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7套上一段英文科普对学英文有什么用是很好的注解
刚才看到央视7套(还是几套?肯定是央视)上的英文科普,一个澳大利亚口音的女主播在与一个法国口音的女科学家交谈,说的是生物降解塑料的事。因为一辈子干聚乙烯和乙烯,对聚乙烯的生物降解问题很感兴趣,这可能事关未来聚乙烯行业的生死。“便宜而且千年不烂”本来是聚乙烯最大的优点,现在成为最大的缺点。塑料垃圾成为公害了。
按照节目上说的,生物降解实际上是通过蛆的唾液里的酶将聚合物的长链通过氧化打断,分解成短链。这个过程也在自然界发生,但需要30-500年。蛆们只需要几小时。但具体机理还不清楚,所以现在只能大量实验,寻找最高效的蛆和最高效的反应条件。另外,生物分解只是长链打断成短链,短链打断成非常短的链,蛆们并不吞咽或者消化塑料,聚乙烯还是无法消化的,只是变成足够小的微粒了。
这是科普节目,不是学术讨论,所以好懂。女主播的口音不重,容易懂,但女科学家的口音很重。最主要的研究者是一个华裔,他的英文明显不及他的学术成就,听起来也有点费劲。但这一段节目说明了好几个问题:
1、这段科普抓一个英语专业的人来听,毫无希望能听懂。其实抓一个牛津、哈佛的英语系教授来听,也一样一头雾水。莎士比亚亲自来听也一样抓瞎。因为这里不是语言问题,而是专业问题。我恰好对所说的话题有所了解,能听得津津有味。
2、口音不是问题,表达和交流才是关键。女科学家的英语要是细究起来,毛病不少。但那有什么关系?她把要说的事情都说清楚,你把应该明白的事情都听明白了,语言嘛,这就达到了最基本的目的,剩下的都是外快。那个华裔科学家是更好的例子。法国口音女科学家至少还流利,华裔科学家就没有那么流利,但他和同事、同行的交流还是达到了目的。这就行了。中国英语教育里推崇的“纯正xx口音”真是没必要。
3、英语不好就不能搞科研(或者干事业……这里自己填空)了?肯定不是。华裔科学家是最好的例子。但英语达到“可交流”的水平后,明显对搞科研(或者干事业……)有帮助。不是说这位华裔科学家留在国内、全中文环境就做不出相同的成就,但他的成就确实是在英文环境里做出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英文,而是这个环境汇集了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相信那里充满了南腔北调的英文,但他们在交流和合作中达到了很高的成就。
其实是老妈在看,我后来才过去看的。问她看明白了吗?她说不就是在说养蚕宝宝的事嘛。呃,拉近到特写,蛆和蚕宝宝是有点像哈,但说的还真不是一回事。老妈是看着美女主播养眼。嗯,她真是有点Nicole Kidman的影子,年轻时的,不是现在的。 所以,足够小的颗粒,就算是无害化了吗?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23-4-24 17:47
所以,足够小的颗粒,就算是无害化了吗?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纯属好奇:用于生物降解的这些蛆,会因为吃塑料产生基因突变、搞出难以消灭的变种吗?;P 可能是9套或10套或其他吧?7套是军事频道,没道理讲生物降解。{:187:}以前军事农业频道不分家时还有可能。 伯威 发表于 2023-4-25 16:02
可能是9套或10套或其他吧?7套是军事频道,没道理讲生物降解。以前军事农业频道不分家时还有可能。 ...
以前军事农业频道不分家时还有可能。
这句话让人想起一个搞笑故事。以前军事农业频道不分家,蛙蛙家派一个军情分析人员守着央7找情报,这哥们天天看央7,里面讲不少养殖致富的故事。几年后这哥们退伍到大陆开了个养殖场赚了不少钱。{:187:} 太阁狗 发表于 2023-4-24 23:22
纯属好奇:用于生物降解的这些蛆,会因为吃塑料产生基因突变、搞出难以消灭的变种吗? ...
这个倒是没有想过,不知道。塑料本身是化学和生物中性的,要引起什么物理变化才会间接导致物种变化? 伯威 发表于 2023-4-25 02:02
可能是9套或10套或其他吧?7套是军事频道,没道理讲生物降解。以前军事农业频道不分家时还有可能。 ...
有可能。我真是没记清楚到底是哪一套 四处乱晃 发表于 2023-4-25 11:53
这句话让人想起一个搞笑故事。以前军事农业频道不分家,蛙蛙家派一个军情分析人员守着央7找情报,这哥们 ...
哈哈哈,这个好玩 太阁狗 发表于 2023-4-25 13:22
纯属好奇:用于生物降解的这些蛆,会因为吃塑料产生基因突变、搞出难以消灭的变种吗? ...
不是不吃吗
蛆们并不吞咽或者消化塑料
只是含着,不能吃?可怜的蛆宝宝:D 本帖最后由 七月群山 于 2023-4-26 08:35 编辑
确定是蛆吗?我怎么记得是蛾子。我以前写“蛾蝶之辨”看到过这个说法
补充:找到了维基百科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xworm,里面有Biodegradation of plastic一条:
Studies carried out in 2020 by Bastian Barton at the 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Structural Durability and System Reliability (LBF) (https://www.lbf.fraunhofer.de/en.html) in Darmstadt, Germany, disproved the ability of G. mellonella caterpillars to digest and biologically degrade polyethylene. Though the waxworms would eat holes into polyethylene bags, they ingested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excreted the polyethylene unaltered and showed significant loss of body weight. 七月群山 发表于 2023-4-25 18:28
确定是蛆吗?我怎么记得是蛾子。我以前写“蛾蝶之辨”看到过这个说法
节目里说是mealworm,我觉得就是蛆? 可梦之 发表于 2023-4-25 17:47
不是不吃吗
是可怜哦。就好像伺候妃子的太监? 晨枫 发表于 2023-4-26 08:30
节目里说是mealworm,我觉得就是蛆?
一查,这个中文翻译成“面包虫”,也可以降解塑料的 晨枫 发表于 2023-4-25 07:53
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好像麻烦的就是微颗粒,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甚至人体内,会有什么影响恐怕谁也说不清{:197:} 晨枫 发表于 2023-4-26 07:09
这个倒是没有想过,不知道。塑料本身是化学和生物中性的,要引起什么物理变化才会间接导致物种变化? ...
印象里说塑料微粒进入人体会如何如何影响人体健康,所以好奇虫子们吃塑料对它们自身有什么影响。
如果虫子们只咀嚼不吞咽和消化……那它们吃塑料干嘛?异食癖?;P 晨枫 发表于 2023-4-26 08:30
节目里说是mealworm,我觉得就是蛆?
麦虫,长大变成蛾子 语言的关键是communication,能让对方顺利理解自己的意思,这是最根本的要务。在这之上都是锦上添花的部分。
说的口音,整个美国都是带口音的英文,就算在英国,那些拽拽的人说的都是伦敦方言,标准英文发音反而不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