好,而且乙醚蒸汽的密度也远大于空气,就算有蒸汽估计也很容易被风吹走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3-5-25 23:44:23

njyd 发表于 2013-5-25 21:1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西安事变是12月,张周会谈不会是夏天吧?而且紧靠陕北的地方俺住过,夏天也很少有34度以上的气温。
主要问 ...

差不多,快热的时候吧,具体时间有空再查。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3-5-25 23:48:09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3-5-25 23: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有一个因素是,三十年代的飞机,机舱是敞开的,至少不是密闭的,飞行员连个氧气罩都不带,还穿皮夹克防 ...

我回在那边了。再贴一遍。

第一,乙醚易燃易爆。
第二,乙醚低沸点,接近气温。
第三,高空低温,但是飞机照样得从地面起飞,而且在机场的阳光照射下,舱内温度会更高。
第四,瓶子的密封是照着外界一个大气压设计的,外界压力降低,密封可能失效。
第五,乙醚不仅易燃易爆,还有麻醉作用,泄露后可能会影响飞行员的驾驶。

红字的部分很危险。无论如何,这种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都是严禁带上飞机的,即便是在刚有客机的时候。

张学良的这架飞机是波音247,也是最早的客机之一。这架客机开了一个先河,有洗手间。

史老柒 发表于 2013-5-25 23:57:32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3-5-25 23: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回在那边了。再贴一遍。

第一,乙醚易燃易爆。


你还忘了说,乙醚易聚合形成过氧化物,爆炸的初速度能够达到6500米每秒,比今天最牛逼的军用炸药的威力丝毫不差,而且可以炸两次(乙醚燃烧一次,燃烧生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燃烧又一次)。

兄弟就亲眼见过乙醚爆炸,炸两次,第二次形成了蘑菇云。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3-5-26 00:30:24

史老柒 发表于 2013-5-25 23: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你还忘了说,乙醚易聚合形成过氧化物,爆炸的初速度能够达到6500米每秒,比今天最牛逼的军用炸药的威力丝 ...

这4升乙醚从上海一路带到西安,然后到洛川,再到肤施。

历时几个月, 一路上高低温交变,无数震荡,汽车、火车、黄包车、飞机,连瓶子都没破、。

刘鼎命真大。

史老柒 发表于 2013-5-26 00:40:47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3-5-26 00: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4升乙醚从上海一路带到西安,然后到洛川,再到肤施。

历时几个月, 一路上高低温交变,无数震荡,汽车 ...

共和国的开国功臣最大的特点不是才干,而是运气。

内帮人都是福神附体,神格保佑的家伙!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3-5-26 01:10:48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3-5-25 23:4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回在那边了。再贴一遍。

第一,乙醚易燃易爆。


习惯了说话不打草稿,不好意思,咱一张嘴就是齐东野语,下面是查的张学良传的内容
1936年4月8日,是预定在肤施举行会谈的日子,但这天天不作美,从一大早开始,就风雪交加,飞机无法飞行,所以谈判时间不得不推迟一天。
  4月9日,风雪小多了,但仍是个严寒的日子,为了能及早赶到肤施,使这次谈判能顺利举行,张学良决定当天一定启程。所以9号这天,他早早起身了,并特意换了一套普通的灰布军便服,这是他为了与红军谈判而特意让裁缝制作的,由此也可看出他对这次会谈的重视。
  在肤施会谈的前几天,天气一直不好,8号那天,先是大雪,后又下雨,给行路带来许多不便。9号这天,天虽晴了,但雾大。张学良已顾不了这许多,带领王以哲、刘鼎、孙铭九等少数随行人员,亲自驾驶飞机直飞肤施。
  下了飞机后,张学良觉得,有点疲倦,胳膊、腿都有些发酸,好象不常劳动的人突然干了一天体力活似的。他过去不止一次地驾机冲向蓝天,坐汽车也总喜欢亲自驾驶,都没有这么累过。他这才真正体验到,开飞机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特别是在雾大或气候变化无常的情况下。
我是信口开河,胡说八道阿,故人肯定不这样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3-5-26 01:17:03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3-5-26 01: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习惯了说话不打草稿,不好意思,咱一张嘴就是齐东野语,下面是查的张学良传的内容
1936年4月8日, ...

哈哈,我说了我想不起来时间了。

西楼客 发表于 2013-5-26 09:17:02

史老柒 发表于 2013-5-26 00:4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共和国的开国功臣最大的特点不是才干,而是运气。

内帮人都是福神附体,神格保佑的家伙! ...

木福的人都去见马克思了

njyd 发表于 2013-5-26 22:15:59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3-5-26 01: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习惯了说话不打草稿,不好意思,咱一张嘴就是齐东野语,下面是查的张学良传的内容
1936年4月8日, ...

这段传不知根据什么写的,我在延安北面约200公里处住了11年,那里清明前后正是春耕季节,大雪是基本没有的,大雨的可能性也很小,用春雨贵如油描绘那一带的春天是再贴切不过的了。
张学良感觉累会不会是刘鼎身上残留的乙醚给熏的?:P

齐的隆冬强 发表于 2013-5-26 23:49:17

本帖最后由 齐的隆冬强 于 2013-5-26 23:54 编辑

njyd 发表于 2013-5-26 22: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段传不知根据什么写的,我在延安北面约200公里处住了11年,那里清明前后正是春耕季节,大雪是基本没有 ...

这个有可能,我也怀疑是乙醚给熏的,不过乙醚应该放在客舱里吧,不可能放驾驶室里,谁知道呢,另外这是在网上找的周恩来传
4月9日下午,张学良在王以哲、刘鼎等陪同下从洛川飞抵肤施(延安)。他们来到天主教堂,在暮色苍茫中等候着。马蹄声里,周恩来和李克农到达了。会谈进行了一晚上,周恩来的高屋建瓴、深刻透辟的发言和周到恰切、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张学良感到解决了很多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张学良的爱国热忱,在联共抗日问题上的主张和积极态度,也使周恩来感到欣慰。
以周公的为人,要是没有特殊情况,是断不会让张学良等他的,那么当时必然是发生了什么意外的吧,
另外这个是今年四月份延安的天气记录
http://lishi.tianqi.com/yanan/201304.html
前辈可以看一下,4月8号那几天的时候最低气温也有-3,-4度,这个温度有雨夹雪也应该是可能的

茉莉 发表于 2013-5-27 00:05:37

洗心 发表于 2013-5-25 07:3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陈独秀原来做过这么笨的事情,还有其他笨事吗?

他会不会是故意的呢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当共谍遇上猪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