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枫 发表于 2020-5-27 02:52:32

二战德国石油困局对今日中国的启示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0-5-27 12:13 编辑

二战中,德军作战屡屡为油料所困,在战争后期尤甚。在阿登反攻中,长驱直入但后援不继的德军突击集团在弹尽油枯之后,被迫放弃依然完整的坦克,徒步逃回战线后方。德国战斗机更是因为缺乏油料而出击不足,新飞行员因为训练削减,加剧了德国空军的困境。但德国的石油困局在战前就开始了。

https://i.pinimg.com/originals/f8/7a/b2/f87ab20e909511f8e022d1b7403779e4.jpg
美军救护车在绕过被遗弃的“虎王”坦克

https://i.pinimg.com/originals/49/9a/c9/499ac9ae0b5913d697e6720de9d2035e.jpg
另一辆被遗弃的“虎王”

https://i.pinimg.com/originals/87/94/f6/8794f60f2af03b87ad0e47dc6c0fd8a7.jpg
被遗弃的“猎豹”坦克歼击车,如今哪个博物馆弄到这么一辆,可是镇馆之宝了

https://i.pinimg.com/originals/44/89/58/4489588c8a6757ded8564950799c5493.jpg
加拿大战争博物馆里有一辆这样完好的“黑豹”,就牛上天了

https://i.pinimg.com/originals/28/3a/31/283a31f37111cf2a1a72b174e2ad96ce.jpg
但穷途末路的德军还是很厉害的,“虎王”(左)和“谢尔曼”(右)相比,就是大卫对歌利亚的差别

德国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缺乏石油资源。除了罗马尼亚和苏联的高加索,整个欧洲大陆都缺乏石油资源。德国、奥地利、匈牙利还是有油田的,但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液体燃料的需求。1938年,德国消耗约800万吨各种石油制品,其中525万吨需要进口,其余来自国内的油田和合成燃料。在更大范围里,整个欧洲的石油有60%来自美国和墨西哥,连苏联都进口。苏联的油品质量不好,需要来自美国的高品质汽油,但外汇紧张,进口的量不能太大,不过1940年还是从美国进口了10万吨。德军在战前有50万吨航空汽油储备,75万吨车用汽油和柴油储备,另有26万吨船用重油和50万吨船用柴油储备。但战争一旦长期化,很快就会坐吃山空。

德国和英国都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英国尽管对德国绥靖,对德国的石油封锁早就紧锣密鼓地进行了。英国拥有海军优势,有条件实施禁运,拉上美国这个欧洲大陆的主要石油供应国,禁止对德国的出口不成问题。但英国并没有一上来就蛮干,首先是阻止德国从中立国家获得石油,这包括从石油生产国获得进口,也包括从中立国港口的中转进口。

在中立国转运中,英国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英国控制的石油公司和轮船公司确保石油在运往目的地后被迅速消费,而不会流入库存或者秘密转运德国。

在中立国中,荷兰有特殊重要地位,这是因为荷兰与德国在地理上近便,具有紧密的传统联系和优良港口。英国不便限制荷兰的石油储备,于是通过向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大批订购高标准航空汽油,以减少荷兰的石油进口流向德国。不过直到德国占领荷兰,英国始终无法彻底切断通过荷兰的石油进口流向德国。

西班牙比较弱势,英国做到了用通过供应协议控制石油库存的方式确保海外石油不至于流向德国。在整个战争时期,盟国基本上做到了确保西班牙的“石油中立”,没有海外石油借道西班牙流向德国。

瑞典是另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德国与英国都急于拉拢瑞典,德国需要瑞典的铁矿砂,英国需要瑞典不倒向德国。因此,作为中立国,罗马尼亚石油经由德国运往瑞典,这也符合英国鼓励罗马尼亚石油从德国分流的想法。盟国还容许瑞典船只穿越海上封锁线,运入石油,运出铁矿砂,同样起到吸收德国势力范围内有限资源的作用。

战前罗马尼亚向德国的石油出口约每年100万吨。但罗马尼亚的石油控制在英美石油公司手里,在英美授意下,石油公司即使有德国订单也拖延交付,而且即使亏本也要向地中海和巴尔干国家销售,使得石油到不了德国手里,或者迫使德国只能以高价购买。

英国还用挂牌公司秘密购买、租借和运营多瑙河船舶,以阻挠通往德国的运输。东南欧的铁路相对落后,多瑙河的运输能力两倍于该地区的铁路。为了掩人耳目,英国控制的这些船舶不能闲置,但哪怕运木柴、石头和煤炭,也尽量不运石油。其中很多船最后索性转到土耳其。没办法,德国只能从莱茵河、易北河、奥德河上调来船只,还必须从陆路运过来,费了好大的事,也损失了很多时间。

波兰战役之后,英国甚至计划派突击队去破坏罗马尼亚最主要的普罗埃斯蒂油田,法国也参与行动,由于担心把罗马尼亚索性推往德国阵营而行动取消。但法国在闪电战中溃不成军后,英国打算单干,只是此时计划被已经占领巴黎的德军缴获,并通知罗马尼亚,使得行动不再可能实施。

罗马尼亚倒向德国之后,石油供应当然增加了,但德国不仅占领了整个欧洲,也背上了供应整个欧洲的负担。只有罗马尼亚是远远不够的。

希特勒和斯大林的关系一言难尽,苏联的石油供应也不稳定。波兰战役后,苏联把缴获的波兰石油储备卖给德国很多,但法国沦陷之后,来自苏联的石油也差不多停下了。

二战爆发后,德国一方面加速德国、奥地利、匈牙利的油田开采,一方面增加合成燃料的生产,但远远不能满足石油需求缺口,罗马尼亚一边倒都不顶用,尽管1941年向德国输送的石油接近300万吨。德军在二战前期缴获了不少被占领国的石油储备,扣除战争消耗,竟然还有盈余,但这也是坐吃山空的。

在德军顺利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同时,英军占领了伊拉克,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军团占领了叙利亚。德军一方面把英军势力彻底赶出了欧洲大陆,另一方面也失去迅速夺占中东的希望。北非和东非的意大利军队则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直到隆美尔到了北非。不过隆美尔最终没有把英军打出埃及,这条路也堵死了。

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据说出于三大动机:
1、        布尔什维克终究是威胁,难免一战,索性在苏联还没有准备好的时候开战,争取一举击溃
2、        与英国的战争有长期化的趋势,需要乌克兰的粮仓供养被占领的欧洲
3、        需要高加索的石油支持德国的长期战争行动

不管德国的动机到底是什么,后来的事情都是历史了。德国的赌博是在倒计时完结之前结束战争,赌博失败了,千年帝国只有12年就结束了。

在某种意义上,现在中国的ICT困境与二战前德国的石油困境有点相像,英国的位子则换上美国了。与纳粹德国相提并论当然是政治不正确的,德国式的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对中国也是根本不存在的问题,但剥去政治含义,芯片对现代国家和石油对二战国家的同等重要。美国正在胁迫盟国,对中国发动芯片封锁,第一步就是针对华为,扩大到所有中国企业不是不可能的。石油依然重要,但一方面替代能源正在兴起,另一方面,中国的石油来源国和运输渠道有很多不受美国控制,美国要对中国组织石油封锁已经很难了。

回到二战德国的例子,如果德国能压住战争冲动,或许有另外一条路解决石油困境。缺少石油资源是地理现实,但德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制油的费托法是20年代发明的,在1936年首次工业化,到1946年,已经在德国、法国、日本、中国、美国建立16套装置,总生产能力达到136万吨/年。不过费托法在时间上来不及,战时费托法工厂的规模始终不够满足德国需求。

费托法最终是在南非由Sasol发扬光大的。Sasol在50年代就用固定床然后是移动床技术实现费托法,日产量250吨左右,最终扩大到1000吨。在90年代,Sasol把移动床改进为流化床,极大地提高了费托法的效率,在2000年实现3000吨日产量。从此,富煤贫油而且受到石油生产国制裁的南非实现了石油自给。

难说在国际孤立的南非需要60多年才发展成熟的改进费托法技术在二战德国需要多久才能达到同样的技术高度,估计需要的时间可大大缩短,或许20年就足够达到接近Sasol的程度,或许10年。如果不纠结于经济效益的话,或许5年内就可以合成原油满足德国的大部分需要。德国的基本化工和机械的科研和工业化实力之雄厚非南非可比,移动床、流化床都不是多少先进的技术,完全在战时德国的技术能力范围之内;催化剂选择性技术是40年代后期才发展起来的,但是不是由于二战而耽搁了不好说,可能本来能更早出现。Sasol的改进费托法并不依赖二战后的新兴电子和自动化技术,设备和生产过程对战前德国没有不可克服的技术障碍。煤炭资源更是不成问题。专家估计,如果战争没有在1939年爆发,而德国最高当局给与足够的重视(考虑到德国的石油困局,这应该不是问题),5年内就可能使得费托法合成石油达到500万吨以上的产量。石油自足将使得战前德国的战略态势发生决定性的改善,甚至战争冒险的冲动也会降低。

如果德国不发动二战,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会走向哪里,这样的另类历史是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前提是要德国能耐住性子。英国的衰落正在进行,德国的发展更快,时间在德国这边。当然,在政治上,希特勒的政治煽动把德国带上不归路,军国主义的列车已经出站。还有美国,发展比德国更快,实力更强大。苏联也在迅速封闭德国的“东方生存空间”。从这些方面来说,时间又不在德国这一边。

但中国不一样。美国的“零美国”禁运肯定对华为造成严重影响,从表面上看,这和英国对德国的石油禁运有相似的效果,尤其是在胁迫盟国加入禁运的方面,“迫使”台积电到亚利桑那建造芯片工厂则与迫使罗马尼亚石油从德国分流异曲同工。但这只是表面的。

华为是中国ICT工业的排头兵,但远远不是全部,甚至不能说是主力军的全部,而只是主力军中的一支精锐部队。美国的芯片禁运只涉及华为,而不是整个中国ICT工业。这不是对中国网开一面,而是现实严峻。

德国的石油困境好比联合国大厦,方方正正、严严实实的一大块,从头到脚被封死了;中国的ICT困境更像金字塔,实际上只是在金字塔顶被拿捏住了,下面很大的底座已经成为中国产业链的一部分了。

即使在塔尖,美国成份也已经较少,所以对华为的“25%法则”没有挡住华为的步伐。据报道,连“10%法则”都不一定管用,所以极端化成“零美国法则”了。这貌似是美国的强势,实际上是美国的大问题。

“25%法则”意味着可能多达75%的技术都是非美国的。“10%法则”更是可能有多达90%的技术都是非美国的。这些美国技术可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或者是延续历史上已经用熟的架构的结果,也可能只是成本上更加合理的选择。这使得去美国化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ICT工业的问题,包括美国公司。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ICT制造基地,没有哪个ICT供应链上的公司会对中国市场无动于衷。“零美国法则”现在用于华为,就可能用于所有中国ICT公司,不得不防。台积电销路的大头在美国,约占60%,华为约占20%。但美国的ICT制造业已经在供应链里整体上移,这些芯片很多最后还是流向中国市场。这不只是台积电,很多公司都有类似的问题。为了确保或者回到中国市场,各大公司只有从现在起,努力推动去美国化。

有意思的是,只要有动力,世界ICT供应链去美国化的难度比想象的要低。出于成本考虑的,关键在找到替代供应商。出于传统架构的,比较费事,但有足够长远利益的话,也是做得到的。在有可能失去整个中国市场与眼下的转型投资之间,这个不难算清楚。划不来的就做好彻底退出中国市场的准备,不能承受损失中国市场代价的就要开始动手了。只有美国技术是关键技术的部份最难办。

在市场受到政治干扰的情况下,只有打政治牌,才能在市场生存下来。受影响公司有三条路可走:
1、        如果可以在盟国中找到替代,用盟国技术替换美国技术
2、        可以与中国合作攻关,由中国替换关键的美国技术,便于去美国化的产品继续输往中国
3、        可以与向中国转移自己技术中的非美国部份,关键的美国技术由中国自己攻关解决

第一条路是最显而易见的,但考虑到美国在ICT制造业高端关键技术供应链的龙头地位,这个不容易做到。但有一个新动向值得注意:一些美国公司为了回避美国的这种制裁令,将专利拥有权或者新专利转移到在外国注册的子公司。这种美国公司的去美国化是对美国政府倒行逆施的最大抵制,但在美国去制造业化和“中国问题”的大趋势下,又是美国公司为了生存和盈利的合理做法。现在还不清楚美国政府会如何制止这样的技术霸权流失。

攻下最尖端的关键技术然后在较一般的基本技术上“让”给外国公司,这貌似不合理,但未必如此。中国正在投入巨资,准备在ICT制造业关键技术上大展拳脚。这是以自主化为基本导向的,但不排除国际合作,只要国际合作可靠的话。在很多方面,中国缺乏的不只是关键技术,对于一般技术也缺乏。比如说,中芯国际的良品率在同样硬件技术情况下做不过台积电和三星,但光刻机都是阿斯麦的。如果中国攻关光刻机,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关键技术突破了,但实际功能还是达不到阿斯麦的水平。另一方面,攻其一点总是比全面总攻更加容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力突破关键技术,外方提供基本盘,不失为一个可以操作的合作方式。

第三条路也类似,看似荒唐,实际上很有可操作性。技术主导的制造业有fabless的趋势。提供关键技术,由别人承担基建、供应链和市场的负担,自己坐收渔利,旱涝保收,这在经营上是很有利的做法。这不光在芯片设计上是这样,在机械、化工和其他行业也开始了,ICT关键设备制造上也一样。彻底fabless就提供最新技术,自己还在业内的话,就提供落后一代但对中国依然足够先进的特许技术。在“中国问题”的大背景下,提供基本技术,让中国自己攻关解决“美国成份”的问题,好像以色列提供Lavi战斗机和Falcon预警机部份技术一样。台积电在中国大陆其实也是这样,只是关键技术依赖来自美国,把这部分换成中国的,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回避“零美国”限制。这不仅保住眼下的盈利,还留住了长期盈利的渠道。与其逼出一个敌对的竞争者,不如扶助一个感激的合作者。这对阿斯麦这样本来就小众的玩家是不错的选择,对台积电同样值得考虑。这里面最大的障碍是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这方面中国正在赶上来,因为自己的知识产权也需要保护。

这些路子解决黑云压城的华为芯片问题都需要时间,华为可能有一段时间需要靠库存顶过去,是不是接的上不好说。这么说来,华为的处境有点像二战德国了,在靠库存争取时间。但更大层面的现实是,今日美国才相当于二战德国,是美国在倒计时,而不是中国。美国对华为大打出手,就是21世纪的阿登反攻。在历史上的阿登反攻里,美国第101师在巴斯通死顶成功,但即使第101师被德军打垮了,德军冲到安特卫普,德国的大势依然已去,突进德军的油料、弹药都不可能解决,失败只是时间问题。在优势德军的泰山压顶般的压力面前,第101师的回答只有一个字:Nuts!在现在,华为就是第101师,还在死顶。

美国的ICT龙头地位实际上已经在靠马缰绳里的几缕麻线在维持了,这是美国技术从“25%法则”不断退缩到“零美国法则”所体现出来的。美国依然在若干关键技术方面有垄断地位,但这些关键技术的垄断地位来自已有技术生态或者偏门。

生态是给人生存的。没有肉吃了,那就吃鱼;鱼也没有了,那就吃素。人不能被生态憋死。食肉者改吃素是痛苦的,但为了生存,该改还得改。公众用惯了美团、滴滴,用得很满意,自然没有动力去用别的,也压制了其他类似应用的生存空间。这是先到先得的特权。但要是美团、滴滴突然不让用了,那就只有用其他的了,哪怕需要一点时间积累和壮大到好用的地步。这对商业世界是一样的。因为眼下的困难而不顾长期的利益,只能是因为长期的利益不够大,或者活不过眼下。对华为,对全世界ICT制造业的去美国化,这两点都不是问题。

中国打造全自主的ICT体系是做得到的,时间更长一点就是了。在90年代之后,美国对中国航天全面封杀。20年后,美国继续封杀中国参加美国航天学术会议已经成为笑话,反而是NASA在偷偷考虑是否与中国空间合作,甚至获得使用中国空间站的权力。在军工方面,中国更是在严密封锁中逆势突进,如果说歼-20赶上了F-22和F-35的水平,055已经成为美国海军的羡慕。中国崛起不是单挑全世界,而是成为全世界的领军。ICT眼下是中国的挑战,但长远来说,反而是中国的机会。ICT是以民用为主体的,中国的崛起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有条件利用非美国的西方力量加速登顶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把中国的盟友弄得多多的,把美国的铁杆弄得少少的。

所以美国才是在靠库存和倒计时在争取时间,美国的库存就是眼下还握在手上的ICT制造业关键技术,更广义地说,操作系统、数据库和专用软件(如眼下话题里很热但此前无人关心的EDA,还有更大范围内的CAD/CAM、工业自动化软件等)也是一样。

其实,还只有民航发动机是美国依然掌握差不多全供应链的关键门类,英国罗尔斯-罗伊斯不仅不大可能违抗美国的禁令,在技术上也与普拉特-惠特尼和通用电气有距离。但这也是中国正在迅速填补的领域。

除了政治上的不义,在军事战略上,二战德国最大的错误就是不能把在倒计时里完成战略目标作为基点,代价是国破家亡。今日德国依然是去势的发达国家。那些打下台湾、夺取台积电的想法才是把中国往倒计时的路上推,要不得。

中国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大势,时间在中国一边。即使华为受到顿挫,这也是暂时的,更大层面的中国ICT制造业依然在脚步一点也不放慢地继续拔足飞奔。现在需要的是战略耐心,继续保持对中国有利的世界大势,不要被美国的噪声和花招所干扰。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最困难的时候说过: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有所作为。这对现在依然是适用的,只是中国的阵脚已经不是在漳水的河滩,而是在诺曼底的海滩;中国的作为也不再是小康温饱,而是星辰大海。

小刀 发表于 2020-5-27 04:21:40

IC跟石油不一样,石油不可替代,芯片可以凑和用降级的。IC技术迭代说的很热,闹其实市场对顶级制程的需求根本没那么,14nm估计可以满足99%应用场景,最尖端的5nm芯片也就手机用,对军用芯片完全没影响。大多数军用芯片都还在用130nm甚至更老的技术。

大哈瑞 发表于 2020-5-27 05:18:14

本帖最后由 大哈瑞 于 2020-5-26 16:37 编辑

喜欢用二战打比方,让我这样的外行也能理解。

请教一下老大。

1. 美国有没有可能下令全部非美国产和美国产的芯片对华禁运?外加100%的石油对华禁运?你在文中指出中国石油来源多样化,比如俄罗斯是个供油大户,貌似美国管不着。如果俄罗斯对华继续出口石油会不会遭到美国的严厉制裁?

2. 美国不允许自产的芯片出口到中国,自己的损失会不会很大?就像陈经先生指出的那样,这个芯片禁运政策是特朗普在整不支持他的加州,攘外安内一起来。

晨枫 发表于 2020-5-27 05:25:18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0-5-26 15:51 编辑

小刀 发表于 2020-5-26 14:21
IC跟石油不一样,石油不可替代,芯片可以凑和用降级的。IC技术迭代说的很热,闹其实市场对顶级制程的需求根 ...

是的,但中国需要从5nm到130nm的所有区间。{:190:}

晨枫 发表于 2020-5-27 05:32:03

大哈瑞 发表于 2020-5-26 15:18
喜欢用二战打比方,让我这样的外行也能理解。

请教一下老大。


有可能的,但执行起来,美国产的和用美国技术的做得到,非美国产而又不用美国技术的就做不到。华为之后的ICT的非美国化会使得后者越来越多。中国需要做的是鼓励后者越来越多,通过这个把中国的盟国弄得多多的,把美国的盟国弄得少少的。

俄罗斯已经受到美国的严厉制裁了,只要俄罗斯还与中国抱团取暖,这就不是问题。美国把俄罗斯拉走不是没有可能,这首先取决于中国是否犯使得俄罗斯敌对的错误,其次要看俄罗斯是否愿意偏离两头获利的中立地位。

石油还有中亚、安哥拉、委内瑞拉。后两者有可能受到美国海军的拦截,但中亚和俄罗斯的处境相似,比俄罗斯还要不能承受与中国敌对的后果。

中国有大量的煤炭资源,费托法对中国也是选项。页岩油、海洋石油是另一选项。

能源结构的去石油化在大体上是降低石油的重要性的。

怎这样呢 发表于 2020-5-27 05:47:34

晨枫 发表于 2020-5-27 05:25
是的,但中国需要从5微米到130微米的所有区间。

纳米,纳米{:211:}

晨枫 发表于 2020-5-27 05:50:50

怎这样呢 发表于 2020-5-26 15:47
纳米,纳米

哈哈,不识数党暴露本色,足足相差1000倍了。{:216:}

小刀 发表于 2020-5-27 08:48:02

不觉得中国非得要5nm的制程

mingxiaot 发表于 2020-5-27 09:03:40

二战德国的石油,还有橡胶等等其他材料的短缺,说到底还是个市场占有率的问题。老牌资本主义的英国抢先发展,控制了大半个地球的市场(资源也包括在内),德国是工业后起之秀,要么融入英国建立的市场,要么用武力争夺,别无其他出路。其实英国本土资源也不多,但两强相撞,英国海军可以封锁德国港口,阻止资源进入德国。德国就算本土石油不缺,其他资源也会短缺,世上没有任何国家拥有一切。今天美国为什么对一带一路如此敏感,关键就怕中国抢夺了美国资本的市场。一旦中国控制了亚非拉第三世界,美国的资源立马就会短缺(想想出现端邈的稀土之争吧)。 中国现在工业生产能力已经超过美国,如果再加上世界各地的资源输入,美国的金融和军事霸权早晚不保。到那时再和中国对抗,估计就是当年颠倒的英德关系了。

陈比尔 发表于 2020-5-27 10:28:18

小刀 发表于 2020-5-27 04:21
IC跟石油不一样,石油不可替代,芯片可以凑和用降级的。IC技术迭代说的很热,闹其实市场对顶级制程的需求根 ...

今天看到微信朋友圈有右派言论说中国上次卫星失败是用了美国芯片,被美国遥控了。芯片上装遥控器,这得多高的科技?

陈比尔 发表于 2020-5-27 10:31:02

现在回头想想,美国在二战不但是自由世界的军工厂,还是运输队啊。北非欧洲亚洲战场的汽油,都要在美国生产然后还运到这些目的地。这恐怖的后勤保障能力。

疫情前在图书馆订了一本关于美国二战军工生产的书,因为疫情只能看到电子版,太费眼睛,继续等实体书吧。

晨池 发表于 2020-5-27 12:34:40

晨枫 发表于 2020-5-27 05:32
有可能的,但执行起来,美国产的和用美国技术的做得到,非美国产而又不用美国技术的就做不到。华为之后的 ...

鹤壁就是因为煤炭工业建立起来了,如果要用费拖法生产石油那鹤壁就有机会了——我不是说卖煤炭发财的机会,鹤壁的煤炭都是国家的

东中 发表于 2020-5-27 19:35:58

晨池 发表于 2020-5-27 12:34
鹤壁就是因为煤炭工业建立起来了,如果要用费拖法生产石油那鹤壁就有机会了——我不是说卖煤炭发财的机会 ...

鹤独份子贼心不死{:193:}

方恨少 发表于 2020-5-27 21:23:27

晨池 发表于 2020-5-27 12:34
鹤壁就是因为煤炭工业建立起来了,如果要用费拖法生产石油那鹤壁就有机会了——我不是说卖煤炭发财的机会 ...

建都成功,国家都是鹤壁的{:211:}

料理鼠王 发表于 2020-5-27 23:56:42

晨池 发表于 2020-5-27 12:34
鹤壁就是因为煤炭工业建立起来了,如果要用费拖法生产石油那鹤壁就有机会了——我不是说卖煤炭发财的机会 ...

污染呀!不要对新首都埋下太多隐患。

赫然 发表于 2020-5-28 00:28:51

陈比尔 发表于 2020-5-26 21:28
今天看到微信朋友圈有右派言论说中国上次卫星失败是用了美国芯片,被美国遥控了。芯片上装遥控器,这得多 ...

植入病毒是可行的。就是像伊朗的离心机那样。

大鹏翔宇 发表于 2020-5-28 01:11:32

猎豹是上面的坦克歼击车,坦克是黑豹

晨枫 发表于 2020-5-28 02:12:33

大鹏翔宇 发表于 2020-5-27 11:11
猎豹是上面的坦克歼击车,坦克是黑豹

哦,对,把豹子搞错了{:216:}

grass 发表于 2020-5-31 11:39:16

二战时期,世界知道中东的石油储量吗?难道是小胡子搞错了战略方向?

晨枫 发表于 2020-5-31 13:43:17

grass 发表于 2020-5-30 21:39
二战时期,世界知道中东的石油储量吗?难道是小胡子搞错了战略方向?

不知道,只知道很多,比任何欧洲国家都多。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二战德国石油困局对今日中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