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19 22:13:46
肖恩 发表于 2018-12-19 18:03
不认为是出于误会,不过倒是刚想到一个可能:可能和他太老了有关,他今年88岁了,我前几年也正好有两个长 ...
现在网络上说话,真不能含蓄啊,基本上没有一次对方会仔细想想你什么意思,都是想当然,然后开怼。我没说你怼,是指有些垃圾。
恐怕是世道人心都变了,人才变得如此索然无味了吧。
我所说的误会,是指金庸误会了李的身份,没有给李觉得符合自我感觉的身份对待,而李误解了金的意思,以为金是要给他重金而不是薄礼。
其实过去的老人备礼是很讲究的,既不能给的太少,显得轻视对方,也显小气,又不能给的太多,让对方有压力,觉得丢面子,而且还有这钱太多怕你张扬不好意思不还的顾虑。
这个道理金庸应该是懂的,所以给的数目不多不少,没有少到寒酸,也没有多到是重礼,大家就可以呵呵一笑。
很明显这个道理李是不懂的。这就是所谓的鸡同鸭讲了,两个世界的人,看待问题互相不但不会明白,而且还心生怨怼,所以我说这是人情世故之难为。
不是老了的原因,而是人的本性使然:凡是伤害过我们的事,我们一件都不会忘记。凡是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一个都没原谅。
只不过是,老了以后对第六意识的控制能力降低,说漏了而已。
zilewang
发表于 2018-12-19 22:28:06
我就想知道,他把这6000大洋的事情拿出来晒,不怕被人说小气鬼么?
是不是得交点智商税啊,先!
MacArthur
发表于 2018-12-19 23:55:04
zilewang 发表于 2018-12-19 09:28
我就想知道,他把这6000大洋的事情拿出来晒,不怕被人说小气鬼么?
是不是得交点智商税啊,先! ...
不但要说,而且还要放在悼文里面讲。。。
而且还生怕别人看不懂,还一定要点明逝者“出手不夠大方”。。。
嘴上说的是“悼文”,心里想的其实是鞭尸。。。
非但不厚道,而且心地恶毒。。。
这种人大约就是传说中的“又蠢又坏”吧。。。
肖恩
发表于 2018-12-20 02:27:24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19 22:13
现在网络上说话,真不能含蓄啊,基本上没有一次对方会仔细想想你什么意思,都是想当然,然后开怼。我没说 ...
必须直白,而且还得一开始就把观点亮出来,亮晚了就会有人还没读完就开始怼:Q
肖恩
发表于 2018-12-20 05:38:59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19 22:13
不是老了的原因,而是人的本性使然:凡是伤害过我们的事,我们一件都不会忘记。凡是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一个都没原谅。
只不过是,老了以后对第六意识的控制能力降低,说漏了而已。
这个好可怕,希望我老了以后不会吧,不然我还真不如早点死了算了:L
xiejin77
发表于 2018-12-20 10:23:40
肖恩 发表于 2018-12-19 18:03
不认为是出于误会,不过倒是刚想到一个可能:可能和他太老了有关,他今年88岁了,我前几年也正好有两个长 ...
这样的货色,如果拿年老来说事儿。
只配当面说他一句:“老而不死,是为贼也”
lionliy
发表于 2018-12-20 13:48:17
本帖最后由 lionliy 于 2018-12-20 01:15 编辑
可能是价值观的区别吧。 养士,是政治圈的人才有动机去做的事。
王菲一个戏子,都知道在老板要给她买表时拒绝,“喜欢我会自己买”。 金庸何德何能,要用六千美金侮辱人呢?
读书人借钱,要么是为手头在做的事业借钱,要么是有管鲍的交情, 不是随便谁谁谁就有资格来帮一把的。
同样的,帮人的也不可以随便阿猫阿狗就上赶着给钱。 总得是重其事,惜其才,然后才发愿心,郑重其事,把事情做全套。 结果好不好,全凭自己眼光。
常挨揍
发表于 2018-12-20 15:55:04
肖恩 发表于 2018-12-19 18:03
不认为是出于误会,不过倒是刚想到一个可能:可能和他太老了有关,他今年88岁了,我前几年也正好有两个长 ...
80年代给学生的书写序就这样
http://wx1.sinaimg.cn/large/c6ce1c8ely1fybroswgycj20hs0nvacj.jpg
怪异的一个人
清凉山
发表于 2018-12-20 16:25:00
这世上真是什么人都有
燕庐敕
发表于 2018-12-20 17:21:33
MacArthur 发表于 2018-12-19 23:55
不但要说,而且还要放在悼文里面讲。。。
而且还生怕别人看不懂,还一定要点明逝者“出手不夠大方”。。 ...
犀利姐又来了!
duanjian
发表于 2018-12-20 18:26:32
另一面的观点:
作者:九之尾
李泽厚不缺钱,书是十万、几十万册地印,据说版税收入上百万,80年代就住上百平米的大房子。我等升斗小民不在李泽厚和金庸那个位置,就不要讥笑人家对6000美金的态度了。李是1992年出国,第二年年回国一趟,待了20天。所说的“途经香港”就是这次了,只是不知是归国途经,还是归国后再出国途经。
1993年是中国大规模通货膨胀的起点,李泽厚回国以后有非常直观的感受,说出国前理发7毛回国后8块,出国前洗澡6毛回国3块。他说正在资助堂妹,从工资中寄出3000美金,估计是回国后知道大陆的经济环境和堂妹面临的经济困难后的动作。所以,与金庸的会面应该是归国后再出国途经香港,而这个时候正是他对金钱的价值最敏感的时间点。
另一方面,与金庸会面是金庸主动相招,并不是他上门去打秋风。当时并不清楚这两位之间是如何交流表达的,但是从李自己的记述中看来,金庸邀请李泽厚上门,似乎主要就是为了赠金,郑重其事——“他知道我的情况,便邀我去其家,增我六千美金”。一上门,“查先生好,我是李泽厚。”“李先生好,美国生活不容易吧,来,我送你六千美金。”说实话,换做我,我也不会接。别说6000美金,就是一百万,当时的场景情势,书生脸面是不容许如此伤自尊的。
我想象中的这档子事,应该是邀请赴宴相谈甚欢慨然辞别送至大门外的时候,轻描淡写拿出信封:“知兄远赴异国,薄金不能略表心意,以为兄备车马之费。”我想这样的话,李泽厚也就接了,否则才是不通人情世故。但是写悼文还要说人家小气,可见李泽厚对此事始终不肯忘怀,毕竟还是自己小家子气了。或许当时李泽厚所期并不在金钱?
我等看客,看看就罢了,并不清楚其中的因由情势,就不要迫不及待地去表明态度了。还有说回去就把李泽厚的书撕了的,有说以后再也不看李泽厚的书了的,那不仅入戏,还强行抢戏了。
yoshiro
发表于 2018-12-20 19:31:23
一开始还以为李泽厚是李嘉诚的哪个儿子,还琢磨金庸为什么要送李嘉诚儿子钱,李嘉诚比他有钱吧。
natasa
发表于 2018-12-21 00:16:10
duanjian 发表于 2018-12-20 18:26
另一面的观点:
作者:九之尾
李泽厚不缺钱,书是十万、几十万册地印,据说版税收入上百万,80年代就住上百 ...
替人解读可不是个好差事,何必手痒呢{:217:}
MacArthur
发表于 2018-12-21 04:05:10
本帖最后由 MacArthur 于 2018-12-20 17:15 编辑
duanjian 发表于 2018-12-20 05:26
另一面的观点:
作者:九之尾
李泽厚不缺钱,书是十万、几十万册地印,据说版税收入上百万,80年代就住上百 ...
“李先生好,美国生活不容易吧,来,我送你六千美金。”
这就属于自己加戏了。。。 还能绘声绘色到这个程度,脑洞开得够大的。。。
无端把别人往猥琐里揣测,这个人自己心理也够阴暗的。
{:223:}
金庸的错误,就是所谓“把米恩,斗米仇”,给钱这种事情,向来救急不救穷。金庸估计对大陆的认识、对于李的收入状态所知不多,觉得李需要救济,即便今天,六千美金也不是一个小数字,堪一时之用。
没想到李根本不缺钱用,这一下子就把“赠金”这种本来挺美好的事儿给整变味儿了。。。 如果是情商高的人,或者借坡下驴,将错就错,“长者赐,不可辞,多谢多谢”,或者解释一番然后推却,都不成问题。偏偏李是个傻缺,又傻又楞还缺心眼儿。
这种傻缺一看,你TMD拿这两张钞票打发叫花子呢。。。 估计当场把钞票摔金庸脸上的心都有了。。。
所以说俏眉眼不能做给瞎子看。这种傻缺性格本质上是一种反社会人格,没必要把它当个“人”敬着。。。
至于脑洞大开替它遮饰洗地,就更是多此一举
肖恩
发表于 2018-12-21 05:22:22
MacArthur 发表于 2018-12-21 04:05
这就属于自己加戏了。。。 还能绘声绘色到这个程度,脑洞开得够大的。。。
无端把别人往猥琐里揣测, ...
脑袋里有啥就容易看到啥,所以才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P
水风
发表于 2018-12-21 09:13:16
这个可以写进当代的世说新语里面了。
能够万古留名,也是一种荣幸啊。
肖恩
发表于 2018-12-21 09:17:32
水风 发表于 2018-12-21 09:13
这个可以写进当代的世说新语里面了。
能够万古留名,也是一种荣幸啊。
说不定某人还真有这个用意:既无法流芳千古,那就遗臭万年吧。:funk:
水风
发表于 2018-12-21 09:19:53
淡淡微风 发表于 2018-12-19 17:29
或许是因为几十年革命之故,有些人看事情总是嫌刻薄与从恶处着眼。
这里很可能是出于误会,或者说是人情世 ...
中国人都讲究以小见大。以一管而窥全豹。
我不敢说李泽厚的人品如何,但绝对当不得君子这一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当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现如今是嫌钱少而不收。这个差距是大了点。
或许金先生是以为这人无功不受禄,所以深感敬佩。如果知道原因如此,大概是要哭笑不得了。
水风
发表于 2018-12-21 09:30:02
lionliy 发表于 2018-12-20 13:48
可能是价值观的区别吧。 养士,是政治圈的人才有动机去做的事。
王菲一个戏子,都知道在老板要给她买表时 ...
这话说的,你以为金先生是个人都会给钱么?
而且这事估计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事情。不说那个时候,就是现在6000美刀也不是个小数字。
凡卡
发表于 2018-12-21 10:42:05
本帖最后由 凡卡 于 2018-12-21 10:44 编辑
lionliy 发表于 2018-12-20 13:48
可能是价值观的区别吧。 养士,是政治圈的人才有动机去做的事。
王菲一个戏子,都知道在老板要给她买表时 ...
你也是个奇葩,读书人高人一等哦,偷书都不能算偷,借钱怎么能算借呢?
借钱给读书人,就应该跪着双手奉上一百万,随便给个六千块太low了!