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 发表于 2013-3-12 00:59:21

【健康文摘】学习真理智慧人生(不定时更新)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3-4-3 16:28 编辑

[山菊按]:有‘心灵鸡汤‘之嫌,喜欢的不妨喝两口(里面的骨头可拣出来扔掉:),不好这口的尽管飘过~~~


学习真理智慧人生 (网络文章,作者尚不详)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能够有幸来到世上走上一遭,机会难得。但要面对挑战,不负此行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盘古至今,有多少英雄豪杰出生入死,一世英名,却晚节不保,一失足成千古恨。虽然我们不指望做到出人头地,青史留名;也至少图个平安喜乐,善始善终。现实世界充满尔谀我诈、弱肉强食和种种诱惑。人生道路充满艰难困苦、沧海桑田和私欲妄求。看来,如何做人是一门需要毕生努力学习的高深学问。另外一个方面,我们又不时看到许多崭露头角的精英名流、毕生奋斗的朋友同事英年早逝,不能尽享天年。健康的身体又是人生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常年生活在病痛之中的人需要寻求解脱,不幸死于“无知”,却更是令人痛心。于是,如何健康长寿则是更为重要的另一门需要毕生学习、实践、净心感悟的高深学问。一个没有苦难的世界和一个没有疾病的世界是人类几千年来共同苦苦探索和追求的梦想。大诗人陆游也曾感叹道:“遇事始知闻道晚,抱痾方悔养生疏。”如果能够认识到其重要性,用毕生精力来认真学习这两门功课,不断追求真理,完善人生,健康人生,就可以算是一个有智慧的成功人士。

“刀儿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人生在世必须学会自己喜欢学习,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与时俱进,为自己创造前途。简而言之,小时候应该学德,学孝道,接著学背书识字、择文断句,再往下学数理化。到青年学个人奋斗,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到了中年学习建立功名,子女教育。到了中老年,学平和心态,养生长寿。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认识感悟真理,改变自己旧观念,接受新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不破不立,甚至往往是非常痛苦的。都要经过反反复复“学习-感悟-超脱”这样一个不断循环、不断提高、不断开智、开悟的过程。当达到超脱的境界时,又会感受到茅塞顿开,云开日出和一览众山小的喜悦和解脱。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很广泛,围绕上述的两门课目,涉及到生命道路、前途命运、科学技术、个人修养、养生长寿等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真理。特别是现在信息世界,更可以说俯拾即是。学习有很多智慧、方法和渠道。
一、拜书为师
书本知识荟萃、承载了几千年来人类历史、宗教、伦理、哲学和科学等方面发展、进步和文明的全部沉淀和真理。越是跨越时间和时代而经久不衰的书,其可信度越强,越是真“经”。因为历史和时间是最好的验证。那些书中的道理大部分是真理,是人类最宝贵的遗产和智慧的结晶。真正的“经”书不一定要大部头的。如老子的“道德经”只有五千字,但是充满了“道”理、智慧和真理。是世界上除圣经外传播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如果能够老老实实地直接从好书中学习知识,汲取营养,掌握真理,则会很快立竿见影、大大受益。要知道,许多真正有智慧、有学问的圣贤、大家、大师是靠博览群书、取其精华、融会贯通、感悟超脱、独辟蹊径而最终达到大彻大悟、创立学说而成就事业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际上他们都是以书为师,不断追求,千思百虑,而达到开智开悟的。既然他们可以做到,普通人为什么不可以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不假。不是说每个人都要成为大师、大家,著书立说,流芳百世。而是说要通过看书学习来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健康自己。

看书学习,掌握知识,感悟真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恒心和毅力。许多原著如“圣经”和“佛经”都经过翻译。孔子的“春秋”及“论语”和老子的“道德经”都是古文,都不好懂。学习科技知识更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因此要制定学习计划,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滴水穿石”。荀子在他的《劝学篇》里讲“故不积蛙步,无以至千里;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静心读书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开启智慧,陶冶情趣,甚至可以忘我入定,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杨振宁先生已经88岁,保持思路敏捷,耳聪目明,最近还雄心勃勃宣告能够活到108岁。和他兴趣广泛,童心未泯,每天坚持读书学习有很大关系。祝福他老人家心想事成。

读书求知固然快捷,但是普通人的智慧水平,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均有限,许多真理往往要经过名师指教,甚至要经过自己不断碰壁,痛苦的磨炼才能领悟得到。
二、拜贤为师
“要知前面路,请问过来人”,“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人的一生不走弯路,不犯错误很难很难。关键几步要走好了,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有智慧的圣贤、先知、智者、导师和父母因为阅历丰富,高瞻远瞩,成功经验,失败教训,往往经过毕生磨练,开启了智慧,掌握了“天道”,可以为我们传授知识,揭示真理,指点迷津。探索发现真理,发现道路,发现方法很不容易。一般都是非常有天赋有智慧的圣贤、先知、智者的经过多年的学习、观察、感悟和反复验证,经过无数次反复失败总结出来的。有的真理甚至要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懂得了道理,做起来就相对容易。这就是“知难行易”。

要知道,人生道路就像解一道复杂的数学题,正确的解法也就那么几种,正确答案也只有一个。错误的解法可以有很多很多种,错误答案可以有无数种。再举一个例子,从上海到纽约走大西洋自驾帆船,如果没有导航设备,错误的路线会有无数条,甚至永远难以到达。人生道路则更需要有“仙人指路”,不断调整航向,以免误入歧途。

要走正道,青少年学生时期必须做到虚心谦卑,勤学好问,认真听从有智慧的圣贤、先知、智者、导师和父母这些“过来人”教诲和指教。做一个“好学生”和“乖孩子”。那么就可以迅速、直接掌握真理,一生中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少犯很多错误。那不是走捷径,而是走一条正直康庄大道,自然比弯弯曲折的小路来得快。那就是一个有相当智慧的聪明人,就可以逆流而上,不断进步,不断登高。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朋友和同事间的交流也可以沟通信息,取长补短,参考资询,故对正确决策非常重要。这里也有一个自己要思考感悟,把握方向,不盲目服从、偏听偏信的问题。做到这一点,也很不易。

还有,虽然有道理摆在那里,只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又叫“知易行难”。行道比知道要难,恐怕也是最难的。还是信心和志向的问题,所以真正成功的人是那些少数知难而进,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人。很多情况下,即使有过来人的“仙人指路”,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人也很难真正理解智慧者的真正意图,一次成功。人们的逆反和侥幸心理,一定要犯该犯的错误,甚至不断重复才能学会。有时也因为信心不坚固,常常到接近胜利时发生了动摇。可以说,科学研究和商业发展应用的成果都是不断修正错误的累积,所以说“磨难是恩典,错误是财富”。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人犯错误往往都是认识片面,偏离了真理,偏离了客观规律的结果。很多情况下是人观念错误,心术不正或私欲妄求而受到的必然惩罚。如果能够做到谦虚谨慎,克勤克俭,及时发现错误,及时修正错误,总结经验,今后避免同样的错误。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人。
三、拜道为师
“天有天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人有人纲,物有物质”。这些规律、法律、道德、准则和标准就是天地事物和人生的正道和真理。大千世界,形形色色,包罗万象,无所不包,无所不有,鱼龙混杂,相当部分都是受人私欲妄求指使下产生的形形色色的歪门邪道。然而,自然、生活、社会的客观规律都是有道可循,有律可守的。真正正确、正派、正直的正道却只有一条,那就是那条历尽艰难困苦而成功所谓的“天道”。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圣经里讲“通向天堂的门很窄。”老子讲“道法自然”。也就是自然规律就是“道”的法。所谓“天不变, 道也不变”。偏离了这些“道”,就要付出代价, 在工作上、社会中、生活上、身体上的错误、挫折、疾病就会教训我们。

在所有规律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因果规律”。一般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所以星云大师教导人们“宁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因为不信佛,佛祖不会气恼怨怪我们,降罪伤害我们 。 所以信佛固然对人生有很大的助益,不信佛也不会生不好的后果。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顺因果而行,则后果不堪设想。因为“因果”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的真理。大至国家兴衰,小至个人得失,追根究底,其中的一切过程,惟有“因果”二字才能予以说明。”要老老实实驯服敬畏因果规律这个“天道”。

“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成功的结果,一定有造成成功的理由。失败的结果,一般也必然有导致失败的原因。不管相信还是不相信上帝存在,应当承认“因果”就是上帝创造的“道”。也就是说即便我相信上帝,每天求神祷告,如果我违背了“因果”这个道也同样受到处罚,该出现的问题还要出现。反之,如果我符合了“因果”这个道,该成功的事情就会成功。关键是要精诚努力,锲而不舍,循道而行,自然就会感动上帝。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道酬勤”。

上帝是公义、公平公正的,是一视同仁的。关键是要符合“天道”,就一定会成功。尽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他也要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才能为世人赎罪,得到举世公认的荣耀,难道有人能够例外吗? 再则,上帝的成功之“道”还包括了时间。所以我们也要坚信不疑,充满信心,经历时间的考验。百折不挠地行在正道上,想不成功也难。

因此不要对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不满和抱怨,怨天尤人。现实就是一面镜子,自己的工作、生活和身体现状就是过去一切作为、努力和付出的客观反映,丝毫不差。如果自己认识水平上不去,不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升级换代”,那么自己各方面的状况不会有任何改变。要认真寻找自身的原因,痛改前非,只有符合了“天道”,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黑格尔说过:“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

非常深刻。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人在社会上生存,要象水一样去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身体。反其道而行之的结果只能是碰得头破血流。因为不难发现,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改变的事情是自己,用改变自己来适应那个不变的“道”,就可以大大减少痛苦。当然改变自己也是一个艰难困苦的过程,并不是人人可以做得到的事。而改变环境,改变别人却更如同天方夜谭,是几乎不可能的。

“两斗皆仇,两和皆友”,如何化解人生遇到的种种矛盾是一门高超艺术。无论社会、工作和家庭矛盾天天都会遇到。矛盾的产生是同一层次的矛盾双方对同一目标产生了竞争,或者对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意见发生了分歧。大部分矛盾都是一些恩恩怨怨,不是原则问题。如果一方比另一方高,高姿态;或者一方比另一方低,低姿态;或者一方退让一步,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 忍一时风平浪静”都可以化解矛盾。

“君子坦荡荡,小人小人长戚戚”,许多海纳百川的人,宰相肚里能撑船,不和那些小人、小事一般见识,做到“难得糊涂”,反倒活的潇洒超脱。因为自有天道在主持正义,吃一点小亏其实没有关系。在枝节小事上糊涂,在大是大非上不糊涂,做那些“聪明人”不做的“傻事”,是大智若愚的表现。不难发现,常常吃亏的人,其实并没有吃亏,往往在其他方面得到更多的补偿。譬如加薪升迁,健康长寿,青史留名。所以,成就大事的人,“有容乃大”,没有一个是靠算计、嫉妒和诋毁别人起家的。如果“吃小亏,占大便宜”不错,那么“得小便宜,吃大亏”也不错。如果我们真正理解“吃亏是福”的道理,也不难看到其另一面则是“贪婪是祸”。其实,这都是天道。所以,帮助、原谅、饶恕别人是福,实际上是在更大程度上帮助、原谅、饶恕自己,也是祝福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
四、拜养为师
说到身体健康,不能不提到其四个要素:即平和心态,饮食营养,适当锻炼和充足睡眠。概括起来,人体的健康离不开这四方面的重要基础,即首要的平静自然的精神基础,科学平衡的饮食营养物质基础,系统适当的体育锻炼身体基础和充足睡眠的充沛精力基础。这四方面的努力都是为了保障气血正常运行和营养物质的供给。身体健康保养也就离不开对于每个器官和组织细胞精神方面的喂养和营养方面的喂养。

“因果”关系可以解释说明万事万物,用来分析人体的健康和疾病也非常适用。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一些重病、致命疾病往往有其特定的内在心理致病因素,如紧张、压抑、忿恨、发怒、生气;有一定的内在年龄老化因素,如机体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失灵;可能有一定的内在遗传致病因素,如家族病史;以及一定的外在环境致病因素,如污染、不健康食物过量、烟酒嗜好等;或者缺乏某些营养元素,如胰岛素,维生素等。
一、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人的“生老病死”,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经脉的通畅运行,也是像体日月星辰运行,像个小宇宙,有“天道”可循。偏离了这些“天道”,身体上就会产生疾病来向我们发出警告。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大部分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完全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心,心里要安定,平静,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要想身体健康,健身不如养生,养生要先养心。圣经讲“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在科学上已經发现,人在正向积极的思考与负向消极思考時所使用的神经系统居然是相反的,而且是互相拮抗的。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思考是乐观、祥和、感激、快乐时,人脑中的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会作用,而另一套负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不但不會作用,还被抑制住。相反的,當一個人心中充滿了仇恨、悲伤、沮丧、恐惧、嫉妒时,負向思考的神经系统会被激发而作用,但是在此同時,正向思考的神经系统却被完全抑制住了。

很多重病或绝症,有一个重要理由∶恨,无异于慢性自杀。当这恨没了,病也必一起消失。这世间最难解的是绵延不止的恨,固有解不开的恨,才有治不好的病。人们往往用怒火燃烧来形容生气、憎恨和愤怒。殊不知人体的经络、循环系统和内脏器官都会被烧出毛病来,会经络不通,气血堵塞。会影响五脏六腑,食欲不振,发炎生病。采用药物可以下火消炎,冷静的心态也可以熄灭心中之火。

因此中医道家讲 “病由心生,病由心治”。疾病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私欲妄求的贪婪心,嫉妒心,憎恨心,抱怨心偏离了慈悲爱心的“天道”,久而久之,经络和气血堵塞,造成各个系统疾病。所以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治疗和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起到对病的调节缓解作用,不能去根。

仰望那些为数不多百岁老人,无一例外都享有随遇而安的自然平和心态。 与目前急功近利,心急火燎的世人相反,他们大部分是在近乎世外桃园的环境中平静生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虽然有关长寿的著作和理论很多,真正成功专家是这些实践家。他们大部分都过着简朴规律的生活,返璞归真,心态平和,感恩知足,逍遥自在,平安喜乐,家庭和睦,淡泊名利,空气新鲜,天然食物,粗茶淡饭,适当运动,充足睡眠。一点也不复杂,也并没有什么高级营养品,灵丹妙药和神功奇法。那些东西许多是人为的人造的,不是神造的自然的。长寿实际上是一种符合“天道”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方式。人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社会和谐相处,和人际和谐相处,也要和自己的身体和谐相处。

二、44岁是个“坎”

不幸的是,现代社会的发展也给我们今天生存的环境和食物带来很大问题。空气、水及食品的污染。现代农业和畜牧业在大大提高产量的同时,广泛使用化肥、杀虫剂、抗生素、生长激素、添加剂等等。我们现在的食物不但营养成分今非昔比,特别是肉食、白米、酒类、和甜食为酸性物质,并且含有大量的化学药物残留,对人体免疫系统有害。人体中的营养元素的不平衡及缺乏比我们想象的严重的多,人们的衰老和疾病,首先是免疫系统的营养缺乏造成的。再加上现代人缺乏运动,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令体质酸化,而不是正常的弱碱性。酸性体质会破坏人体的自然免疫力和排毒能力,因此极易患各种疾病。

特别是当人到了40-50岁左右进入“更年期“以后,工作家庭双重压力加大,身体各个器官却渐渐开始衰老,运转不灵,精力和体力每况日下。据科学分析,在44岁左右,精力的下降与负担的加重两条曲线相交,是人生命旅程中的一个非常危险的“坎”。这时循环免疫系统对身体的洁净能力,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机体自我恢复能力明显下降,对营养品及药物的依赖性却渐渐加强。要千万注意身体发出的信号,对名利的追求和家庭负担做出相应及时调整,量力而行。不能还像年轻时期一样不分昼夜连轴运转,更不能生气发怒,暴跳如雷。我们注意到周围英年早逝的人,可能是在这个关键时期没有调整好。有人甚至在个人婚恋上、工作上、家庭上、社会活动上超重负担。身体就可能发生不可逆转的大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一些现代病如高血压和糖尿病要终生服药。药物在治病救命方面的效果也是不可低估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许多年龄大的患者已经失去自我修复功能,只能靠药物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指标,关键是要对症下药。特别要注意药物的毒副作用,防止滥用药物。近年来许多补充微量营养对人体的重要性引起大家的重视。来自天然植物的营养物的全价抗氧化剂等营养元素却对身体的洁净和免疫系统的增强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 寒。”

健康的身体是多年正确的心理、生理、营养和生态环境共同造成的结果。疾病的产生则是因为观念错误造成了心理、生理、营养和生活习惯方面错误的行为偏离了“天道”,久而久之而造成的结果。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信息和警告,我们必须聆听,驯服,痛改前非。为什么有人得了癌症会痊愈,多数人不会?有的癌症患者得知自己患了绝症后,一反常态,放弃紧张生活压力和精神负担,开始注意科学养生。每一天都是节日,活得潇洒超脱,轻松自如。反而去除了癌症产生的内在外在因素,在不知不觉之中符合了身体健康的“天道”,机体免疫力大大增强,癌症不治而愈。另外,现代医学已经证 明抽烟与肺癌、喝烈酒与肝癌呈现强相关,就不需要再抱有侥幸心理,“以身试法”。

再如肥胖症的直接原因就是满足欲望,无节制饮食,以致恶性循环。也是观念方面出了问题,无法控制食欲。现代医学证明,唯一最有效的,不反复的治疗肥胖症方法是切胃手术治疗。现在肥胖症在全世界青少年和成人中愈演愈烈,是引起许多并发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元凶,因此必须“从娃娃抓起”,防微杜渐,持之以恒,以免木已成舟,积重难返。

三、身体锻炼

人属于高级动物,适当的身体锻炼和有氧体育运动是必不可少的。散步、打球、游泳和其他户外运动都是有益的。中国许多传统的武术都可以追溯到其源头中医道家的一套博大精深的科学养生健身长寿的功法,譬如太极拳,也包括了对于饮食的合理控制。目前许多起源于印度佛教的健身方法如瑜伽也在西方日益流行,甚至被一些西方教会渐渐接受。而基督教默想“Meditation”,等候神,与佛教、道教的站桩、打坐有大同小异,异曲同工之妙。

四、宗教信仰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现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质生活方面下工夫,追求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生命本身,後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们对於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这种欲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们的就是无止境的痛苦。其实,财物是身外之物,是为人服务的工具,不应当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物质能带来的享受,精神也能;药物能治疗疾病,心理疗法也能做到。所以,我们用一生来追求财富,不如用一生来追求真理,培养出一种好的心态,让我们的精神达到一种超凡的境界。

几乎所有宗教都劝导人们慈爱、勤奋、节俭、付出、吃苦、吃亏、真诚、奉献、坚持、感恩、宽容和谦卑等。那是一条淑世济民,艰难奋斗,坚持不懈,实实在在,光明高尚的前进成功道路,是正确的“天道”。有违于人们嫉恨、懒惰、奢侈、获得、安逸、沾光、虚伪、自私、放弃、贪婪、算计和骄傲的私欲和偏离本性。那是一条损人利己,急功近利,弄虚作假、不劳而获甚至贪赃枉法的失败甚至灭亡的道路。尽管成功的人不一定都是信教的人,宗教往往教诲人们在思想和行为方面规范自己,去符合“天道”。于是大大增加自己成功的机会,大大减少犯错误的机会。信教的结果,能够真正改变人生道路,将过去的“恨”变为“爱”,做到爱人如己,使人获得新的生命。会给人们带来知足感恩、平安喜乐的人生。那也许才是真正成功的人生。

据科学研究报道,有宗教信仰的人平均比没有宗教信仰的人长寿8-10岁。究其原因,宗教信仰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寄托,净化人们的心灵世界,放弃人世间的私欲妄求和贪婪,规范人们的言论行为。因此大大解脱现代社会的精神压力而达到心态平和的状态。不信神的人达到这种精神境界,符合了“天道”,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些百岁老人不一定都有宗教信仰。问题是如果不经过学习“天道”,提高认识,战胜自我,普通人特别是那些“心理病”人,依靠自己很难解脱多年形成的狭隘偏见的本性捆绑,达到那种忘我豁达的境界。要知道,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有机会认识和改变自己的错误观点。只有宗教信仰才可以引领人们的生命、道路和真理,驯服在神面前,彻底造就一个新人。在这方面就明显起到了一个“心理医生”的作用。而这个“心理医生”的指导作用被许多无神论者大大地低估和忽略掉了。
结束语
一般来讲,大部分真正成功人士都是那些能够遵道贵德,战胜自我私欲,愿意吃亏和付出奉献的人士。健康长寿的人士也是那些顺应自然,豁达开朗,心态平和,注意营养,适当锻炼和充足睡眠,少有不良习惯的人。虽然两者兼备的人如凤毛麟角,而且成功长寿的人不一定都信仰宗教,但是,信教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符合“天道”,改变人生道路,获得新生命,达到成功长寿目的。当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说明了学习的必要性和进步的艰难性。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人的本性决定了自己往往看不见自身的缺点,往往认为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所以人们完全依靠自己来改变自己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否认宗教在造就、教化人方面的作用。例如基督教的“原罪论”的观点有助于人们洗心革面,看到自己软弱和丑恶的一面。驯服在神(天道)面前,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逐步改变自己。别人的批评意见,不管是工作、为人、还是生活习惯方面,往往是一面镜子,镜子里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于是就要感谢那些指出自己缺点的人,做到“闻过则喜”。因为人驯服“天道”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乃是自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一定是一个智慧的之人。
总之,老子说:“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孔子说“三人行,中必有我师焉”。所以佛家讲“空”,道家讲“无”,儒家讲“虚”,基督教讲“虚己”而且在所有“罪”中,骄傲是最大的“罪”。都是讲做人首先要倒空自己,谦卑下来,虚心学习,明心见性,能够让正确的东西进来,能向一切书本、人物、自然、错误、生活和社会学习,才能够不断进步提高,完善自我,健康人生。在任何情况下,骄傲、满足和固执己见都是正确判断决策和身体健康的大敌。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
萧条白发卧蓬庐,虚读人间万卷书。遇事始知闻道晚,抱痾方悔养生疏。
高门赫赫何关我,薄俗纷纷莫问渠。羸疾少苏思一出,夕阳门巷驾柴车。 —— 陆游



燕庐敕 发表于 2013-3-14 20:19:48

本帖最后由 燕庐敕 于 2013-3-14 23:00 编辑

山菊姐,每次我看到这样的话:现实就是一面镜子,自己的工作、生活和身体现状就是过去一切作为、努力和付出的客观反映,丝毫不差。就奇怪,奥斯威辛的犹太人和南京城里的妇女究竟做了什么事,才能引来如此丧尽天良的横祸?

呵呵,这个可以当骨头挑出去,汤还是可以喝的。

读书也好,学习也罢,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么。{:188:}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3-3-14 22:46:19

燕庐敕 发表于 2013-3-14 20:1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山菊姐,每次我看到这样的话:就奇怪,奥斯威辛的犹太人和南京城里的妇女究竟做了什么事引来如此的灾祸?

...

科学都有作用域,真理都是相对的,道理从来都是局部的。能体会其中的一番好意即可。

燕庐敕 发表于 2013-3-14 23:01:33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3-3-14 22:4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科学都有作用域,真理都是相对的,道理从来都是局部的。能体会其中的一番好意即可。 ...

可是这篇文章的口气之坚决彻底,让人不舒服。

山菊 发表于 2013-3-14 23:26:00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3-3-14 11:34 编辑

燕庐敕 发表于 2013-3-14 10:0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是这篇文章的口气之坚决彻底,让人不舒服。

看我标出来的这句:

人的本性决定了自己往往看不见自身的缺点,往往认为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作者自己也未能免俗罢了:)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3-3-15 08:43:45

山菊 发表于 2013-3-14 23: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看我标出来的这句:




从您标出的这句想到有一则犹太谚语:

并非每个人都满意自己的长相,
但每个人对自己的心灵都颇为自满。

:-)))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3-3-18 21:54:44

粗略浏览下,似乎有道理。马克下,以后吸毒

山菊 发表于 2013-4-4 05:27:28



寿限人可分六种


专家研究,根据寿限人可分六种:

1、经常自己找气生的人,即小心眼之人,活50岁左右;
2、经常叫别人气的人,叫下人,活60岁左右;
3、自己经常生气也经常气别人的人,叫俗人,活70岁左右;
4、经常让别人生气自己却不太生气的人,叫伟人,活80岁左右;
5、不论别人怎么气,你也能淡然相处之,叫高人,活90岁左右;
6、从不气别人,自己也不生气,叫真人,能活100岁以上。



祝你无怨无气,做快乐真人!送上初秋的“小礼包”,愿大家:用加法的方式去爱人,用减法的方式去怨恨,用乘法的方式去感恩,做快乐真人!

(作者不详)

山菊 发表于 2013-4-4 05:30:08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3-4-3 16:31 编辑

《取舍观》

取是一种本事,舍是一种哲学。
没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没有悟性的人舍不得。
人初生时应该取,取得生命,更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长;取得知识,以求内涵。
随着年龄增长,开始取舍。或取熊掌而舍鱼,或取利禄而舍悠闲,或取权位而舍性命。
人上年纪时应当舍,到天命之年舍得越多,越健康。
少年时取其丰,壮年时取其实,老年时取其精。
少年时舍其不能有,壮年时舍其不当有,老年时舍其不必有。

除了真爱,万物皆可舍。

山菊 发表于 2013-4-4 05:31:05

《值得推荐的好习惯》

一、没病也要定期体检;
二、不渴也要多喝开水;
三、遇事烦恼也要想通;
四、没有喜事也要快乐;
五、有理也要让人三分;
六、有权也要低调做人;
七、不觉疲劳也要休息;
八、生活不富也要知足;
九、再忙也要重视锻炼;
十、没事也要互相问候!


清风徐来 发表于 2013-4-4 16:13:43

RE: 【健康文摘】学习真理智慧人生(不定时更新)

山菊 发表于 2013-4-4 05: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值得推荐的好习惯》

一、没病也要定期体检;


在所有“罪”中,骄傲是最大的“罪”。都是讲做人首先要倒空自己,谦卑下来,虚心学习,明心见性,能够让正确的东西进来,能向一切书本、人物、自然、错误、生活和社会学习,才能够不断进步提高,完善自我,健康人生。-----受益。

山菊 发表于 2013-5-17 03:37:21

(ZT)

人愤怒的那一个瞬间,智商是零,过一分钟后恢复正常。人的优雅关键在于控制自己情绪,用嘴伤害人,是最愚蠢的一种行为。我们的不自由,通常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良情绪左右了我们。 一个能控制住不良情绪的人,比一个能拿下一座城池的人更强大。水深则流缓,语迟则人贵。 我们花了两年时间学说话,却要花数十年时间学会闭嘴。 可见:说,是一种能力;不说,是一种智慧。

《说话的艺术 》

1.急事,慢慢地说。
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后不急不躁地 把事情说清楚,会给听者留下稳重、不冲动的印象, 从而增加他人对你的信任度。

2.小事,幽默地说。
尤其是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话讲出来,就不会让听者感觉生硬,他们不但会欣然接受你的提醒,还会增强彼此的亲密感。

3.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
对那些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说,别人 会觉得你虚伪;如果你能措辞严谨地说出来,会让人感到你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4.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
人们最讨厌无事生非的人,如果你从来不随便臆 测或胡说没有的事,会让人觉得你为人成熟、有修养,是个做事认真、有责任感的人。

5.做不到的事,别乱说。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不轻易承诺 自己做不到的事,会让听者觉得你是一个“言必信, 行必果”的人,愿意相信你。

6.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不轻易用言语伤害别人,尤其在较为亲近的人之间,不说伤害人的话。这会让他们觉得你是个善良的 人,有助于维系和增进感情。

7.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
人在伤心时,都有倾诉的欲望,但如果见人就说,很容易使听者心理压力过大,对你产生怀疑和疏离。同时,你还会给人留下不为他人着想,想把痛苦转嫁给他人的印象。

8.别人的事,小心地说。
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安全距离,不轻易评论和传播别人的事,会给人交往的安全感。

9.自己的事,听别人怎么说。
自己的事情要多听听局外人的看法,一则可以给 人以谦虚的印象;二则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明事理的 人。

10.尊长的事,多听少说。
年长的人往往不喜欢年轻人对自己的事发表太多的评论,如果年轻人说得过多,他们就觉得你不是一个尊敬长辈、谦虚好学的人。

11.夫妻的事,商量着说。
夫妻之间,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情相互指责,而相 互商量会产生“共情”的效果,能增强夫妻感情。

12.孩子们的事,开导着说。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采用温和又坚 定的态度进行开导,可以既让孩子对你有好感,愿意和你成为朋友,又能起到说服的作用。

山菊 发表于 2013-5-22 02:49:21



夏蟲不可以語冰

有一天,孔子的一個學生在門外掃地,來了一個客人問他:「你是誰啊?」
他很自豪地說:「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說,「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請教你一個問題?」
學生很高興的說:「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麼奇怪的問題吧?
客人問:「一年到底有幾季啊?」
學生心想,這種問題還要問嗎?於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搖搖頭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錯了,四季!」
「三季!」

最後兩個人爭執不下,就決定打賭: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學生磕三個頭。
如果是三季,學生向客人磕三個頭。
孔子的學生心想自己這次贏定了,於是準備帶客人去見老師孔子。正巧這時孔子從屋裡走出來,學生上前問道:「老師,一年有幾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說:「一年有三季。」這個學生快嚇昏了,可是他不敢馬上問。客人馬上說:「磕頭磕頭!」學生沒辦法,只好乖乖磕了三個頭。

客人走了以後,學生迫不及待地問孔子:「老師,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麼說三季呢?」
孔子說:「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色的嗎?他是螞蚱,螞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從來沒見過冬天,你講三季他會滿意,你講四季吵到晚上都講不通。你吃虧,磕三個頭,無所謂。」

這個故事不管是真是假,對我們都非常管用。只要你會用,你可以多活十年!我有很多朋友聽我講了這個故事後,變得很開心,碰到都跟我說,以前看到那些不講理的人會生氣,現在不會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裡去了。

對任何人任何事,當你要發脾氣時,當你情緒很不穩定的時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馬上就會心平氣和了。

這個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越是不懂的人,講話聲音越大,說的更直接些,凡是聲音最大的人,往往就是最不懂的人。如果真的懂,講話聲音那麼大幹什麼呢?

後來我們讀《莊子》的話,才明白「夏蟲不可以語冰」。你跟夏天的蟲講什麼冰?那是你糊塗!

山菊 发表于 2013-5-30 01:31:25

【成熟标志】

1、学会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2、学会宽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大家都不容易。
3、学会放弃,拽的越紧,痛苦的是自己。
4、学会低调,取舍间,必有得失,不用太计较。
5、学会简单,踏实而务实,不庸人自扰,越简单越快乐。
6、学会忘记,善忘是一件好事。

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复杂的心爱计较,简单的心易快乐。

(来自朋友E信)

清风徐来 发表于 2013-5-30 02:30:20

又看一遍,还是很收益。而且看到山菊姐又有更新补充,都是好营养,谢谢,继续补充昂。我收藏了。

山菊 发表于 2013-7-12 21:47:16

清风徐来 发表于 2013-5-29 13:3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看一遍,还是很收益。而且看到山菊姐又有更新补充,都是好营养,谢谢,继续补充昂。我收藏了。 ...

俺是随便看顺手收藏,以后需要找起来方便:)
-----------------------------------------------------------------

美国心理学家A?Maslow等曾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志:

1. 有充分的安全感;
2. 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
3. 生活目标、理想切合实际;
4. 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
5. 能保持个性的完整和谐;
6.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 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制;
9. 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10. 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能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要。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健康文摘】学习真理智慧人生(不定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