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丁 发表于 2011-6-24 04:15:56

一件税事:背景知识和铺垫

看到小虎的关于征税的投票,想起一个事。不是税务专家,随便聊聊。欢迎指正。
谈到税的时候,中国人常常引用美国人的一句话:税和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这句话和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原话有点差异。他的原话是“In this world nothing can be said to be certain, except death and taxes.”富兰克林这句话说在几百年前,现在呢,很显然在中国和美国都是部分成立。在美国,大批的律师和会计师正在帮人避税,而且避得不亦乐乎。而在中国,对某些人来说,税从来都是避免的,连死亡都可以避免。
大部分现代国家的运转依赖税收。问题是,国家凭啥收税?有人说税这东西就是保护费,因为不交就不让你过活,摆摊,营业,赚钱。有人说税这东西就是保险费,因为说不定那天你就要靠税收供养的消防员,警察和医生护士救命。
即便如此,老百姓为啥要把自己的钱交出去?这世界上大部分人的心态,能混过保护费就混,说不定人家漏了我呢。能冒险就冒险,说靠别人的保险费来救自己的急。换句话说,老百姓既不爱交保护费也不爱交保险费,得国家动手收。
国家动手收税要找时机。流氓都知道要选下午在学校门口擂肥,劫匪都知道跟踪押钞车。国家动手的时机不外两个字:入和出。入者,老百姓把钱收到口袋里的时候。出者,老百姓把钱拿出来花的时候。
最常见的入,就是收入。大家用劳力,智力和财力去赚钱,然后把赚到的钱当作报酬放回到自己口袋里。国家就在这个回袋的各个环节候着。比如说,雇主,银行。美国联邦政府80%的收入来自于个人收入税。有没有漏洞呢?有。在美国,如果你的收入是现金为主,不需要银行插手,钱不直接从雇主来,国家就收不到你的税。比如说餐厅里的服务员,主要收入是小费。
大部分国家的收入税实行的是累进税率。大部分交过收入税的都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从0开始的低收入的不交税。当收入过了一个坎,过坎的收入部分适用一个税率,然后到下一个坎,过坎的收入部分适用下一个更高的税率,直到最高税率。很多国家的最高税率超过50%。假设这个最高税率就是50%,这老百姓如果收入过了一个坎(比如说一百万),那么当他再多赚一块钱,那么有一半就要付给政府。累进税率意思是赚的越多,交的更多。
收入高的肯定会抱怨累进税率。我不止一次在论坛上看到抱怨最高税率者被指责BSO, 因为无论最高税率有多高,收入增加时,净收入也在增加。但是从宏观角度而言,这种抱怨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收入征税的情况下,老百姓所要考虑的无非是为获取额外收入付出的时间精力划不划算。对收入不高者而言,他们的这种考虑不是问题:谁会放着能挣的钱不挣呢?值得担心是那些有能力的高收入者。如果他们已经赚来了一个亿,他们还有多少动力去赚取下一个一亿?特别是这下一个一亿还要交一半给政府。因此,累进税收会显著影响这些人的经济活动。而他们的经济活动对社会的贡献更重要:因为他们能够投资,提供资本;能够开厂或者扩大营业,提供就业机会。
基于以上理由,当国家要增加税收时,该如何提高累进税率是个问题。或者说,是提高底部的税率还是提高那些更高的税率。当国家要减税来刺激开支时,该降低谁的税率也是一个问题。无论如何,累进税率让人赚多交多,给大部分人的感觉是公平的。
政府还可以在 “出”上征税。所谓出,就是老百姓花钱消费的时候。每户每月花2500块美元,一年下来3万块,按5-10%的税率来交,也是不少了。消费征税是美国州和加拿大省一级政府重要的收入来源,通常是仅次于收入税的第二大来源。
消费征税有很多方式。中国采用的是增值税方式,供应链渠道各级企业预先在商品价格中扣税上交政府,从工厂到商店,概莫例外。最后所有的税都放在价格里由消费者承担。美国加拿大采用的是销售税方式,在单价之外由零售商店扣税上交政府。理论上两种方式都是价外税,带来的税收是一样的。
消费税下,不管穷人富人,一样的消费大家都是付一样的税。这个公平不公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相对其收入而言,富人的消费税负担要比穷人小很多。政府没法子根据收入甄别一个一个消费者,贴上有钱没钱的标签,然后指示商店在收税时区别对待。奢侈税的开征部分弥补了这个问题。如果能够确定某些商品的购买者基本上是富人,那么政府可以对这些商品征收更高或者额外的消费税。
总而言之,政府对老百姓征税主要就是盯着老百姓的收入的出和入。老百姓赚一道钱,却要交两道税,呵呵。

冰蚁 发表于 2011-6-24 04:21:12

回复 老马丁 的帖子

企业税是按什么收?也是累进?

老马丁 发表于 2011-6-24 04:34:07

回复 冰蚁 的帖子

企业税一般就是一个税率,不是累进。有国家按企业类别(小企业,外企等)给予不同的税率,但是对该企业而言,也就是一个税率。

冰蚁 发表于 2011-6-24 04:55:34

回复 老马丁 的帖子

那就无所谓了。挣1亿的人,不去搞投资经营,是否再多挣1亿无关紧要。

冰蚁 发表于 2011-6-24 05:26:27

回复 老马丁 的帖子

企业家的个人收入可以搞得很低。美国富人交的税甚至比我交的税都还少。越富的人越能避税。他们宁愿把钱付给律师,会计,都比直接交税来得强。

赫然 发表于 2011-6-24 09:08:30

回复 老马丁 的帖子

边看边伤心呀!万恶地税务局!{:205:}

发表于 2011-6-24 09:15:28

啊,擂肥,多么熟悉的字眼。我表哥的孩子经常成为擂肥的对象,他倒乖,从来有多少给多少。。。

这个在收入征税的情况下,老百姓所要考虑的无非是为获取额外收入付出的时间精力划不划算。对收入不高者而言,他们的这种考虑不是问题:谁会放着能挣的钱不挣呢 的说法有欠缺。老马丁可能忽略了一点,很多使用累进税率的国家是福利国家。拿新西兰为例,很多低收入者,如果放着能挣的钱不挣,那么他们所得到的福利不会减少。反之,则得不偿失。因为福利的计算是基于家庭周收入年收入的,超过一点,哪怕只有一分,也会使福利大打折扣。拿我工作中最常接触的家长的child care费用来做例子。我经常要代表园方给一些家长填写证明,新西兰这里是,家庭一周税前收入在1200元以下的,小孩子的幼儿园费用可以一小时补助3.84,而哪怕超过一分钱,就会减少到2.67元 (1200-1300这个级别的)。如果家有两个孩子,周收入标准会提高到1380元。这个两个人都工作的话,新西兰的最低工资是13元一小时。你可以算算,家庭周收入1200元不难达到。我记得去年还是1240元,不知道什么时候改成1200元了。如果两个人都全职工作,小孩一般在幼儿园就会是四十到五十个小时,最多一周补助192元。 那么这些低收入的人如果家庭收入哪怕才多了五十元,则托儿费用要减少到133.5元,总体算,等于收入不但没增加,还减少了8.5元,还要多干活。所以,很多低收入的人都觉得,少干或者不干更合算。有些低收入家庭的多养几个孩子,不工作,凭孩子的福利都能拿到上千元。这也是高福利国家的弊端。 至于高收入者,可以通过捐款,做赞助,家庭信托等等方式来进行收入减免,可以抵税的方式有很多,这个就不新鲜了,国内也很多这么干的。
累进税率有点劫富济贫的味道,以前感觉不强烈,现在感觉越来越强烈了。劫得最多的,其实是中产阶级。高福利制度下,穷的不穷,富的只会越来越富,占据更多资源,只有中产阶级最受剥削。。。如果说是剥削的话。

履虎尾 发表于 2011-6-24 09:39:55

孝了父母不怕天,
纳了捐税不怕官。

小淘 发表于 2011-6-24 09:44:27

回复 老马丁 的帖子

好象没写完。{:199:}
有续吗?

发表于 2011-6-24 10:18:39

本帖最后由 非 于 2011-6-24 10:22 编辑

没啥好无语的,高福利往往也意味着高税收。国家党上台前,总收入$0-$48000的部分缴纳19.5%的税率,$48000-$70000的部分缴纳33%的税率,$70000以上的部分缴纳39%的税率.
国家党上台后,貌似把个税依次调降为17.5%, 30%, 33% ,新西兰个人税率,但同时消费税从原来的12.5%调高到15%。当时就很多人愤愤然。关于消费税,既然大家都一样,我就没啥可说的,就像油价加价一样,只要是大家都一样的待遇,我就不会愤愤然,因为大家都一样过日子。但这个个人税收的差别,就足以让我决定是否接受升职还是原地不动。我交33%那拨,很快就要39%,幸亏税收及时调低。税这东西,交啊交的,也就习惯了,最关键的是,在这里真正意识到自己是“纳税人”了,见了警察,见了政府官员,腰板很直,底气很足。
北欧国家,高税收高福利据说现在低增长。都说这个制度是奖懒罚勤,有一定依据。不过呢,那个躺在桶里晒太阳,还叫亚历山大帝走开点的达人, 老是让我不怀好意的揣测,他一定是国家养着的。我们不知道而已。。

禅人 发表于 2011-6-24 15:03:06

回复 老马丁 的帖子

如果能够确定某些商品的购买者基本上是富人,那么政府可以对这些商品征收更高或者额外的消费税。
台湾最近吵吵过要征奢侈品税。

中国的增值税可能也是借鉴了国外的消费税模式,之前在商品流通环节征的是工商统一税。

万里风中虎 发表于 2011-6-24 20:06:41

回复 老马丁 的帖子

国家动手收税要找时机。流氓都知道要选下午在学校门口擂肥,劫匪都知道跟踪押钞车。国家动手的时机不外两个字:入和出。入者,老百姓把钱收到口袋里的时候。出者,老百姓把钱拿出来花的时候。

经典!

赫然 发表于 2011-6-24 21:30:55

回复 非 的帖子

小飞侠也是苦命的娃呀!

倪想水 发表于 2011-6-24 22:54:22

看了受教!

万里风中虎 发表于 2011-6-25 05:45:05

回复 赫然 的帖子

小飞侠不是盖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件税事:背景知识和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