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vs舒适,维权vs免责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5-7-8 14:58 编辑K1373次列车在金华碰撞脱轨事故中滞留3小时,期间车上空调停止工作,车内闷热,但乘务员因为没有停靠站台、车厢离地超过1.5米、车外黑暗、车内闷热但未达到开门破窗的紧急措施门槛为由,拒绝开门让旅客下车透气,也拒绝开门。乘务室、卫生间等开窗于事无补。一名乘客怒砸全封闭的车窗玻璃,受到批评教育。事后广铁发布说明,但坊间争论依然不绝。
这是典型的安全vs舒适、维权vs免责的冲突。旅客和列车员都有自己的道理,但都不足以说服对方,最后以“暴力抗法”和息事宁人告终。这不会是第一次,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次,需要有一个办法。
只有在列车员失能(受伤、遍寻不见等)的情况下,旅客才有权解释“紧急情况”,否则列车员具有最终解释权,这一点应该明确。所以在K1373事件里,砸窗乘客是可以被追责的。广铁的最终处理其实为未来类似事件埋了地雷,不好。
列车员拒绝开门、拒绝让旅客下车透气,是遵循规程的。是否死板、不够灵活,这个不是从“情理”解释的问题,因为安全还就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问题。如果真有旅客在“跳车”时受伤,列车员的责任无法逃脱。
有乘客坚持“受伤我自己负责”怎么办?不让乘客自己负责不是个办法,或许车上应该备好免责文件,乘客签字后免去铁路和列车员的责任,坚持在无站台黑暗处下车的话,自己受伤、误车等铁路方无条件免责。
不过那样的情况下,现场准备一个免责文件超过列车长的本事,或许应该在车上电脑里备好标准文本,遇到情况是列车长可以当场修改,报备上级批准后再车上打印出来,给车内乘客签字后自行下车?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火车订票的时候要在责任条款上打钩才能下单。这是很多电商网站上都有的。大部分人不会一条一条看,但给了你这个机会。这也不是霸王条款,铁路上有责任保护自己免受无聊诉讼的困扰。
这可以解决K1373这样的问题吗?
要紧的是有明确的规程,使得列车员在意外情况下有章可循。要求列车员在裸奔状态下“灵活处置”,是对列车员的极大不公平,也是对乘客的不负责任。既然有乘客要自己对自己负责,那就给他们机会。
具体到故障列车的空调问题,全封闭是高速化和空调化后的“刚需”,否则总会有人会不顾劝告开窗,既浪费,也危险。
从技术角度来说,可能考虑列车自备备用发电机,应急期间,空调未必全负荷运转,但保持通风还是做得到的,乘客也容易理解。光通风不制冷用不了多少电。备用发电机的燃油不够的话,铁路上也容易送过来。
备用发电机可以直接装在列车上,也可以在公路-铁路机动的重型卡车上,有公路的地方抄近路,没公路的地方上铁路走,技术上不难做到。开到故障列车这里,接上外接插头,就可以带动列车车厢空调一阵子。 现在的结果挺好的。
这种情况,列车员的确为难,乘客也的确困难。但是,最后气也透了,乘客也没有下车到轨道上乱跑,列车员也阻拦过了。回头象征性批评一下,不鼓励大家对抗列车员,不严惩破坏车窗。这事儿就过去了。这样的话,安全和责任都基本符合了。公序良俗也没有破坏。挺好!
铁路损失了一块玻璃,列车员的行为基本表示了对安全的重视,事后的默许也认可了事急从权的无奈。该表达的意思也都在了。 看到有人说有一列火车碰到类似情况。列车员在门上装个安全网然后开门通风。以后这东西会成为标准备件?
国外飞机有时也会碰到类似情况,没听说有人敢砸窗户的。 赫然 发表于 2025-7-8 11:35
现在的结果挺好的。
这种情况,列车员的确为难,乘客也的确困难。但是,最后气也透了,乘客也没有下车到轨 ...
气实际上没有透。只有一个车厢的具备透气了,这么个洞连一个车厢的通风都不够,怎么可能整列列车都透气了?
现在这事对铁路和乘客算过去了,但这是一个很不好的先例。需要有办法对付未来的事例。 yanei 发表于 2025-7-8 12:26
看到有人说有一列火车碰到类似情况。列车员在门上装个安全网然后开门通风。以后这东西会成为标准备件?
国 ...
不知道火车上还有安全网。
飞机上不可能砸窗,没有安全锤,一般东西根本砸不动,那东西的抗压、抗冲击要求比火车高多了,实际上是防弹玻璃的要求。 以前的绿皮火车窗户都是可以打开的。那个时候要是乘客将手或头伸出窗外,出了事应该是自己负责。我没有看出这件事情中有什么不同。打开窗户后,如果因为乘客将手伸出窗外造成的问题,应该就是由乘客自负。
将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扩大化,服务提供者就会采取懒惰、保守的做法,其实最终是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ringxiao 发表于 2025-7-8 13:04
以前的绿皮火车窗户都是可以打开的。那个时候要是乘客将手或头伸出窗外,出了事应该是自己负责。我没有看出 ...
现在对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无限扩大,已经成公害了 纯粹从通风功能上看,这个列车在设计上有没有可能改进一下呢? 喜欢就捧捧场 发表于 2025-7-8 14:35
纯粹从通风功能上看,这个列车在设计上有没有可能改进一下呢?
全封闭是高速化和空调化后的“刚需”,否则总有人会不顾劝告开窗。
从技术角度来说,可能只有列车自备备用发电机的办法。怎么个自备法,还要想一想。这次是机车被碰撞,所以动力丧失,空调不转。只要有备用发电机,空调未必全负荷运转,但保持通风还是做得到的,光通风用不了多少电。备用发电机的燃油不够,铁路上也容易送过来。
备用发电机还可以公路-铁路机动的重型卡车上,有公路的地方抄近路,没公路的地方上铁路走,技术上不难做到。开到故障列车这里,接上外接插头,就可以带动列车车厢空调一阵子。 晨枫 发表于 2025-7-8 15:56
全封闭是高速化和空调化后的“刚需”,否则总有人会不顾劝告开窗。
从技术角度来说,可能只有列车自备备 ...
如果开口在顶部,用物理锁呢? 喜欢就捧捧场 发表于 2025-7-8 14:59
如果开口在顶部,用物理锁呢?
要常年保证气密/水密和保温比较难,也不容易保持车厢外表面的光顺和流线,高速时造成额外阻力。
开关锁要爬上去,这是又一个麻烦。车内需要旅客爬不到的地方,否则总有手贱的;车外则比较危险,列车员可不是在拍电影特技。 喜欢就捧捧场 发表于 2025-7-9 04:59
如果开口在顶部,用物理锁呢?
K1373次列车是电力机车牵引的“绿皮车”
从成本上来说,对此类客车的改进成本意义不大,大概率蚀本
从安全来说,可能会加大电缆击穿和破坏等风险,似乎也不可行
还有就是这种类型的事故在国内确实比例很小 晨枫 发表于 2025-7-9 04:56
全封闭是高速化和空调化后的“刚需”,否则总有人会不顾劝告开窗。
从技术角度来说,可能只有列车自备备 ...
集中供电以后,各车厢的应急电瓶的设置规范。忘情现在不来这了。 晨枫 发表于 2025-7-9 05:03
要常年保证气密/水密和保温比较难,也不容易保持车厢外表面的光顺和流线,高速时造成额外阻力。
开关锁 ...
电化区段,严禁攀爬
{:187:} 本帖最后由 yanei 于 2025-7-10 02:26 编辑
看新闻的感觉,铁路部门实际上对这种情况是有应急预案的。这次没有启动是因为车厢内的情况还没有达到启动标准。当然永远会有可能个别人的心理或生理承受能力在应急预案启动之前就到了极限。
在启动应急预案之前,我觉得列车还是可以做一些事情的,哪怕只是心理安慰也好。比如在保证大家都坐着的前提下开门,能弄个风扇更好。还有给大家发水,哪怕不能喝只是用来降温。总之能让大家看到铁路方面在努力就好。
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平衡这类事情的时候,大众安全的权重应该远远大于个人舒适的权重。
yanei 发表于 2025-7-9 12:04
看新闻的感觉,铁路部门实际上对这种情况是有应急方案的。这次没有启动是因为车厢内的情况还没有达到启动标 ...
说是车厢内31C,好奇:当时车外温度多少?当天最高温度达到37C,但夜间应该降下来点?没准不比31C低多少?这一点倒是没什么人提起。 晨枫 发表于 2025-7-10 02:16
说是车厢内31C,好奇:当时车外温度多少?当天最高温度达到37C,但夜间应该降下来点?没准不比31C低多少 ...
说实话,31度对我来说就是比舒适温度稍微高一点而已,当然这和湿度也有关系。这种温度几个小时不会有人中暑的。别让大家脱水就好。我好奇砸窗户那位平常家里是多少度,特别是空调没普及之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