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工 发表于 2020-9-6 19:02:00

如果这么操作内蒙古的语文课改

内蒙古的语文课改,具体说,就是在蒙语小学里,把原先三年级开始教授的中文(《语文》)提前到一年级,和蒙语一并教授。从长远来看,书同文是构建国家意识的基础工作,非常必要,拖到现在才做,只能说是前任的懒政恶果。

但在具体操作中,这件事引发了罢课,抓人,游行,跳楼,驻军。。。这可能不是压一压就能解决的,甚至有可能成为地方民族意识觉醒的契机。那么有什么好的操作办法吗?

我觉得,分而治之这个古训可能是个办法,而且通过给甜头或任由吃苦头,循序渐进,通过一段时间来达到目的,不要像现在这样为了眼前政绩,一刀切,切出民族裂痕绝不是危言耸听。

具体做法,可以以学校为单位,采用自愿报名的办法,办一个双语同步启蒙班,就是这次教改要弄的小一开始学汉语。可能会有如下场景
1,没人报名:这些小学都在盟旗乡,对应内地的地县乡,熟人社会,总能找到办法,不让冷场
2,报名人数少:照样开班,小班教学效果好,
3,报名人数过多:严格控制人数,考试入学,优先招收有汉语基础的孩子

这样操作下来,形成一个重点班,他们和普通班孩子的汉语成绩,想必在几年之后的中招时会产生明确的差距。不然的话,那么早折腾中文干什么呢?

其实都不用等到几年之后。只要迈出头一步,每两年扩招一个班不是难事,通过切香肠,自觉自愿地推进双语启蒙。

这样的操作,把“强迫学习”变成了“提前学习”,谁也不愿意被强迫,但看到别家孩子提前学了,就会自己强迫自己跟进。学不好,也只能怨自己跟晚了,怨孩子不争气,而不是怨政府逼着学。

写到这里就好了。

colin1992 发表于 2020-9-6 19:29:50

本帖最后由 colin1992 于 2020-9-7 18:16 编辑

不要用强,要利益导向

jellobean 发表于 2020-9-6 20:01:20

要搞事总归能找到借口

常挨揍 发表于 2020-9-6 20:57:51

这个事感觉得跟内蒙扫黑除恶挂钩看。

testjhy 发表于 2020-9-6 21:01:20

我支持豆豆的意见,普通话作为国家唯一官方语言,从读书识字起就是主流教育内容。民族地区可以通过地方法令增加地方语言,但不能破坏国家顶层要求。
你的第三点完全被用来攻击歧视少数民族学生

zilewang 发表于 2020-9-6 21:45:19

本帖最后由 zilewang 于 2020-9-6 21:49 编辑

内蒙古还有会说蒙语,不会说汉族的年轻人?就我接触的几个内蒙人,跟汉人没什么区别。能出现罢课,抑制现象,很不可思议,莫不是有其他原因借这个问题表现出来的吧。

在我接触的人群中,除了藏族,新疆维吾尔,部分回回有强烈的民族认同之外,其他的就是披着少民享受政策优惠的汉人而已,包括很多穆斯林回回。云贵一带确实有少民,但影响力可以忽略不计。

nanimarcus 发表于 2020-9-6 23:20:34

急病用猛药, 要的就是大张旗鼓.

民族宗教两个大问题迟早要爆破, 那么就早点爆破.

外面要和美国贸易战乃至冷战热战, 也是整合内部的好时候.

民族宗教问题迟迟不得解决, 很大的原因是投鼠忌器, 怕洋大人说.

现在好了, 跟最大的洋大人都撕破脸了, 就不用怕了, 索性下重手.

抗美援朝的同时, 内部土改, 剿匪, 都是改天换地的运动, 正是外部在打仗, 内部才好大打出手.

这次内蒙的事情, 是接着教材作为突破口, 来解决民族问题, 蒙独跳出来是好事情, 不是坏事情.

同样受影响最大的延边静悄悄的, 无非是看着内蒙闹成什么样子, 如果被强力镇压下去了, 鲜族肯定也是低眉顺眼的.

糊里糊涂 发表于 2020-9-7 00:07:30

让陈全国去治治。

以后陈配享纪念堂。

井木犴 发表于 2020-9-7 00:34:02

大巧不工听说过没?

王不留 发表于 2020-9-7 02:55:37

本帖最后由 王不留 于 2020-9-7 02:57 编辑

凡是不会说不会写中文的,没有公职呗。政府文件网站取消蒙文。取消大学民族加分政策。。剩下的让市场经济自己调节。。我看印第安人英语都讲的挺流利的。。

四处乱晃 发表于 2020-9-7 04:24:28

zilewang 发表于 2020-9-6 21:45
内蒙古还有会说蒙语,不会说汉族的年轻人?就我接触的几个内蒙人,跟汉人没什么区别。能出现罢课,抑制现象 ...

还真有。今年前看央视一个音乐选秀节目。一汉族女的带俩内蒙古小孩参加。俩小孩大概6-8岁,至少有一个学龄儿童。女的反复吹嘘蒙古传统音乐如何优美质朴纯粹,俩孩子如何保持了民族传统,跟父母生活在马背上四处游牧。俩小孩确实唱得不错。但真听不懂汉语,除了唱歌就呆呆地站在台上。女的是他俩的经纪人。主持人问小孩问题都要这女的翻译成蒙语才能听懂。当时我就觉得别扭,什么保持民族传统,中文都不会怎么当中国人? 打着保持传统文化的幌子变相搞独。

石工 发表于 2020-9-7 05:45:27

testjhy 发表于 2020-9-6 21:01
我支持豆豆的意见,普通话作为国家唯一官方语言,从读书识字起就是主流教育内容。民族地区可以通过地方法令 ...

第三条没有歧视任何人啊,

“国家根据广大蒙古族同胞的愿望,加大早期汉语教育的力度,但是由于资源的限制,只能慢慢来。。。。”

从国家哭着喊着白送两年汉语课,变成蒙民哭着喊着求多上两年汉语课,而且最多几年时间就全部实现,想闹事的人连自家老婆这一关都过不了,何乐而不为。

石工 发表于 2020-9-7 05:49:28

nanimarcus 发表于 2020-9-6 23:20
急病用猛药, 要的就是大张旗鼓.

民族宗教两个大问题迟早要爆破, 那么就早点爆破.


这样的思路当地政法系统肯定喜欢。不怕闹,就怕不闹,闹得越多,经费越多,反正篓子不是俺们捅的,抓他三五百个蒙独分子,又能过几个肥年。

把人民内部矛盾转变成敌我矛盾,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生意。

燕庐敕 发表于 2020-9-7 07:15:32

本帖最后由 燕庐敕 于 2020-9-7 07:19 编辑

zilewang 发表于 2020-9-6 21:45
内蒙古还有会说蒙语,不会说汉族的年轻人?就我接触的几个内蒙人,跟汉人没什么区别。能出现罢课,抑制现象 ...

你认识的内蒙人多半是城里人吧。

现在要改的多是旗县的小学。

说句不好听的,你能认识几个蒙古人?

想起主席说过,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这种人十个里有十个要失败。

燕庐敕 发表于 2020-9-7 07:19:53

四处乱晃 发表于 2020-9-7 04:24
还真有。今年前看央视一个音乐选秀节目。一汉族女的带俩内蒙古小孩参加。俩小孩大概6-8岁,至少有一个学 ...

这是确实的,牧区和城市还有农业区差不少。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20-9-7 08:48:34

看旗里的通告,主要还是政治历史全部改用通用教材,也就是汉语版本。原来都是翻译蒙语版,这样在将来的考试(升学)和就业,就可以堂而皇之用蒙语考试。高考才6门,这样就可以用蒙语考3门,这是何等的特权。而且这种小语种试卷,可以操作的空间就大了。不要说塞点私货,就是判卷时稍微松点,就能极大的确保民族学生的升学率。将来这种人回来就业,机会也多。这就是自己人。也就是自己的圈子。独立王国隐然可现。等到哪天国家的转移支付不能支持时,自然会有自己的主张。这可是大问题。

渊浩 发表于 2020-9-7 11:34:42

可能问题没那么简单,
近几个月东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现在流传的说法是朝鲜族学校(民族学校)要推行所有课程要由汉语来上课,几年后中考高考全部使用汉语卷(延边地区汉语可是小学一年级开始授课,不存在内蒙地区小学3年级开始授课的问题)。
这引起了民间意见很大,他们认为这个是当年斯大林搞得民族政策,要毁灭朝鲜族。要说蒙、维、藏这几个民族普通话和教育水平低,上了内地大学后无法跟上课。但是延边朝鲜族本身在吉林省内教育水平一直是排在前三名的(以高考成绩来排的话)。
这个政策推行的有点太赤裸裸了,等于是用几十年时间灭掉一个民族语言和文化,推行民族政策也要考虑各地的情况,不能一刀切。本来没矛盾的也要制造出矛盾来了。

史节 发表于 2020-9-7 16:11:57

渊浩 发表于 2020-9-7 11:34
可能问题没那么简单,
近几个月东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现在流传的说法是朝鲜族学校(民族学校)要推行所有课 ...

记得很多年前,一个朝鲜族女孩高考进了北大。当然成绩是很好的,其中最吃香的是朝语文替代了语文。一般高考,哪怕是最好的学生,语文能上120那也是极少的,那个时候满分150。而朝语文基本140以上。女孩子英语又好,就这两门,基本上,占了绝大的便宜。
现在不清楚什么情况了。延边地区不清楚有没有这种情况。但如果有的话,不是什么好现象,不应该延续下去。

石工 发表于 2020-9-7 19:28:42

渊浩 发表于 2020-9-7 11:34
可能问题没那么简单,
近几个月东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现在流传的说法是朝鲜族学校(民族学校)要推行所有课 ...

所以我写到这里就打住了,限定在技术问题上面,讨论这件事怎么做得漂亮,不能往这件事该不该做上面引。

举个简单的例子,加拿大魁北克省前任省长马华Pauline Marois,在担任省教育部长(其实就是厅长)期间,大搞法语独尊,取消了移民孩子进入英语公立学校的资格。等到当上省长,干脆连英语私校也介入,只要中学拿了政府补贴,就不能收非英语母语的孩子。

就是这么个坚决的母语捍卫斗士,在出台私校禁令前,把孩子全都送进纯英语学校,从幼儿园到大学预科,全部是英文教育。她的解释是:培养孩子的国际视野,更好地服务社会。

我想说的是两点: 艺不压身,别被忽悠。

陈王奋起挥黄钺 发表于 2020-9-8 03:48:39

渊浩 发表于 2020-9-7 11:34
可能问题没那么简单,
近几个月东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现在流传的说法是朝鲜族学校(民族学校)要推行所有课 ...

朝鲜语高考单独出题,简单得不得了,这样的高贵民族中国养不起。在中国的大学里面,基本上都是用中文授课,中文不考,上什么大学。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如果这么操作内蒙古的语文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