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菊 发表于 2012-4-22 00:36:57

【五律】暮春感时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2-4-23 13:24 编辑

四月风兼雨,流言尚未闲。
众官宫里事,百姓杖头钱。
日暮槐花院,风旋柳絮天。
月明成一梦,圆处减婵娟。


楚天 发表于 2012-4-22 21:49:38

想把前四句跟后四句联系起来,似不易

谢花零落 发表于 2012-4-23 09:44:21

千官宫里事,百姓杖头钱。
日暮槐花院,风旋柳絮天。
对的真工整!学习。。。。。。。。

山菊 发表于 2012-4-24 02:00:45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2-4-23 13:10 编辑

楚天 发表于 2012-4-22 08: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想把前四句跟后四句联系起来,似不易

不想写得太露,肚子里又没有多少典故,只好先这样让脖子软着了 :(

转贴个诗友的读后感,看看是否有帮助:


西亭:
试为浅解:
四月风兼雨,流言尚未闲。--首句起兴,取义一个乱字,引出次句
千官宫里事,百姓杖头钱。--顶次句流言而来,语浅意明,勿需多言。
日暮槐花院,风旋柳絮天。--顶首句而来,依然乱象。
月明成一梦,圆处减婵娟。--盛极必衰,千古一理,不可违也。


山菊回复:

西版真是知音~~~自己的匠心被读者看懂并一一点破,这是俺努力的动力呢!

颈联仍在斟酌~~~我意出句说千官,对句叹百姓。自己感觉这个脖子还不够硬。此时便知道自己的根基不厚了~~~肚子里无典故,所以想厚重一点却感到力不从心了。

最后一联,我想留给读者自己发挥~~~求明主是几千年百姓的期盼;奔自由是当今社会的诉求。可是~~~


山菊 发表于 2012-4-24 02:04:16

楚天 发表于 2012-4-22 08:4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想把前四句跟后四句联系起来,似不易

还有这个以及俺的回复:


折笔沉沙:
四月风兼雨,流言尚未闲。
千官宫里事,百姓杖头钱。
日暮槐花院,风旋柳絮天。
月明成一梦,圆处减婵娟。

一首引人深思的作品。千官应百姓而来,勉强了些,实则组词对组词即可,没必要为了迎合大家约定俗成的观念非得在千字处对一量词的;从字面来看,转句有些莫名其妙,但引申一下还是蛮连贯的,院字撞韵,避之为上;结句减婵娟之减品了下还是未得其解。



山菊回复:

非常感谢~~~这正是俺寻找的’读后感‘!

千官,我也不知道换个啥好~~~可否给些建议?

院字撞韵~~~这个我的确没有注意到呢!不过这句我也一直不满意,一时想不出更合适的~~~

减婵娟, 自然是说月缺,这个应该没问题。我想感叹的是~~~很多美好的梦想,走近之后才会发现其实一如我们的现状,也是有缺陷的。所以我们不要盲目跟随~~~用心体验生活,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这样才能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继续追寻完美:)

楚天 发表于 2012-4-24 02:17:57

山菊 发表于 2012-4-23 13: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有这个以及俺的回复:




“千官”不如“众官”顺口。
脖子处是不是考虑不单单写“外景”。原句可以拿去另成一诗:P

山菊 发表于 2012-4-24 02:24:07

楚天 发表于 2012-4-23 13:1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千官”不如“众官”顺口。
脖子处是不是考虑不单单写“外景”。原句可以拿去另成一诗 ...

众官好!俺就用它了~~~谢谢楚天!

不写景就得用典,那不要俺的老命了吗:)

楚天 发表于 2012-4-24 02:25:23

山菊 发表于 2012-4-23 13: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众官好!俺就用它了~~~谢谢楚天!

不写景就得用典,那不要俺的老命了吗:) ...

不一定吧,把自己放进去也可以

文勖 发表于 2012-4-24 15:31:54

月明成一梦,圆处减婵娟。
成!!!

罢了 发表于 2012-4-25 05:57:50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过太平日子,过不了太平的日子都是因为贪。王通说:“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无足。”所以做人不能太贪。孔子也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所以更要把握好度。任何一件事,若是把握不好度,终会被其所害。也拿来自勉一下。

发表于 2012-4-25 10:27:58

罢了 发表于 2012-4-25 05:57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过太平日子,过不了太平的日子都是因为贪。王通说:“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无足。”所 ...

说的好。一看就是读书人。

山菊 发表于 2015-4-18 08:15:15



《五律——暮春感时》
作者:山菊
点评:一苇一苇
      
四月风兼雨,流言尚未闲。——开笔不错,景中含情,双关起兴。
千官宫里事,百姓杖头钱。——古语“杖头钱”指酒钱,这里对得有点牵强
日暮槐花院,风旋柳絮天。——槐院与上句有点脱。说起来这句写景的放颔联比放颈联更好
月明成一梦,圆处减婵娟。——结句很有哲理。

一苇胡言:
山菊大姐心思缜密,感时既有天时亦有世事,含蓄深沉,赞一个!

问题有二:
1、颔联写事、颈联写景,不如调换一下,以风吹柳絮、日暮槐花承“流言未闲”也是相当不错。官民对比,更宜作颈联作转笔;
2、挤韵、撞韵字太多——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以“an”韵母字作韵脚的作品,都会自觉不自觉的出现这个问题,此作中一共40个字,看看多少个啊:兼、言、闲、官、钱、院、旋、天、圆、减、婵、娟,12个,30%,除了4个韵脚,婵娟算是连绵词无法替代之外,另外7个都不应该出现(至少别这么些)。

大姐可以再斟酌一二,一苇直言,大姐莫怪!


山菊 发表于 2015-4-18 08:16:09


这个真的是大收获~~~音律方面我是一点不懂!有时候读着别扭,但不知道为甚么。这下终于明白啥叫’挤/撞韵‘了,真要好好谢谢MM!

结构上我再想想~~~恐怕不好改呢?

“杖头钱”指酒钱 --- 我想说的是:老百姓若能在温饱之余兜里还有几个酒钱就满足了。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先去掉几个撞韵字:

四月风横雨,流言尚未闲。九卿宫里事,百姓杖头钱。
日暮槐花阁,云垂柳絮天。月明成一梦,盈处减婵娟。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4-18 09:29:21

本帖最后由 鹤梦白云上 于 2015-4-18 12:07 编辑

赞一下山菊关心社稷的情怀,但是我要说个但是。

但是这首诗似乎在预测什么,可是国家大事咱们老百姓哪能说得清了。古人说盛极必衰,易经说无往不复。可是就论中国现阶段,你说它是处于上升阶段还是盛极或未盛而将衰的阶段?

国家到底是在乱还是定?我自感没有这个智慧去评断。

如果硬要让我做一个二选一,那我感觉国家总体是安定的,基本上是处于上升阶段,尽管道路未必是一帆风顺的。要我说理由,我也说不清楚。

假如数年内“变天”了,把山菊这首诗翻出来一看,啧啧称赞,还是山菊有先见之明。那要是许多年内国家一直太平无事呢?

这一类型的诗,就是我所说的不是经过自己内心,完全是对外物进行评点,那么你就把自己放在了一个类似于“股评师”的地步,你有可能说对了,也有可能说错了,有可能见解深刻,也有可能见解不深,但不管怎么样,你所说的和你个人没有多少关系。如果用叶嘉莹(这位先生也是山菊推崇的)的话说,就是没有个人的感发。

P.S. 如果“圆处减婵娟”把它想像成专指那些身陷囹圄的官员,则似乎更能说通一些,但全诗整体上所指比较模糊。即使我们不往国家上联想,专指那些官员,那么我个人也不太赞同这种写法,就象上次月下咏吴清源咏了八首还是多少首,诗才是有的,可我就想问,真的有必要对一个你并不了解、和你也并没有多少关系的人大发议论吗?如果一个身陷囹圄的官员自叹“月明成一梦,圆处减婵娟”,虽然轻描淡写了些,但更能符合逻辑。

杜甫当年写了很多时事大事史事,那是因为他这个人的经历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了,他亲身经历了安史之乱,身陷敌手达一年之久,然后逃奔肃宗,当上了左拾遗,替房琯辩护被贬,然后逃难、流离、漂泊。不论三吏三别、还是北征、还是抒情性的国破山河在、还是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让你觉得他至少当局者,他的人和国家是浑为一体的,这是学杜诗最难学的地方。

没事哼两句 发表于 2015-4-18 11:21:07

呵呵,不知宫里事,且挂杖头钱。

没事哼两句 发表于 2015-4-18 11:34:05

想起我以前瞎掰的几句:
对镜空睁眼,仰屋长吐烟。难言浮世事,欲拍古人肩。

对于世事,一般人似乎也不必去感叹了。

没事哼两句 发表于 2015-4-18 11:39:47

而风景,似乎也不必一写再写了。

岂假四时景,但凭一片心。已觉千秋冷,更将万古轻。

呵呵,一言以蔽之:神马都是浮云!

没事哼两句 发表于 2015-4-18 11:47:02

瞎掰:诗词真小技,神马都浮云。堪笑鸿鹄志,欲与沮溺群。

鹤梦白云上 发表于 2015-4-18 12:22:08

没事哼两句 发表于 2015-4-18 11:34
想起我以前瞎掰的几句:
对镜空睁眼,仰屋长吐烟。难言浮世事,欲拍古人肩。



我发现我比较喜欢这位没事哼两句。

:-))

环陂子 发表于 2015-4-18 14:14:50

众官宫里事,百姓杖头钱。妙对。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五律】暮春感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