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人才流向中国
日本研究人员流向中国发布 / 2020年11月26日 8:01 PM更新 / 2020年11月26日 8:02 PM
日本的研究人员到中国寻找进行研究活动“舞台”的动向受到关注。中国政府正在从世界各地吸引优秀的研究人员,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大学等则存在难以找到研究职位的状况。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为阻止人才外流,日本也许有必要以年轻研究人员为中心,讨论待遇方面的改善。
“虽然希望在日本工作,但没有职位”,中国浙江大学教授高畑亨(43岁)这样说。高畑亨教授的专业是研究灵长类大脑基因,2005年在日本的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2008年起在美国范德堡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作为博士研究员从事研究活动。2013年左右,他为了回日本发展而寻找适合的职位,但愿望没有实现。
于是,在包括日本以外国家的求职过程中,高畑找到的是浙江大学。2014年他被浙大聘用。获得的研究环境十分优越。在新设的研究所,他拥有自己的研究室。除了工资之外,他还获得了五年总额相当于5000万日元(约64.2万新元)的用途不受限制的资金。虽然对于研究成果方面的要求苛刻,但高畑表示“支付给取得成果的研究人员的报酬明显高于日本”。
不限于年轻的研究人员。2016年10月,日本国立天文台的梶野敏贵教授(64岁)受聘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大爆炸宇宙学与元素起源国际交叉科学研究中心”的第一任主任。梶野作为理论物理学的权威受到热心邀请,北航给出的年薪也高于在中国工作的其他教授。于是,他在保留日本职务的同时,将一半的研究活动转移到中国开展。梶野教授说:“中国的学生干劲十足,传授的一方也感觉很有意义”。
在中国开展研究的日本人持续增加。据日本外务省统计,在中国居留的日本研究人员等截至2017年10月达到约8000人。另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统计,仅从一个月以内的短期逗留的人员数来看,2018年度为1万8460人,比2014年度增加约25%,连续四年增加。从在中国的外籍研究人员人数来看,日本排在第二位,与人数减少的第一位美国和第三位的韩国形成对照。
日本研究人员参与中国的研究目前在日本受到关注,是因为日本首相菅义伟拒绝日本学术会议新会员的任命有关。此外,中国积极从海外吸引优秀研究人员的动向也是契机之一。
中国针对海外研究人员的聘用也很积极。据来自政府系智库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的数据,中国在海外的招聘基地在世界范围达到600多个,在日本也有46个。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的准教授船守美穗说:“通过出差等短期派遣与当地大学建立关系,随后正式得到大学邀请的情况很多”。
日本的研究人员流向海外存在技术外流的风险,但有观点指出,希望在中国拥有开展研究的“舞台”,是因为日本的待遇存在问题。
熟悉中国人才招聘的日本一般社团法人“科学·政策与社会研究室”的代表理事榎木英介表示:“能力高但无法获得研究经费、或因职务不足而苦恼的日本研究人员受到来自中国邀请的情况似乎很多”。
从2018年的科学技术预算来看,换算成日元后,中国达到28万亿日元,而日本仅为中国7分之1的3.8万亿日元。另外,在日本的大学教师中,40岁以下所占的比率2016年为23.4%,创出历史最低,可见年轻人很难获得职位。
日本的博士学位的取得者也持续减少,但“在中国,博士学位有望获得较高地位和收入,因此很受欢迎”。如果想要阻止本国人才外流,改善研究环境是日本的当务之急。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1126-1104130
什么时候英美也开始流向中国就好了。 我的师兄在美国当了十年的教授, 前年也回去了。
同学回去的有三个了。 semtex 发表于 2020-11-26 23:37
我的师兄在美国当了十年的教授, 前年也回去了。
同学回去的有三个了。
希望回来的大拿们对国内的学术门阀体制有所冲击,能有改变
semtex 发表于 2020-11-26 09:37
我的师兄在美国当了十年的教授, 前年也回去了。
同学回去的有三个了。
海华都不算了,只是回归而已。日本这些是日本人,英美我也指的是洋人。 阿迪 发表于 2020-11-26 10:45
希望回来的大拿们对国内的学术门阀体制有所冲击,能有改变
必须的,而且对学术风气应该有所改变。到了研究生不考门阀而找外来和尚的时候,门阀不改就压力大了。 semtex 发表于 2020-11-26 23:37
我的师兄在美国当了十年的教授, 前年也回去了。
同学回去的有三个了。
美国政府对华裔教授的政治迫害已经非常肆无忌惮了。下面几年我们会看到大批已经功成名就的教授回国。 semtex 发表于 2020-11-26 10:37
我的师兄在美国当了十年的教授, 前年也回去了。
同学回去的有三个了。
我同学去日本留学的绝大部分度选择回国了 我的同学在美国还是混的不错的。可是回国还是普遍升级了。 回去的三个, 一个已经IPO了, 另一个在排队。 semtex 发表于 2020-11-26 12:16
我的同学在美国还是混的不错的。可是回国还是普遍升级了。 回去的三个, 一个已经IPO了, 另一个在排队。 ...
好。新一代留学生的回国率明显高于80-00年代出来的。再过二十年,我们这些“老华侨”要成为稀有物种了。 dopplermaxgamil 发表于 2020-11-26 11:13
美国政府对华裔教授的政治迫害已经非常肆无忌惮了。下面几年我们会看到大批已经功成名就的教授回国。 ...
这个问题拜登倒是可以有所作为的,就怕特朗普主义卷土重来的时候再摆回去。 什么时候英美也开始流向中国就好了。
文内有:从在中国的外籍研究人员人数来看,日本排在第二位,与人数减少的第一位美国和第三位的韩国形成对照。
国内从来不公布这些数据的,闷声发财
但今年有疫情,人员流动少,不知道在华外国人才回去了多少、有多少短期应来华做研究的没来成。
什么时候英美也开始流向中国就好了。
文内有:从在中国的外籍研究人员人数来看,日本排在第二位,与人数减少的第一位美国和第三位的韩国形成对照。
没看到国内公布这些数据,估计是闷声发财
但今年有疫情,人员流动少,不知道在华外国人才回去了多少、有多少短期应来华做研究的没来成。
和研究领域及经费都有关系,这位地质学家已经完全中国化了。
2009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了3年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比利时姑娘Marie-Luce Chevalier(中文名马晓丽)接到一个电话,是她在法国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读博士时的同学李海兵打来的,得知她正在找工作,李海兵立即抛来了橄榄枝:“你为什么不来中国和我们一起工作?”
马晓丽想了想,立即答应了,身为地球活动构造研究青年专家,马晓丽科研工作最重要的研究对象就是位于青藏高原的喀喇昆仑断裂带,一直在青藏高原从事新构造、构造地貌、古气候、宇宙成因核素测年等方面的研究,曾经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Science》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篇,在其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更重要的是,马晓丽深深地热爱着那片神秘的高原。
2010年9月,作为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第一位外籍“黄汲清青年人才”,马晓丽来到北京,在大陆动力学实验室李海兵课题组工作,主要进行青藏高原活动构造及地震活动性研究。
棕发蓝眼的马晓丽名字却很中国,她解释说:“我的中文名是10年前李海兵的女儿给起的,当时小姑娘才11岁。我的姓Chevalier有骑士的意思,骑士都会骑马,而且马和Marie的发音近似,至于晓丽是什么意思,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很喜欢这个名字。”
http://www.igeo.cgs.gov.cn/ywjx/tpxw_2784/201703/t20170316_424754.html 我儿子班里有五六个外籍同学, 都是跟着父母从欧美回来的,其中有麻省理工,宾大,马里兰,多伦多等大学教职回国工作或创业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