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 发表于 2012-10-1 01:13:12

看图说话2012-09/30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2-10-1 10:25 编辑

前天晚上困得不行了,今天接着贴。图片依然来自The Economist。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2012/09/blogs/graphic-detail/20120915_woc077.png
iPhone从2007年上市,现在已经5代,每一代的销售量都相当于前几代的总和,结果当然就是爆炸性的增长。从第一代iPhone到现在,据估计苹果从iPhone上总计盈利1500亿美元,仅去年就盈利740亿美元,占公司总盈利的53%。但就盈利而言,iPhone要是分出去单独成为一个公司,2011年盈利超过Microsoft(730亿美元)。苹果iPhone在Smart Phone的市场份额大约21%,但盈利占67%。iPhone这颗摇钱树使苹果赚的钵满盆溢,但苹果对R&D的投资只占盈利的2%,Microsoft和Google都占13%。和苹果相比,三星的盈利约占30%,剩下3%在Sony Ericsson、Nokia、HTC、RIM里瓜分,LG、MOTO的盈利微不足道。想当年MOTO的手机可是半壁江山啊,Nokia就更别提了……苹果的好日子能延续多久很难说,三星的Smart Phone销售量已经差不多是苹果的一倍,尽管盈利不到苹果的一半。但三星是大得多的公司,可以从别的领域贴补,抗得住。让棒子和果子抗吧,只要多给富士康的工人发点工资就成。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2012/09/blogs/graphic-detail/20120915_woc065.png
读书有用吗?读书无用吗?这个问题可以永远争论下去,但是数字表示,读书至少比不读书赚钱要多。这还不包括平均寿命增加两年。这是OECD国家的统计,所以没有中国、印度。读大学(包括college)的收益在美国最大,约值20000美元一年,高中也值10000美元。爱沙尼亚最平等,高中所“值”微不足道,也可能是人人高中毕业的原因,大学也只值区区3000美元。加拿大比较郁闷,高中值三四千,大学也只值一万。不过美国这样大学、高中和初中拉开那么大的差距似乎是OECD里的例外,只有卢森堡相似,其他国家都没有那么大的差别,包括德国、英国、法国。感觉上,差别越小,说明升学率和完成率越高。大家都高中毕业,高中就不“值”多少;大家都大学毕业,大家再次“差不多”。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2012/09/blogs/graphic-detail/20120915_woc061.png
伦敦奥运和残奥结束了,奖牌竞赛还没有结束。各国奖牌数早就出来了,奖牌中的“含金量”也不是秘密,不过这个统计法好玩:按运动员人数的人均奖牌数,或者反过来统计,每块奖牌需要多少运动员参赛。看来中国运动员的“含金量”是运动大国中最高的。历史上的奥运中,东德曾经达到3.3名运动员/奖牌的记录,中国约为4.2;金牌数也是一样,约为10名运动员/金牌,超过美国的12。但中国残奥队的成绩惊人,约1.3运动员/奖牌,精确点,那是291名运动员获得231枚奖牌,约1.26。但最高纪录是斐济:一个运动员,一枚奖牌,没法比这更厉害了!英国残奥对阵容最大,295人,获得34枚奖牌,总数位列第三,但摊到人均,前25名就没有进去。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2012/07/blogs/graphic-detail/blog_data_is_data_are.jpg
英文是一个奇怪的语言,有的时候单数、复数不讲道理,连美英人自己也说不清到底应该是单数还是复数。data(数据)就是一个例子。应该说data is ……还是data are ……?有人统计了一下,从1900年到现在data are ……一直占多数,但80年代以后data is ……开始上升,现在的差距微乎其微。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2012/07/blogs/graphic-detail/20120714_woc960.png
过去10年里,内蒙古的GDP发展平均每年17%,这在中国都是惊人的,遑论发达国家了。内蒙的发展主要来自于资源,比如煤炭和稀土。锡林浩特号称拥有世界上锗储量的38%。内蒙的蒙族也成为少数民族,只占20%。左图为内蒙煤炭占全国产量,2011年为27.8%,还在上升势头上;右图为GDP增长率,全国在2004-06的过热后回落后保持稳定,但内蒙古在回落后还在稳步下降。这不奇怪,常年保持15%以上的GDP增长率太变态了。据说煤老板在内蒙比山西一点不少,草原上鸟不拉屎的地方,呼呼啦啦就冒出来一队Bentley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290-width/images/2012/07/blogs/graphic-detail/nggreenguilt2.jpg
发达国家推动环保议题,发展中国家推动发展议题,这似乎是国际会议中不变的主题。但有人统计,发展中国家的消费者对环保的意识更强,但对改变环境恶化更感到无能为力;发达国家正好相反,消费者对环境恶化理直气壮,对改变环境恶化也是信心满满。更详细的报告在这里。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2012/07/blogs/graphic-detail/20120714_woc598.png
世界500强里各国的分布,美国第一,占132家;中国第二占73家;日本第三,占68家。当然,中国的很多“航空母舰”是行政合并的结果,但美国、日本公司很多也是兼并的结果,难说谁更“配”。下图的趋势图更加有意思:美国和欧洲在跌势中,日本大体维持不变,中国在明显的长势中,世界其他地方也在长势中,但幅度小得多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2012/07/blogs/graphic-detail/20120714_woc596.png
仇富是一件时髦事。仇富的前提是认定为富不仁,尤其是来源不公。但GlobalScan的调查表明,即使在中国,也有过半人认为富人的财富是正当获得的。澳大利亚最高,超过60%;美国和加拿大都在58%左右;中国约52%,和印度差不多。英国人只有45%这么认为,德国人降低到35%,法国人更低,只有31%。最坚信富人财富来源不公的是……希腊!只有大约8%的希腊人认为富人的财富是公正的。不难理解为什么希腊人对于节俭要求如此愤怒哈。西班牙人也只有20%认为富人财富是公正的,没有意大利人的数据,估计和西班牙差不多。看来劳动能够致富、机会多于危机的地方人们对富人的态度比较正面,劳动不能致富、或者不劳动也能致富的地方,人们对富人就不大满意。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2012/07/blogs/graphic-detail/20120714_woc582_5.png
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和及其国际业务(深蓝)对国内业务(浅蓝)的分布,右面的数字是国际业务占总收入的比例,ArcelorMittal和Nestle的业务差不多统统是国际业务了,国内恐怕只有一个办公室了。Anheuser-Busch(啤酒)、Nestle(咖啡、巧克力)是不是在中国也有很大的业务?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2012/07/blogs/graphic-detail/20120714_woc573.png
上市公司都是要公布财务的,但各公司的透明度还是不一样,总的来说,石油和资源公司还行,金融、汽车和技术公司比较“黑暗”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s/2012/07/blogs/graphic-detail/gii-insead-wipo.jpg
“中国制造”还是“中国创造”,这是一个问题,但这不是中国独特的问题,很多国家都有类似的问题。法国INSEAD把世界各国分门别类,但这Global Innovation Index其实应该叫Global Innovation Enabling Index,讲的是鼓励创造发明的环境,而不是创造发明的数量。中国还在“学习”这一档,但在“学习”挡的高端,大体符合中国的地位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2012/07/blogs/graphic-detail/20120707_woc544.png
瑞士CERN的对撞机发现了新粒子,激起人们对理论物理的新兴趣。这是对微观物理的一览,有人看得懂吗?反正我是看不懂。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2012/07/blogs/graphic-detail/20120707_woc522_0.png
世界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什么东西都可以暴涨暴跌,这是那个“东西”创纪录的暴涨(深蓝)或者暴跌(浅蓝)持续的天数。黄金暴涨持续了115天,但西班牙政府债券暴涨只持续了8天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original-size/images/2012/06/blogs/graphic-detail/petri-fta5.jpg
美国和ASEAN正在谈判TPP,就是那个企图把中国排挤在外的环太平洋贸易组织。自由贸易最大的难题在于:要是各家经济同质,大家都是竞争对手,没法自由贸易;要是各家经济异质,谈判就陷入鸡同鸭讲的僵局,大家不肯在自己不愿意开放的领域让步。是有人分析了两家的异同,在“政府采购”和“劳工”方面,美国和ASEAN的差距非常大,接下来是e-commerce和国资企业。但在科技和中小企业方面,谁都不太当回事,提不上议事日程。


伦敦是世界名城了,很多人都熟悉。但你到底有多熟悉伦敦呢?这是2001-2012年伦敦各区的人口增长,增长最快的是City,就是在圣保罗大教堂那一带,达到36.1%,右面的Tower Hamlet是24.6%,再右面的Newham是20.4%。中区最低的是Kensington and Chelsea,只有3%。南面的Sutton也只有4%


失业率是Newham最高,达到15.2%,而City根本没有数据,估计微乎其微,或者大家都是有米之人,不用干活。此低是左下的Richmond upon Thames,5.1%


不出意料,Westminster的收入在最高之列,达到42000英镑/年,但左面的Kensington and Chelsea更高,达到46000英镑/年.Richmond upon Thames也是42000,河南的Wandsworth是37000。City再次没有数据,估计真是没有数据了,大家都不干活,所以没有收入数据?西北的Brent和东面的Barking and Dagenham最低,只有26000;东面的Newham和背面的Waltham Forest次低,27000。


有穷人的区就多了,贫穷指数的数字越低越穷,Hackney只有2,Newham只有3,Brent倒有35。


中国人喜欢买房子,到哪里都要看一看房地产价格。伦敦最贵的无疑是Kensington and Chelsea,2011年第3季度平均房产价格136万2838英镑,估计这是包括独立屋、组屋、公寓的,而且是总平均。北上广人民表示压力不大。次高的Westminster为99万4284英镑,Camden为76万6666英镑。收入最高之列的Richmond upon Thames“只有”60万2409英镑,北上广人民要表示笑纳了


伦敦的外国人和外国出生的人很多,最多的是Westminster(52.2%)、Brent(53.3%)和Newham(54.9)。显然,Brent和Newham的外国人和Westminster的外国人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最“白”的是东北的Havering,只有8.1%,Bexley为8.4%,Bromley为11.3%。Kensington and Chelsea也很高,46.3%;Richmond upon Thames较低,23.6%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2012/06/blogs/graphic-detail/20120630_wom941.png
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已经是共识,但经济重心到底在哪里?好事者计算了一下现在大概在鄂毕湾的位置,2025年大概可以到哈萨克以北,再努把力就可以到阿克苏了。好玩的是,不管“美国世纪”多厉害,世界经济重心最西也没过冰岛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2012/06/blogs/graphic-detail/20120630_woc491_0.png
这张图忘记是不是贴过了。2001-2010年间,美国归化的移民最多达到660万,来源最多为墨西哥,然后是中国和印度,移民占人口总数13%。俄罗斯归化的移民次之,达到310万,估计从前苏联地区回归的居多,移民占人口总数不详;加拿大归化约170万,移民占人口总数20%;英国150万,12%;法国那么博爱,归化倒只有140万,移民占人口总数9%;德国130万,13%,大多是土耳其人和阿尔巴尼亚人?澳大利亚100万,27%,这个好像是最高的,和瑞士齐名;瑞士移民人数不多大概40万样子,但移民占人口总数也有27%,惊讶!从来没有想到瑞士是一个移民国家;日本20万,估计其中大陆人少不了;韩国10万,也是一样,估计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人。

http://media.economist.com/sites/default/files/imagecache/full-width/images/2012/06/blogs/graphic-detail/20120630_woc484.png
美国人一天都干些啥?最大一头当然是睡觉,略多于8.5小时;第二大是工作,大约4.5小时(!{:soso_e101:} ),妇女的话只有3小时(!),但把学生、退休的人统统平均进去,也不过分;接下来是看电视,大约3小时,妇女少一点,大约2.5小时;吃喝倒是花时间不多,只有1小时;接下来……太多了,自己看吧。要是由教育程度区分,高中以下看电视时间比大学以上多接近一倍;闲扯打屁的时间差不多;休闲。思考的时间高中一下比大学以上多两倍,这算什么分法?休闲和思考能放在一起吗?

liuqing098 发表于 2012-10-1 08:52:04

好哦!拓展我们的视野。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10-1 11:10:57

改革开放以后,大多数中国人仇的不是富,而是贪腐。

晨枫 发表于 2012-10-1 13:27:33

魔术师 发表于 2012-9-30 21: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改革开放以后,大多数中国人仇的不是富,而是贪腐。

别忘了加一句:大多数人也认定无富不贪。

小木 发表于 2012-10-1 23:54:07

那个财务透明度的,最后四名里有中建交三大国有银行,我觉得工商行和农行大概不是不够黑暗,是不够上榜资格。。。

那个微观物理的图不需要啥理论物理知识,就是基本的轻子,波色子和夸克从理论描述到被实验证实的时间跨度。可见μ子和τ子最轻松,μ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都用了二十多年,西格斯波色子用了将近五十年。

经济重心的问题,晨大看错眼了,1913年那个在彼得堡附近,2010年那个在鄂毕湾。

关于移民的数字,俄罗斯大概吸收了大量前加盟共和国的移民?这样的话结构会与那些移民国家吸纳的结构完全不同的样子,也可以说明解体以后俄罗斯固然过得不咋地,其他那些加盟共和国更惨。。。

至于那个时间应用,15岁以上有大量的退休人口,大量还在上学的半大孩子,估计其中工作人口也就一半多些,平均下来男性4.5小时女性3小时工作,基本对应男性八小时工作,女性八小时工作三分之一家庭主妇,倒是可以理解。不过平均每天能睡八九个小时确实比我估计的幸福,最近一直睡6小时以下。。。

晨枫 发表于 2012-10-2 00:23:30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2-10-1 10:25 编辑

小木 发表于 2012-10-1 09: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那个财务透明度的,最后四名里有中建交三大国有银行,我觉得工商行和农行大概不是不够黑暗,是不够上榜资格 ...

工商不是最大银行吗?应该排得上榜啊。那个经济重心确实看走眼了,已改。工作时间和俄罗斯移民问题你是对的,多谢指出,已经补充进去了。

牛腰 发表于 2012-10-2 06:58:32

经济重心那张图,重心的东西位置比较合理,南北位置是怎么来的?比如说2000年那个点,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它以南吧?

晨枫 发表于 2012-10-2 07:32:52

牛腰 发表于 2012-10-1 16: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经济重心那张图,重心的东西位置比较合理,南北位置是怎么来的?比如说2000年那个点,几乎所有的经济活动都 ...

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算出来的。这种图,看看好玩就是了,不比那些有真实数据的图。

褐色的火车 发表于 2012-10-3 10:37:00

啤酒公司,英博,现在叫百威英博,在国内发展挺快的,收购了不少的公司。 比如福建的雪津。 而且目前应该还在继续膨胀中。

但是这种公司怎么区分国际化程度呢? 百威应该是美国的,英博是欧洲,比利时的? 09年危机的时候英博以小吞大,收购百威,也说不清楚属于哪个国家了。他家的业务本来就是全球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看图说话201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