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电影拥抱的日子(2): 看电影看撑着了
本帖最后由 宁娜 于 2018-8-15 10:51 编辑与电影拥抱的日子(2): 看电影看撑着了
第二天下午有人来报:大放映室马上放台湾电影《假如我是真的》(1981)和《上海社会档案》(1981),放完就入库!大伙儿象是听到了战斗号令,纷纷甩下手里的东西,朝放映室奔去。据老同志们讲,挨批被毙的影片技术鉴定后放一场即入库封存,没特殊情况基本上就算是“向遗体告别”了。
放映前,港台组做了情况介绍:两部影片改编自沙叶新的话剧《假如我是真的》和王靖的电影剧本《写在社会档案里》。作品因题材敏感引起巨大争论。中央专门为此召开会议要文艺摆好与政治的关系。后来台湾搞到本子,拍成了“新潮的反共文宣电影”。
《假如我是真的》讲一个知青为上调回城伪装部队高干子弟,到处撞骗。扮“高干子弟”的谭咏麟刚一出场大家就笑翻:军帽戴歪了,帽徽是布剪的,一身军装穿得象山寨版的杂牌军。走起路来说起话来怎么看怎么象外国小流氓。《社会档案》里的“首长”照着林彪的模样描了两道粗眉毛,家里的佣人居然旧社会一般喊他“老爷”。人物皆因缺乏大陆生活体验而脸谱化卡通化。哈,《假如我是真的》还得了“金马奖”呢。
晚饭后我又一头扎进了放映厅,看了美国黑色电影《第三个人》(The Third Man,1949)和《马耳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1941)。片子看得很费劲而且莫名其妙。《马耳他之鹰》的口译从头到尾没翻出几句话来,以至于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故事讲了啥。尽管如此,看片激情丝毫未受打击。晚上兴奋得睡不着,爬起来找出一巨厚的笔记本,立志开写看片日记。我算了算,平均一天四部,四六二十四,再加周日一部家属看片,一星期就是25部啊。一个月100部!一年1200部! 我很快就要成全国看片冠军啦。
第三天上午在一个很小的放映室里看了库里拿出来通风的好莱坞歌舞片《小鸟依人》(Mad About Music,1938)和《碧云天》(Blue Skies,1946)。还是美国货娱乐性强,不愧为“眼睛吃的冰淇淋,心灵坐的沙发椅”,赏心悦目,轻松怡人。下午跟着电影学院的学生看了法国新浪潮的名作《广岛之恋》(Hiroshima mon amour,1959)和《去年在马里昂巴》(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1961),我们的法语翻译外号“大拿”作的口译。我看到黑暗中不少学生打着手电认真作笔记。我跟他们比就太没出息了,片子看不懂不说,胃里还直翻腾,好容易撑到结束。晚饭后八一厂观摩大卫里恩的名作《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1962),穿军装的观众站了满满一院子。我思想激烈斗争啊,还看不看?看不看?最后决定咬咬牙超额完成本日任务。片子好长好长,三个多小时。摇摇晃晃地从放映厅出来我只认得枕头了,“咚”地一头栽进去,立马人事不省。看片日记抛到爪哇国去了。
第四天看了个意大利的“白色电话片”,名字和年代都不记得了。音调平缓,缺少抑扬顿挫的口译搞得我一大早就昏昏欲睡。下午是美国导演库布里克专场,一个是名字和内容同样费解的《奇爱博士,或者:如何不去忧惧炸弹而喜欢它》(Dr. Strangelove,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1964);另一个是《2001:太空遨游》(2001: A Space Odyssey,1968)。《奇爱博士》里面有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技和一台老捣乱的电脑。电脑?电脑是啥?我叫苦不迭。晚上放映格里菲斯1916年拍摄的著名默片《党同伐异》(Intolerance),长达220分钟。我昏昏沉沉中想起一把手的训话,难怪“党同伐异”这么牛的词儿她脱口而出呢,这地方,是个人就能被活活熏陶出文化来。
哎哟我不行了,不行了:头重脚轻,看人重影,散场下楼梯时差点一脚踏空。两天半里看的十三部片子在脑袋里搅成一锅浆糊。
“哈哈哈, 不行了吧,”我们办公室唯一的电影技术工程师看到我脸色苍白双目无神大病一场的样子乐坏了。“那谁谁谁刚来的时候宣称要横扫中外电影,当什么‘全无敌’,疯狂看片,结果两个星期就趴下了;我们还打赌你至少需要一个星期才会看撑住呢,这没几天呀,真没用。” “小姑娘,你这两天印象最深的电影场面是什么?”一位戴眼镜的老师认真地问,其他几位也饶有兴趣地把头探过来等答案。“《假如我是真的》里的一段搞笑太极拳。”提起这,我来了劲儿,边说边蹲马步模仿:一个大西瓜,一刀切两半,一半送给你,一半送给他... 我以为大家都会笑,却发现情形不妙,所有人都拿无限悲哀的眼神看我,我的笑容立刻凝固了:自己太业余了,看片水平还停留在少年儿童模仿《小兵张嘎》、《大闹天宫》等的水平上。以后,我得严格要求自己了,不可以再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观众。
一位老翻译语重心长地教导我:你那样不分青红皂白不挑不选眉毛胡子一把抓蝗虫似的看片方式是万万要不得的。要有计划地看,比如,跟着电影学院学生看片,顺着电影史的路子走;要有目标地看,认真关注某个导演,某个电影流派,或者把目光放在电影的某个时段,如三四十年代的经典好莱坞,六十年代美国新电影等,成为那个领域的研究专家;要有准备地看,看电影前要查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稀里糊涂地看是不会有收获的;要下功夫地看,好片子看一遍是远远不够的,要反复地看反复地品……
夜晚,倍受打击的我心潮汹涌如浪翻。原来以为看个电影谁不会啊,结果是我还真不会。望着那两页越写越粗糙的看片日记,我一脸沮丧一脸忧伤:过去那些好日子,那些和老百姓一块看电影、一起找乐子的好日子,永远一去不复返啦……
与电影拥抱的日子(1): 电影圈报到
与电影拥抱的日子(3): “政治学习”话江青
与电影拥抱的日子(4): 翻译本单位大名
影片“PSYCHO” 听译记
《乱世佳人》口译记
“三自一包”拍片记
北影《红楼》跟片记 (1-9)
《色戒》的视觉语言欣赏 (看片笔记) 当爱好成为工作,幸福就成为苦难。 白天爱黑夜 发表于 2012-5-15 08:5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当爱好成为工作,幸福就成为苦难。
说得太对了,就是这个理儿。 宁娜 发表于 2012-5-15 10: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得太对了,就是这个理儿。
我没有经历过这种苦难,请让我尝试一下吧~
{:213:} 哈,“心潮汹涌如浪翻”{:190:}
看撑着了,多少人的梦想呀~
等着跟随宁娜一起看电影~ 前些天有人说他们项目开始了买了一大堆pad 手机玩得不亦乐乎,估计现在也差不多该吐了吧{:187:} 记得大学上影视欣赏课老师教导大家欣赏电影的第一件事就是多看电影,然后才是欣赏。 只想笑。
数钱数累了 :一个大西瓜,一刀切两半,一半送给你,一半送给他...
哈哈~~~笑死,这个段子原来这么古老呀!
{:203:}{:187:} 本帖最后由 宁娜 于 2012-5-24 10:07 编辑
山菊 发表于 2012-5-23 05: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哈哈~~~笑死,这个段子原来这么古老呀!
哈哈,知道这个段子对我的深远影响了吧?
放上了一段《小鸟依人》的歌曲视频,欢迎欣赏。 哈哈,由此可以联想到那些美食评论人员的痛苦。{:1_1:} (ZT) by 沙叶新
谭咏麟大歌星,第一次到上海,一下飞机,就碰见个记者,说,我要见沙叶新。正好那个记者说,沙叶新,我知道。就安排在锦江饭店,一定要请我吃饭。他说,我非常感谢你,是你给我带来好运。谭咏麟在演《假如我是真的》之前并不出名,演了《假如我是真的》之后,连连得奖。他们很迷信,说是我给他带来的,我对这个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他这个人真是有情有义。他现在那么红,还记得这个事,我就感到自己很惭愧。在这之前我跟谭咏麟的关系很奇怪的。香港的肥肥,胖胖的后来死掉的那个,她是上海人,市三女中的,她希望我能见见谭咏麟。我当时想我是作家,知识分子,清高,一个唱歌的,好像没有共同语言,就没见。我到新加坡,他刚走,我到澳大利亚,他又来了,好想冥冥之中非要我们见面不可,结果在上海见了面。我万万没有想到谭咏麟影响那么大,我儿子听说了,爸爸,谁请你吃饭?我说,谭咏麟。你再说一遍。我说,谭咏麟啊。这等于邓小平请你吃饭啊。他就这么崇拜啊,谭咏麟穿什么衣服,鞋子有多大号码等等非常清楚,我才知道好的歌星在歌迷心中的影响,你是想象不到的。谭咏麟住在锦江饭店时,歌迷从天津、北京跑到锦江饭店来,彻夜地唱谭咏麟的歌,实在是扰民,没有办法了,谭咏麟亲自下来,租了20辆公共汽车,跟大家见面,给大家签名,然后把这些歌迷送回去,影响这么大。 俺也想如此疯上一把,木有机会呢。 宁娜 发表于 2012-5-15 10: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说得太对了,就是这个理儿。
曾经数钱数到手抽筋的严重同意!后果是从此不用现金, 只转账、刷卡。 水滴子 发表于 2012-8-14 21: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曾经数钱数到手抽筋的严重同意!后果是从此不用现金, 只转账、刷卡。
俺也想数钱数到手抽筋,木有机会呢。{:1_1:} 曾经有3个月左右特别颓,把自己关在小屋里看碟,闲了就专去小店里寻大闷片。现在有点看伤了,n长时间不啃碟了…… 《假如我是真的》,我看过话剧,还看过“枫叶红了的时候”。
看电影最长好像是看了卓别林的5、6部默剧。
看录像最长是看了一天的007,好像有4、5部,记得有3个不同的主演,最后真是看晕了。 《去年在马里昂巴》我尝试了五六回,每次都把自己看睡着,到现在也没看完,而且还没看懂{:204:} Maltese Falcon和The Third Man都属于我最喜欢的电影之列。Maltese Falcon中每个主要角色的表演都很精彩,你应该再找来看看。2001名气极大,但除了电脑杀人那段,实在没什么吸引我的地方。还特别长,我也是看得昏昏欲睡,还不如看Shining刺激。Intolerance 我也不喜欢,坚持看了三分之一,觉得还不如Birth of a Nation,尽管后者带着种族主义的标签。
娜姐是工作,必须对自己要求严格。
我们自己看片子不用那么虐待自己。喜欢就看,不喜欢,不管多有名,我就不看。
记得当时有人推荐几大名片,公民凯恩,第七封印等等。我看了后,第七封印还可以,公民凯恩真的不打算再看第二遍了。
记得宁浩导演曾经说过:自己落魄的时候在家里看了一年的德国电影。不管系不喜欢,就是强迫自己看。这样才觉得自己比那些红的导演更优秀。最后说:我发现自己连自己都欺骗,怎噩梦可能会有好作品出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