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游过学
那是1976年。四人帮还没有粉碎。反正也不读什么书,正好二叔的单位买卡车,二叔来提车,要一路开回银川,到上海停一停,开玩笑地问我跟不跟他去。我当然很起劲,老妈不大愿意,一个是远,不放心,一个也是一笔对当时来说不小的花销(忘了是几百块钱了)。老爸想了很久,说动老妈,决定还是让我去。奶奶在新疆三叔那里,接下来到银川看二叔,回上海的时候正好带上我。于是有了这么一次土味游学。上路之前,周总理逝世,全国哀悼,所有地方文娱活动统统停止。那不是多大的问题,那时本来就没有多少文娱活动。招待所倒是开的,二叔有介绍信,一路住招待所,条件如今特种兵都不屑,但有睡的地方,不错了。
我们的路线很奇怪,上海-南京-合肥(江淮牌卡车的产地,好像有什么保修项目要补做,一点小毛病)-蚌埠-郑州-大同-包头-石嘴山-银川。石嘴山是同车另一个司机马回回的老家,需要拐一拐。
南京、合肥、蚌埠、郑州没什么印象了,但在河北境内,遇到赶集。好多人,好古典的赶集,在上海长大的我从没见过,后来也只有在电影、电视剧里见过。见到马车、骡车、驴车。最好看的还是马车,神气。最不好看的是驴车,一看就是猥琐相。还见到骆驼,高高大大,很威风,眼睛是蓝的。
过太行山的时候,是我第一次看到大山,心中不由得响起《太行山上》的乐曲声。大卡车雄浑的柴油发动机声音,公路在黛青的山峦中盘旋,很有感觉。
那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开汽车”。有一天二叔和马回回下车去干什么了,叫我在车上等着,钥匙没拔。我趁他们不在,鼓起胆子,回忆起他们告诉我但一直只有“干练”的离合器、换挡、刹车动作,启动发动机,开了一步远,就赶紧停下了,关掉发动机,心里扑通扑通直跳。二叔直到去世都不知道我做的“坏事”。
经过大寨。还有人记得大寨吗?
那是绝对气派的场景。按说一月不应该是玉米收获的季节,但场地上、架子上到处是金色的玉米朵,非常壮观。打谷机在轰鸣,农民在忙碌。一排排窑洞就跟电影里似的,青砖砌就,整齐漂亮。很多大标语,气氛热烈向上,看着就振奋。到底农业学大寨。我们也住在招待所,记得小姐姐挺漂亮的,但说着一口难懂的山西话,我反正是基本上没听懂。
从大同往北开的时候,左右两山夹道,我们就像在谷底一样。难怪阎锡山在这里称王,妥妥的独立王国。
过雁门关的时候,“就这?”这里没有北京八达岭那样的砖墙,只有土墙,都坍塌得差不多了,勉强能看出点长城的样子来。
过黄河的时候,“就这?”见过长江,黄河确实差了点意思,黄浦江都更加宽阔。
进入内蒙,沿着阴山开了好一段。戈壁滩的天是灰的,山是灰的,地是灰的,连草木也是灰的。当然,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也很有感觉,只是牛羊都没有见着,除了我们的卡车和偶尔碰到的其他卡车,这里看不到生命,连鸟都没有。
公路只是车辙印压出来的印子,没有铺装。没有路标,经常需要辨认一下,哪条车辙才是大路,要很小心别开岔了,容易迷路。时不时有很深很大的坑,开进去很伤车子。尖利的石头很容易扎破轮胎,一路上见到倒霉蛋,停车帮忙一下,我们也被扎破过,有人路过也停下帮我们。这是道上的规矩。
没见到蒙古包,连人影都没有。也没有加油站,只有自己车上带上几桶柴油。油箱没油了,就从油桶里接出橡皮管子,用嘴巴吸一口,建立虹吸,然后就可以加油了。二叔说,柴油的味道还行,吞进肚里也还行,汽油就火辣辣的。
要命的是,在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地方,水箱漏水了。喝水水壶里的水统统倒进去,再撒点烟叶子进去,据说能堵漏。还别说,漏真的止住了,撑到石嘴山有修理的地方。
在经过阿拉善沙漠的时候,有点沙丘的意思了,但还是戈壁滩为主。遇到风沙大作,看不清路,老实停车,不敢乱动,开进沟壑就爬不出来了。隐约中,听到驼铃声,真是一队骆驼队经过,风沙来的时候,骆驼都趴下,驼铃还是叮咚作响。风沙过去后,骆驼不紧不慢地站起来,不紧不慢地一步一步离去,很有沙漠王者的气度。我们目视致敬,然后上路,接着开。
然后就是贺兰山,银川。
这一路开了两个多星期。
在银川,和堂哥骑着自行车跑了个遍。嘿嘿,银川不大,现在好像也才不到300万人?查了,1976年银川只有74万人,号称中国最小的省会城市,两个傻青蹬着自行车傻转,是能转遍的。那时有老市区和新市区,中间隔着农田,现在估计早连片了。唐徕渠更是常来常往。不大的水渠,放在江南,也就小河一条,但在大西北,这是非同小可的。
二婶弄来黄河鲤鱼,当地人不大吃这东西,便宜了我们了。记得真是通体金色的,有点土腥味,但很好吃。
一路上吃了很多羊肉。北方羊肉好吃,也养人。堂哥从小吃羊肉长大,现在还是体壮如牛。前些年到青海湖去玩,我们晚上嗦嗦发抖,他连盖的都踢掉,睡的呼呼的。
冬天,银川室内要生火取暖。跟着堂哥劈煤,矿上拉来的大块煤一块就大西瓜那么大,小的也要哈密瓜大,要砸成鸡蛋大小才好烧。不能砸太碎了,那又太不经烧了。石嘴山的煤最好,无烟煤,而且砸开的时候,常常在断面看到叶子、虫子的形状。现在想起来,那就是化石,恐龙时代留下的。也学会辨认无烟煤、烟煤、褐煤,学会了生火和晚上“闷炉子”。烧暖气真好,上海的冬天只能硬扛,好冷。银川的冬天比上海舒服。
奶奶来了,住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启程回上海。
火车走北京,在远亲家住,在永安里那里。出来就是外交公寓,看着进进出出的黑亮轿车,眼睛都绿了。从来没有看到过那么多外国轿车,上海也没有。北京街上还有老吉姆、大红旗,当然还有华沙、老伏尔加。还有黑色的新伏尔加,只有在罗马尼亚电影里见过,不知道是哪个东欧国家使馆的。
北京的街好宽,车好少,不像上海的街道那么拥挤。
跟着奶奶在前门全聚德吃烤鸭,在新侨饭店吃西餐,知道北京人管沙拉叫沙拉子。去了颐和园、故宫。太和殿中间的龙道随便走。不舒服,脚底下七高八低的。皇帝真走这儿?摔一跤怎么办?太和殿可以走进去,龙座也可以走到跟前,没摸,没觉得有那个冲动,但摸得到。博物馆都不开,军博只有在门外看看。
北海不开,只能在外面看看白塔。景山上去了,看看故宫,只有中轴线开放,其他哪都不开放。
八达岭不开,十三陵开了,没什么人去,看到地宫巨大的汉白玉门,震撼。但地宫,“就这?像大号的防空洞嘛”。
北大清华没去,根本没想到要去,也没想到可以进去。
路过天安门的时候,广场上好多人,很多白花和花圈,还有很多人在慷慨激昂。我想去看热闹,被奶奶拉回来,不准去。
火车回到上海,全家人一起吃晚饭,听到收音机里郑重其事地宣布有重要新闻,是吴徳讲话,原来是四五事件。我们面面相觑。
再过没多久,毛主席逝世了,全国哀悼。
再过没多久,我算中学毕业了,闲来无事,和大院里另外两个男孩去坐在工农兵学员的后排听他们上课,学会了分数通分和分数四则运算,学会了y=ax+b。
再过没多久,粉碎四人帮,全国欢庆。
再过没多久,待分配结束,分配到皮蛋加工厂,但先要和大家一起去开河,记得有一天晚饭吃了八个馒头,此生再也没有过那么好的胃口。这也是人生第一次领工资,十八大元,觉得好有钱!第一个月工资给老爸买了一本小小的袖珍法汉词典,他一直留着,直到去世。其余的全部上交老妈了。
再过没多久,邓小平复出,宣布恢复高考。
再过没多久,我一边听着田间高音喇叭里在放电影《创业》主题曲改编的小提琴曲,一边写高考考卷。没有正儿八经的复习,主要是每天晚上看两三个小时。有时候皮蛋加工厂的一个老右派大学生悄悄关照我,有空多看书,认真考大学,活儿我帮你带掉了。他本来也就是干活最麻利的。老头名字都忘记了,但样子还记得,永远穿着件灰布衣服,戴着袖套。
再过没多久,我进了大学,成为“黄埔一期”。同寝室一个高个子同学自我介绍,是“福兰”来的,我死活想不明白那是什么地方。他生气了,“辣是毛举席的故乡撒,你咋不知道嘞?”哦,原来是湖南啊,知道知道。老哥大学毕业的时候分配到信阳步校当解放军去了,裁军时转业到了武汉,后来去了广州。
再过没多久,发生了好多事,然后就是现在了。
那不是我人生第一次出门旅行,但是最重要的旅行。后来旅行过很多地方,现在回想起来,好像在看人家拍的电影一样。只有那一次旅行,是自己记忆中的。
这大概就是游学吧。 记得真清楚。 没提“再过没多久,唐山地震了......” 好多好多相似的记忆啊~~{:237:}{:237:}
还有人记得大寨吗?
陈永贵,郭凤莲...
油箱没油了,就从油桶里接出橡皮管子,用嘴巴吸一口,建立虹吸,然后就可以加油了。
这个技巧不好学,吸的劲儿小了出不来,劲大了就拉肚子{:205:}
有没有试过天气冷发动不了车,用那个大摇把在车前面使劲摇?司机很舒服的坐在车里轰油门,你天寒地冻的站在外面使出洪荒之力玩命摇,一开始很重,一身臭汗也没动静,忽然一发动就要赶紧撤手免得被打到
1976年银川只有74万人,号称中国最小的省会城市,
黄河百害唯利一套,河套地区一直属于西北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不过银川遭过大灾,先大地震,然后黄河水泛滥,人口急剧减少,然后就是同治回乱,一直很难再繁华起来。@蓦然回首 老兄应该更熟悉那里吧
是吴徳讲话,原来是四五事件。
长安街上的大横幅:“热烈欢迎吴德同志去外地工作!”当时对帝都人民的政治热情和逗哏智慧还记忆犹新 {:189:}
有时候皮蛋加工厂的一个老右派大学生悄悄关照我,有空多看书,认真考大学
晨兄是勤奋的,也是幸运的。 当时那一拨考出来的,很多都成大器。那时候在上海同期和您一起学外语的一个工人,后来去了外交战线,唱评弹水平蛮不错的,叫杨洁篪。
{:189:}
一天晚饭吃了八个馒头
上海人就是斯文啊,一顿吃过11个馒头外加一大碗土豆丝一大碗小米粥的人飘过.....{:213:} 晨大说1976年银川市74万人,我猜一定是含了整个银川市三区两县城区和郊区的人口。印象里到了我93年上大学的时候,银川市城区也就50万人口。三个区分别是老城区新城区和新市区,从黄河边上到贺兰山脚下一字排开,每个区之间都是农田隔开。我小时候有个歌谣,一个公园两只猴,一条大街两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说的就是小小的银川城。
晨大说的唐徕渠,我的学校就在唐徕渠下,叫唐徕中学,所在的小区叫唐徕小区。{:191:}
唐徕渠确实也就是条江南小河的规模。我还记得我刚到上海上大学,在十六铺码头看到渡轮,惊叹了一句好大的船啊。武汉来的同学诧异地问了一句,嗯?那你以前见过最大的船多大?我沉默了两秒,老老实实地回答,是公园里的手划船。{:213:}
一路住招待所,条件如今特种兵都不屑,但有睡的地方,不错了。
这个"特种兵"是指驴友,背包客吗?好像挺新的词......... 小书童 发表于 2023-9-30 08:55
这个"特种兵"是指驴友,背包客吗?好像挺新的词.........
是的,借用特种兵旅游的说法,指特别俭省、特别紧凑的旅游。 老票 发表于 2023-9-30 02:27
好多好多相似的记忆啊~~
那一路怎么会少了用大摇把发动的经历呢。老解放要“轻”很多,大黄河就“重”了。
都是先摇半圈,再半圈半圈地摇,等发动机松动之后,再踩油门点火。否则发动机“淹没”,就要打开汽化器“晾干”,直喷的柴油机就更麻烦了,不过一般不会愚蠢到气缸里喷满了柴油。 蓦然回首 发表于 2023-9-30 20:24
晨大说1976年银川市74万人,我猜一定是含了整个银川市三区两县城区和郊区的人口。印象里到了我93年上大学的 ...
北方黄土高原缺水,对此南方人比较难以想象的
比如太原的汾河,小时候学游泳立志要横渡,上大学的时候....挽起裤腿趟过去了,这可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啊
第一次到海边的时候,我....... 如果一个很大的吃惊可以算看到一颗星星,那么我当时的感觉就像掉进了银河里
{:21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