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ejin77 发表于 2020-1-13 08:45:16

为了考公务员而千里投毒——现实永远比故事精彩(转)

国考年年竞争都很激烈,经常会出现几百个人报考同一个岗位的激烈场面。而北京警方破获的一起‌‌“国考引发的‌‌”案件,让人震惊之余还有点害怕。

事情差不多是这样的:2018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某岗位,有一个远在湖南的女的,考了第二名;一个在北京的女的,考了第一名。

而她们报考的岗位录取名额只有一人。

于是,考了第二名的这个女人,通过种种方式,打听到了第一名的联系方式和所在的单位。

然后,第二名先向第一名提出,如果第一名可以放弃去参加后续的体检等流程(到这一步放弃就是彻底弃权了),她可以给第一名100万!

辛辛苦苦过五关斩六将,考试+面试得来的第一名,就要被陌生人用钱收买,第一名当然就拒绝了她。

然后,这个第二名还不死心,想出来了一个阴招。她花钱从招嫖卡片上雇了一个男的,让这个男的去第一名所在的公司应聘。

没想到应聘很成功,这名男子就顺利地成为了这家公司的员工,可以近距离接触到第一名了。随后他采取投毒陷害的方式,想让第一名入狱。

这样的话,他的雇主,也就是远在湖南的那个女的,就能从第二名变成第一名,成功被该岗位录取。

为了一个国考岗位,不惜花重金雇佣人毒害别人,真的是太魔幻现实了。

真是幸亏北京警方火眼金睛,将这样一起离奇的投毒案识破了。

2019年12月26日,王丽、肖强投毒案在顺义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为,王丽和肖强犯欺骗他人吸毒罪,均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1万元。王丽当庭表示上诉。

女子吸毒证据确凿单位同事帮其证清白

2018年3月18日,公安机关接到了匿名举报电话,称顺义区一家农业公司的员工秦女士吸毒,公安遂将秦女士控制,并当场在公司里她的电脑键盘下起获一袋冰毒,含甲基苯丙胺0.05g,经尿检,检测出她尿液中的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成分。

但是,就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秦女士痛哭流涕,仍坚持否认吸毒。

一般情况下,在吸毒案侦破中,嫌疑人否认吸毒的情况常见,但是,秦女士就职的公司领导和同事均向民警力证她的清白。

大家不仅反映秦女士平时老实、勤恳,而且她住职工宿舍,白天在单位,下班直接回宿舍休息,并没有吸毒的条件和可能性。民警随后对她进行了毛发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这意味着她没有吸毒史。

就在民警调查期间,秦女士手机里不断有电话打来,对方是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询问接电话的民警,‌‌“秦某是不是因为吸毒被抓,如果吸毒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可是招考办的人是怎么知道她吸毒的呢?

民警细问才知道,就在她被举报前,去进行了录取前的最后一关,体检。一系列证据都让民警质疑她‌‌“吸毒‌‌”动机,一个通过国考笔试、面试、体检,即将被录用的人,未来有大好前程,怎么会去主动吸毒呢?

国考体检前女子单位、来了热情新同事

意识到自己可能会错过公务员录取,秦女士放声大哭。当其冷静后,回想起案发前的一些不寻常的事。

她告诉办案民警,这次国考她报考的岗位录取名额为一人,共有五人通过笔试进入面试。而在面试后,第一时间告诉她成绩的不是考试中心,而是同场考生王丽,两人此前并不相识。

秦女士说,这名女性考生说主动联系她是因为自己没考过她,是这次国考的第二名,猜测自己这次肯定考不上了,便想问问秦女士考试经验,备战下次考试。她还多次约她出来吃饭,但因为工作忙,没有见面。其间,她还收到过匿名短信,对方称是其他考生家属,如果秦女士这次愿意主动放弃体检,可以付给她100万元致谢。

提起王丽,秦女士的领导想起,该女子在案发前几天来公司应聘过,特意问起秦女士情况,后来公司通知聘请了她,但她并没去上班。

此外,公司近期应聘者多,就在秦女士被举报前一天,有男子应聘成功,领导带他熟悉公司时,他见到秦女士格外热情,两人聊得很好。秦女士也同时回忆起这名‌‌“新人‌‌”,期间秦女士还请他吃了饭,参观了公司。但当晚她感觉格外兴奋,好像喝了酒。

两万元雇佣男公关、混进办公室水中下毒

警方调取秦女士单位监控录像,刚好拍到,这名‌‌“新人‌‌”在秦女士离开时,悄悄在其电脑键盘做了手脚。据此,两名犯罪嫌疑人王丽、肖强落网。

法院最终认定的事实是,3月13日,王丽为使国考竞争对手秦女士受到行政处罚,找到肖强合谋,由肖强以应聘方式接触秦女士,3月17日,肖强在秦女士办公室,趁机将毒品放进她水中并确保其喝下。3月18日,肖强打电话举报秦女士吸毒。

王丽的老家在湖南,她一直在老家教书,但因自己不是公务员,婆家常瞧不起她,后导致她婚姻破裂,她就努力学习希望考上公务员。

据其前夫反映,就在案发前,她还曾经跟前夫说,自己国考第二名,想去北京找秦女士,并‌‌“要搞点事情出来‌‌”,身为当地公务员的前夫曾劝她‌‌“不要做违法的事情‌‌”。

35岁的王丽曾交代,因年龄限制,这是她考上公务员的最后一次机会。她想尽办法找到了秦女士所在单位和联系方式,一方面试图接近她。另一方面,她通过老家酒店塞的小卡片,找到了肖强,以‌‌“租男友回家‌‌”为名约出了肖强。

根据王丽供述,她给肖强每天1000元调查秦女士。而肖强的供述中称,王丽说秦女士伤害了她的妹妹,想让他接近秦女士进行报复。两名被告人均指称‌‌“下毒‌‌”主意是对方出的。下毒后,肖强先后从王丽那里拿到了两万元。

经审理,法院遂作出上述判决。王丽认为判决刑期过重,当庭表示上诉。肖强表示不上诉。

看完以后是不是震惊!!!

整个故事环环相扣又跌宕起伏,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

又细思极恐,为了一个岗位竟然做出这种恶毒的事情,不择手段,判8个月真的是轻了,还不服上诉?

而且这个王丽能提前知道成绩,还能搞到千里之外另一名考生的信息,想想也是很有手段的。

一个公务员岗位值100万?有一百万做什么不好,这人还是教书的,为人师表竟然做出这种事情?!

再看看故事中的另一位犯罪嫌疑人‌‌“肖强‌‌”,也是个传奇。作为一个男公关,能成功应聘一家北京的公司,还能快速和女同事打成一片,业务能力有点强啊!

石工 发表于 2020-1-13 10:36:11

这里有几个疑点
1、
而在面试后,第一时间告诉她成绩的不是考试中心,而是同场考生王丽,两人此前并不相识。
2、
她想尽办法找到了秦女士所在单位和联系方式
3、就在民警调查期间,秦女士手机里不断有电话打来,对方是国家公务员考试招考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在电话中询问接电话的民警,‌‌“秦某是不是因为吸毒被抓,如果吸毒将取消其录取资格‌‌”。

招生办工作人员接到匿名电话,揭发考生吸毒,马上拼命给这个考生打电话,问她吸毒了没有。。。

如果没有内线接应,精准投毒这么高难度的操作是挺难想到的。

伯威 发表于 2020-1-13 10:48:28

竟然是真事。{:219:}

响马 发表于 2020-1-13 11:12:23

湖南这mm被逼得拿100万收买第一名不去体验,说明国家公务员笔试+面试环节非常严格啊。不然面试时找门路直接把自己搞成第一名多方便。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20-1-13 13:04:45

此案可入”拍案惊奇”。

radioradio 发表于 2020-1-13 13:19:20

响马 发表于 2020-1-13 11:12
湖南这mm被逼得拿100万收买第一名不去体验,说明国家公务员笔试+面试环节非常严格啊。不然面试时找门路直接 ...

谨慎怀疑她有没有这一百万

路边 发表于 2020-1-13 14:13:59

radioradio 发表于 2020-1-13 13:19
谨慎怀疑她有没有这一百万

同怀疑。那可能是她设的第一个套。一旦对方表示兴趣,她就可以步步引诱,频频截屏,毅然举报,从容获利。

youyouyuyu 发表于 2020-1-13 16:30:51

这工程量巨大,不是一般人能做成的,

响马 发表于 2020-1-13 19:08:14

radioradio 发表于 2020-1-13 13:19
谨慎怀疑她有没有这一百万

就算她没有这一百万,以她这么激烈的手段,肯定也是没搞定面试关,才挺而走险的。

smileREGENT 发表于 2020-1-13 21:36:58

奇人奇事,闻所未闻

semtex 发表于 2020-1-13 23:11:08

证明官僚集团里面人才辈出,选不上的都这么厉害?:L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20-1-13 23:29:05

本帖最后由 鳕鱼邪恶 于 2020-1-13 23:53 编辑

北京公安动作迅速,效率奇高,明察秋毫。

作案者千里赴京,即刻搞定job offer,值得海外同仁敬仰。。入职当天即能接近作案对象并完成操作,奇的是还能使对方好感极速提高到请其吃饭,手段与情商极高,不去当“燕子”可惜了。

策划者手段毒辣,思维跳跃,然急于求成,通知招考单位过速,致使公安把两件事联系起来,就此铸成败局。。如果等到公安定案,受害者再想翻案的话难度就大了;对公安来讲这不是什么大案,重新open case 的机会很可能就在官僚流程中流产了。。最重要的是招考单位不会等待受害者沉冤昭雪,如果筹划者成功顶替第一名,即使受害者耗费时日洗刷清白,招考单位格外宽容,在策划者没有暴露的情况下,受害者最多能在下一次招考中得到考虑。

这里最荒唐的是法院:什么叫“欺骗他人吸毒”? 明明是以危险手段陷害他人并欺骗国家机构。。判的太轻了。。主犯不服上诉,符合其性格极端特点:不放过任何机会但不考虑后果。。如果上诉结果是加重刑罚就结局完美了~

南京老萝卜 发表于 2020-1-14 07:28:43

鳕鱼邪恶 发表于 2020-1-13 23:29
北京公安动作迅速,效率奇高,明察秋毫。

作案者千里赴京,即刻搞定job offer,值得海外同仁敬仰。。入职 ...

我想起来,90年代初期,江洋大盗邓祥民在南京被抓。他偷了很多政府机关,遍布全国,甚至很多公安局也是他偷窃目标。他的好多窃案都是城市里几个部门一起盗,好几十个办公室,上百个抽屉,就算给你钥匙,你走一圈拿,都走不下来,所以叫“大盗”。邓祥民在重庆公安局盗窃时,枪杀了公安局的一个民警,有了命案。其实这还都是在“盗”层面的。我觉得他本事大的在于,后来他在重庆作案后,进了芜湖的一个技校读书,学校是要档案,考试这些东西的,他就到教育局偷了所有的文件,改了个名字填上,然后又到哪儿伪造了自己的档案,寄给学校,于是被芜湖的这个学校录取。在班上,他还是班干部,因为他比那些年轻的同学看起来老成持重,有些家长还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他,让他着力照看。由于南京离芜湖近,于是南京,合肥都是盗案频发,主要还都是政府机关失窃。后来警方根据指纹找到芜湖,前去抓捕时,被他逃脱,之后邓祥民在南京火车站落网,被判死刑。我们当时普遍觉得,小邓可真是个人才,可惜和平时期,没摊上什么大用。

这个文章里的湖南第二名,心思缜密,行动力强,对项目过程掌控很严,实际上也是个人才。要是有人辅佐,在“度”上有所把握,不要太急,则大事可成。我原来看过几个案子,就是栽在证据太严密上。一个是个栽赃的凶杀案,真凶陷害另一人,目标作案的所有证据,凶手都给准备好了,案发现场都有。警察就是从逻辑上觉得奇怪,所有的证据都很完备,只有些小的疑点无法解释,反而怀疑目标是否是真的凶手,于是没有着急下结论,然后一步一步追到真凶。另一个是连环骗保,碰瓷集团由于多次操作,对过程很熟悉,向保险公司填的表非常清楚,保险公司基本上都不需要修改,而且碰瓷集团和保险公司对流程的掌握非常熟,甚至超过保险公司的新手,于是保险公司报案,抓出骗保团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了考公务员而千里投毒——现实永远比故事精彩(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