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权和平交替的基础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2-11-5 10:08 编辑由于中国持续30多年的稳定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已经开始将中国视为一种特殊的模式来研究,这不但包括中国的经济,更包括中国的政治制度。而在研究分析中,任何不抱偏见的人都会承认中国政治制度的特殊性,都会发现中国政治制度与那些所谓的独裁专制国家的不同点,比如军队权力置于文官政府之下,比如社会言论的开放性,而最重要的则是政权交替的常规性。
于是,很多人在仍然认为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专制的同时,也承认其开明性的一面,并因此将其命名为”开明专制制度”。甚至有很多人感叹于西方民选制度的异化,再将其贬称为“剧场政治”的同时,更对中国这种内部竞选世代交替的政权交接模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认为这是比民选更为优秀的模式,并将其视为非洲民选政治失败后的新出路。
但,如果揭开现象看本质,我们就会发现,中国特色的“开明专制”并不是依赖于政治架构的精巧,也不是依赖于政治人物的自觉性,而是更依赖于中国千年的政治文化传统,或者归之于最本质的动因,即依赖于统治者对身后名声的渴望。可以这么说,中国现行的政权交替制度是上千年文明的延续。在探究这一问题时,我们必须看到史书对于政治的影响力,在中国,史书本身就等同于西方的《圣经》,甚至是一部活着的不断增长的《圣经》。在中国的史书上留下什么样的名声对于政治人物(特别是处于权力高位的政治人物)是十分重要的。
由中国史书承载的文化有很多独特之处,首先,中国人不相信会有千年的世家,一个极至的皇室家族也最多能够保持200多年,而一般政治世家则是“五世而宰”,只拥有富贵则仅能传“三代”,这些规律在欧洲也是承认的,但在非洲,无论是理论还是现实,都不支持这样的观点。因此,非洲政坛上,以父传子是一种传统,所谓的身后名也只有通过家庭来传递,拼命保持家族兴旺是一个政治人物的最高追求。
其次,中国文化在否认了家族权势传承的持久性的同时,又开启了身后名的新模式,即“立德”“立言”“立行”,此三者是政治人物攀到政治高位后必然追求的目标。这点很重要,因为权势传承不可持久会导致另一种极端,即“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而将三立作为政治人物的最高追求,实际上就意味着让政治人物意识到,政治不是百无禁忌,要遵守规则,要做循吏不要做酷吏,要做明君不要做暴君。而儒家所书写的中国史书上,则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藏否来强化上述的理念,即图一时之痛快必然最后结局悲惨,更又通过对家族的责任来说明,即使你这一代不受报应,到最后必将报及子孙。
而中国自宋以后的“刑不上大夫”的观念推广,也从第三个方面保证政权交替的现实性。政治人物不愿交出权力的根本原因,是怕在下台后遭到清算,这点在曹操的《述志令》里面讲的很清楚。随着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在强化科举的同时,对于高级政治人物开始采用比较温和的处置方式。当代中国,在审判林江反革命集团案甚至是在文革之时政治斗争中都在实质上延续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即当政治人物达到一定级别不论何罪不判死刑不罪及家人,而在常委以上级别,则不会因任何事情判罪(将来可能会有辞职的)。
以上三个因素,是中国政权世代交替的保障,我想,欧洲的民选交替,其实也是上述三个因素保证之后才能顺利实现的。没能实现上述三个因素,非洲无论是采用中国的世代交替还是欧美的民选交替都是扯蛋的事情。
学习了,谢谢;有比较才有进步; 青史留名 最近那谁不是给开了嘛,党籍都开,这才二世呢。想第一代何等牛叉,二代就双开了,真意外 出了差错.是个人的问题还是体制的问题?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认为是人的问题多. 晨池 发表于 2012-11-5 11: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最近那谁不是给开了嘛,党籍都开,这才二世呢。想第一代何等牛叉,二代就双开了,真意外 ...
“刑不上大夫”,这个刑是指族诛、显戮等,可不包括流刑。开除党籍包括判处徒刑,这个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有的。要想到死刑,那就得往叛国上靠了,叛国这个罪,恐怕得最高法设特别法庭了。
现代中国,对高阶政治人物不判死刑,也是有传统的,当年审判林江反革命集团,预备是要判江青张春桥死刑的,但陈云坚决反对,所以最终变成“死缓”了。
这种传统,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坚持的。因为高阶政治人物的审判,基本上都是政治斗争的结果。所以,无论是什么罪名(比如控以贪污),其实质都是政争,将政争弄到你死我活的高度,最终就是国家体制的剧烈内耗,政权的极端不稳定。
hotmen 发表于 2012-11-5 11: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出了差错.是个人的问题还是体制的问题?中国传统思想一般认为是人的问题多. ...
当然是个人问题。说是体制问题,那就是掀桌子了。
体制问题可以改,但必须是慢慢地一步步地改,当作局部技术问题来处理,而不能当作全局性的问题。 我觉得你的评论完全不对。
首先,中国的权力制度化交接才进行了一次,算上这次才两次。不能算时间很长。
其次,保证交接稳定的不是什么文化传统,而是一党执政。执政集团的目标不会因为执政人的更换而改变,也就是不会“人走茶凉、因人废政”。也使得执政集团可以制定一些几十年期限的长期计划。相比欧美国家,很多政府的第一目标是几年之后的选举,对于几十年以后的事情反倒不怎么上心。
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五年计划、863计划,还有如仙人写的海洋测绘船队、三北防护林等等。执政集团的稳定是这种长期计划可以推行的保证。 说的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这种对身后名的追求应该是普遍的,在目前的自身基本生存困难解决以后、自发的一种追求,非洲应该也有。
我没去过非洲,不过我总觉得这样一个古老的文明,他们的文化还不至于这么落后吧,“非洲政坛上,以父传子是一种传统,所谓的身后名也只有通过家庭来传递,拼命保持家族兴旺是一个政治人物的最高追求”,这个可能是因为他们大概还没有过上几天安稳日子,最起码的生存权都没有实现。 猫元帅 发表于 2012-11-5 11: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你的评论完全不对。
首先,中国的权力制度化交接才进行了一次,算上这次才两次。不能算时间很长。
中国的制度化权力在唐宋明清的相权更替中,都基本上遵从这一规则。
如果看不到,TG在中国政权更替中的摸索,有很大一部分是借鉴前代相权的交接经验,就自然无法得出这种规律性来。 猫元帅 发表于 2012-11-5 11: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我觉得你的评论完全不对。
首先,中国的权力制度化交接才进行了一次,算上这次才两次。不能算时间很长。
你太受限于政党政治了。你没发现,中共现在已经超越于一党的范畴了,这个集团更象是历史上的士人集团,里面分出无数的派系来。
政党政治,无论是一党还是两党还是多党,都是在民选制度下的选举需要。在中国现行的体制下,根本就不需要政党政治。 丁丁咚 发表于 2012-11-5 11: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的有道理。但是我觉得这种对身后名的追求应该是普遍的,在目前的自身基本生存困难解决以后、自发的一种追 ...
非洲大部分国家,是西方强加的国家概念,实际上,国家内部从未整合,仍然是部族政治,而且是大部族下分为小部族。国家,对于他们,是个外来品,或者说,是一个更大的部落联盟。
由于是西方国家强加的部落联盟,因此内部的部族并没有认同感,但国家形式对于各部族都有重大的利益,因此国家权力也自然成为大部族必须要争夺的关系到自身生死存亡的东西。
不是非洲人没有传统,任何的传统都是义与利的结合,舍弃自身的利益,这是圣人,舍弃部族的利益,这可就无可质疑的千古罪人。
本帖最后由 鹰从天降 于 2012-11-5 11:53 编辑
不赞成。所谓“开明专制”体现的是人治运行良好时的一面,终究还是人治。开元盛世如何?转瞬之间就是泪洒马嵬坡,白头宫女说旧事。单纯依靠身后名、刑不上大夫的道德约束和政治斗争潜规则是靠不住的。对比从建国初枪毙刘青山张子善时的相对清廉到现在普遍既能干又贪腐的现状,可以看出,在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和永无止境的贪欲面前,道德的约束是苍白的,运动式和定点式的反腐打黑也是无力的。当有政治强人的时候比较好和平过渡,当政治博弈各方力量平均的时候密室政权交替就不会那么和平。 鹰从天降 发表于 2012-11-5 11: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赞成。所谓“开明专制”体现的是人治运行良好时的一面,终究还是人治。开元盛世如何?转瞬之间就是泪洒马 ...
鹰兄责怪错了,俺可没有说“开明专制”是个好东西呀。
俺这通篇只是在解释,中国现在行之有效的制度,拿到非洲去推广,就是扯蛋。就算是中国现行的制度,能够保持多少年的稳定,也很难说。
俺想解释的,就是为啥现代中国能够做到和平的政权世代交替,从而比苏联的政治体制(领导人终身制)又前进了一大步。至于现代制度是不是有效,这个俺还真说不清楚。
党员突破8000万,比英法人口总数还多。。。 中国的政权在和平交替么?光是建国后的几位传续的过程哪个不是斗的不可开交,比较幸运的只是在上一次的交接中没有动用直接暴力和没有直接死人而已。
所谓政权和平交替的基础很简单,就是接任者在接任以前已经掌握了令被交接者无法刻意阻挠的势力和人脉,即便这样接任者还是要保证至少被交接者的某种体面才刻意达成所谓的和平交替。
所以目前这种自以为先进的所谓政权控制模式,仅仅是在本国经济发展和世界整体陷入泥潭的大背景下显得有点出挑而已。完全没有值得沾沾自喜的理由。 河蚌 发表于 2012-11-5 11: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的制度化权力在唐宋明清的相权更替中,都基本上遵从这一规则。
如果看不到,TG在中国政权更替中的摸 ...
一朝天子一朝臣,丞相的交接是以皇帝的意志为动力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是以“届”为表象的自我更替。你说的历代制度化权力有一个最根本的稳定基础,就是皇帝。而皇帝的稳定更替是有“嫡长继承制”为保证的。皇帝是终身的,因此相权的交接是平稳的。士人集团也清楚自己的利益要以皇权的稳定为基础,所以士人集团自觉地和皇帝共同维护皇权的稳定性和权威性,士人集团没有改朝换代的原动力。
TG最后一个符合历史上相权交接的时代是286时代。核心不动,但是执政官变化。
猫元帅 发表于 2012-11-5 12:1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一朝天子一朝臣,丞相的交接是以皇帝的意志为动力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是以“届”为表象的自我更替。你说 ...
历史的相权更替中,我觉得还是因为政治集团斗争的原因更多。实际上,一个强势的皇帝,能够保证相位在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但一个弱势的皇帝,则往往意味着相权上的斗争会十分激烈。但无论相权的更替如何频繁,相位的交替往往能保持和平的方式。而皇权的更替,实际上是国家崩溃的象征,这已经不能以常规来解释了。
现代政治体系,你可以看成是主权与治权合一的体系,但更可以看成是真正的虚君体制,即主权已经不由某个人来代表,最高政治地位实际上就是治权的拥有者。那么,现代中国所探索的制度,其实就是治权的顺利交接,这一探索过程中,历代相权的交接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一个最重要的突破,就是权力交接模式的固定化。实际上,前苏联及社会主义政权,普遍存在的权力交接上的,不得不用领导人终身制来保证权力的稳定,但领导人终身制造成的问题,不单是权力交接模式的不确定性,更还有领导人年高后出现的核心空洞问题,这些问题是造成苏联崩溃的重要原因。
而中国自邓小平开始的权力交替模式,探索领导人更替的正规化渠道,应该说,即使中间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仍然以萧规曹随的模式传承下来,并最终以宪法及党章的形式进行固化。这不能不说,是现代中国政治的最大的进步。一个成熟的交替模式,不在于它的形式,而在于它的规范性。
没这么复杂,中国传统是利益集团的寡头政治,只要军权不过于集中或者失控,和社会矛盾没有极端尖锐化,政权就能维持下去,并且保持比较高的管理效率。
国朝相对于历朝的特点是军队在党的下面从而避免了以前的藩镇割据和武人霸权问题,庞大的党组织以及依赖于此的政权各级机构保证了人才的基本正常流动,形成了比较奇特但是能够正常运行的文官系统,长期贫困而庞大的国内市场又给了它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有这几十年的好时光是一点都不奇怪的。
西方民主的问题在于民意绑架政客,使得政府很难做到短期内违反民间利益而长期却有益的事情,只能够对付着来,因此以短期行为对长期计划,表现不佳并不奇怪。 河蚌 发表于 2012-11-4 22:1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刑不上大夫”,这个刑是指族诛、显戮等,可不包括流刑。开除党籍包括判处徒刑,这个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 ...
“刑不上大夫”可不是族诛,而是包括所有的刑罚。当年陈云的反对,目的是给自己留后路,否则例子一开,谁敢保证自己没有倒霉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