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的第十二天,夜。我独自坐在冰冷的郡府大堂里,听着窗外凄厉的风声。我已经三天没有合眼了,每一次闭上眼,都是粮仓的大火和申仪的降表。脚步声在门外响起,我的外甥,我一手提拔起来的牙门将邓贤,走了进来。他是我姐姐唯一的儿子,也是我在这世上最亲的骨肉。他看到我憔悴的样子,眼圈一红,“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舅父!”他泣不成声,“我们降了吧!城里已经没有粮了!士兵们都在啃树皮,再守下去,不用魏军攻城,大家都要饿死了!”我看着他那张年轻而惶恐的脸,心中一阵刺痛。曾几何时,他也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跟在我身后,幻想着建功立业。如今,却被这残酷的围城战,磨去了所有的棱角。“贤儿,”我走下台阶,将他扶起,声音沙哑得如同两块石头在摩擦,“你起来。我们是军人,军人马革裹尸,死得其所。何言投降二字?”“可是,这仗已经没有打下去的意义了!”他急切地说道,眼中满是血丝,“舅父,这不是打仗,这是在等死!我们没有援军,没有粮食,什么都没有!您听听城里的哭声,士兵们的家眷都在挨饿,他们……”“够了!”我厉声打断他,“我意已决,死守此城!谁再言降,立斩不赦!”邓贤被我的怒火吓得后退了一步,但他没有退缩,反而抬起头,直视着我的眼睛。那眼神里,不再只有恐惧,还多了一丝我从未见过的决绝。“舅父,您是为了您的名节,还是为了我们这几千条性命?”他一字一句地问道,“您一生都在做选择,背叛刘璋,背叛刘备,投奔大魏。每一次,您都说,是为了活下去,是为了搏一个更好的前程。可现在,有一条活路摆在我们面前,您为什么不愿意选?”他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刀,直直地插进我的心脏。“那不是活路!那是屈辱!”我嘶吼道,“司马懿要的,是我的头!他要用我的头,去向洛阳邀功,去震慑天下所有心怀异志的人!我若投降,也是一死!”“司马将军说了……”邓贤的嘴唇翕动着,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只要……只要献出罪魁祸首,其他人,都可以活。”“罪魁祸首?”我惨然一笑,“所以,在你们眼里,我已经不是你们的将军,你们的舅父,而是可以拿去换命的‘罪魁祸首’了?”邓贤的脸瞬间变得惨白,他不敢再看我的眼睛,只是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舅父,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我只是不想看您死,不想看大家一起死啊!求您了,舅父,为了姐姐,为了你自己,降了吧!”我看着他痛哭流涕的样子,心中最后一点温情,也化作了冰冷的灰烬。亲情。在生死存亡面前,是何其脆弱。我用利益笼络我身边的每一个人,我的部将,我的僚属,甚至我的亲人。我以为,只要我能给他们高官厚禄,他们就会永远追随我。可我错了。我从未想过,要成为任何人的靠山。所以,当风暴来临,当大树倒下,当利益消失的时候,我身边,竟没有一个真正可以与我同生共死的人。他们都在等。等我倒下。然后用我的头颅,去换取他们的活路。“你走吧。”我挥了挥手,转过身去,不愿再看他。邓贤跪在那里,呆了许久,终于踉踉跄跄地站起身,退出了大堂。我听着他的脚步声远去,消失在风中。我仿佛看到,他手中那把名为“亲情”的利刃,已经磨得锋利无比,正对着我的后心。
第十七章 孤勇者的终焉
围城的第十六日,凌晨。天还没有亮,城中却突然响起了震天的喊杀声。不是在城墙,而是在城内!我从噩梦中惊醒,抓起佩剑,冲出房门。只见郡守府外,火光冲天,无数的魏军士兵,如潮水般涌了进来。城门,被打开了。我冲上府内的高台,借着火光,看到了我最不愿意看到,却又早已预料到的一幕。在洞开的西城门口,我的外甥邓贤,和我最信任的部将李辅,正躬着身子,恭敬地迎接着一个身着重铠的魏国将领。他们的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庆幸和献上投名状的谄媚。我的心,在那一刻,彻底死了。“孟达在此!谁敢来取我项上人头!”我站在高台之上,发出一声悲愤至极的怒吼。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充满了不甘与绝望。无数的魏军士兵,举着火把,呐喊着,向我涌来。我挥舞着手中的环首刀,将最先冲上来的几名士兵砍倒在地。温热的鲜血,溅了我一脸。我杀红了眼。我不知道自己砍倒了多少人,只知道手中的刀越来越沉。我的身上,也中了好几处伤。铠甲的缝隙里,渗出了黏稠的血液。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攻打房陵的战场。那时,我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以为整个天下都在我的脚下。而现在,我却像一头被围困在陷阱里的野兽,做着最后徒劳的挣扎。力气,在一点点地流失。我的眼前,开始出现幻觉。我看见了锦官城的冷雨,冰冷地打在我的脸上。法正站在远处,对我举杯,眼神复杂。我看见了在驿馆的深夜,我亲手在文书上,将“子敬”改为“子度”。那个被我杀死的自己,正对着我无声地哭泣。我看见了刘封那张年轻而傲慢的脸,他夺走了我的鼓吹,也夺走了我的尊严。我看见了麦城冲天的烽火,廖化跪在我的面前,泣血哀求。然后,画面一转。我看见了洛阳城外,曹子桓温暖的手,他笑着,将我扶上他的御辇。那是我一生中,最荣耀的时刻。我看见了新城的城楼上,我指点江山,睥睨天下。那是我一生中,最权力的顶峰。最后,所有的画面,都定格在了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孤身一人,站在上庸的城楼上,身后是决绝的背叛,身前是茫茫的前路。那一刻,我以为我为自己,选择了一条生路。原来,那竟是一条通往死亡的捷径。一把长枪,从我的背后,狠狠地刺入了我的身体。我回过头,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那是我的一名部将,一个我亲手从普通士兵提拔起来的扶风同乡。他的脸上,没有仇恨,只有恐惧和一丝愧疚。我没有恨他。我只是觉得可笑。我这一生,都在攀爬,都在选择。我从刘璋的圈子,跳到刘备的圈子;又从刘备的圈子,跳到曹丕的圈子。我以为我越跳越高,却始终只是一个局外人。我手中的这把刀,名为“孤勇”。它锋利无比,为我斩开了一条又一条的血路。但它最终……还是割向了我自己。身体,缓缓地倒了下去。我最后看到的,是司马懿那张没有任何表情的脸,他骑在马上,在高处,冷冷地俯视着我,就像俯视着一只被踩死的蝼蚁。原来,我费尽心机,搏上性命的这场豪赌,在他的眼里,不过是一场……无聊的游戏。意识,陷入了最后的黑暗。(全文完)
xiejin77 发表于 2025-9-23 09:36
第十六章 骨肉利刃
孟达写完了,我这篇的主要素材是基于历史的阐述,没有用多少演义的说法。不然,射死徐晃的这个高光不可能不写。
其实有一个点的素材我没有用,也许因为我和马亲王一样是诸葛丞相的铁粉吧。
孟达第一次北伐杀死的蒯祺,在清人笔记中是孔明的姐夫。
清朝任兆麟《心斋十种》中的《襄阳记》辑本引用《万历襄阳府志》“(蒯)钦从祖祺妇,即诸葛孔明之姊也”
如果是国内的编剧,这大约能补出来一段不错的情节桥段。
xiejin77 发表于 2025-9-23 12:14
孟达写完了,我这篇的主要素材是基于历史的阐述,没有用多少演义的说法。不然,射死徐晃的这个高光不可能 ...
拜读完谢兄大作,精彩精彩!!{:237:}{:237:}
有个小问题,终于憋到了大作结束才敢问:
鲁肃,字子敬,这个典故本文没打算采纳进去?
鲁肃是东吴方面主张联刘抗曹战略的领军人物;有他在,蜀吴之间的荆州矛盾应该不会升级。 荆州后方不出问题,孟达和刘封就不会陷入救援困境...可惜鲁肃英年早逝,致使吕蒙这类短视者把持了东吴军政
牵强一点来说,鲁子敬的命运也牵扯到了孟子敬
老票 发表于 2025-9-23 19:19
拜读完谢兄大作,精彩精彩!!
票兄好。
这个鲁子敬的名气太大了,三国演义里一句”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天下皆知。
不过,按照史实,二人不太可能有交集的,鲁子敬人生的高光时刻,孟达还在刘璋手下屈在下僚呢。
但票兄所言,鲁肃如果还在,那是否会有后来的白衣渡江也很难说。
说到这个,在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讨论群中,有个类似的问题,汉献帝、关羽、张辽、诸葛亮和孙权五人中是否有一个人见过其他所有的人? xiejin77 发表于 2025-9-24 08:31
票兄好。
这个鲁子敬的名气太大了,三国演义里一句”伏路把关饶子敬,临江水战有周郎“,天下皆知。
这个真有点考验了...
关羽没见过孙权,张辽没见过诸葛亮,诸葛亮没见过汉献帝和张辽,汉献帝没见过诸葛亮和孙权...这个命题恐怕就比较难成立咯
谢兄是三国大拿,必有以教我 本帖最后由 xiejin77 于 2025-9-25 10:15 编辑
老票 发表于 2025-9-24 18:45
这个真有点考验了...
关羽没见过孙权,张辽没见过诸葛亮,诸葛亮没见过汉献帝和张辽,汉献帝没见过诸葛 ...
这个答案就是辨析后没有,票兄的判断很准确啊。这里面最接近的可能是张辽,因为在刘备遇诸葛的大概时间里,三国志里说他在
”别击江夏各县,屯兵临颖“。当时还在躬耕的诸葛,又喜欢云游,所以出现一段像天与地电影里,上杉谦信偶遇武田信玄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可能。
三国群里的这个问题有一个前序问题,是谁明确见过这五个人?也很有趣。卖个关子,不过限定是有明确见面记录的。 xiejin77 发表于 2025-9-24 21:16
这个答案就是辨析后没有,票兄的判断很准确啊。这里面最接近的可能是张辽,因为在刘备遇诸葛的大概时间里, ...
哈哈哈哈~ 那必然是刘皇叔咯 {:189:}
刘皇叔成为皇叔,就是因为见过汉献帝;皇叔和曹丞相煮酒论英雄的那段时光,张辽和关羽正交好,和皇叔同一个屋檐下吃顿饭的机会很多;皇叔是孙权的大舅子,多次一起吃过饭;至于诸葛亮,皇叔都恨不得和他睡一起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